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6)
卷十一·少陽經症 (6)
1. 寒熱往來
正氣忽衰而迎。與邪迎拒。遂作分爭之勢。且梗塞阻滯於陰陽升降道路之間。於是往來寒熱。休作有時。兼見默不欲飲食。純為少陽之症。誰知此非傷寒由太陽而陽明而少陽遞傳之邪乎。蓋熱入血室。可以在太陽即入。亦可以太陽罷而入。迥非傷寒傳經。必由太陽陽明方入少陽也。
此治法雖同於少陽。病之由來。大不同於男子之得少陽病也。所以然者。肝木屬臟。為厥陰。膽木屬腑。為少陽。二木同氣。部位又相連。熱入血室。肝既司血。肝必為邪所乘。膽附於肝。邪入肝分。必侵膽為患。一臟一腑。體既相連。病則俱病。又不比於別臟腑表裡之義矣。
於是熱入而血結。血結而為痛。痛則氣沉。氣沉則痛愈下。然少陽之膽。畢竟屬陽。其性上升。厥陰之肝。畢竟屬陰。其性下降。膽有邪。自高而上衝。斯作嘔也。肝有邪。自下而沉結。斯作痛也。邪高痛下。故使嘔也。何非熱入血室。血結少陽之所致乎。症固非傷寒之少陽。
而婦人熱入血室。邪在少陽之本位。法寧不從少陽為治耶。小柴胡主之。其升清降濁之義。已言之矣。此申明婦人經來經斷。熱邪易入血室。與男子不同病之大旨也。然男子有病。即非傷寒之遞傳。其病原屬少陽者。亦未嘗不可。即其法以通治之也。此仲師專為婦人熱入血室。
明其來自太陽。無關陽明。病結少陽。所以然之故也。再繹熱入血室。即結於血室。亦能作寒熱往來如瘧狀。何也。亦是臟腑相連。邪高痛下之義。肝膽之血。與血室之血。一血也。結於下則上亦不通。不通則不能升降矣。所以寒熱作而如瘧也。不必謂熱入血室而血結於肝下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陽病不解。轉入少陽者。脅下硬滿。乾嘔。不能食。往來寒熱。尚未吐下。脈弦細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若已吐下。發汗。溫針。譫語。柴胡症罷。此為壞病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
【目】陶華曰。小柴胡專主往來寒熱。如寒多者。加桂。熱多者。加大黃。此其大法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已發汗。而復下之。胸脅滿微結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往來寒熱。心煩者。此為未解也。柴胡桂枝幹薑湯。主之。初服微煩。復服汗出。則愈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此亦三陽並見之症。宜從少陽治之。而少變其法也。蓋已發汗而表未除。復下之而里邪入。胸脅滿微結。是太陽外感之邪。瀰漫於三陽。胸滿。太陽也。脅滿。少陽也。因不專滿在胸。故其結較結胸也微。又可見陽明亦病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津液短而化氣衰。
胃病可知矣。此所以三陽俱病也。未解者。不獨陽明少陽。正太陽表邪未盡解也。太陽未解。似宜治表。然陽明少陽已病。不可復發汗。法應三陽並治。而以太陽少陽為兩路出邪之門戶。蓋少陽之邪。終亦必由太陽透表。故治少陽。亦所以治太陽也。陽明更不必專治矣。本方以柴胡為主。
白話文:
當人體正氣虛弱時,會與外來的邪氣產生抵抗,形成一種互相抗拒的狀態。這時,邪氣會阻礙陰陽之氣的正常升降,導致出現時而發冷、時而發熱的往來寒熱症狀,並且會伴隨不想吃東西等現象,這些都屬於少陽病的症狀。但這並非傷寒由太陽經、陽明經再傳到少陽經的過程。因為邪熱侵入血室,可能在太陽經階段就發生,也可能在太陽經的病症結束後才發生,與傷寒必須經過太陽經和陽明經才能傳入少陽經的情況完全不同。
雖然治療方法和少陽病相似,但病因與男子罹患少陽病大不相同。原因是,肝臟屬陰,屬於厥陰,膽腑屬陽,屬於少陽。肝膽同氣相連,當邪熱侵入血室時,由於肝臟負責儲藏血液,必然會被邪氣侵襲。膽附屬於肝臟,所以邪氣一旦侵入肝臟,也會侵犯膽而引發疾病。肝膽一臟一腑,在生理上緊密相連,一旦發病,就會同時生病,不像其他臟腑那樣有表裡之分。
邪熱侵入後,會導致血液凝滯,形成疼痛,疼痛使氣下沉,氣下沉則疼痛更加嚴重。雖然膽腑屬於陽,其特性是上升的,肝臟屬於陰,其特性是下降的。當膽受到邪氣侵擾時,會自下往上衝逆,導致嘔吐;當肝臟受到邪氣侵擾時,會自上往下凝聚,導致疼痛。邪氣上衝,疼痛下沉,這也是導致嘔吐的原因。這不是邪熱侵入血室,血瘀而導致少陽病的原因嗎?這種症狀雖然不是由傷寒引起的少陽病,
但婦女邪熱侵入血室,病邪在少陽的位置,治療方法當然要從少陽來考慮。「小柴胡湯」能使清陽上升、濁陰下降,其道理已講述過。這裡再次強調,婦女在經期或經期結束時,容易使邪熱侵入血室,這與男子的疾病有所不同。但是,即使男子沒有經過傷寒的傳變,若疾病本身就屬於少陽病,也並非不能用此方法治療。這說明仲景特地針對婦女邪熱侵入血室的情況,
闡明了病邪來自太陽經,不關陽明經,而病結在少陽經的原因。再者,邪熱侵入血室,即使是結聚在血室,也會產生像瘧疾一樣的往來寒熱,這是因為臟腑相連,邪氣上衝,疼痛下沉所導致。肝膽和血室的血液是相同的,若下部血瘀不通,則上部也無法通暢,無法正常升降,所以才會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寒熱交替。這不一定是指邪熱侵入血室導致血瘀在肝臟的下方。
【總綱】《傷寒論》說:「太陽病沒有痊癒,轉入少陽經,會出現脅肋下脹滿,想嘔吐,吃不下東西,往來寒熱,沒有吐也沒有下,脈象細弦的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已經吐過或瀉過,又發過汗,使用溫針療法,出現胡言亂語,柴胡湯證消失,就屬於壞病,要知道犯了哪些禁忌,再依法治療。」
【細目】陶華說:「小柴胡湯專治往來寒熱,如果寒多,可以加桂枝;如果熱多,可以加大黃,這是治療此病的大原則。」
【總綱】《傷寒論》說:「傷寒五六天,已經發汗,又用瀉法,出現胸脅脹滿,輕微結塊,小便不順暢,口渴卻不嘔吐,只有頭部出汗,往來寒熱,心煩,這是病沒有痊癒的表現。可以用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,初服會微微煩躁,再次服藥後出汗就會好。」
【細目】魏荔彤說:「這也是三陽經同時發病的症狀,應該從少陽經治療,但要稍微變通。因為已經發過汗,表邪沒有解除,又用瀉法,導致裡邪侵入,胸脅脹滿輕微結塊,是太陽經感受外邪,瀰漫到三陽經的表現。胸滿,是太陽經的病;脅滿,是少陽經的病。因為不是單純胸滿,所以結塊比結胸症輕微。也可以看出陽明經也生病了,小便不利,口渴卻不嘔吐,是津液不足,化氣功能衰退,
可以知道是胃病。這就是三陽經同時生病的原因。所謂沒有痊癒,不僅是指陽明經和少陽經,還指太陽經的表邪沒有完全解除。太陽經的表邪沒有解除,好像應該用解表的方法治療,但是陽明經和少陽經已經生病,不能再用發汗法,應該三陽經同時治療,把太陽經和少陽經作為排出邪氣的兩個門戶。因為少陽經的邪氣,最終也必須通過太陽經的透發才能排出,所以治療少陽經,也就是治療太陽經。陽明經反而不用特別治療。本方以柴胡為主藥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