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六 (8)
卷十六 (8)
1. 附錄妊娠傷寒治法
朱肱曰:妊娠傷寒,安胎宜阿膠散、白朮散。妊娠傷寒,憎寒發熱,當發其汗,宜蔥白湯。妊娠傷寒,頭痛、憎寒壯熱、身痛項強,宜芎蘇散。妊娠傷寒,頭疼發熱、遍身疼痛,宜紫蘇散。亦治胎氣不和,湊上心腹,脹滿疼痛,謂之子懸;能安活胎,亦下損胎。
王好古曰:若妊娠傷寒中風,表虛自汗、頭疼項強、身熱惡寒,脈浮而弱,太陽經病,宜表虛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頭痛身熱、無汗,脈緊,太陽經病,宜表實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中風溫之氣,肢節煩疼,脈浮而熱,頭痛者,太陽標病也,宜風溫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下後,過經不愈,濕毒發斑如錦紋,宜升麻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胸脅滿痛而脈弦,少陽症,宜柴胡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大便硬、小便赤、氣滿而脈沉數,太陽陽明本病也,急下之,宜大黃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汗下後,咳嗽不止,宜人參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後,虛痞脹滿者,陽明本虛也,宜厚朴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汗下後,不得眠,宜梔子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蒸蒸而煩,脈長而大,宜石膏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小便不利,太陽本病也,宜茯苓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太陽本病,小便赤如血者,宜琥珀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汗下後,血漏不止、胎氣損動者,宜膠艾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四肢拘急、身涼、微汗、腹中痛,脈沉而遲,少陰病也,宜附子六合湯。若妊娠傷寒,蓄血症,不宜用墜胎藥下之,宜四物大黃湯下之。若婦人妊娠或蓄血,抵當桃仁勿妄施,要教子母俱無損,大黃四物對分之。此乃歌訣也。
樓英曰:婦人有孕傷寒,脈浮頭重、腹中切痛,宜桂枝芍藥當歸湯。妊娠傷寒,自利、腹中痛、飲食不下,脈沉者,太陰經病也,宜芍藥湯。婦人有孕,發斑變黑色,宜梔子大青湯。
吳綬曰:孕婦傷寒,六經治例皆同,但要安胎為主。凡藥中有犯胎者,切不可用。如:藿香正氣散、十味芎蘇散、小柴胡湯之類。有半夏能犯胎,如用,須去之。若痰多嘔逆,必欲用之,半夏麴則可。凡川烏、附子、天雄、肉桂、乾薑、大黃、芒硝、芫花、甘遂、大戟、蜀漆、虻蟲、水蛭、桃仁、丹皮、乾漆、赭石、瞿麥、牛膝等類,皆動胎藥,必不可犯。大抵妊娠傷寒,合用湯劑,必加黃芩、白朮二味,能安胎也。或以二味為末,白湯調下二三錢亦可。如孕婦素弱,加四物湯佐之。且如用小柴胡,去半夏,加白朮,合四物湯,可以保胎除熱,其效如神。余皆仿此。
白話文:
附錄妊娠傷寒的治療方法
朱肱說: 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為了安胎,適合使用阿膠散、白朮散。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怕冷發熱的症狀,應該發汗,適合使用蔥白湯。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頭痛、怕冷、高燒、身體疼痛、脖子僵硬的症狀,適合使用芎蘇散。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頭痛發熱、全身疼痛的症狀,適合使用紫蘇散,也可以治療胎氣不和,導致氣向上衝至心腹,造成腹脹疼痛,這種情況稱為「子懸」,能安胎保胎,但也可能損傷胎兒。
王好古說: 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或中風,出現表虛自汗、頭痛脖子僵硬、發熱怕冷、脈象浮而弱的症狀,這是太陽經的病變,適合使用表虛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頭痛身熱、無汗、脈象緊的症狀,這是太陽經的病變,適合使用表實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中風溫熱之氣、四肢關節煩躁疼痛、脈象浮而熱、頭痛的症狀,這是太陽經的標病,適合使用風溫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在發汗或攻下後,病情沒有好轉,
出現濕毒發斑,像錦緞一樣的花紋,適合使用升麻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胸脅脹滿疼痛、脈象弦的症狀,這是少陽症,適合使用柴胡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大便乾硬、小便赤黃、腹脹、脈象沉而數的症狀,這是太陽陽明本病,應該立即攻下,適合使用大黃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在發汗或攻下後,咳嗽不止,適合使用人參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後,出現虛弱、胸腹痞悶脹滿的症狀,這是陽明本虛,
適合使用厚朴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在發汗或攻下後,無法入睡,適合使用梔子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蒸蒸發熱、煩躁、脈象長而大的症狀,適合使用石膏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小便不利的症狀,這是太陽本病,適合使用茯苓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是太陽本病,出現小便赤紅如血的症狀,適合使用琥珀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在發汗或攻下後,出現血漏不止、胎氣不穩的症狀,適合使用膠艾六合湯。
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四肢拘攣、身體發涼、稍微出汗、腹中疼痛、脈象沉而遲的症狀,這是少陰病,適合使用附子六合湯。如果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蓄血的症狀,不宜使用墮胎藥攻下,適合使用四物大黃湯攻下。如果婦女懷孕期間出現蓄血,不要隨意使用抵當湯或桃仁,要確保母子平安無損,可以使用大黃四物湯,大黃與四物湯的比例是對半。這是一首歌訣。
樓英說: 婦女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脈象浮、頭重、腹部劇烈疼痛的症狀,適合使用桂枝芍藥當歸湯。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出現腹瀉、腹痛、飲食不下的症狀,脈象沉,這是太陰經的病變,適合使用芍藥湯。婦女懷孕期間,出現發斑並且變黑色的情況,適合使用梔子大青湯。
吳綬說: 孕婦感染傷寒,六經的治療原則與一般人相同,但要以安胎為主。凡是藥物中有可能損傷胎兒的,都絕對不能使用。例如藿香正氣散、十味芎蘇散、小柴胡湯等,因為其中含有半夏,可能傷害胎兒。如果一定要使用,必須去除半夏。若痰多嘔逆,非用不可,則可使用半夏麴。凡是川烏、附子、天雄、肉桂、乾薑、大黃、芒硝、芫花、甘遂、大戟、蜀漆、虻蟲、水蛭、桃仁、丹皮、乾漆、赭石、瞿麥、牛膝等藥物,都是動胎藥,
絕對不能使用。總的來說,懷孕期間感染傷寒,合用湯劑時,一定要加入黃芩、白朮這兩味藥,它們有安胎的作用。也可以將這兩味藥研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調服二三錢也可以。如果孕婦體質虛弱,可以加入四物湯輔助。例如,使用小柴胡湯時,去除半夏,加入白朮,再合用四物湯,可以保胎除熱,效果非常好。其他情況都可依此類推。
2. 附錄婦人傷寒妊娠服藥例
王好古曰:發熱惡寒,不離桂枝、芍藥;往來寒熱,不離柴胡、前胡;大渴引飲,不離知母、石膏、麥冬、五味;大便泄利,不離乾薑、白朮;大便燥結,不離大黃、黃芩;月經適來適斷,不離小柴胡;胎動不安,不離人參、阿膠、黃芩、白朮;要汗,不離薑、豉、旋覆;頭痛,不離山梔、石膏、前胡;傷暑頭痛,不離柴胡、甘草、石膏;滿悶,不離枳實、陳皮;胎氣不安,不離黃芩、麥冬、人參;斑色發黑,不離黃芩、山梔、升麻。
白話文:
王好古說:發燒怕冷,離不開桂枝和芍藥;忽冷忽熱,離不開柴胡和前胡;非常口渴想喝水,離不開知母、石膏、麥冬和五味子;大便拉稀,離不開乾薑和白朮;大便乾硬,離不開大黃和黃芩;月經時來時不來,離不開小柴胡湯;胎動不安,離不開人參、阿膠、黃芩和白朮;想要發汗,離不開生薑、豆豉和旋覆花;頭痛,離不開山梔子、石膏和前胡;中暑引起的頭痛,離不開柴胡、甘草和石膏;胸悶,離不開枳實和陳皮;胎氣不穩,離不開黃芩、麥冬和人參;皮膚出現黑色斑點,離不開黃芩、山梔子和升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