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8)

1. 面色

[【綱】]仲景曰:太陽病,得之八九日,如瘧狀,面色反有熱色者,未欲解也。以其不得小汗出,身必癢。宜桂枝麻黃合半湯。太陽病,醫發汗,仍發熱惡寒,復下之,心下痞,表裡俱虛,陰陽氣並竭,無陽則陰獨,復加燒針,得胸煩,面色青黃,膚瞤者,難治。今色微黃,手足溫者,易愈。太陽病,發汗太多,因致痙。脈沉而細,身熱足寒,頭項強急,惡寒,時頭熱,面赤,目脈赤,獨頭面搖,卒口噤,背反張者,痙病也。

濕家病,身上疼痛,發熱,面黃而喘,頭痛,鼻塞而煩。其脈大,自能飲食,腹中和,無病。病在頭中寒濕,故鼻塞。納藥鼻中,則愈。

陽明病,面合赤色,不可下之。必發熱,色黃,小便不利也。

[【目】]虞摶曰:凡看傷寒,必先察色。內經曰:聲合五音,色合五行,聲色符同,然後可以知五臟之病也。然肝色青,其聲呼;肺色白,其聲哭;心色赤,其聲笑;脾色黃,其聲歌;腎色黑,其聲呻也。且四時之色,相生則吉,相剋則凶。如青赤見於春,赤黃見於夏,黃白見於長夏,白黑見於秋,黑青見於冬;此相生之色也。若肝病之色青而白,心病之色赤而黑,脾病之色黃而青,肺病之色白而赤,腎病之色黑而黃;此相剋之色,為難治矣。且以五臟之熱色見於面者:肝熱則左頰先赤,肺熱則右頰先赤,心熱則額先赤,脾熱則鼻先赤,腎熱則頤先赤也。

至於面黑者為陰寒;青為風寒;青而黑,主風主寒主痛;黃而白,為濕為熱為氣不調;青而白,為風為氣滯為寒為痛也。大抵黑氣見於面,多凶,為病最重。若黑氣暗中明;準頭年壽亮而滋潤者生;黑而枯夭者死。此乃略舉其要。內經以五色微診,可以自察。難經曰:望而知之謂之神;故色不可不察也。

楊士瀛曰:凡看傷寒,必先察其色,然後切脈審症,乃可合以決死生吉凶。夫色有青黃赤白黑,見於面部皮膚之上。氣有如亂絲亂髮之狀,隱於皮里也。蓋五臟有五色,六經有六色,皆見於面,以應五行。相生吉,相剋凶。滋潤生,桔夭死。自準頭、年壽、命宮、法令、人中,皆有氣色。其潤澤而明亮者吉,暗晦而枯燥者凶。又當分四時生克之理而通察之,庶無誤也。

鰲按:面青之說,詳於諸家。俱據論太陽、陽明、少陰,皆有面色可驗,不獨少陽也。當循各經驗之。諸經之說,獨載於少陽者,從便耳。

[【綱】]仲景曰:得病五六日,脈遲浮弱,惡風,手足溫。醫二三下之,不能食,而脅下滿痛,面目及身黃,頸項強,小便難者,與柴胡湯後必下重。本渴,而飲水嘔,食谷噦者,柴胡不中與也。

[【目】]王肯堂曰:青色屬木,主風、主寒、主痛,乃厥陰肝經之色也。凡面青唇青者,陰極也。若舌卷囊縮者,宜急溫之。如夾陰傷寒,小腹痛,則面青也。內經曰:青如翠羽者生;青如草葉者死。青而黑、青而紅,相生者生。青白而枯燥,相剋者死。脾病見青氣多,難治。

白話文:

面色

【綱】張仲景說:得了太陽病,大概八九天,像瘧疾一樣發冷發熱,如果臉色反而出現紅熱,這表示病還沒好。這是因為身體沒有微微出汗,一定會全身發癢,應該用桂枝麻黃合方。得了太陽病,醫生用了發汗的方法,反而發熱怕冷,又用瀉下的方法,結果心下痞悶,表裡都虛弱,陰陽之氣都衰竭了。沒有陽氣,陰氣就獨自旺盛。如果再用燒針治療,就會出現胸悶煩躁,臉色青黃,皮膚抽動,這種情況很難治。現在如果臉色微微發黃,手腳溫暖,就容易痊癒。得了太陽病,發汗過多,導致痙攣,脈象沉細,身體發熱腳卻冷,頭頸僵硬,怕冷,時而頭部發熱,臉色發紅,眼脈發紅,只有頭和臉搖動,突然口噤,背部反張,這就是痙病。

濕邪引起的病,身體疼痛,發熱,臉色發黃而喘,頭痛,鼻塞且煩躁,脈象洪大,自己還能吃東西,腹部也正常,就不是病。這是頭部有寒濕引起的,所以鼻塞。把藥塞進鼻子裡,就會好。

陽明病的病人,臉色紅潤,不可以攻下,如果攻下一定會發熱,而且臉色發黃,小便不暢。

【目】虞摶說:凡是看傷寒,一定要先觀察臉色。《內經》說,聲音對應五音,顏色對應五行,聲音和顏色相符,才能知道五臟的病變。肝的顏色是青色,發出的聲音是呼;肺的顏色是白色,發出的聲音是哭;心的顏色是紅色,發出的聲音是笑;脾的顏色是黃色,發出的聲音是歌;腎的顏色是黑色,發出的聲音是呻。而且,四季的顏色,相生就吉利,相剋就凶險。例如春天出現青色和紅色,夏天出現紅色和黃色,長夏出現黃色和白色,秋天出現白色和黑色,冬天出現黑色和青色,這些是相生的顏色。如果肝病出現青色帶白色,心病出現紅色帶黑色,脾病出現黃色帶青色,肺病出現白色帶紅色,腎病出現黑色帶黃色,這些是相剋的顏色,很難治療。五臟的熱象表現在臉上的顏色是:肝熱左邊臉頰先發紅,肺熱右邊臉頰先發紅,心熱額頭先發紅,脾熱鼻子先發紅,腎熱下巴先發紅。

至於臉色發黑,是陰寒的表現;發青是風寒的表現;青色帶黑,是風寒兼痛的表現;黃色帶白,是濕熱或氣機不調的表現;青色帶白,是風、氣滯、寒或疼痛的表現。臉上出現黑氣,大多不吉利,病情很重。如果黑氣在昏暗中帶有光澤,鼻頭和壽命宮明亮而滋潤,就表示還有生機;如果黑氣枯槁,就表示快要死了。這只是簡單說明要點,《內經》用五色來診斷微小的病變,可以自己觀察。《難經》說,通過觀察就能知道病情,這叫做「神」,所以臉色不可以不仔細觀察。

楊士瀛說:凡是看傷寒,一定要先觀察臉色,然後切脈審問症狀,這樣才能判斷生死的吉凶。臉色有青黃赤白黑,表現在面部皮膚上;氣就像亂絲亂髮一樣,隱藏在皮膚裡面。五臟有五色,六經有六色,都表現在臉上,對應五行,相生就吉利,相剋就凶險,滋潤有光澤就表示有生機,枯槁就表示快要死了。從鼻頭到壽命宮、命宮、法令紋到人中,都有氣色,滋潤明亮就吉利,暗淡枯燥就凶險。還要根據四季的生剋關係來綜合觀察,這樣才不會有錯誤。

鰲按:關於臉色發青的說法,在各家都有詳細的論述,都根據太陽、陽明、少陰病來說,都有臉色可以驗證,不只是少陽病才有。應該按照各種經驗來判斷。只是各經的說法,單獨記載在少陽病中,是為了方便而已。

【綱】張仲景說:得病五六天,脈象遲緩浮弱,怕風,手腳溫暖,醫生瀉下兩三次,不能吃東西,脅肋下脹滿疼痛,臉部、眼睛和身體都發黃,頸項僵硬,小便困難,如果給予柴胡湯,一定會出現下墜感,本來口渴,卻喝水就吐,吃了東西就打嗝,這種情況不應該用柴胡湯。

【目】王肯堂說:青色屬木,主風、主寒、主痛,是厥陰肝經的顏色。凡是臉色發青、嘴唇發青,都是陰氣到了極點的表現。如果舌頭蜷縮、陰囊收縮,就應該趕緊溫補。如果夾陰傷寒,小腹疼痛,臉色也會發青。《內經》說,青色像翠鳥羽毛一樣有光澤表示有生機,青色像草葉一樣枯槁表示快要死了。青色帶黑,青色帶紅,相生就表示有生機,青色帶白且枯槁,相剋就表示快要死了。脾病出現青氣,大多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