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六 (3)
卷十六 (3)
1. 瘥後勞復食復
有熱者。竹皮湯。千金以赤農散主之。虛弱者。人參三白湯調下赤衣散。若少腹急痛。脈沉逆冷者。當歸四逆湯。加附子、吳萸。送下赤衣散。仍以吳萸一升。酒拌炒。熨少腹。凡卵縮入腹。離經脈見。死不可救
李梴曰。復者。其病如初也。新瘥津液未復。血氣尚虛。或梳洗言動太早。或思維太過。則成勞復。蓋勞則生熱。熱氣乘虛。還入經絡。未免再復。宜小柴胡湯、麥門冬湯和之。食復者。新瘥後胃氣尚弱。若恣食欲。不能克化。依前發熱。若用補藥。則胃熱益增。治須清熱消食。
輕者腹中微滿。損谷自愈。重者必須吐下。宜梔豉枳大黃湯。胸痞者。生薑瀉心湯。飲酒復病者。黃連解毒湯。凡復症。先病七日出汗而解。今復舉。亦必七日而解。先病十四日出汗而解。今復舉。亦必十四日而解。雖三四次復舉。亦必三四次發汗而解。但勞復經久不愈。恐成癆瘵。
白話文:
如果病癒後又發熱,要用竹皮湯。或者《千金方》用赤農散來處理。如果身體虛弱,用人參三白湯調和赤衣散服用。如果小腹急痛,脈象沉而反常且發冷,要用當歸四逆湯,加入附子、吳茱萸,送服赤衣散。同時用吳茱萸一升,用酒拌炒後,熱敷在小腹上。凡是睪丸縮入腹內,脫離經脈的狀況,就是死亡,無法救治。
李梴說,所謂「復」,就是病又回到最初的樣子。剛痊癒時,身體的津液還沒恢復,氣血也還虛弱,如果太早梳洗、說話、活動,或者思慮過多,就會變成勞復。因為勞累會產生熱,熱氣乘著虛弱侵入經絡,難免會再次發病。應該用小柴胡湯、麥門冬湯來調和。所謂「食復」,是剛痊癒後,胃氣還很虛弱,如果放縱食慾,無法消化,就會像之前一樣發熱。如果用補藥,胃熱反而會更嚴重。治療必須清熱消食。
症狀輕微,只是肚子稍微脹滿,不吃東西就會自己好。症狀嚴重,必須要用吐法或瀉法。可以用梔子豉枳大黃湯。如果胸口悶脹,用生薑瀉心湯。如果是喝酒後復發,用黃連解毒湯。所有的復發症,第一次發病時七天發汗而好的,這次復發也一定會七天好。第一次發病時十四天發汗而好的,這次復發也一定會十四天好。即使復發三四次,也一定會發汗三四次而好。但是勞復如果持續很久不好,恐怕會變成癆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