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六 (1)
卷十六 (1)
1. 卷十六
2. 傷寒後症
3. 陰陽易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陰陽易之為病,其人身體重,少氣,少腹裡急,或引陰中拘攣,熱上衝胸,頭重不欲舉,眼中生花,膝脛拘急者,燒裩散主之。
【目】王好古曰。陰陽易病,當診脈隨症治之。若脈在厥陰,當歸四逆送下本散;脈在少陰,通脈四逆湯送下本散;脈在太陰,四順理中丸煎湯送下本散。所用之藥,各隨其經而效自速也。
張元素曰。假如婦人病新瘥,未平復,男子與交,因感外邪卒病,實非餘邪相染。醫見病速,謂之陰易,於法何以別乎?夫易症者,有本條所見之症存焉,其與外所感,豈相侔哉?設若風寒外傷,當有表症,安有少腹裡急引陰中拘攣者乎?或又云。假如男子病新瘥,強合陰陽而自病,仍小腹裡急引陰中拘攣,症同易病。求其理,何故不染易他人而自復?未審其症治,可同何法也?曰。病雖有復,理與易同,亦用燒裩散以安其氣。夫易病之為易,陰陽感動餘邪,而其人正氣本虛,故能染著,不然,安得受其邪哉?今病自復,緣正氣尚虛,而餘邪因動,悉非外感,故與易同,亦與燒裩散以安正氣。正氣安,餘邪自退矣。
趙嗣真曰。病傷寒人,熱毒藏氣血中者,漸從表裡解散;惟熱毒藏於精髓中者,無由發泄,故瘥後與不病之體交,男女相傳,故名陰陽易,即交易之義也。服此散後,小便得利,陰頭微腫,陰毒仍從陰竅出耳。
王肯堂曰。男病而女與交接相染,名陽易;女病而男與交接相染,名陰易。男相染,則陰腫入腹絞痛;女相染,則裡急腰胯連腹內痛。
柯琴曰。此症無內外因,本非傷寒,而冠以傷寒者,原其因也。無惡寒發熱之表症,無胃實自利之裡症,因淫情不禁,陰邪得以投其隙,移禍於不病之人,頓令一身之精氣形神,皆受欲火之為害,是不病於傷寒,而病於陰陽之易也。
白話文: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,傷寒引起的陰陽易這種病,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,呼吸短促,小腹內裡急迫,或者牽引到陰部拘緊攣縮,熱氣向上衝到胸口,頭部沉重不想抬起,眼睛出現幻影,膝蓋和小腿拘急。這種情況,要用燒褌散來治療。
【細目】 王好古說,陰陽易這種病,應該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。如果脈象出現在厥陰經,就用當歸四逆湯送服燒褌散;脈象出現在少陰經,就用通脈四逆湯送服燒褌散;脈象出現在太陰經,就用四順理中丸煎湯送服燒褌散。所用的藥物,要根據經絡的不同而選擇,這樣療效會更快。
張元素說,假設婦女剛病好,身體還沒完全恢復,和男子性交,因此感受外邪而突然發病,這並不是因為殘餘的邪氣相互傳染。醫生看到病發得很快,就說是陰易。那麼,該如何區分呢?陰易這種病,會有條文中所描述的症狀存在,這和外感風邪的症狀怎麼會一樣呢?如果說是風寒外傷,應該有表症,怎麼會有小腹內裡急迫牽引到陰部拘緊攣縮的症狀呢?還有人說,假設男子剛病好,強行性交而自己發病,仍然有小腹內裡急迫牽引到陰部拘緊攣縮的症狀,和陰陽易的症狀相同,這是什麼道理呢?為什麼沒有傳染給別人,而是自己復發呢?我還不了解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,和哪種方法相同?我認為,雖然是復發,但道理和陰陽易是相同的,也應該用燒褌散來安定氣息。陰陽易之所以會傳染,是因為陰陽之氣互相感應,剩餘的邪氣會侵入,而患者的身體正氣原本就虛弱,所以才會被傳染。否則,怎麼會受到邪氣呢?現在病自己復發,是因為正氣還虛弱,而剩餘的邪氣因此而發動,都不是外感引起的。所以和陰陽易一樣,也用燒褌散來安定正氣。正氣安定了,剩餘的邪氣自然就消退了。
趙嗣真說,傷寒病人,熱毒藏在氣血之中,會慢慢從體表和內臟消散。只有熱毒藏在精髓中的,沒有辦法發泄出來。所以,病好後和健康的人性交,男女之間就會互相傳染,因此稱為陰陽易,就是互相交換的意思。服用這個藥散後,小便會順利排出,陰莖頭會稍微腫脹,陰毒仍然會從陰竅排出。
王肯堂說,男人生病而和女人性交被傳染,叫做陽易;女人生病而和男人性交被傳染,叫做陰易。男人被傳染,陰部會腫脹,並進入腹部絞痛;女人被傳染,會感到腹部內裡急迫,腰部和胯部連接到腹部內疼痛。
柯琴說,這種病沒有內外因,本來就不是傷寒,卻把它歸為傷寒,是追溯它的病因。它沒有惡寒發熱的表症,也沒有胃腸實熱、自發腹瀉的裡症。是因為縱慾過度,陰邪才得以乘虛而入,將禍害轉移給健康的人,使得全身的精氣、形體和精神都受到慾火的損害。這不是因為傷寒而生病,而是因為陰陽之氣的交換而生病。
4. 瘥後勞復食復
【綱】仲景曰。大病瘥後勞復者。枳實梔子豉湯主之。若有宿食者。加大黃如博棋子五六枚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勞為勞動之勞。復為再發也。是傷寒瘥後。因勞動再發者也。傷寒新瘥後。血氣未平。餘熱未盡。勞動其熱。熱還經絡。遂復發也。此有二種。一因勞動外傷。一因飲食內傷。其勞動外傷者。非止強力搖體。持重遠行。即如梳洗則動氣。憂思悲慮則勞神。皆令復也。
況其過用者乎。其飲食內傷者。為多食則遺。食肉則復也。內經曰。熱病已愈而時有遺者。何也。以熱盛而強食。病已衰而熱有所藏。因其穀氣留薄。兩陽相合。故有所遺。經曰。病已瘥。尚微煩。損谷則愈。夫傷寒邪氣之傳。自表至里。有次第焉。發汗吐下。自輕至重。有等差焉。
又其勞復則不然。見其邪氣之復來也。必迎奪之。不待其傳也。枳實梔豉則吐之。豈必虛煩懊憹之症。加大黃則下之。豈必譫語腹滿之候。經曰。傷寒瘥後更發熱。小柴胡湯。浮脈。以汗解之。脈沉實。以下解之。亦是便要折其邪也。蓋傷寒之邪自外入。勞復之邪自內出。發汗吐下。
隨宜施用。勞復。食復。諸勞。皆可治。及御內則死矣。若男女相易。為陰陽易。其不易而自病者。為女勞復。以其內損真氣。外動熱邪。正虛邪盛。故不可治也。
魏荔彤曰。此下申解傷寒病愈後。血氣虛羸。餘熱未盡。飲食起居。俱宜節慎也。至房勞一事。更關性命。故不必列於此。其示禁更切矣。言大病瘥後者。凡病皆然。不但傷寒也。瘥後血氣必虛。凡費心費力。過喜過怒。多言多動。皆可因勞而復病也。因勞而動其既虛之血氣。
虛勞而生其未盡之餘熱。熱邪退而病瘥。熱邪生而病復。可見傷寒傳經之邪。連綿難盡如此。傷寒後血氣之虧。因循難復如此。推之自凡病後皆然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瘥已後。更發熱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脈浮者。以汗解。脈沉者。以下解之。
【目】許叔微曰。有人患傷寒。得汗數日。身熱自汗。脈弦數。心不得寧。真勞復也。予診之曰。勞心之所致。神之所舍。未復其初。而又勞傷其神。榮衛失度。當補其子。益其脾。解其勞。庶幾得愈。授以補脾湯。佐以柴胡湯解之。或曰。虛則補其母。今補其子。何也。予曰。
子不知虛勞之異乎。難經曰。虛則補其母。實則瀉其子。此虛當補母。人所共知也。千金曰。心勞甚者。補脾氣。脾旺則感之於心矣。方治其虛。則補其生我者。與錦囊所謂本骸得氣。遺體受蔭同義。方治其勞。則補其助我者。與荀子言未有子富而父貧同義。此治虛與勞所以異也。
王好古曰。大抵勞者動也。動非一種。有氣血內外之異焉。若勞乎氣而無力與精神者。法宜微舉之。若勞乎血與筋骨者。以四物之類補之。若在脾。內為中州。調中可已。此為有形病也。但見外症。則謂之復。非為勞也。如再感風寒是已。
白話文:
病癒後因勞累或飲食不當導致復發
【總綱】
張仲景說,大病剛痊癒後,如果因為勞累而復發,可以用枳實梔子豉湯來治療。如果體內還有未消化的食物,可以加入大黃,大約五六顆棋子大小的量。
【細目】
成無己說,這裡的「勞」指的是勞動,「復」指的是再次發作。這是指傷寒病痊癒後,因為勞動而再次發病的情況。傷寒病剛痊癒後,身體的氣血還沒有恢復平衡,殘餘的熱邪還沒有完全清除。如果這時候勞動,熱邪會再次回到經絡,導致疾病復發。這種復發有兩種原因,一種是因勞動而造成的外部損傷,另一種是因飲食不當而造成的內部損傷。所謂的勞動造成的外部損傷,不單單是指劇烈的體力勞動、搬重物、遠途行走,像是梳頭洗臉會牽動氣機,憂愁思慮會損耗精神,這些都會導致疾病復發,更何況是過度的勞累呢?至於飲食不當造成的內部損傷,指的是吃太多食物或者吃肉類導致復發。《內經》提到,熱病已經痊癒,但有時還會有殘餘症狀,這是因為病重時勉強進食,雖然疾病已經好轉,但體內還有殘餘的熱邪,加上食物消化不良,使體內陰陽不協調,所以會有殘餘症狀。《內經》還說,病已經痊癒,如果還感到有些煩躁,減少食物攝取就會好轉。
傷寒病邪的傳入,是由外到內,有其一定的順序。發汗、催吐、通便等治療方法,也是由輕到重,有一定的區別。但勞累後復發的情況則不同,看到邪氣再次出現,就必須馬上制止,不能讓它繼續傳變。使用枳實梔子豉湯是為了催吐,並非一定要等到出現虛煩、懊惱等症狀;加入大黃是為了通便,並非一定要等到出現胡言亂語、腹脹等症狀。《內經》說,傷寒病痊癒後如果再次發熱,如果是屬於脈浮的情況,用發汗的方式治療;如果是屬於脈沉實的情況,用通便的方式治療。這也是要及時阻止邪氣的侵襲。傷寒的病邪是由外而內侵入,而勞累後復發的病邪是由內而外產生。發汗、催吐、通便等方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使用。因為勞累、飲食不當造成的復發,都可以治療,但如果發生性生活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如果男女之間互相傳染,會形成陰陽互換的病症,如果不是因為性行為而自己得病,就稱為「女勞復」,這是因為體內真氣損傷,外部又受到熱邪侵襲,正氣虛弱而邪氣旺盛,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。
魏荔彤說,這裡解釋了傷寒病痊癒後,身體氣血虛弱,殘餘熱邪沒有完全清除,飲食和生活起居都應該注意節制。至於房事這件事,更是關係到性命,所以不用在這裡詳細說明,但這是更嚴厲的告誡。這裡說「大病痊癒後」,指的是所有疾病都是這樣,不單單指傷寒。大病痊癒後,氣血必然虛弱,凡是耗費心神、耗費力氣、過於高興、過於憤怒、說話過多、活動過多,都會因為勞累而導致疾病復發。因為勞累會擾動已經虛弱的氣血,虛弱的身體會產生殘留的熱邪。熱邪退去則病癒,熱邪產生則病復發。可見傷寒病邪的傳播,是如此連綿不斷且難以完全清除。傷寒病後氣血的虧損,也是如此難以恢復。由此推論,所有大病痊癒後都是如此。
【總綱】
張仲景說,傷寒病痊癒後,如果再次發熱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脈搏浮盛的,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;脈搏沉實的,用通便的方式來解決。
【細目】
許叔微說,有人得了傷寒,出了汗幾天後,身體發熱、自汗,脈象弦數,心神不安寧,這是真正的勞累後復發。我診斷後說,這是因為精神過度勞累導致的。精神狀態還沒有恢復到最初的狀態,又因為過度勞累而損傷精神,導致身體的營衛系統失調,應該補益脾胃,疏解勞累才能痊癒。我給他開了補脾湯,再搭配柴胡湯來疏解。有人問我,虛證應該補養母親(指補養心),現在卻補養兒子(指補養脾),為什麼呢?我說,你不知道虛勞的區別嗎?《難經》說,虛證要補養母親,實證要瀉兒子,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。而《千金方》說,心勞過度的人,要補益脾氣,脾氣旺盛則心臟就會得到補養。這就像是,治療虛證要補養生養我的器官,跟「根本強壯,枝葉才能茂盛」是同樣的道理。治療勞累要補養幫助我的器官,跟荀子說的「沒有兒子富裕而父親貧困」是同樣的道理。這就是治療虛證和勞累不同的地方。
王好古說,總的來說,「勞」指的是動,動的原因有很多種,有氣血運行內外的不同。如果是因為勞累而導致氣虛無力、精神不足,應該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調理。如果是因為勞累而導致血虛、筋骨損傷,可以用四物湯之類的藥方來補益。如果勞累是在脾胃,脾胃是身體的中樞,調理脾胃就可以痊癒。這些是有形的疾病。如果只是看到一些外在症狀,就說這是復發,其實不是因為勞累引起的,像再次感染風寒就是這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