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三 (5)
卷三 (5)
1. 胸脅腹脹滿痛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。十日已去。脈浮細而嗜臥者。外已解也。設胸滿脅痛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脈但浮者。與麻黃。
【目】黃仲理曰。本節乃太少二陽合病耳。故胸滿脅痛嗜臥。非少陽之氣不得上升乎。故和以柴胡湯。脈但浮。則仍屬太陽之脈。故與麻黃以發之也。
韓祗和曰。胸滿者。胸膈間氣滿悶也。非心下滿。脅滿者。脅肋下氣填脹滿也。非腹中滿。蓋邪自表傳裡。必先胸脅以至心腹入胃。是以胸滿多帶表症。宜發汗。惟脅滿或痛。多帶半表半裡。小柴胡加枳實和之。至於胸中痰實者湧之。如胸中邪結而為實。燥渴大便閉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太陽病,十天已經過去,脈象浮細且嗜睡的,外感已經解除了。如果胸部滿悶,脅肋疼痛,就要用小柴胡湯。如果脈象只是浮,就用麻黃。
黃仲理說,這一段講的是太少二陽合病。所以胸部滿悶、脅肋疼痛、嗜睡,是少陽之氣不能上升。因此要用柴胡湯來調和。脈象只是浮,那就仍然是太陽病的脈象,所以用麻黃來發散。
韓祗和說,胸部滿悶指的是胸膈之間氣體充盈,感到悶脹,不是心下滿。脅肋滿指的是脅肋下方氣體壅塞,感到脹滿,不是腹中滿。因為邪氣從表傳入裡,一定先從胸脅傳到心腹,再進入胃。所以胸部滿悶多伴有表症,宜發汗。只是脅肋滿或者痛,多伴有半表半裡症狀,用小柴胡加枳實來調和。至於胸中痰實者,則要將其湧出。如果胸中邪氣凝聚成實,伴有口渴、大便閉塞,則用大陷胸湯治療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下後。脈促。胸滿者。桂枝去芍藥湯主之。太陽與陽明合病。喘而胸滿者。不可下。宜麻黃湯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二條是胸滿屬表而鬚髮汗者也。蓋胸中至表猶近。及脅則不言發汗。但和解而已。大抵胸脅滿。以邪氣初入里未停留。而濕氣鬱積而不行。致生滿也。和解可矣。若邪氣留胸中。聚而為實者。非湧吐不可已。故華佗曰。四日在胸。吐之則愈。是邪氣已收斂而不散漫者。則可吐之也。
韓祗和曰。喘而胸痛。猶帶表症。不可下。與麻黃湯。或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。脈促胸滿而與桂枝去芍藥湯者。病在於胃。芍藥入營。故去之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病人腹瀉後,脈搏急促,胸部滿悶的,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。太陽經和陽明經合病,喘氣而且胸部滿悶的,不可服用瀉下藥,應該用麻黃湯治療。
成無己說:這兩條是胸部滿悶屬於表證,而且需要發汗的。因為胸部距離體表比較近,到了脅肋部位就不說發汗了,只是用和解的藥物。總的來說,胸部和脅肋滿悶,是因為邪氣剛入侵到裏邊,還沒有停留,而濕氣鬱積不能通行,導致滿悶。用和解的方法就可以。如果邪氣停留在胸部,聚積成實證,就必須要用嘔吐的方法才能治癒。所以華佗說,病邪在胸部停留四天,就用嘔吐的方法治療就會好。這是因為邪氣已經收斂,不再散漫了,就可以用嘔吐的方法治療。
韓祗和說:喘氣而且胸痛,還帶有表證,不可服用瀉下藥,可以用麻黃湯或者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治療。脈搏急促,胸部滿悶,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的,病症在胃部。芍藥進入血分,所以要把它去除。
鰲按。胸滿本陽症。但下後滿而不喘。則是寒邪內結。將作結胸矣。故知胸滿不但陽盛。即陽虛者亦然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若吐若下後。心下逆滿。氣上衝胸。起則頭眩。脈沉緊。發汗。則動經。身為振振搖者。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。
【目】柯琴曰。傷寒初起。正宜發表。吐下非法也。然吐下後不轉屬太陰。而心下逆滿。氣上衝胸。陽氣內擾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發汗。若下之。而發煩熱。胸中窒者。梔子豉湯主之。
病如桂枝症。頭不疼。項不強。寸脈微浮。胸中痞硬。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。此為胸有寒也。當吐之。宜瓜蒂散。
白話文:
胸口滿悶是陽氣過盛的症狀,但如果下腹也滿悶卻不喘,那就是寒邪在體內凝聚,將要發展成結胸症。因此可知,胸口滿悶不只是陽氣過盛才會出現,陽氣虛弱的人也會出現這種症狀。
張仲景說,傷寒病如果經過吐瀉之後,心口感到逆氣上衝,氣往上衝到胸口,起身時頭昏眼花,脈象沉緊,如果發汗,則會使病情加重,身體會感到發抖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療。
柯琴說,傷寒病剛開始的時候,應該要以發散表邪為主,吐瀉的方法並不適合。但是如果吐瀉之後,病情沒有轉變為太陰病,反而心口逆氣上衝,氣往上衝到胸口,這是陽氣在體內擾動所致。
張仲景說,發汗或瀉下後,如果出現發熱煩躁,胸口悶塞的情況,可以使用梔子豉湯治療。
如果病人像桂枝湯證,頭不痛,脖子不僵硬,寸脈微浮,胸口有痞塊堅硬,氣往上衝到咽喉,喘不過氣,這是胸中有寒邪的症狀,應該要使用瓜蒂散治療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二者均是吐利。梔子豉湯吐胸中虛煩客熱。瓜蒂散吐胸中痰實宿寒。
鰲按。此二條本陽明症。以欲明胸滿之當吐。故附此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中風。下利嘔逆。表解者。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。發作有時。心下痞。硬滿。引脅下痛。乾嘔短氣。汗出不惡寒。此表解里未和也。十棗湯主之。
【目】鰲按。此條心下硬滿。牽引脅滿。是由心下水氣泛溢不和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服桂枝。或下之。仍頭項強痛。翕翕發熱。無汗。心下滿微痛。小便不利者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。小便利則愈。
白話文:
梔子豉湯能吐出胸中虛煩、客熱之邪;瓜蒂散則能吐出胸中痰實、宿寒。這兩條都是屬於陽明經症,由於想清楚說明胸滿當吐的原則,故在此附上。
仲景說,太陽中風,出現下利嘔逆,若表證已解,就可以攻邪。患者往往會出汗,發作時間有规律,心下痞滿硬實,牽引脅下疼痛,乾嘔氣短,出汗但不惡寒,這是表證已解,但裡證尚未和解,十棗湯可以治療。
鰲按,這條心下硬滿,牽引脅滿,是因心下水氣泛溢不和所致。
仲景說,服用桂枝,或者用藥下瀉後,依然頭項強痛,發熱無汗,心下滿微痛,小便不利,可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療。小便通暢後病就會好轉。
【目】鰲按。此水結中焦。只可利而不可散也。因汗不徹而遽下之。致水氣結於心下。然病根雖在心下。而病機仍在膀胱。今小便不利。則是太陽本病。實非桂枝症未罷也。故用本方以散邪行水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發汗後。腹脹滿者。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。
【目】韓祗和曰。腹滿者。邪入太陰脾土也。常痛為裡實。須下之。承氣湯。時減者為裡虛。當溫之。理中湯。若表解內不消。非大滿猶生寒熱。是邪未全入里。亦未可下。若大滿大實。兼有燥屎。是邪已入腑。雖得之四五日。亦可下。大抵陽邪為熱。則腹滿而咽乾。陰邪為寒。則腹滿而吐利。食不下。若已經吐下後而腹滿者。治法又各不同。是又不可不知也。
白話文:
鰲按:這是水氣積聚在中焦,只能利水,不能散水。因為汗液沒有完全透達就急著瀉下,導致水氣結在心下。雖然病根在心下,但病機仍在膀胱。現在小便不利,這就是太陽病的本病,並非桂枝症未癒。因此使用這個方劑來散邪行水。
仲景說:發汗後,腹部脹滿的,用厚朴、生薑、甘草、半夏、人參湯治療。
韓祗和說:腹滿,是因為邪氣入侵太陰脾土。經常疼痛是裡實,需要瀉下,使用承氣湯。時而減輕是裡虛,應該溫補,使用理中湯。如果表證解除了,內證沒有消除,不是大腹滿卻仍然發寒發熱,這是邪氣沒有完全入裡,也不能瀉下。如果大腹滿、大實,又伴隨乾燥的糞便,這是邪氣已經入侵腑臟,即使是發病四五天也可以瀉下。總之,陽邪為熱,則腹部脹滿,口乾咽燥;陰邪為寒,則腹部脹滿,嘔吐腹瀉,食慾不振。如果已經吐瀉之後還腹部脹滿,治療方法又各不相同,這也是不可不知的。
柯琴曰。此條不是妄汗。人本虛也。汗後反見有餘症。邪氣盛則實。故用薑、樸、夏散邪以除腹滿。正氣虛。故用參、甘補中而益氣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本太陽病。醫反下之。因而腹滿時痛者。屬太陰也。桂枝加芍藥湯主之。大實痛者。桂枝加大黃湯主之。
【目】陶華曰。陽明發熱。腹滿微喘。口苦咽乾。或不大便譫語。並小柴胡湯。噦而小便難。加茯苓。三陽合病。腹滿身重。難以轉側。譫語。口中不仁。小柴胡湯。有汗白虎湯。太陰腹滿。吐食不下。枳桔理中丸。少陰病六七日。腹脹滿。不大便。急下之。大承氣湯。腹滿痛者。
白話文:
柯琴說,這不是虛汗,而是人體本身虛弱,出汗後反而出現了餘症。邪氣盛則實,所以用生薑、蒼朮、夏枯草散邪以去除腹滿。正氣虛,所以用人參、甘草補中益氣。
張仲景說,本太陽病,醫生反而用下法治療,導致腹滿時痛,屬於太陰病,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。如果腹脹疼痛非常嚴重,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。
陶華說,陽明發熱,腹滿微喘,口苦咽乾,或者便秘神志不清,都可用小柴胡湯。如果伴有嘔吐、小便困難,可以加茯苓。三陽合病,腹滿身重,難以翻身,神志不清,口唇麻木,可以用小柴胡湯;如果伴有汗出,可用白虎湯。太陰腹滿,嘔吐食物無法進食,可以用枳實導滯丸。少陰病六七天,腹部脹滿,便秘,要緊急用下法治療,可以用大承氣湯。如果腹滿疼痛,可以用…
脾不勝水。水與氣搏皮肉之間。腹中漉漉有聲。小半夏茯苓湯加桂枝。下利腹滿身疼痛。先溫其里。四逆湯。後攻其表。桂枝湯。發汗後腹滿。當溫。厚朴半夏生薑人參湯。吐後腹滿。當下。少與調胃承氣湯。下後腹滿。宜梔子厚朴湯。腹脹滿者。陰陽不和也。桔梗半夏湯。
柯琴曰。腹滿時痛。因於下後。是陽邪轉屬。非太陰本病。表症未罷。故仍用桂枝解外。腹痛既見。故倍加芍藥以和里。此病本於陽。故用陰以和陽。若因下而腹大實痛。是太陽轉屬陽明而胃實。尚未離乎太陽。此之謂有表裡症。仍用桂枝加大黃以除實痛。此雙解表裡法也。
白話文:
脾臟無法有效運化水液,導致水氣停滯在皮肉之間,腹部漉漉作響。可以服用小半夏茯苓湯加桂枝來治療。如果伴隨下痢、腹脹、身體疼痛,應先溫暖內部,服用四逆湯,然後再治療外感,服用桂枝湯。發汗後腹部仍然脹滿,需要溫暖脾胃,服用厚朴半夏生薑人參湯。如果嘔吐後腹部脹滿,需要瀉下,可以少量服用調胃承氣湯。如果瀉下後腹部脹滿,宜服用梔子厚朴湯。腹部脹滿,是陰陽失衡,可以使用桔梗半夏湯。
柯琴說,腹部脹滿伴隨疼痛,是因瀉下後陽邪轉屬,並非太陰病的本症。表症未除,所以仍然使用桂枝來解表。腹部疼痛明顯,因此加倍芍藥來和解內裡。此病本於陽氣,所以用陰寒來和解陽氣。如果因瀉下導致腹部脹滿、疼痛,是太陽病轉屬陽明,胃氣實滿,尚未完全脫離太陽病的範疇,這稱為表裡症。仍然要使用桂枝加黃芩來去除實滿疼痛,這就是雙解表裡的方法。
凡妄下必傷胃氣。胃氣虛則陽邪襲陰。故轉屬太陰。胃氣實則兩陽相摶。故轉屬陽明。太陰則滿痛不實。陰道虛也。陽明則大實而痛。陽道實也。滿而時痛。下利之兆。大實而痛。燥屎之徵。桂枝加芍藥。即建中之方。桂枝加大黃。即調胃之劑。
白話文:
如果亂吃藥,就會傷到胃氣。胃氣虛弱,陽邪就會入侵陰氣,導致轉屬太陰。胃氣實則兩陽氣相衝,就會轉屬陽明。太陰表現為滿脹疼痛,但並非實證,而是陰氣虛弱所致。陽明則表現為實證疼痛,是陽氣充實所致。滿脹且時常疼痛,預示著腹瀉。實證且疼痛,預示著便秘。桂枝加芍藥,是健脾胃的方劑;桂枝加大黃,是調和胃氣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