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1)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1)
1. 手足厥逆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一二日,至四五日,厥者,必發熱。前熱者後必厥;厥深者熱亦深;厥微者熱亦微。厥應下之,而反發汗者,必口傷爛赤。脈滑而厥者,里有熱也。白虎湯主之。
【目】朱肱曰:手足逆冷,此名厥也。厥者,逆也。陰陽不相順接,故手足逆冷也。陽氣衰,陰氣盛,陰勝於陽,故陽脈為之逆,不通於手足,所以逆冷也。傷寒熱多厥少者,其病當愈;厥多熱少者,其病為進。然有冷厥、有熱厥,當仔細辨認。冷厥者,初得病日,便四肢逆冷。
脈沉微而數,足多蜷臥而惡寒,或自引衣蓋覆,不飲水,或下利清穀,或清便自調,或小便數,外症多惺惺而靜。脈雖沉實,按之遲而弱者,知其冷厥也。四逆湯、理中湯、通脈四逆湯、當歸四逆湯、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、白通加豬膽汁湯選用。熱厥者,初病必身熱頭痛。
別有陽症,二三日至四五日,乃發厥兼熱。厥至半日,卻身熱。蓋熱氣深方發厥,須在二三日後也。若微厥即發熱者,熱厥故也。脈雖沉伏,按之而滑,為里有熱。其人或畏熱,或飲水,或揚手擲足,煩躁不得臥,大便秘,小便赤,外症多昏憒者,知其熱厥也。白虎承氣隨症用之。
本條云:厥應下之,以熱厥當下。若反發汗,必口傷爛赤也。又有下症悉具而見四逆者,是失下後血氣不通,四肢便厥。醫人不識,疑是陰厥,反進熱藥,禍如反掌。大抵熱厥,須脈沉伏而滑,頭汗,手雖冷,爪甲時溫。須承氣下之,勿拘忌。
諸手足逆冷,皆屬厥陰,不可汗下。然有須汗須下者,謂雖逆冷,時有溫時,手足掌心暖,非正厥逆也,當消息之。若寒熱而厥,面色不澤,冒昧,兩手忽無脈,或一手無脈者,必是有正汗也。多用綿衣包手足令暖;急用五味子湯,或兼與麻黃細辛甘草湯,服之晬時,必大汗解。
或厥逆怔忡者,宜先治水,茯苓甘草湯。然後治厥;不然,水浸入胃,必下利。又有手足厥冷,脈乍結者,邪結在胸也。心下滿而煩,飢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。吐之,瓜蒂散。蓋病在胸中,亦令人手足厥,但認脈乍結是也。脈陰虛則結;脈來緩,時一止,復來,曰結;主胸滿煩躁。
太陰少陰脈俱不至頭,俱無頭疼症。仲景只有厥陰一症,吳茱萸湯治乾嘔吐涎沫頭疼而已。大抵屬三陽者,頭疼為多也。若非次頭疼,胸中滿,及發寒熱,脈緊而不大者,即是膈上有痰。瓜蒂末一錢水調下,吐涎立愈。重陽必陰,重陰必陽,寒暑之變也。假令手足逆冷,大便秘。
小便赤,或大便黑,脈沉而滑。陽症似陰也。輕則白虎,重則承氣。
傷寒失下,血氣不通,令四肢逆冷。此是伏熱深,故厥亦深。急用大承氣加分劑下之,汗出立瘥。仲景所謂厥宜下之者,此也。
白話文:
手足厥逆
【綱要】 醫聖張仲景說:罹患傷寒一兩天,到了四五天時出現「厥」,通常會伴隨發熱。如果之前先發熱,之後一定會出現厥冷;厥冷嚴重,發熱也會更嚴重;厥冷輕微,發熱也較輕微。遇到厥冷現象應該使用攻下法,如果反而使用發汗法,一定會造成口內潰爛紅腫。如果脈象滑而出現厥冷,表示體內有熱,應該使用白虎湯來治療。
【細目】 醫家朱肱說:手腳冰冷,這種狀況稱為「厥」。厥的意思是逆反,指陰陽二氣無法順暢銜接,因此手腳會出現逆向的冰冷。當陽氣衰弱,陰氣強盛,陰氣壓過陽氣,導致陽氣無法順利流通到手腳,才會產生逆冷的現象。傷寒病如果發熱現象多於厥冷,病情通常會好轉;如果厥冷現象多於發熱,病情則會加重。然而,厥冷又分為冷厥和熱厥,必須仔細辨別。冷厥的特徵是,剛開始生病時,四肢就開始出現冰冷,脈象沉微而細數,常常蜷縮著身體且怕冷,有時會自己拉起衣物覆蓋身體,不喜歡喝水,可能會腹瀉排出未消化食物,小便清澈或頻繁,精神狀態多半清醒但安靜。脈象雖然沉實,但按下去會感覺遲緩虛弱,這就是冷厥的徵兆。治療上可以選用四逆湯、理中湯、通脈四逆湯、當歸四逆湯、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、白通加豬膽汁湯等。熱厥的特徵是,剛開始生病一定會發熱頭痛,通常伴隨其他陽性症狀,病程兩三天後才出現厥冷兼發熱。厥冷出現約半天,身體又開始發熱,因為熱氣深藏體內才會出現厥冷,通常會在病程兩三天後發生。如果稍微出現厥冷就發熱,這就是熱厥。脈象雖然沉伏,但按下去感覺滑,表示體內有熱,患者可能怕熱,喜歡喝水,會手腳亂動,煩躁無法入睡,大便秘結,小便赤黃,精神狀態多半昏沉,這就是熱厥的徵兆。治療上可以使用白虎湯或承氣湯,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。
本段文字說:「厥應該用攻下法」,指的是熱厥應該用攻下法來治療。如果反而使用發汗法,一定會導致口內潰爛紅腫。另外,有些病人症狀明明符合攻下法,卻出現了四逆(手足冰冷),這是因為誤用發汗法後,導致氣血不通,四肢出現厥冷。醫生若無法辨識,誤認為是陰虛導致的厥冷,反而使用溫熱藥物,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。大體而言,熱厥的脈象應為沉伏而滑,會有頭部出汗、手部雖冷但指甲時而溫熱的情況,必須使用承氣湯攻下,不要有所顧忌。
所有手足冰冷的症狀,都屬於厥陰病,不可以用發汗或攻下的方法來治療。但是,也有一些情況雖然出現手足冰冷,卻時而溫熱,手掌心也會溫暖,這並非真正的厥冷,應該仔細分辨。如果出現發冷發熱和厥冷,面色黯淡,精神恍惚,兩手突然摸不到脈搏,或是單手摸不到脈搏,這一定是發汗過度的徵兆。應該立即用棉被包裹手腳保暖,並服用五味子湯,或搭配麻黃細辛甘草湯,在服用約一小時後,通常會大量出汗而痊癒。
如果厥冷伴隨心悸,應該先處理水液的問題,服用茯苓甘草湯,然後再治療厥冷,否則水液進入胃中,一定會造成腹瀉。另外,有些患者手足厥冷,脈象時而結滯,這是邪氣鬱結在胸中的表現,胸部感到脹滿煩悶,肚子餓卻吃不下,這是病在胸部的徵兆,應該使用瓜蒂散來催吐。病邪在胸中也會造成手足厥冷,判斷的重點是脈象是否出現結滯。脈象陰虛就會出現結脈,脈搏跳動緩慢,時而停止,又恢復跳動,就稱為結脈,通常會伴隨胸悶煩躁。
太陰經和少陰經的脈氣都不到達頭部,所以這兩種經脈的疾病都不會有頭痛的症狀。張仲景只提到厥陰病會出現頭痛,而吳茱萸湯是用來治療乾嘔、吐口水、頭痛等症狀的。一般而言,屬於三陽經的病變,頭痛比較常見。如果不是上述的頭痛症狀,而是胸中脹滿,或有發冷發熱,脈象緊而不大,通常是膈上有痰液所致,可以用瓜蒂末一錢調水服用,吐出痰涎後就能立即痊癒。陰陽會相互轉化,當陰盛到極點就會轉化為陽,陽盛到極點就會轉化為陰,這是寒暑變化的規律。如果手腳冰冷,大便秘結,小便赤黃,或大便呈黑色,脈象沉而滑,屬於陽性症狀卻呈現陰性表徵,病情輕微可以使用白虎湯,病情嚴重則可以使用承氣湯。
傷寒病若誤用攻下法,導致氣血不通,會造成四肢冰冷,這是因為伏藏的熱邪太深,導致厥冷也深,必須立即使用大承氣湯加大劑量來攻下,汗出後就能痊癒。張仲景所說「厥應該用攻下法」,就是指這種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