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 (1)
卷十 (1)
1. 便膿血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二三日。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【目】朱肱曰。寒毒入胃者。臍下必寒。腹脹滿。大便黃白。或青黑。或下利清穀。宜四逆湯、理中湯、白通加附子湯、四逆加薤白散。挾熱利者。臍下必熱。大便赤黃色。及腸間津液垢膩。宜黃芩湯、白頭翁湯、三黃熟艾湯、薤白湯、赤石脂丸。三黃熟艾湯。治傷寒四日而大下。
熱利時作。白通諸藥多不得止。宜服此。除熱止利。薤白湯。治傷寒下利如爛肉汁。赤帶下。伏氣腹痛。諸熱症。悉皆主之。濕毒氣甚者。下利腹痛。大便如膿血。或如爛肉汁。宜桃花湯、地榆散、黃連阿膠湯。
柯琴曰。本症與真武大同。彼以四肢沉重疼痛。為有水氣。此便膿血。是為有火氣矣。此方不清火。不利水。一惟培土。蓋土得其養。則火退位也。水歸其職。則腹痛自除。膿血自清。小便自利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下利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少陰病。便膿血者。可刺。
【目】程郊倩曰。此言少陰傳經熱邪。移入下焦。近後而致便膿血。又熱挾中焦。穢濁之物下行也。
方中行曰。便膿血者。當亦熱入血室之病。故可刺。刺者。刺期門也。期門為厥陰穴。病在少陰而刺厥陰之穴以瀉之。所謂實則瀉其子也。
白話文:
【綱要】 張仲景說,少陰病(一種虛寒病症)發病二三天,到四五天的時候,會出現腹痛、小便不順暢、持續腹瀉,甚至排出帶有膿和血的糞便,這種情況要用桃花湯來治療。
【細目】 朱肱認為,寒邪侵入胃部的人,肚臍下方一定會感覺寒冷,肚子脹滿,大便呈現黃白色,或者青黑色,或者腹瀉排出像米湯一樣的清稀糞便,這種情況適合用四逆湯、理中湯、白通加附子湯、四逆加薤白散來治療。如果同時伴隨有熱症的腹瀉,肚臍下方一定會感覺發熱,大便呈現赤黃色,而且腸道內的津液會變得污濁油膩,這種情況適合用黃芩湯、白頭翁湯、三黃熟艾湯、薤白湯、赤石脂丸來治療。三黃熟艾湯,可以治療傷寒病四天後出現嚴重腹瀉的情況。
如果是熱性腹瀉反覆發作,用白通等藥物大多無法止住,適合服用三黃熟艾湯,可以清除熱邪,止住腹瀉。薤白湯,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,排出像腐爛肉汁一樣的糞便,以及婦女白帶赤紅,伏邪引起的腹痛等各種熱症。如果是濕毒之氣很嚴重的人,會出現腹瀉腹痛,大便像膿血一樣,或者像腐爛肉汁一樣,適合用桃花湯、地榆散、黃連阿膠湯來治療。
柯琴說,這種症狀和真武湯證很相似,真武湯證主要表現為四肢沉重疼痛,這是因為體內有水氣;而便膿血,則是因為體內有火氣。桃花湯的治療原則不是清火,也不是利水,而是一心一意地培補脾土,因為脾土得到滋養,火氣自然就會消退,水液就能各歸其位,腹痛自然消除,膿血自然清淨,小便自然順暢。
【綱要】 張仲景說,少陰病出現腹瀉,並且排出膿血便的,用桃花湯治療。少陰病排出膿血便的,可以用針刺療法。
【細目】 程郊倩說,這裡說的是少陰經的熱邪傳到下焦,接近肛門的部位,導致排出膿血便。同時,熱邪也挾持中焦的穢濁之物下行。
方中行說,排出膿血便,應該也是熱邪進入血室所導致的疾病,所以可以用針刺療法,針刺的穴位是期門穴。期門穴是厥陰經的穴位。疾病發生在少陰經,卻要針刺厥陰經的穴位來瀉熱,這就是所謂的「實則瀉其子」的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