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首·總論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首·總論 (22)

1. 里症

劉完素曰:凡里症,脈實而不浮,不惡風寒,身不疼,自汗譫語,不大便,或咽乾腹滿者,可下不可汗也。宜三承氣湯選用。又不問風寒暑濕,或表裡症俱不見,但無表症而有可下者,三一承氣湯。此藥雖峻攻,使無表熱入里,而無結胸或痞之象也。

或熱結極深,而諸藥數下,畢竟不能通利以致將死者,宜大承氣加甘遂一錢下之。病在裡,脈沉細者,不問風寒暑濕,或表裡症俱不見,或內外諸邪所傷,有汗無汗,心腹痛滿,譫妄煩躁,蓄熱內盛。但是脈沉者,皆宜三一承氣湯合解毒湯下之。解毒調胃湯及承氣湯,皆能瀉大熱。

魏荔彤曰:脈滑而疾,滑雖熱盛於裡之兆,而疾則熱未成實之徵。蓋熱初傳入腑,或由浮而變沉大,兼遲滯,方可攻下。今脈滑疾,是猶帶數,熱變而傳入,尚未堅凝結聚,小承氣湯消熱調津,足以已病矣。以下尤斟酌盡善之處。

鰲按:里症,有虛、有實、有寒、有濕、有熱。其邪之入里者,皆為里症,不專指邪實陽盛一邊說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脈浮滑者,此表有熱,里有邪,白虎湯主之。

【目】張介賓曰:陽邪在表則表熱;陰邪在表則表寒;陽邪在裡則裡熱;陰邪在裡則裡寒。邪在半表半裡間而無定處,則寒熱往來。邪在表,則心腹不滿;邪在裡,則心腹脹痛。邪在表,則呻吟不安;邪在裡,則躁煩悶亂。邪在表,則能食;邪在裡,則不食;邪在半表裡,則不欲食,未至於不能食也。邪在表,則不煩不嘔;邪在裡,則煩滿而嘔。凡初見心煩喜嘔,及胸膈漸生痞悶者,邪自表方傳裡也,不可攻下。凡病本在表,外症悉具,脈反沉微者,以元陽不足不能外達也;但當救里,以助陽散陰為上策。

柯琴曰:此論脈而不及症;因有白虎湯症而推及其脈;只據脈而不審其症。雖表裡並言,而重在裡熱,所謂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者也。

鰲按:發熱無汗、口燥渴、心煩、舌上乾燥、欲飲水數升、大便秘,皆白虎湯症也。皆應得此脈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脈滑而厥者,里有熱也,白虎湯主之。

【目】鰲按:脈滑而厥者,陽厥也。所謂陽極似陰也。然必煩渴引飲,能食而大便難,乃為里有熱。

白話文:

劉完素說:凡是屬於裡證的,脈象是沉實而不是浮在表面的,不會感到怕冷,身體也不會疼痛,會有自汗、胡言亂語、大便不通,或是咽喉乾燥、腹部脹滿等情況,這種情況適合用瀉下的方法,而不適合用發汗的方法。可以使用三承氣湯來選用。另外,不論是風、寒、暑、濕等外邪,或是表證裡證都不明顯,但只要沒有表證卻有可以瀉下的情況,可以使用三一承氣湯。這個藥雖然藥性峻猛,但可以防止表面的熱邪深入體內,而不會形成結胸或是痞滿的現象。如果熱邪結聚很深,用了很多瀉下的藥都無法通利,以致病情危急快要死亡的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加上甘遂一錢來瀉下。病邪在裡,脈象是沉細的,不論是風、寒、暑、濕等外邪,或是表證裡證都不明顯,或是受到內外各種邪氣的侵擾,不論有沒有出汗,只要有心腹疼痛脹滿、胡言亂語、煩躁不安、體內積熱過盛等情況,但是脈象是沉的,都適合使用三一承氣湯合解毒湯來瀉下。解毒調胃湯和承氣湯,都能夠瀉除體內的大熱。

魏荔彤說:脈象是滑而快的,滑脈雖然是體內熱盛的徵兆,但是快脈卻是熱還沒有形成實證的徵兆。一般來說,熱邪剛傳入腑臟,或是從浮脈轉變成沉大脈,同時脈象變得遲滯,才可以攻下。現在脈象滑而快,仍然帶有數脈的現象,表示熱邪剛剛轉移進來,還沒有堅硬凝結聚集。使用小承氣湯來消除熱邪、調和津液,就足以治好疾病了。以下是更加斟酌完善的見解。

鰲按:裡證有虛、有實、有寒、有濕、有熱各種情況。凡是邪氣進入體內的,都屬於裡證,不是單指邪實陽盛的一種情況。

【綱】仲景說:傷寒的脈象是浮而滑的,表示體表有熱,體內有邪,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。

【目】張介賓說:陽邪在體表就會有表熱,陰邪在體表就會有表寒。陽邪在體內就會有裡熱,陰邪在體內就會有裡寒。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,沒有固定的位置,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。邪氣在體表,心腹不會脹滿;邪氣在體內,心腹就會脹痛。邪氣在體表,會呻吟不安;邪氣在體內,會煩躁悶亂。邪氣在體表,能夠進食;邪氣在體內,不能進食。邪氣在半表半裡,會不想進食,但還沒到完全不能進食的地步。邪氣在體表,不會煩躁嘔吐;邪氣在體內,會煩悶脹滿而嘔吐。凡是剛開始出現心煩、喜嘔,以及胸膈逐漸產生痞悶的情況,表示邪氣正從體表傳入體內,不可以攻下。凡是疾病本來在體表,外在的症狀都出現了,但是脈象反而沉而微弱,這是因為元陽不足,無法向外發散,這時應該先救裡,以扶助陽氣、驅散陰邪為上策。

柯琴說:這裡討論的是脈象,而沒有提到症狀,是因為有白虎湯的症狀,才推論出脈象。如果只根據脈象而不審視症狀,即使提到表裡,重點還是在裡熱,也就是所謂的熱邪結聚在體內,表裡都有熱的情況。

鰲按:發熱、沒有汗、口乾舌燥、心煩、舌苔乾燥、想要喝大量的水、大便秘結,這些都是白虎湯的症狀,都應該會有這種脈象。

【綱】仲景說:傷寒的脈象是滑而厥的,表示體內有熱,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。

【目】鰲按:脈象滑而厥,是陽厥的表現,也就是所謂的陽氣過盛而呈現類似陰虛的假象。但一定要有煩躁口渴、想喝水、能進食但大便不通的症狀,才能確定是體內有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