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結胸
或兼見,皆水漿必不能下之道也。陽陷於陰分而不能升,陰陷於陽分而不能降,上下隔絕,津液不通,中焦枯竭,心煩則必作躁,其去結胸症下利躁死者不遠矣。
【綱】仲景曰:「傷寒五六日,嘔而發熱者,柴胡湯症具,而以他藥下之,若心下滿而硬痛者,此為結胸也,大陷胸湯主之;但滿而不痛者,為痞,柴胡不中與之,宜半夏瀉心湯。」
【目】張介賓曰:「凡心腹脹滿硬痛而手不可近者,方是結胸;若但滿而不痛,此為痞滿。凡痞滿症,乃表邪傳至胸中,未入於腑,此其將入未入,猶兼乎表,是即半表半裡之症,只宜以小柴胡之屬加枳殼之類治之,或以本方對小陷胸湯亦妙;至結胸,仲景皆以大陷胸主之。然以余之見,惟傷寒本病,不因誤下而實邪傳裡,心下硬滿,痛連小腹不可近,或燥渴譫妄,大便硬,脈沉實有力者,此皆大陷胸所宜。其太陽少陽表邪未解,因下早而致結胸者,此其表邪猶在,若再用大陷胸,是既誤下而復下之,此則余所未敢,不若於痞滿門諸法,酌其輕重,而從乎雙解以緩治之。或外用罨法,以解散胸中實邪,此余之屢用奏效,而最穩最捷者也。」
白話文:
有時還會出現(其他)症狀。這些都是水和湯藥都難以下嚥的情況,這是因為陽氣被困在陰氣的範圍而無法上升,陰氣被困在陽氣的範圍而無法下降。上下阻塞隔絕,體液無法流通,中焦功能衰竭。如果心中煩躁,就一定會出現躁動不安的現象。如果(這種)結胸症狀導致腹瀉,並且出現躁動不安,那麼離死亡就不遠了。
【綱要】張仲景說,傷寒五六天,如果出現嘔吐和發燒,這本來是柴胡湯的適應症,卻用了其他藥物來攻下(腸胃)。如果出現心下(胃脘部)脹滿而且有硬塊、疼痛,這就是結胸。可以使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只是脹滿而不痛,那就是痞,不適合用柴胡湯,應該用半夏瀉心湯。
【細目】張介賓說,凡是心腹脹滿、有硬塊、疼痛而且手不能觸碰的,才是結胸。如果只是脹滿而不痛,那就是痞滿。一般痞滿症,是表邪傳到胸中,還沒有進入腑(內臟),這是將入未入的狀態,還兼有表證,也就是半表半裡的症狀。只需要用小柴胡湯之類的藥物,加入枳殼等來治療,或者用小柴胡湯搭配小陷胸湯也很好。至於結胸,張仲景都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但是依我(張介賓)的看法,
只有傷寒本身,不是因為誤用攻下藥而導致實邪傳入裡(身體內部),造成心下(胃脘部)有硬塊脹滿、疼痛牽連到小腹,不能觸碰,或者口渴、胡言亂語、大便硬結、脈搏沉實有力的,這些情況才適合用大陷胸湯。如果太陽、少陽的表證還沒解除,因為太早攻下而導致結胸,這時表邪還存在,如果再用大陷胸湯,就是已經誤用了攻下藥又再次攻下,這是我不敢做的。不如在治療痞滿的各種方法中,斟酌輕重,採用表裡雙解的方法來緩慢治療。
或者在外使用敷貼法,來消散胸中的實邪。這是我多次使用而且效果顯著、最穩妥、最快速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