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結胸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與少陽並病。脈弦。頭項強痛。或眩冒。時如結胸。心下痞硬者。當刺大椎第一間。肺俞肝俞。慎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或譫語不止。當刺期門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夫結胸與痞。蓋以病發於陽。下之早。即為結胸。病發於陰。下之早。即為痞。然結胸與痞相似。但以痛不痛為異耳。心下滿而硬痛者。為結胸。但按之滿。不痛者。為痞。醫家不審。一有差誤。立致危殆。結胸屬陷胸症。痞屬瀉心症。其詳各於逐門備論之。

心下緊滿。按之石硬而痛。此名結胸也。傷寒本無結胸。應身熱。下之早。熱氣乘虛而入。痞結不散。便成結胸。

若已誤轉了。初未成結胸者。急與理中湯服。自然解了。更不作結胸。蓋理中治中焦故也。此古人亦說不到。後人因消息之。若大段轉損有厥症者。兼與四逆湯。便安。胃中雖和。傷寒未退者即候日數足。可沉緊。名曰結胸也。治結胸大率當下。然脈浮與大。皆不可下。下之則死。

尚宜發汗也。仲景云。結胸脈浮者。不可下。只可用小陷胸湯。大抵脈浮是尚有表症。兼以小柴胡等先發表。表症罷。方用下結胸藥。便安。

西晉催行功云。傷寒結胸欲絕。心膈高起。手不得近。用大陷胸湯不瘥者。此是下後虛逆。氣已不理。而毒復上攻。氣毒相薄。結於胸中。當用枳實理中丸與之服之。先理其氣。次療諸疾。古今用之如神。應手而愈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而反下之。成結胸。心下硬。下利不止。水漿不下。其人心煩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結胸有三種。有大結胸。不按而痛。胸連臍腹堅硬。大陷胸丸主之。有小結胸。按之心下痛。小陷胸主之。有水結胸。在胸脅間。頭微汗出。但結胸無大熱。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小柴胡去棗加牡蠣主之也。又有寒熱二症。有實熱結胸。胸中煩躁。心內懊憹。舌上燥渴。

脈沉滑者。皆熱症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有寒實結胸。其無熱症者是也。三物白散、枳實理中丸主之。近世治結胸。多行金針丸。用硫黃陽起石者。若寒實結胸行之。或有瘥者。或熱實結胸行之。必死也。臟結無陽症。不往來寒熱。其人反靜。舌上苔滑者。不可攻也。病人胸下舊有痞。

連在臍旁。痛引少腹。入陰筋者。亦名臟結。死不治。

魏荔彤曰。此條之上條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心下硬。頸項強而眩者。當刺大椎肺俞肝俞。慎勿下之。因病並於太陽。治亦應並於太陽。當仍用剌法以泄太陽之邪。切戒以慎勿可下也。醫者若用刺而不用下。則得矣。倘反下之。前之風因。時如結胸者。必真成結胸。前之寒因。

心下痞硬者。必更堅且硬。前之風寒兩因。而時如結胸。心下痞硬兼有者。必如結胸者成結胸。心下痞硬者愈堅硬。皆不明並治於太陽經表而用刺法。反誤下之為害也。下之而下利旋止。稟氣素盛。猶可為也。倘素稟虛虧。下利不止。上則結胸中心痞。下則利不止。或專見。

白話文:

[結胸]

【綱要】

張仲景說,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,脈象呈現弦脈,會頭痛、脖子僵硬,或者頭暈目眩,有時候會出現類似結胸的症狀,也就是心下感覺痞塞、硬結。這種情況應該針刺大椎穴下方第一個間隙的穴位、肺俞穴和肝俞穴,絕對不能使用發汗的方法。如果發汗,就會開始說胡話,甚至胡言亂語不止,這時應該針刺期門穴。

【細目】

朱肱說,所謂的結胸和痞,都是因為病邪從陽經開始,如果過早地使用攻下的藥物,就會形成結胸;如果病邪從陰經開始,過早攻下,就會形成痞。雖然結胸和痞看起來很相似,但區別在於是否疼痛。心下感覺滿脹、硬結且疼痛的,就是結胸;只感覺按壓時滿脹,但不疼痛的,就是痞。醫生如果沒有仔細分辨,一旦診斷錯誤,就會立刻導致危險。結胸屬於陷胸證,痞屬於瀉心證。詳細的內容在後面的章節會詳細討論。

心下感覺緊滿,按壓時像石頭一樣硬且疼痛,這就是結胸。傷寒病本身不會直接產生結胸,應該是身體發熱的時候,如果過早使用攻下的藥物,熱邪就會趁虛進入體內,導致痞結無法消散,最後形成結胸。

如果已經誤用了攻下藥,導致原本沒有結胸的情況變成結胸,要趕快使用理中湯來治療,自然就會好轉,不會變成真正的結胸。這是因為理中湯可以調理中焦。這是古人沒有提到的,後人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。如果病情嚴重到出現手腳冰涼的厥逆症狀,需要同時服用四逆湯,才能夠平安。即使腸胃已經恢復,但傷寒病還沒有痊癒,只要觀察病程天數足夠,脈象可能會呈現沉緊,這時也叫做結胸。治療結胸一般都需要使用攻下藥,但如果脈象浮且大,絕對不能使用攻下藥,否則會死亡。

這種情況反而應該使用發汗的方法。張仲景說,結胸如果脈象浮,就不能使用攻下藥,只能使用小陷胸湯。一般來說,脈浮表示還有表證,需要先用小柴胡湯等藥物發散表邪。表證解除後,才能使用攻下結胸的藥物,這樣才能平安。

西晉的催行功說,傷寒病結胸到了快要不行的時候,心膈處高高隆起,手都不能靠近。使用了大陷胸湯也沒有效果,這表示是攻下後導致身體虛弱、氣機逆亂,毒邪向上侵犯,氣和毒邪互相搏擊,結聚在胸中。這時應該使用枳實理中丸來治療,先調理氣機,然後再治療其他疾病。古今以來使用這個方法都非常靈驗,都能夠立刻見效。

【綱要】

張仲景說,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,反而使用攻下藥,就會形成結胸。心下會感覺硬結,並且不停地腹瀉,水和食物都無法下嚥,病人會感到心煩。

【細目】

朱肱說,結胸有三種類型。第一種是大結胸,不按壓就感覺疼痛,胸部連著肚臍腹部都堅硬,用大陷胸丸來治療。第二種是小結胸,按壓心下會疼痛,用小陷胸湯來治療。第三種是水結胸,發生在胸脅之間,頭部會有微微出汗,但結胸通常不會有高熱,用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小柴胡湯(去掉大棗,加入牡蠣)來治療。另外,結胸還有寒熱兩種情況。實熱結胸的症狀是胸中煩躁不安、心中懊惱、口乾舌燥,脈象沉滑,這些都屬於熱證,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寒實結胸則是沒有熱證,用三物白散、枳實理中丸來治療。近來治療結胸,很多人使用金針丸,裡面用硫磺和陽起石。如果用在寒實結胸上,可能會有好轉,但用在熱實結胸上,一定會導致死亡。臟結沒有陽證,沒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病人反而會變得安靜,舌苔滑膩,這種情況不能使用攻下藥。病人如果胸下原本就有痞,連到肚臍旁邊,疼痛牽引到小腹和陰部,這也叫做臟結,屬於無法治療的絕症。

魏荔彤說,這一條的上條說,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,心下硬結,脖子僵硬而且頭暈,應該針刺大椎穴、肺俞穴和肝俞穴,絕對不能使用攻下藥。因為疾病是並發於太陽經,所以治療也應該從太陽經著手,應該使用針刺的方法來疏泄太陽經的邪氣,切記不能使用攻下藥。醫生如果使用針刺而不使用攻下,就能夠達到效果。如果反而使用攻下藥,之前因為風邪導致的類似結胸症狀,必定會變成真正的結胸;之前因為寒邪導致的心下痞硬,必定會變得更加堅硬。之前如果同時有風寒邪氣,導致的類似結胸、心下痞硬兼有的情況,會讓類似結胸的變成結胸,心下痞硬的變得更加堅硬。這些都是因為不明白應該同時治療太陽經的表證,使用針刺的方法,反而錯誤地使用攻下藥所造成的危害。如果攻下後腹瀉很快就停止,表示病人體質較好,還可能可以挽救。如果病人體質原本就虛弱,腹瀉不止,上面則形成結胸,心下痞塞,下面則腹瀉不止,或者只見其中一種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