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5)

1. 附錄三陽治法總要

繆希雍曰。太陽病。其症發熱。惡寒。惡風。頭痛項強。腰脊強。遍身骨痛。脈雖浮洪而不數。多不傳經。煩躁。脈數急者。是欲傳經。宜先發汗以解表邪。其藥以羌活湯為主。羌活三錢。前胡、葛根各二錢。甘草八分。生薑三片。棗一枚。杏仁九粒。秋深冬月應用此方。亦可量加紫蘇、蔥白。

如冬月嚴寒。感邪即發。服此藥不得汗。本方加麻黃一錢。生薑四片。共前七片。得汗。勿再服。如病人自覺煩躁。喜就清涼。不喜就熱。兼口渴。是即欲傳入陽明也。若外症頭疼。遍身骨疼不解。或帶口渴。鼻乾目疼。不得臥。即系太陽陽明症。羌活湯中加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。

大劑與之。得汗即解。如自汗。煩躁。頭疼。遍身骨疼不解者。羌活一錢。桂枝七分。石膏一兩二錢。麥冬六錢。知母三錢。竹葉一百二十片。白芍二錢。甘草八分。如冬月即病太陽症。惡寒畏風。頭疼。遍身骨疼。自汗不渴。宜用桂枝八分。白芍二錢。甘草一錢。棗三枚。

姜一片。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血自下。下之愈。其外症不解者。不可下。當先解表。表症罷。少腹急結者。乃可下之。桃仁承氣湯。無蓄血症。大承氣湯。正陽陽明病者。胃家實熱是也。其症不大便。自汗。潮熱。口渴。咽乾。鼻乾。而嘔。或乾嘔。目眴眴不得眠。

畏人聲木聲。畏火。不惡寒反惡熱或先惡寒。不久旋發熱。甚則譫語狂亂。循衣摸床。脈洪大而長。宜急解其表。用竹葉石膏湯。大劑與之。不嘔無汗。與葛根湯。亦須大劑。若表症已罷。脈緩小。小便利。是病解矣。若表症解後。邪結於裡。大便秘。小便短赤。宜用調胃承氣湯。

或小承氣湯下之。下後。按其腹中。不作痛而和。病即已解。如作痛。是燥屎未盡也。再用前藥下之。以腹中和二便通利為度。陽明病。不能食。若其人本虛。勿輕議下。陽明病。頭眩。咳而咽痛者。用葛根、甘草、桔梗、麥冬四味濃煎。數數與之。陽明病。無汗。小便不利。

心中懊憹者。當發黃。急用梔子、麥冬、淡豆豉。大劑濃煎與之。如已見身黃。急加茵陳為君主之。陽明病。衄血。此緣失於發汗。宜用荊芥、蒲黃、側柏葉各二錢。葛根、生地各三錢。麥冬五錢。丹皮錢半。茅根二兩。濃煎與之。兼飲童便。陽明病。心下硬滿者。此邪未入於腹中。

慎勿下之。用竹葉石膏湯。加栝蔞一個搗碎。桔梗二錢。黃連一錢。陽明病。邪結於裡。汗出身重。短氣腹滿而喘。潮熱。手足濈然汗出者。此大便已硬也。六七日以來。宜下之。用小承氣不行。換大承氣。勿大其劑。若大便不硬者。慎勿輕下。陽明病。發汗不解。腹急者。

亟下之。傷寒六七日。目中不了了。睛不和。無表症。大便難。承氣湯下之。陽明病。下之早。外有熱。手足溫。不結胸。心中懊憹。不能食。但頭汗出。梔子豉湯。陽明病。但潮熱。大便溏。胸滿不去者。小柴胡湯去人參加黃連、栝蔞。陽明病。自汗出。或發汗後小便利。

白話文:

繆希雍說:太陽病,它的症狀是發燒、怕冷、怕風、頭痛、脖子僵硬、腰背僵硬、全身骨頭痠痛。脈象雖然浮大有力但不快,通常不會傳到其他經絡。如果出現煩躁、脈搏又快又急,表示病邪將要傳到其他經絡,應該先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表面的邪氣。可以用羌活湯為主來治療,羌活用三錢,前胡、葛根各用二錢,甘草用八分,生薑三片,紅棗一顆,杏仁九粒。深秋或冬季應用這個方子,也可以酌量加入紫蘇、蔥白。

如果冬天天氣寒冷,感受邪氣後立刻發病,服用這個藥沒有出汗,可以在原方中加入麻黃一錢,生薑四片,總共加到七片,吃了藥出汗後就不要再吃了。如果病人自覺煩躁,喜歡涼快的地方,不喜歡熱,又口渴,這表示病邪將要傳入陽明經。如果外在的症狀,像是頭痛、全身骨頭痠痛沒有解除,或者伴隨口渴、鼻子乾燥、眼睛疼痛、無法入睡,這就屬於太陽陽明合併症,可以在羌活湯中加入石膏、知母、麥冬。

用大劑量給病人服用,出了汗就會好。如果病人自己流汗、煩躁、頭痛、全身骨頭痠痛沒有解除,可以使用羌活一錢、桂枝七分、石膏一兩二錢、麥冬六錢、知母三錢、竹葉一百二十片、白芍二錢、甘草八分。如果冬天得了太陽病,怕冷怕風、頭痛、全身骨頭痠痛、自己流汗但不口渴,應該使用桂枝八分、白芍二錢、甘草一錢、紅棗三顆、生薑一片。太陽病沒有好,熱邪結在膀胱,病人會像發狂一樣,甚至會出血,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攻下的方法才能痊癒。但如果還有外在症狀沒有解除,就不能使用攻下法,應該先解除表面的邪氣。等到表面症狀解除後,如果腹部下方感覺急迫僵硬,這才可以攻下。如果是有蓄血的症狀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,如果沒有蓄血,可以用大承氣湯。正陽陽明病,是胃裡有實熱,症狀是大便不通、自己流汗、發潮熱、口渴、咽喉乾燥、鼻子乾燥、想嘔吐或乾嘔、眼睛不停眨動無法入睡、害怕人的聲音和木頭的聲音、怕火、不害怕冷反而害怕熱,或者一開始怕冷,不久又發燒。嚴重時會說胡話、神智不清、亂摸衣服或床鋪,脈象洪大且長,應該趕緊解除表面的邪氣,可以用竹葉石膏湯,大劑量給病人服用。如果沒有嘔吐或出汗,可以使用葛根湯,也必須使用大劑量。如果表面的症狀已經解除,脈象也變得緩和細小,小便也通暢,這就表示病已經好了。如果表面的症狀解除後,邪氣結在體內,導致大便阻塞、小便短少且顏色赤紅,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,

或小承氣湯來攻下。攻下後,按壓腹部,如果沒有疼痛且感覺舒適,病就痊癒了。如果按壓時感覺疼痛,表示燥屎還沒有完全排出,要再用之前的藥來攻下,直到腹部感覺舒適,大小便都通暢才算好。陽明病,如果不能進食,如果病人體質本來就虛弱,不要輕易使用攻下的方法。陽明病,如果出現頭暈、咳嗽、咽喉疼痛,可以使用葛根、甘草、桔梗、麥冬這四味藥濃煎,多次給病人服用。陽明病,如果沒有汗、小便不順暢,而且心中煩悶不安,將會出現黃疸,應該趕緊使用梔子、麥冬、淡豆豉,用大劑量濃煎給病人服用。如果已經出現黃疸,要趕緊加入茵陳作為主藥。陽明病,如果流鼻血,這是因為發汗不當造成的,應該使用荊芥、蒲黃、側柏葉各二錢,葛根、生地各三錢,麥冬五錢,丹皮一錢半,茅根二兩,濃煎給病人服用,同時搭配飲用童子尿。陽明病,如果心下部位感覺硬滿,這是邪氣還沒有進入腹中,

千萬不要使用攻下的方法,應該使用竹葉石膏湯,加入栝蔞一個搗碎、桔梗二錢、黃連一錢。陽明病,如果邪氣結在體內,出現出汗、身體沉重、氣短、腹脹且喘、發潮熱、手腳濕黏出汗,這表示大便已經硬結,如果病程六七天,應該使用攻下的方法。用小承氣湯沒有效果,就換成大承氣湯,但劑量不要太大。如果大便不硬,千萬不要輕易攻下。陽明病,如果發汗沒有好轉,反而出現腹部急迫感,

要趕快使用攻下的方法。傷寒病六七天,如果眼睛看不清楚,眼神呆滯,沒有表面的症狀,而且大便困難,可以使用承氣湯來攻下。陽明病,如果過早使用攻下的方法,導致體外發熱、手腳溫熱、沒有結胸的現象、心中煩悶不安、不能進食,但頭部卻大量出汗,可以使用梔子豉湯。陽明病,如果只是發潮熱、大便溏瀉、胸悶不適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,去掉人參,加入黃連、栝蔞。陽明病,如果自己流汗,或發汗後小便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