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2)

1. 小便不利(附小便難)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咳而下利。譫語者。被火氣劫故也。小便必難。以強責少陰汗故也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少陰受邪。復受火侮。樞機無主。大腸清濁不分。膀胱水道不利。故下利而小便難也。小便利者可治。此陰虛。故小便難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二三日不已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四肢沉重疼痛。自下利者。此為有水氣。其人或咳。或小便利。或下利。嘔者。真武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小便不利是病根。諸症皆因此而致。然小便不利。實由坎中無陽。坎中火用不宣。故腎家水體失職。是下焦虛寒不能制水故也。法當壯元陽以消陰翳。三或字。是加減症。不是主症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二三日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少陰病。腹痛下利。是坎中陽虛。故真武有附子。桃花用乾薑。不可以小便不利。作熱治。真武是引火歸原法。桃花是升陽散火法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四逆。其人或咳。或悸。或小便不利。或腹中痛。或泄利下重者。四逆散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陰症小便不利。手足厥冷。脈微細者。不宜服利小便冷滑藥。但服返陰丹。並取臍下石門穴灸之。

吳綬曰。太陰腹滿自利。小便不利。無熱。脈沉者。理中湯合五苓散。更加厚朴、木香。分利其小便。而大便自止。厥陰便閉。厥冷脈伏。囊縮入腹。小便不利。宜四逆湯加通草、茯苓。或灸氣海石門穴。或以蔥熨法治之。

鰲按。朱吳二說。一於少陰病灸石門穴。一於厥陰病灸石門穴。其皆灸石門者。所謂肝腎同一治也。

白話文:

小便不利(附帶小便困難)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少陰病(指身體虛弱,陰寒內盛的疾病),如果出現咳嗽、腹瀉、胡言亂語的症狀,這是因為用火攻治療導致身體的津液被耗損,所以一定會小便困難,是因為強迫少陰(指腎臟)發汗的緣故。

【細目】 柯琴說:少陰受到邪氣侵襲,又受到火攻的傷害,導致身體的樞機功能失調,大腸無法分辨清濁,膀胱的水道也不通暢,所以會出現腹瀉且小便困難的症狀。小便如果能順利排出,病情就比較容易治療。這種小便困難是因為身體陰液虛損造成的。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少陰病,如果經過兩三天沒有好轉,到了四五天的時候,出現腹痛、小便不利、四肢沉重疼痛,同時還腹瀉,這表示身體內有水氣停留。病人可能會有咳嗽、小便正常、腹瀉、嘔吐等症狀,這時要用真武湯來治療。

【細目】 柯琴說:小便不順暢是病情的根本原因,各種症狀都是因此而引起的。而小便不順暢,實際上是因為腎陽不足,腎臟的陽氣無法正常運行,導致腎臟調節水液的功能失常。這是因為下焦虛寒,不能控制體內的水液所導致。治療的方法應當是補益元陽,以消除陰寒的影響。所說的“或”字,是指兼有的症狀,不是主要的症狀。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如果經過兩三天,到四五天,出現腹痛、小便不利、腹瀉不止,甚至排出膿血便,這時要用桃花湯來治療。

【細目】 柯琴說:少陰病,出現腹痛腹瀉,這是因為腎陽虛弱。所以真武湯中用了附子來溫補腎陽,桃花湯中用了乾薑來溫中散寒。不能把小便不利當作是熱症來治療。真武湯的治療方法是引導虛火歸於本源,桃花湯則是升發陽氣以散寒火。

【總綱】 張仲景說:少陰病,出現四肢冰冷,病人可能會有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利、腹痛、腹瀉且有裡急後重感(想排便卻又排不出來的感覺)的症狀,這時要用四逆散來治療。

【細目】 朱肱說:陰寒症導致小便不利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細小,不適合服用利尿的寒涼藥物,只能服用返陰丹,並且在肚臍下方石門穴進行艾灸。

吳綬說:太陰病(脾胃虛寒的疾病),出現腹脹、腹瀉、小便不利,沒有發熱,脈搏沉緩,這時要用理中湯合五苓散,再加上厚朴、木香來治療。分利小便,大便自然就會停止。厥陰病(肝經虛寒的疾病),出現大便不通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,陰囊收縮入腹,小便不利,這時要用四逆湯加上通草、茯苓來治療。或者在氣海、石門穴進行艾灸,或用蔥熨法來治療。

鰲按:朱肱和吳綬兩種說法,一個是在少陰病時灸石門穴,一個是在厥陰病時灸石門穴,他們都選擇灸石門穴,是因為肝臟和腎臟在病理上常常相互影響,所以治療方法可以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