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頭痛發熱。身疼腰痛。骨節疼痛。惡風。無汗而喘者。麻黃主之。

【目】劉完素曰。肺主氣。形寒飲冷則傷肺。故其氣逆而上行。沖沖而氣急。喝喝而息數。抬肩張口。掀肚搖身是也。傷寒之喘。有由邪氣在表。氣不利而喘者。有由寒水之氣。射肺而喘者。各不同也。傷寒止於邪氣在表而喘者。心腹必濡而不堅。設或腹滿而喘。則又為可下之症。

鰲按。本症重在發熱身疼無汗而喘。其喘者。因風寒外束。陽氣不伸而鬱於內也。太陽為開。本症又宜開。故仲景立麻黃法以開之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太陽病,頭痛發熱,身體疼痛,腰部疼痛,骨節疼痛,怕風,不出汗卻喘不過氣的,用麻黃來治療。

劉完素說,肺主氣,受到寒冷飲冷的傷害,就會傷到肺。因此肺氣逆行而上,氣息急促,呼吸急促,肩膀抬起,嘴巴張開,腹部鼓起,身體搖晃,這就是傷肺的症狀。傷寒導致的喘氣,有因邪氣在表,氣機不利而喘的,有因寒水之氣射入肺部而喘的,各有不同。傷寒停留在邪氣在表而喘的,心腹部位一定會濕潤而不堅實。如果出現腹部脹滿而喘的症狀,那就又屬於可以下瀉的症狀。

我認為,這個症狀最重要的是發熱、身體疼痛、不出汗卻喘氣。喘氣是因為風寒外束,陽氣不能伸展而鬱結在體內。太陽主開,這個症狀也要以開為主。所以仲景創立了麻黃療法,就是用來開解陽氣的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桂枝症。醫反下之。利遂不止。脈促者。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。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。太陽病。下之。微喘者。表未解故也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。喘家作桂枝。加厚朴、杏仁佳。

【目】鰲按。來蘇集謂桂枝症上覆冠太陽字。見諸經皆有桂枝症。是桂枝不獨為太陽設。固已。愚竊謂太陽病下。復接桂枝症字。亦可見太陽治方。不獨一桂枝湯。而此則為桂枝湯之症。非別方之症。且可見喘而汗出者。以邪束於外陽擾於內也。總之。此條為微熱在表。而大熱入里之症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太陽病,桂枝證,醫生反倒用下法治療,導致病人腹瀉不止,脈搏急促的,是表證未解。病人喘不過氣又出汗的,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治療。太陽病,用下法治療,微微喘氣的,是表證未解造成的,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療。喘氣的病人服用桂枝湯,再加上厚朴、杏仁效果更好。

鰲按,來蘇集說桂枝證上覆冠太陽字,見諸經皆有桂枝證,可見桂枝不單單是為太陽病而設的。這是當然的。我私下認為太陽病下,又接了桂枝證字,也可以看出太陽病的治療方劑不只有桂枝湯一種。這裡所說的「桂枝證」,是指桂枝湯適用的證候,而不是其他方劑的證候。由此可見,喘不過氣又出汗,是因為邪氣束縛在外,陽氣擾亂在內。總之,這條記載指的是微熱在表,而大熱入裡的病症。

故仲景制此輕清苦寒之劑。喘本為麻黃症。既制葛根芩連方治之。又以桂枝加樸杏為治。皆不用麻黃。何也。蓋因妄下後。表雖不解。畢竟腠理已疏。故不用麻黃而用桂枝。且桂枝方中有芍藥。若單加杏仁。喘雖微。恐不勝任。故必佐以厚朴。斯喘隨汗解也。杏仁。治喘勝品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與陽明合病。喘而胸滿者。不可下。麻黃湯主之。陽明症。脈浮。無汗而喘者。發汗則愈。宜麻黃湯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傷寒喘。只有太陽陽明兩症。

柯琴曰。三陽俱受氣於胸中。而部位則屬陽明。若喘屬太陽。嘔屬陽明。故胸滿而喘者。尚未離乎太陽。雖有陽明可下之症。而不可下也。

白話文:

因此張仲景制定了這味清涼苦寒的藥方。喘息本是麻黃證,既有葛根芩連湯來治療,又用桂枝加樸杏來治療,都未使用麻黃。這是因為病人因錯誤的瀉下之後,雖然表證未解,但腠理已疏,所以不用麻黃而用桂枝。而且桂枝方中含有芍藥,如果單獨加杏仁,雖然喘息稍微緩解,但恐怕難以勝任,因此必須佐以厚朴。這樣喘息就會隨著汗液的排出而消失。杏仁是治療喘息的良藥。

張仲景說,太陽與陽明合病,喘息且胸滿者,不可瀉下,麻黃湯主治。陽明證,脈浮,無汗而喘者,發汗則愈,宜用麻黃湯。

朱肱說,傷寒喘息,只有太陽陽明兩種證。

柯琴說,三陽都受氣於胸中,但部位屬於陽明。如果喘息屬於太陽,嘔吐屬於陽明,那麼胸滿而喘者,尚未離開太陽,雖然有陽明可以瀉下的證,但不可瀉下。

鰲按。病雖已入陽明。脈浮無汗而喘。故為未離太陽也。故仍用麻黃湯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發汗後。不可更行桂枝湯。無汗。而喘。大熱者。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。下後。不可更行桂枝湯。若無汗而喘。大熱者。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。

【目】陶華曰。傷寒發喘。有邪在表者。有邪在裡者。有水氣在表者。心腹濡而不堅。外症無汗。法當汗之。在裡者。心腹脹滿。外症有汗。法當下之。其由水氣者。心下怔忡。小青龍去麻黃加杏仁湯。經云。喘而汗出。宜利之。汗不出而喘。宜發之。其或直視譫語。汗出如油。

白話文:

病人雖然已經進入陽明經,但脈象浮而無汗且喘不過氣,所以還未完全脫離太陽經的影響。因此還是要用麻黃湯治療。

張仲景說,發汗後不能再用桂枝湯。如果沒有汗,又喘不過氣,並且發燒很厲害,可以給病人服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瀉下後,也不能再用桂枝湯。如果沒有汗,又喘不過氣,並且發燒很厲害,可以給病人服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

陶華說,傷寒引起的喘息,有邪氣在表面的,有邪氣在裏面的,也有水氣在表面的。邪氣在表面的,心腹柔軟不實,外症無汗,應該要發汗治療。邪氣在裏面的,心腹脹滿,外症有汗,應該要瀉下治療。如果是水氣引起的,心下驚悸不安,要服用小青龍去麻黃加杏仁湯。經書上說,喘息並伴有汗出,應該要利水。喘息但不出汗,應該要發汗。如果病人直視、神志不清,汗出如油,就要小心。

喘而不休。死症也。水氣喘咳。乃太陽汗後。飲水多而水停心下也。既用小青龍去麻黃加杏仁矣。其或兼小腹痛者。則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。陰病喘促。返陰丹。

喻昌曰。誤用桂枝固衛。寒不得泄。氣逆變喘。本當用大青龍。乃於湯中除去桂枝、薑、棗者。一誤不堪再誤也。然治之終不出麻杏甘石之外。見內飲水多。外行水灌。皆足以斂邪閉汗。不獨誤行桂枝湯為然也。太陽中風。與太陽傷寒。一從桂枝。一從麻黃。分途異治。由中風之誤下而喘者。

白話文:

喘不過氣,而且持續不斷,這是致命病症。水氣導致的咳嗽喘息,通常是因為太陽經脈出汗後,喝太多水,導致水分停留在心臟下方。這種情況可以用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治療。如果同時伴隨小腹疼痛,則可以用小青龍湯去麻黃加茯苓。陰性病症導致的喘促,可以用返陰丹治療。

喻昌說,錯誤地使用桂枝固護身體,導致寒氣無法排出,氣逆而導致喘息。應該使用大青龍湯,而不是在湯中去除桂枝、生薑和紅棗。一次錯誤就足以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。然而,治療喘息最終還是離不開麻杏甘石湯。觀察到體內有大量水分積聚,外用利尿藥物灌注,都能收斂邪氣,阻擋汗液外泄,這不僅僅是錯誤使用桂枝湯的結果。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,一個用桂枝湯治療,一個用麻黃湯治療,兩者治療方法不同。由於中風誤用下瀉藥導致喘息,則需要用麻黃湯治療。

用厚朴、杏仁加入桂枝湯中觀之。則傷寒之誤下而喘者。用石膏加入麻黃湯中。乃天造地設。兩不移易之定法。仲師所以諄諄告戒者。正恐人以傷寒已得汗之證。認為傷風有汗而誤用桂枝。故特出誤汗誤下兩條。示以同歸麻黃一治之要。益見榮衛分途。而成法不可混施也。

鰲按。喻注飲水過多。水氣上逆。其說甚是。而以水灌為沃其皮膚。則謬。

此二條無字。舊本俱訛在大熱字上。柯氏韻伯始改正之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發汗後。飲水多者。必喘。以水灌之。亦喘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未發汗。因風寒而喘者。是麻黃症。下後微喘者。桂枝加樸杏症。喘而汗出者。葛根芩連症。此汗後津液不足。飲水多而喘者。五苓散症。水灌亦喘者。形寒飲涼。皆能傷肺。氣迫上行。是以喘。

白話文:

如果在桂枝湯中加入厚朴、杏仁,就能治療因誤用下藥導致的傷寒喘症。而將石膏加入麻黃湯中,則是治療傷寒發汗後出現的喘症,這兩種方法都是天經地義,不可互相混淆的治療原則。張仲景之所以反复告誡,正是擔心人們誤將傷寒已得汗的症狀當作傷風有汗,而誤用桂枝湯。因此特別提出誤汗誤下兩條,表明無論是誤汗還是誤下,都可歸於麻黃湯的治療範圍。這也說明了榮衛分途,不可混施的原則。

此外,喻注認為飲水過多導致水氣上逆而喘,這點說得很有道理。但說用水灌注身體會導致喘,則是不正確的。

這兩條中原本缺少兩個字,舊版本都錯誤地將其寫在「大熱」二字上,柯氏韻伯才改正過來。

張仲景說,發汗之後,如果喝水太多,就會喘,用水灌注身體也會喘。

柯琴說,未發汗,因風寒而喘,屬於麻黃症;下藥之後輕微喘,屬於桂枝加樸杏症;喘且出汗,屬於葛根芩連症;發汗後津液不足,喝水太多而喘,屬於五苓散症;用水灌注也喘,是因形寒飲涼傷肺,氣迫上行而導致。

鰲按。漢時治病。服藥而外。有水治火治之法。以水灌之。料即是水治。但不知如何用法。若喻以為沃其皮膚。恐未盡然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表不解。心下有水氣。乾嘔發熱而咳。或渴。或利。或噎。或小便不利少腹滿。或喘者。小青龍湯主之。加減法。若喘者。去麻黃加杏仁去皮尖。

傷寒心下有水氣。咳而微喘。發熱不渴。小青龍湯主之。服湯已渴者。此寒去欲解也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麻黃主喘。何故去之。答曰。此治心下有水而喘。不當汗也。故去之。

鰲按。此二條之喘。皆因心下有水氣。小青龍與小柴胡俱為樞機之劑。故皆設或然症。各立加減法。咳與喘。皆水氣射肺也。

白話文:

鰲按。漢時治病。服藥而外。有水治火治之法。以水灌之。料即是水治。但不知如何用法。若喻以為沃其皮膚。恐未盡然。

鰲按: 漢朝時期治療疾病,除了服用藥物之外,還有一種「水治」和「火治」的方法。以水灌注,應該就是「水治」了。但具體如何使用,還不清楚。如果只是用水澆淋皮膚,恐怕不是真正的「水治」方法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表不解。心下有水氣。乾嘔發熱而咳。或渴。或利。或噎。或小便不利少腹滿。或喘者。小青龍湯主之。加減法。若喘者。去麻黃加杏仁去皮尖。

仲景說: 傷寒病表證未解,心下有水氣,伴隨乾嘔、發熱、咳嗽,或口渴、腹瀉、噎塞、小便不利、小腹脹滿、喘息等症狀,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。如果患者喘息,可以去麻黃,加入去皮尖的杏仁。

傷寒心下有水氣。咳而微喘。發熱不渴。小青龍湯主之。服湯已渴者。此寒去欲解也。

傷寒病患者心下有水氣,咳嗽伴隨輕微喘息,發熱但無口渴,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。服用湯藥後出現口渴,這是寒邪正在消退,病將痊癒的徵兆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麻黃主喘。何故去之。答曰。此治心下有水而喘。不當汗也。故去之。

朱肱說: 麻黃可以治療喘息,為何要去除?回答:這裡是治療心下有水氣導致的喘息,不應該發汗,所以要去除麻黃。

鰲按。此二條之喘。皆因心下有水氣。小青龍與小柴胡俱為樞機之劑。故皆設或然症。各立加減法。咳與喘。皆水氣射肺也。

鰲按: 這兩條關於喘息的描述,都是由於心下有水氣引起。小青龍湯和柴胡湯都是針對疾病關鍵部位的藥方,所以都設置了各種可能的症狀,並分別制定了加減法。咳嗽和喘息都是由於水氣上衝肺部所致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直視譫語。喘滿者死。汗出發潤。喘不休者。此為肺絕。身汗如油。喘而不休者。此為命絕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皆邪氣內盛。正氣欲脫。氣壅上逆也。皆不治之症。

白話文:

【綱】張仲景說。當眼睛直視且語無倫次時,如果出現呼吸困難和腹部脹滿的情況,那麼這人將會死亡。如果開始流汗且皮膚滑潤,並且喘息不停,這表示肺部功能已經終止。如果有大汗淋灕的情形,並且喘息不停,這表示生命已經終結。

【目】成無己說。這些都是由於邪氣在體內過盛,使得正氣瀕臨脫離的情況。都是無法治療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