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7)
卷十四·少陰經症 (7)
1. 表熱裡寒表寒裡熱
【綱】仲景曰。脈浮而遲,表熱裡寒,下利清穀者,四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浮中見遲,是浮為表虛,遲為臟寒。未經妄下而利清穀,是表為虛熱,里有真寒矣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既吐且利,小便複利,而大汗出,下利清穀,內寒外熱,脈微欲絕者,四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吐利亡津液,則小便宜少,小便複利而大汗出,津液不禁,陽氣大虛也。脈微為亡陽,若無外熱,但內寒,下利清穀,為純陰。此以外熱為陽未絕,猶可與通脈四逆湯救之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乾嘔,或咽痛,或利止脈不出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喻昌曰。下利裡寒,種種危殆,其表反熱,其面反赤,其身反不惡寒,而手足厥,脈欲絕,明系群陰格陽於外不能內返也。故仿白通之法,加入四逆中,以入陰迎陽也。
魏荔彤曰。脈者本陰陽相合而無間之神也。今陰獨陽無,脈故微絕。必復回其陽,俾與陰兩相調勻,而後脈可得通。酌用四逆為主,更增減之,使陽回脈通。此於脈出不出,見愈不愈之機,從至險處立救法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汗出而厥者,通脈四逆湯主之。
【目】許叔微曰。此條比之上條,其症較輕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,惡寒而蜷,時自煩,欲去衣被者,可治。
【目】王肯堂曰。表熱裡寒者,脈雖沉而遲,手足厥逆,下利清穀,此裡寒也。所以陰症亦有發熱者,此表解也。表寒裡熱者,脈必滑,身厥舌乾也。所以少陰惡寒而蜷,此表寒也。時時自煩,不欲近衣,此裡熱也。
魏荔彤曰。此不言下利,則陽旺於中焦,較他條下利而利自止者,又勝。雖惡寒足蜷,亦見少陰症象。然陽時煩而陰不躁,且欲去衣被,內有陽存,不須言矣。不但當辨其經邪臟邪,為溫為汗,本易為力,且當識其煩而欲去衣被之故,為陽存之有餘,而扶陽抑陰,亦不可過為猛烈矣。此又陰病見陽症易治之一也。
白話文:
表熱裡寒
- 主要概念: 脈象浮且遲緩,代表表面虛熱、內部虛寒。雖然沒有亂用瀉藥,但出現拉肚子且拉出未消化食物的情況,表示表面是虛熱,內部是真的寒冷。
- 案例一: 病人嘔吐又腹瀉,小便也多,大量出汗,拉肚子且拉出未消化食物,呈現內部寒冷、外部發熱的情況,脈象微弱到快要消失,這種情況要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- 解釋: 病人因為吐、瀉導致體液喪失,小便應該會減少,結果反而小便多又大量出汗,表示體液控制不住,陽氣大虛。脈微是陽氣快要消散的表現。如果沒有外部發熱,只是內部寒冷,拉肚子又拉出未消化食物,那就是純陰虛寒。但因為現在有外部發熱,表示陽氣還沒完全消散,所以用四逆湯來挽救。
- 案例二: 少陰病,拉肚子且拉出未消化食物,呈現內部寒冷、外部發熱的情況,手腳冰冷,脈象微弱到快要消失,身體卻不覺得怕冷,臉色反紅,可能伴隨肚子痛、乾嘔、喉嚨痛,或腹瀉停止但脈象消失等情況,要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。
- 解釋: 拉肚子代表內部虛寒,情況非常危險,但表面卻發熱、臉色發紅、身體不覺得怕冷,反而手腳冰冷、脈象快要消失,這表示體內陰氣太盛,把陽氣逼到體外,導致陽氣無法回到體內。所以要仿照白通湯的治療方法,在四逆湯中加入一些藥,幫助陽氣回到體內。
- 補充: 脈象是陰陽結合的表現,現在陰氣太盛,陽氣虛弱,所以脈象才會微弱到快要消失。必須恢復陽氣,讓陰陽調和,脈象才能恢復正常。所以要用四逆湯為主,再加減藥物,讓陽氣恢復,脈象暢通,這是在危險情況下救命的方法。
- 案例三: 拉肚子且拉出未消化食物,呈現內部寒冷、外部發熱的情況,出汗後手腳冰冷,要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。
- 解釋: 這種情況比上一個案例症狀要輕微一些。
表寒裡熱
- 主要概念: 少陰病,覺得怕冷、身體蜷縮,但有時候會覺得煩躁、想把衣服被子都脫掉,這種情況可以治療。
- 案例: 脈象雖然沉緩,手腳冰冷、拉肚子且拉出未消化食物,這些都是內部虛寒的表現。陰虛體質的人也會出現發熱的情況,這表示表面邪氣解除了。
- 比較: 表面寒冷、內部燥熱的人,脈象一定是滑數的,身體冰冷、舌頭乾燥。少陰病的人會覺得怕冷、身體蜷縮,這是表面虛寒的表現。但有時會覺得煩躁、不想穿衣服,這是內部有熱的表現。
- 解釋: 這個案例沒有提到拉肚子,表示陽氣還在身體中焦,比其他拉肚子然後腹瀉停止的情況要好。雖然怕冷、身體蜷縮,這是少陰病的症狀,但有時煩躁,表示身體內部有陽氣存在。不僅要分辨邪氣是在哪個經絡或臟腑,還要決定用溫補還是發汗的方法,並且要注意煩躁想脫衣服的原因,是因為陽氣充足。這也是陰虛病出現陽虛症狀,比較容易治療的情況,但扶陽氣也要適可而止,不可過於猛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