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2)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2)
1. 腹痛
不容不嚴辨也。於此等症。必合脈與症以為辨。他條沉數二字。原足以定傳經之熱邪。合觀諸條脈沉。復微而緊細。又足以定直中之寒邪。再按他條之症口中和三字。亦足以知內為真寒。咽中痛三字。亦足以知內為真熱。明乎此。則少陰前篇之大熱似寒。少陰後篇之大寒似熱。
俱可洞如觀火矣。此皆最要之處。生死關頭。溫涼失度。頃刻人亡。豈細故乎。仲師於此用四逆散。名亦四逆也。而湯散之義不同也。
凡厥逆中。自有寒濕雜合。所謂陰陽不順接也。至於諸痛。亦必雜合交結方痛。故藥亦雜合。然後專寒專熱之品。可開結止痛也。泄利至於下重。即滯下之意。金匱要略主用小柴胡。亦雜合寒熱之治。故四逆散一方。近小柴胡。
白話文:
腹痛這個問題,絕對不能輕忽不仔細分辨。遇到這類疾病,一定要結合脈象和症狀來判斷。其他條文中提到的「沉數」兩個字,原本就足以判斷是熱邪在經絡中傳遞;如果綜合觀察其他條文,脈象是沉、微弱且緊細,又足以判斷是寒邪直接侵入。再根據其他條文的症狀,「口中和」三個字,也可以知道體內是真寒;而「咽中痛」三個字,也可以知道體內是真熱。明白了這些,就可以理解少陰病前篇說的「大熱好像寒」,以及少陰病後篇說的「大寒好像熱」,這些都能像看火一樣清楚明白。這些都是最關鍵的地方,生死攸關,用藥溫涼如果拿捏不當,頃刻間就會喪命,怎麼能當作小事呢?張仲景在這裡用四逆散,名稱也是四逆,但是湯藥和散劑的意義是不同的。
凡是厥逆的情況,通常都夾雜著寒濕,也就是說陰陽不協調。至於各種疼痛,也必定是寒熱等各種因素交雜糾結才會產生疼痛。所以用藥也必須是綜合性的,然後才能用專門針對寒或熱的藥物,來解開糾結,停止疼痛。拉肚子到下墜感嚴重,就是裡急後重的意思。《金匱要略》主要用小柴胡湯,也是綜合治療寒熱,所以四逆散這個方子,和治療寒熱雜合的小柴胡湯很接近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