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2)

1. 手足厥逆

病者手足厥冷,言我不結胸,小腹滿,按之痛者;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。

【目】鰲按:首條厥逆,因寒盛於外也;二條厥逆,因下虛也,然比首條脈症皆輕;三條厥逆,因陰盛格陽也,故加豬膽汁為反佐;四條厥逆,因六腑氣絕於外也;五條厥逆,因於亡血也,何以知之?其脈空虛也;六條厥逆,因結胸也,與五條合看,當知結胸症有熱厥者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脈促,手足厥者,可灸之。傷寒六七日,脈微,手足厥冷,煩躁;灸厥陰;脈不還者死。

【目】陳士鐸曰:傷寒陰症發厥,灸其厥陰之經,亦不得已之法,原不及湯藥之神也。然苟以參藥救之,未有不生者。方名還厥湯:白朮四兩,附子、乾薑各三錢;水煎,一帖而蘇。凡具有厥逆等症,即以此方投之,神效如響。蓋白朮最利腰臍;陰寒初入,原從臍始;利其腰臍,則腎宮有生氣;佐以姜附,則無微不達;而邪又安留乎?

鰲按:此二條,皆屬陰虛,故皆用灸法。蓋脈之促者,雖為陽脈,亦有陽虛而促者,亦有陰盛而促者;此則陰盛而促者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少陰病,吐利,手足厥冷,煩躁欲死者,吳茱萸湯主之。

【目】柯琴曰:四逆者,四肢厥冷,兼臂脛而言;此手足,是言指掌也。四肢之陽猶在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少陰病,下利,脈微者,與白通湯。利不止,厥逆無脈,乾嘔煩者,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服湯後:脈暴出者死,微續者生。下利,手足逆冷,無脈者,灸之。不溫,若脈不還,反微喘者死。下利後,脈絕,手足厥逆;晬時脈還,手足溫者生;脈不還者死。

【目】陳士鐸曰:二條脈症,當急灸關元之脈,以寒極而脈伏,非灸則脈不能出也。今灸之而脈仍不還,反為微喘,此氣逆而不下,乃奔於上而欲絕也。本是死症,而吾以為可生者,正以其無脈也。夫人死而後無脈,今未死而無脈,非無也,乃伏也。灸之不還,豈真無脈可還乎?

無脈,應死矣,而仍未死,止作微喘,是脈欲還而不能遽還也。方用還脈湯:人參一兩,熟地五錢,牛膝三錢,甘草、附子各一錢;一帖而脈驟出者死,苟得漸出,可望生矣。三條,晬時脈還,亦用灸法而還者也;然亦必手足溫者可生,正見陽氣之尚留耳。倘脈不還,則手足終無溫熱之時。

是陽不可返,而死不可生矣。不知脈之不返,因灸法而不能返也。灸之力微,終不及藥之力厚。吾以人參三兩灌之,則脈自欲生矣。

鰲按:首條下利厥逆,服白通湯,惡脈之驟出;二三條下利厥逆無脈,用灸法,欲脈之猝還。一死一生者,何也?一用灸而一用藥也。可見用藥之能速出脈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少陰病,四逆,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手足厥逆

如果病人出現手腳冰冷的狀況,說自己沒有胸悶,但小腹卻脹滿,按壓時會疼痛,這是因為寒氣凝結在膀胱和關元穴的部位。

病因分類

  • 第一種厥逆:是因為體表寒氣太盛所引起。
  • 第二種厥逆:是因為身體下半部虛弱所導致,但相較於第一種,脈象和症狀都比較輕微。
  • 第三種厥逆: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,將陽氣排斥在外所造成,所以會加入豬膽汁來作為反佐藥。
  • 第四種厥逆:是因為六腑的氣息衰竭外散所造成。
  • 第五種厥逆:是因為失血過多所引起,可從脈搏空虛來判斷。
  • 第六種厥逆:是因為胸部有結塊所造成,結合第五種情況來看,可以知道有些胸部結塊的症狀是屬於熱厥。

經典論述

  • 張仲景說:傷寒病,脈搏跳動急促,且有手腳冰冷的情形,可以進行灸療。傷寒病發六七天,脈象微弱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,灸療厥陰經,如果脈象沒有恢復,就會死亡。

醫家觀點

  • 陳士鐸認為:傷寒陰症引起的厥逆,灸療厥陰經是一種不得已的方法,效果比不上湯藥。但如果用人參等藥物來救治,沒有不能活的,他創立了還厥湯,用白朮四兩、附子、乾薑各三錢,水煎服用,一劑就能恢復。凡是出現厥逆等症狀,都可以用此方,效果很好。白朮最能疏通腰部和肚臍部位,陰寒之氣最初侵入人體時,就是從肚臍開始,疏通腰臍,腎氣就能恢復生機,再加入乾薑和附子,就能溫補身體的各個部位,寒邪自然無法停留。

再次分析

  • 上述兩種厥逆都屬於陰虛,所以都用灸法。脈搏跳動急促,雖然是陽脈,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陽虛或陰盛所引起,這裡指的是陰盛引起的。

經典論述

  • 張仲景說:少陰病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手腳冰冷、煩躁不安、快要死的情況,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

醫家觀點

  • 柯琴認為:四逆是指四肢冰冷,包含手臂和小腿。這裡說的手足,指的是手指和腳趾。四肢的陽氣還在,只是末梢較冷。

經典論述

  • 張仲景說:少陰病,腹瀉,脈象微弱,可以用白通湯。如果腹瀉不止,厥逆沒有脈搏,乾嘔煩躁,可以用白通加豬膽汁湯。服藥後,如果脈象突然出現,會死亡;如果脈象慢慢恢復,則可以存活。如果腹瀉後,手腳冰冷,沒有脈搏,可以用灸法,如果沒有回溫,而且脈象沒有恢復,反而出現喘息,就會死亡。腹瀉後,脈象消失,手腳冰冷,如果過了一段時間脈搏恢復,手腳溫暖,就能存活;如果脈搏沒有恢復,就會死亡。

醫家觀點

  • 陳士鐸認為:上述兩種脈象和症狀,要趕緊灸療關元穴,因為寒氣太盛導致脈搏伏藏,不灸就無法顯現出來。如果灸療後脈象仍然沒有恢復,反而出現喘息,這是因為氣息逆行向上,快要斷絕。雖然屬於死症,但他認為可以救活,因為病人還沒死就沒有脈搏,這不是真的沒有脈搏,而是伏藏。如果灸療後脈象仍然沒有恢復,難道真的沒有脈搏可以恢復嗎?

沒有脈搏,應該要死了,但卻還沒死,只是出現喘息,表示脈搏想要恢復,但無法馬上恢復。可以用人參一兩、熟地五錢、牛膝三錢、甘草、附子各一錢,做成還脈湯,一劑後如果脈搏突然出現,會死亡;如果脈搏慢慢恢復,就能活命。第三種情況,過了一段時間脈搏恢復,也是用灸法使脈搏恢復,但必須手腳溫暖才能存活,這表示陽氣還在。如果脈搏沒有恢復,手腳就永遠不會溫暖,陽氣無法恢復,就會死亡。其實脈搏無法恢復,是因為灸法效果太小,比不上藥物的力量。用人參三兩灌下去,脈搏自然會恢復。

再次分析

  • 第一種情況,腹瀉和厥逆,服用白通湯,要避免脈搏突然出現;第二、三種情況,腹瀉、厥逆且沒有脈搏,用灸法希望脈搏快速恢復,一個死亡,一個存活,原因是什麼?因為一個用灸法,一個用藥。可見用藥可以快速使脈搏恢復。

經典論述

  • 張仲景說:少陰病,出現四逆(手腳冰冷),病人可能會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順暢、腹痛、腹瀉裡急後重等症狀,可以用四逆散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