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五·厥陰經症 (2)
卷十五·厥陰經症 (2)
1. 熱利下重(附下利)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先厥,後發熱而利者,必自止;見厥,複利;傷寒先厥,後發熱下利,必自止,而反汗出,咽中痛者,其喉為痹;發熱無汗而利,必自止;若不止,必便膿血。便膿血者,其喉不痹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:厥陰傳來之熱邪,一日不升陽透表,必一日在內為患。非上衝而汗出喉痹,即下注而無汗便膿血。在陽升熱出,見病尚如此,況熱後復厥,厥後復熱,熱勢愈深,其厥愈深,漸致陽微陰盛,厥多熱少,愈難治矣!主治者,安可坐視其困殆,而不一升舉其陽,宣導其熱乎?傳經之熱邪,如本條之為害如此,而尚有言寒邪者,豈非盲目乎!
白話文:
【大綱】張仲景說,傷寒病先出現手腳冰冷,之後才發燒並拉肚子,這種情況通常會自然停止。如果出現手腳冰冷後,又再次拉肚子,或者是傷寒病先手腳冰冷,之後才發燒並拉肚子,這種情況通常也會自然停止,但如果反而流汗,而且喉嚨痛,那就是喉嚨痹痛。發燒卻沒有流汗還拉肚子,這種情況也會自然停止,但如果沒停止,就一定會拉出膿血。拉出膿血的人,他們的喉嚨就不會痹痛。
【細目】魏荔彤說,厥陰經傳來的熱邪,如果一天不讓陽氣上升、透發到體表,熱邪就會在體內作祟。不是往上衝導致流汗和喉嚨痹痛,就是往下注導致沒有汗而拉膿血。在陽氣上升熱邪外出的情況下,病情都已經是這樣了,更何況是發熱後又手腳冰冷,手腳冰冷後又發熱,熱勢越來越深,手腳冰冷也越來越嚴重,漸漸導致陽氣衰弱陰氣旺盛,手腳冰冷多於發熱,就更加難治療了。主持治療的人,怎麼可以眼睜睜看著病人困頓疲憊,而不趕快提振陽氣、疏導熱邪呢?傳經的熱邪,造成的危害就像這條所說的那樣,但還有人說是寒邪造成的,這豈不是太盲目了嗎?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