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二 (6)
卷十二 (6)
1. 附錄三陽治法總要
津液內渴,大便難硬,不可攻之。須候其自欲便,或用蜜導、膽導通之。大下後,六七日不大便,煩不解,腹滿痛,本有宿食,宜再用承氣湯下之。食谷欲嘔,屬陽明,非少陽也。胸中煩熱者,竹茹湯主之。竹茹三錢,麥冬五錢,枇杷葉三大片,蘆根三兩。內無熱症者,小便利。
口不渴,此為陽明虛也,吳茱萸湯主之。吳萸二錢,人參三錢,生薑錢半,棗三枚,水煎,日三服。凡陽明病,多汗,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硬,硬則譫語。小承氣湯。若一服譫語止者,勿再服。陽明病,譫語,發潮熱,脈滑而數者,小承氣湯。服藥後腹中轉氣者,更一服。
若不轉氣,勿更與。若服後次日不大便,脈反微澀者,裡虛也,為難治,勿再下。陽明病下血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,汗止在頭。用荊芥、葛根各三錢,黃芩、丹皮各錢半,麥冬五錢,生蒲黃二錢,濃煎,童便對飲之。陽明病,脈浮緊,咽燥,口苦,腹滿而喘,發熱汗出。
惡熱,身重。若下之,則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心中懊憹,舌上苔者,梔子豉湯。若渴欲飲水,舌燥者,白虎加人參湯。若脈浮,發熱口渴,小便不利者,豬苓湯。陽明病協熱下利者,六一散。心下痞者,以黃連栝蔞湯調服。脈浮遲,表熱裡寒,下利清穀,四逆湯。趺陽脈浮而澀。
小便數,大便硬,其脾為約,麻子仁丸,每用十丸,日三服。陽明實則譫語,虛則鄭聲。鄭聲者,重語也。直視譫語,喘滿者死;下利者亦死。發汗多,若重發其汗,譫語,脈短者死,脈和者不死。若吐若下後不解,不大便五六日,或至十餘日,日晡發潮熱,不惡寒,獨語如見鬼狀。
若劇者,發則不識人,循衣摸床,惕而不安,微喘直視。脈弦者生,澀者死。(澀者陽症見陰脈也)微者,但發熱譫語,大承氣下之,利勿再服。陽明病發狂,棄衣而走,登高而歌,此陽明實也,以承氣亟下之。如便不結,大劑白虎湯灌之。石膏四兩,麥冬二兩,知母兩半。
加大青一兩,甘草七錢。太陽陽明病協熱下利者,六一散,黃連湯調服。太陽陽明並病,六七日表症仍在,其人發狂者,以熱在下焦,小腹當硬滿,小便自利,下其血乃愈,桃仁承氣湯。又二陽並病,太陽症罷,潮熱,汗出,大便難,譫語者,大承氣湯。少陽病,其症口苦。
咽乾,目眩,往來寒熱,胸脅痛,胸滿或痛,耳聾,脈弦細,頭痛,發熱者,屬少陽。少陽不可發汗,發汗則譫語。胃和者自愈,不和則煩而悸。傷寒三日,少陽脈小者,欲已也。凡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者,脅下硬滿,乾嘔,不能食,往來寒熱,未經吐下,脈沉緊者,與小柴胡湯。
日三服。柴胡二錢四分,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各九分,半夏錢半,大棗二枚。加減法:若胸中煩而不嘔,去半夏、人參,加栝蔞實一枚。若心下痞滿,去大棗,加牡蠣二錢半。若渴者,去半夏,加人參、花粉。若腹中痛者,去黃芩,加白芍三錢。若心下悸,小便不利,去黃芩。
白話文:
身體內在津液不足,感到口渴,大便乾燥難以排出,這種情況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。必須等待身體自然產生便意,或者使用蜂蜜栓劑或豬膽汁來幫助排便。如果使用強力的瀉藥後,過了六七天仍然沒有大便,感到煩躁不安,腹部脹滿疼痛,而且原本就有宿便,應該再次使用承氣湯來瀉下。
如果吃了東西想吐,這是屬於陽明經的問題,不是少陽經的問題。胸中煩熱的,可以用竹茹湯來治療,藥方是竹茹三錢、麥冬五錢、枇杷葉三大片、蘆根三兩。如果體內沒有發熱的症狀,小便順暢,表示沒有內熱。
如果口不渴,這表示陽明經虛弱。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,藥方是吳茱萸二錢、人參三錢、生薑一錢半、大棗三枚,用水煎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凡是陽明病,大多會流很多汗,導致津液流失,胃中乾燥,大便必然會變硬,大便硬就會產生胡言亂語的症狀。可以用小承氣湯來治療。如果服用一劑藥後,胡言亂語的情況停止了,就不要再服用了。陽明病出現胡言亂語、發潮熱、脈象滑而快的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。服藥後,如果腹中腸胃蠕動,產生腸鳴,可以再服用一劑。如果沒有腸鳴,就不要再服用了。如果服藥後,第二天仍然沒有大便,脈象反而變得微弱而澀,這是體內虛弱的表現,屬於難治之症,不要再使用瀉藥。
陽明病出現便血和胡言亂語,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血室。汗液只在頭部流出,可以用荊芥、葛根各三錢,黃芩、丹皮各一錢半,麥冬五錢,生蒲黃二錢,濃煎,用童子小便調和服用。陽明病,脈象浮而緊,咽喉乾燥,口苦,腹部脹滿而喘,發熱出汗,怕熱,身體沉重。如果用瀉藥治療,會導致胃中空虛,外邪擾動胸膈,心中煩悶不安,舌苔厚膩。可以使用梔子豉湯。如果口渴想喝水,舌頭乾燥,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。如果脈象浮,發熱口渴,小便不利,可以使用豬苓湯。陽明病,伴隨發熱而腹瀉,可以使用六一散。如果心下痞塞,可以使用黃連栝蔞湯調服。如果脈象浮而遲緩,是外表有熱而內部寒冷的表現,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,可以用四逆湯。如果足背動脈脈象浮而澀,小便頻繁,大便乾燥,這是脾功能受到約束,可以用麻子仁丸,每次服用十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
陽明病如果屬於實證,會出現胡言亂語;如果屬於虛證,會出現重複言語的現象,也就是說話重複。如果出現眼神呆滯、胡言亂語、氣喘、腹部脹滿,屬於危險的狀況;如果腹瀉不止,也屬於危險的狀況。如果發汗過多,又再次發汗,導致胡言亂語、脈象短促,屬於危險的狀況;如果脈象平和,則沒有生命危險。如果吐或瀉後病情沒有好轉,五六天甚至十多天沒有大便,在下午的時候會發潮熱,不覺得寒冷,自言自語,好像看到鬼一樣。如果病情嚴重,會發病時不認人,在床上摸索,感到驚恐不安,呼吸微弱,眼神呆滯。如果脈象呈現弦狀,表示還有生機;如果脈象呈現澀狀,表示沒有生機(因為澀脈是陰證的脈象,出現在陽證病人身上,表示病情嚴重)。如果病情輕微,只是發熱、胡言亂語,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,一旦瀉下就不要再服用了。陽明病發狂,會脫掉衣服亂跑,爬到高處唱歌,這屬於陽明實證,應該立即用承氣湯瀉下。如果大便沒有結塊,可以用大劑量的白虎湯灌服,藥方是石膏四兩、麥冬二兩、知母兩半,加大青一兩、甘草七錢。
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,如果伴隨發熱而腹瀉,可以使用六一散,用黃連湯調服。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,六七天了表證還沒有解除,病人出現發狂的症狀,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,小腹應該會脹滿而硬,小便順暢,應該通過下血來治癒,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。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發病,太陽經的症狀消失,出現潮熱、出汗、大便困難、胡言亂語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。少陽病,症狀是口苦、咽喉乾燥、頭暈目眩、時冷時熱、胸脅疼痛、胸悶或疼痛、耳聾、脈象細而弦、頭痛、發熱,都屬於少陽病。少陽病不能發汗,如果發汗就會導致胡言亂語。如果胃氣平和,病情自然會好轉;如果胃氣不和,就會感到煩躁和心悸。傷寒病三天,如果少陽脈象變小,表示病情快要痊癒了。凡是太陽病沒有治好,傳入少陽經的,會出現脅下硬滿、乾嘔、吃不下東西、時冷時熱,沒有經過吐瀉,脈象沉而緊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,一天服用三次。小柴胡湯的藥方是柴胡二錢四分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生薑各九分、半夏一錢半、大棗二枚。
小柴胡湯的加減法:如果胸中煩悶而不嘔吐,可以去掉半夏和人參,加上栝蔞實一枚。如果心下痞塞,可以去掉大棗,加上牡蠣二錢半。如果口渴,可以去掉半夏,加上人參和花粉。如果腹痛,可以去掉黃芩,加上白芍三錢。如果心悸、小便不利,可以去掉黃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