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2)

1. 瘥後勞復食復

吳綬曰。勞復病古人所謂如大水浸牆。水退則牆蘇。不可犯之。但可安臥守靜以養氣。設或早起勞動。則血氣沸騰而發熱也。

喻昌曰。瘥已後更發熱。乃餘熱在內。以熱召熱也。但熱當辨其何在。不可泛為施治以虛其虛。如在半表半裡。仍用小柴胡和解。在表仍用汗法。在裡仍用下法。然汗下之法。即上條用枳實梔豉微汗。下用枳實梔豉加大黃微下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大病瘥後。從腰以下有水氣者。牡蠣澤瀉散主之。

【目】喻昌曰。腰下有水氣者。水漬為腫也。金匱曰。腰以下腫。當利小便。此定法矣。乃大病後脾土告困。不能攝水。以致水氣泛溢。用本湯峻攻。何反不顧其虛耶。正因水勢未犯身半以上。急逐其水。所全甚大。設用輕劑。則陰水必襲入陽界。驅之無及矣。庸工遇大病後。悉用溫補。自以為善。孰知其大謬哉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大病瘥後。喜唾。久不了了者。胃上有寒。當以丸藥溫之。宜理中丸。

【目】喻昌曰。身中津液。因胃寒凝結而成濁唾。久而不清。其人必瘦削索澤。故不用湯藥盪滌。而用丸藥緩圖。理中丸。乃區分陰陽。溫補脾胃之善藥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解後。虛羸少氣。氣逆欲吐者。竹葉石膏湯主之。

【目】喻昌曰。身中津液。為熱邪所耗。餘熱不清。必致虛羸少氣。難於康復。若更氣逆欲吐。是餘邪復挾津液滋擾。故用本湯以益虛清熱散逆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病人脈已解。而日暮微煩。以病新瘥。人強與谷。脾胃氣尚弱。不能消穀。故令微煩。損谷則愈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大抵新病瘥。多因傷食。便作痞。乾噫食臭。腹中雷鳴。下利等症。可與生薑瀉心湯。

陳士鐸曰。傷寒火退邪散。胃氣初轉。是忌急與之食。一得食而胃氣轉閉。不可復開。此時即以藥下之。則胃氣大傷。而火邪復聚。反成不可解之症。不若禁不與食。則中州之地。自然轉輸。漸漸關開搬運。不至阻隔。方用茯苓、陳皮、山梔各一錢。白芍三錢。陳曲、枳殼、厚朴、甘草各五分。

麥芽二錢。此方似平平無奇。卻調理自然無事。然必待其飢餓之時。方可與服。飽時服之。徒滋滿悶。傷寒愈後。邪已退。正自虛。理宜補正。但脾胃弱。多食補劑。恐不能受。法當用補胃藥少。補脾藥多。尤不宜補脾藥多。而補腎藥少。蓋腎能生土。土自能生金。金旺則木有所畏。

不至來克脾土。然則補腎正所以補脾也。方用熟地一兩。麥冬、白芍、白朮、苡仁各三錢。五味子五分。肉桂三分。白芥子一錢。此方專補脾腎二經。不必通補各臟。而各臟無不補也。

龐安常曰。凡新瘥。只宜先進白稀粥。次進濃者。又次進糜粥。亦須少少與之。不得過吃肉食。凡男子大病後。早犯女色而為病者。名女勞復。其候頭重不舉。目中生花。腰背疼痛。或小腹裡急絞痛。或憎寒發熱。或時陰火上衝。頭面烘熱。心胸煩悶。活人以豭鼠屎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吳綬說:病剛好之後的勞累復發,古人說就像大水浸泡過的牆壁,水退了牆壁會恢復,但這時絕對不能去碰它。只能安靜躺臥休息來養氣。如果過早起身勞動,就會導致血氣沸騰而發熱。

喻昌說:病癒後再次發熱,是因為還有殘餘的熱邪在體內,用熱來招惹熱。但發熱要分辨清楚熱在身體的哪個部位,不能隨便亂用藥,讓虛弱的身體更虛。如果熱在半表半裡,仍然用小柴胡湯來調和;如果在表,仍然用發汗的方法;如果在裡,仍然用攻下的方法。但發汗和攻下的方法,就像前面說的,用枳實梔豉湯來稍微發汗,用枳實梔豉加大黃來稍微攻下。

【綱要】仲景說:大病剛好之後,如果腰部以下有水腫,就用牡蠣澤瀉散來治療。

【註釋】喻昌說:腰部以下有水腫,是因為水液浸泡而腫脹。金匱要略說,腰部以下腫脹,應當利小便。這是固定的法則。是因為大病之後脾土虛弱,不能控制水分,導致水氣外溢。用這個方子來猛烈攻逐水邪,難道不顧及虛弱的身體嗎?正是因為水勢還沒有蔓延到身體上半部,才要趕緊驅逐水邪,這樣保全的會更大。如果用輕劑,陰寒的水邪必然會侵入陽熱的部位,到那時再驅逐就來不及了。庸醫遇到大病剛好後,全都用溫補的藥,自以為是好意,卻不知道這是大錯特錯。

【綱要】仲景說:大病剛好之後,喜歡吐口水,而且很久都好不了,是因為胃裡有寒氣,應當用丸藥來溫暖它,適合用理中丸。

【註釋】喻昌說:身體裡的津液,因為胃寒而凝結成渾濁的口水,很久都無法清除。這樣的人一定會變得消瘦憔悴。所以不用湯藥來清洗,而是用丸藥來慢慢調理。理中丸,是區分陰陽,溫補脾胃的好藥。

【綱要】仲景說:傷寒病癒後,身體虛弱,少氣,氣往上逆想吐,就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。

【註釋】喻昌說:身體裡的津液,被熱邪耗損,殘餘的熱邪沒有清除,一定會導致身體虛弱,少氣,難以康復。如果再加上氣逆想吐,是殘餘的邪氣又夾帶著津液來侵擾。所以用這個方子來補虛、清熱、降逆。

【綱要】仲景說:病人的脈象已經正常,但是傍晚微微感到煩躁,是因為病剛好,人們就強迫他吃東西,而這時脾胃還很虛弱,不能消化食物,所以感到微微煩躁。減少進食就會好轉。

【註釋】朱肱說:大體來說,新病剛好,多數是因為吃壞東西,就容易出現痞塞,打嗝有食物的臭味,腹中雷鳴,腹瀉等症狀。可以服用生薑瀉心湯。

陳士鐸說:傷寒的熱邪退去,邪氣已經散開,胃氣剛剛開始恢復,這時候最忌諱馬上吃東西。一旦吃了東西,胃氣就會閉塞,無法恢復。這時候即使用藥來攻下,也會使胃氣大傷,熱邪又會重新聚集,反而形成難以解決的症狀。不如禁止進食,這樣中焦的脾胃就會自然轉動,慢慢打開關卡進行運化,不會阻塞。可以用茯苓、陳皮、山梔各一錢,白芍三錢,陳曲、枳殼、厚朴、甘草各五分,麥芽二錢。這個方子看似平淡無奇,卻能調理身體,使其自然恢復正常。但必須等到他感到飢餓時,才可以服用,如果飽的時候服用,只會更加感到胸悶。傷寒病癒後,邪氣已經退去,身體自然虛弱,應該補養正氣。但是脾胃虛弱,吃太多補品,恐怕無法承受。方法應該是補胃藥少用,補脾藥多用,尤其不宜補脾藥多而補腎藥少。因為腎可以生養脾土,脾土自然能生養肺金。肺金旺盛,肝木就會有所畏懼,不敢來克制脾土。所以說,補腎正是為了補脾。可以用熟地一兩,麥冬、白芍、白朮、薏仁各三錢,五味子五分,肉桂三分,白芥子一錢。這個方子專門補養脾腎二經,不必通補各臟,但是各臟都會得到補養。

龐安常說:凡是新病剛好的人,只適合先喝白稀粥,然後再喝濃一點的,最後再喝糜粥。而且也要少量進食,不能吃太多肉類食物。如果男子大病之後,過早地親近女色而導致發病,叫做女勞復。它的症狀是頭部沉重抬不起來,眼睛出現幻覺,腰背疼痛,或者小腹裡面有急絞痛,或者怕冷發熱,或者有時陰火上衝,頭面發熱,心胸煩悶。可以用豭鼠屎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