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7)

1. 附錄三陽治法總要

加茯苓二錢。若不渴。外有微熱者。去人參。加桂一錢。夏勿用。溫覆取微汗。愈。若咳者。去參、棗。加五味一錢。少佐乾薑。陽明少陽並病。必下利。脈滑而數。有宿食也。承氣湯下之。若吐下發汗溫針。譫語。柴胡湯症罷。此為壞病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三陽合病。

脈大。上關上。但欲睡眠。目合則汗。藥用百合一兩。麥冬五錢。炙草一錢。知母、白芍、花粉各二錢。制龜甲三錢。竹葉五十片。三陽合病。腹滿身重。譫語遺尿。白虎湯。加百合。傷寒六七日。無大熱。其人煩躁者。此為陽去入陰故也。傷寒三日。三陽為盡。三陰當受邪。

其人反能食而不嘔。此為三陰不受邪之故也。

白話文:

加茯苓二錢。如果口不渴,而且身體有輕微發熱,就去掉人參,加入肉桂一錢(夏天不要用),用溫暖的被子覆蓋,使身體微微出汗,病就會好。如果咳嗽,就去掉人參和紅棗,加入五味子一錢,少量搭配乾薑。陽明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,一定會腹瀉,脈象滑而快,這是因為體內有積存的食物。可以用承氣湯來攻下。如果用了嘔吐、腹瀉、發汗、溫針等方法,又出現胡言亂語,而柴胡湯證狀消失,這就是病情惡化了。要知道犯了什麼禁忌,才能用正確的方法治療。

三陽經合併生病,脈象大,主要在上關脈搏動,只想睡覺,眼睛一閉上就出汗,藥方可以用百合一兩、麥冬五錢、炙甘草一錢、知母、白芍、花粉各二錢、炮製過的龜甲三錢、竹葉五十片。三陽經合併生病,肚子脹滿,身體沉重,胡言亂語,小便失禁,用白虎湯,再加百合。傷寒六七天,沒有高燒,病人卻煩躁不安,這是因為陽氣衰退,進入陰分了。傷寒三天,三陽經的病已經到了盡頭,三陰經應該開始受邪。

如果病人反而能吃東西而不嘔吐,這表示三陰經沒有受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