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8)

1. 嘔吐下利

【綱】仲景曰:少陰病,二三日至四五日,腹痛小便不利,下利不止,便膿血者,桃花湯主之。

【目】龐安常曰:此由寒毒入胃,故腹痛而下利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大汗,若大下利,而厥冷者,四逆湯主之。

大汗出,熱不去,內拘急,四肢疼,又下利,厥逆而惡寒者,四逆湯主之。自利,不渴者,屬太陰,以其臟有寒故也,當溫之,宜四逆輩。

【目】柯琴曰:大汗則亡陽,大下則亡陰,陰陽俱虛,故厥冷。但利非清穀,急溫之,陽回而生可望也。二條,是治之失宜者。雖大汗出而熱不去,惡寒,表未除也;拘急下利,裡寒已發;肢疼厥冷,表寒又見。可知表熱裡寒者,即表寒亡陽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少陰病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乾嘔,或咽痛,或利止,脈不出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:咽痛利止,陽回於內也。腹痛乾嘔,寒熱交爭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少陰病,咳而下利,譫語者,被火氣劫故也。小便必難,以強責少陰汗也。

【目】喻昌曰:少陰之脈,從足入腹,上循喉嚨,縈繞舌根,故多咽痛之症;其支別出肺,故間有咳症。今以火氣強劫其汗,則熱邪挾火力上攻,必為咳,以肺金惡火故也;下攻,必為利,以火勢逼迫而走空竅故也;內攻,必譫語,以火勢燔灼而亂神明故也。小便必難者,見三症皆妨小便。

若肺為火氣所傷,則膀胱氣化不行;大腸奔迫無度,則水穀並趨一路;心胞燔灼不已,則小腸枯涸不至耳。少陰可強責其汗乎?

腎有熱邪,其表腑之膀胱必應,小便所以不利也。咳而下利,肺大腸表裡之義乎?

魏荔彤曰:此申解少陰傳經熱邪,入里為患,不可認為直中之寒邪誤治,反強責其汗以致難治也。少陰病,有傳經熱邪,有直中寒邪,固已。然熱邪之傳,原在經也;而腎臟可以並見。病若直中之邪,則必分為經為臟矣。為臟者,尚單用溫而不用散;為經者,方既用溫而復用散。

是臟病原無散法也,況為傳經入里之熱邪乎?又豈可以溫散之法治之乎?故熱邪久而方熾,必不可用溫;又傳入里而愈深,更不可用散。此在太陽入陽明之裡,已忌發汗矣。再遞傳三陰,至少陰,下之極,深之盡,為里中之裡矣。其忌妄發強責其汗也,何待言乎?惟是少陰一經,兼直中之寒邪在內,法有溫經散寒,近於取汗之義。仲師恐人誤認以之治傳經之少陰,故特標出示之,正見附子麻黃細辛甘草純為寒邪直中少陰經而設也。寒邪直中少陰臟,且言溫而不言散也,並非為少陰傳經之熱邪,病及於少陰腎臟者言也。此乃大關鍵處,歷來無明白剖析者,不可不詳辨也。如本條之上曰:少陰病,脈細沉數,病為在裡,不可發汗;而繼之以本條云云。夫少陰脈本微細,今細如故,而見沉見數。蓋細乃厥陰之少陰也;而沉為少陰正脈也。今不見太陰之微,而反見陽脈之數,數者遲之對。見為微為數,皆於沉中重取辨之也。推此,則為細為弦。

白話文:

【嘔吐下利】

主要內容

  • **少陰病腹痛下利:**少陰病如果經過二三天到四五天,出現腹痛、小便不順暢、持續腹瀉甚至排出膿血,可以使用桃花湯治療。這通常是因為寒邪侵入胃部導致的腹痛和腹瀉。
  • **大汗後虛脫厥冷:**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後出現四肢冰冷,可以使用四逆湯治療。若大量出汗後熱象不退,反而出現內部拘急、四肢疼痛、腹瀉、四肢厥冷且怕冷,也應使用四逆湯。如果是單純腹瀉,但不覺得口渴,這屬於太陰病,因體內有寒,應以溫熱藥物治療,例如四逆湯。大量出汗導致陽氣虛脫,嚴重腹瀉則導致陰液耗損,陰陽俱虛,所以才會手腳冰冷。但如果腹瀉並非單純的排出食物,應立即溫補,使陽氣恢復才有生機。
  • **少陰病下利清穀:**少陰病出現腹瀉,排出未消化食物(清穀),身體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快要消失,身體卻不覺得怕冷,臉色發紅,或者出現腹痛、乾嘔、咽喉痛,或者腹瀉停止但脈搏仍然摸不到,可以使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咽喉痛和腹瀉停止表示陽氣開始恢復,腹痛和乾嘔則表示體內寒熱交雜。
  • **少陰病咳嗽下利譫語:**少陰病如果出現咳嗽、腹瀉,並且胡言亂語,這是因為使用火攻(如艾灸)強行發汗導致的。小便一定會困難,因為強行發汗會損傷少陰的津液。這是因為少陰經脈從足部進入腹部,向上經過喉嚨,環繞舌根,所以常見咽喉疼痛。其分支進入肺,所以有時會出現咳嗽。用火攻強行發汗,熱邪會夾帶火氣上攻導致咳嗽,因肺屬金,厭惡火;下攻則導致腹瀉,因為火勢迫使體液從空竅排出;內攻則會導致神志錯亂。小便困難是因為這三種症狀都會影響小便。肺部受火邪損傷,膀胱氣化功能失常,大腸排泄失常,導致水穀一起向下排出。心包受熱灼燒,小腸功能衰退。腎有熱邪,膀胱一定會受影響,所以小便不利。咳嗽和腹瀉是因為肺與大腸在經絡上的表裡關係。

其他觀點

  • **少陰病不可妄汗:**少陰病有因寒邪直接侵入的,也有因其他病邪傳變而來的熱邪。傳變的熱邪不可誤認為是寒邪,而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熱邪深入體內,不宜用溫散的方法治療。
  • **少陰傳經熱邪:**少陰傳經熱邪,是從太陽經、陽明經、到太陰經,最終到少陰經。病邪深入體內,妄用發汗是極度錯誤的。應以和解或清熱之法治療。
  • **少陰寒邪:**少陰病也有寒邪直中的情況,可以用溫經散寒之法,但不可與傳經熱邪混淆。用溫熱藥物也要注意,不可過度。
  • **脈象:**少陰病的脈象,原本微細,若出現沉而數的脈象,則是體內熱邪的表現,要與太陰病的脈象加以區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