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1)

1. 面色

【綱】仲景曰:少陰病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乾嘔,或咽痛,或利止,脈不出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汗出而厥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下利脈沉而遲,其人面少赤,身有微熱,下利清穀者,必鬱冒,汗出而解,病人必微厥,所以然者,其面戴陽,下虛故也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:此陰寒內竭,逼其浮火上行於面,故發赤色,非熱也。若誤投寒涼之劑,即死。又夾陰傷寒,虛陽泛上者,亦面赤也。但足冷脈沉者,是又煩躁面赤,足冷脈沉,不能飲水者,此陰極也,宜溫。

柯琴曰:上條,是寒熱相半症。下利清穀,陰盛於裡也。手足厥冷,寒盛於外也。身不惡寒面赤,陽鬱於表也。咽痛利止,陽回於內也。腹痛乾嘔,寒熱交爭也。溫里通脈,乃扶陽之法。脈出則從陽而生,厥逆則從陰而死。下條,脈症較輕,熱微厥亦微,故面亦少赤,此陰陽相等,寒熱自和,故易愈。

鰲按:諸家面色之說,詳在少陽經症,互參之可也。

白話文:

面色

張仲景說,少陰病,如果出現腹瀉,拉出像米湯一樣的清稀糞便,這是體內虛寒而體表發熱的表現。同時會有手腳冰冷、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、身體反而不覺得怕冷,臉色卻發紅的狀況。可能還伴隨腹痛、乾嘔、喉嚨痛,或腹瀉停止但脈搏仍摸不到的情形,這種情況要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。如果腹瀉,拉出清稀糞便,體內虛寒體表卻發熱,還伴隨出汗而手腳冰冷,也要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。如果腹瀉,脈搏沉弱且遲緩,臉色稍微發紅,身體微微發熱,同時腹瀉不止,拉出清稀糞便,那必定會出現昏迷、頭暈,出汗後才會好轉。病人一定會有輕微的手腳冰冷現象,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臉上陽氣浮越,而下半身虛寒的緣故。

王肯堂說,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陰寒虧竭,迫使虛火向上浮動到臉上,所以臉色發紅,並不是真正的熱。如果誤用寒涼藥物,就會導致死亡。另外,如果寒邪傷到陰經,造成虛陽浮越,也會臉色發紅,但同時會出現腳冷、脈搏沉弱的現象。還有一種情況是煩躁不安、臉色發紅、腳冷、脈搏沉弱,而且不能喝水,這是陰氣到達極點的表現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。

柯琴說,上面的條文是屬於寒熱交雜的病症。腹瀉,拉出清稀糞便,是體內陰氣過盛的表現。手腳冰冷,是體外寒氣過盛的表現。身體不覺得怕冷但臉色發紅,是陽氣鬱積在體表的表現。喉嚨痛,腹瀉停止,是陽氣回歸體內的表現。腹痛、乾嘔,是寒熱交戰的表現。用溫熱藥來溫補體內、疏通脈絡,是扶助陽氣的方法。如果脈搏恢復,就表示從陽而生,如果手腳冰冷,就表示從陰而死。下面的條文,脈象和症狀比較輕微,發熱輕微,手腳冰冷也輕微,所以臉色只是稍微發紅。這表示陰陽平衡,寒熱自行調和,所以比較容易痊癒。

鰲按語說,各家對臉色的論述,詳細內容在少陽經的病症中,可以互相參照來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