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9)

1. 不可下

【綱】仲景曰。少陰病。飲食入口則吐。心中溫溫欲吐。復不能吐。始得之。手足寒。脈弦遲者。此胸中實。不可下也。當吐之。
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胸中實見不惟少陰寒邪為病。且兼痰飲積實於胸次為病也。邪在上。自當順其勢而治之。不可下而可吐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三陽合病。腹滿身重。難以輾側。口不仁而面垢。遺尿。發汗則譫語。下之。則額上汗出。手足冷。若自汗出者。白虎湯主之。

【目】戴原禮曰。陽明下症悉具。其人喘嗽。或微惡寒。為太陽陽明。或往來寒熱。為少陽陽明。於陽明症中而有太陽少陽症。此非正陽明也。不可遽下。所以古注陽明有三。常須識此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發汗已。身目為黃。所以然者。寒濕在裡不解故也。不可下。於寒濕中求之。

【目】鰲按。寒濕在裡。與瘀熱在裡不同。且既由寒濕。則非屬陽明病矣。故不可下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脈遲。微汗出。不惡寒者。其身必重。短氣。腹滿而喘。有潮熱者。此外欲解。可攻裡也。手足濈然而汗出者。此大便已硬也。大承氣湯主之。若汗出。微發熱惡寒者。外未解也。其熱不潮。未可與承氣湯。若腹大滿不通者。可與小承氣微和胃氣。勿令大泄下。

【目】黃仲理曰。陽明之為病。胃家實是也。謂之正陽陽明。屬下症。輕則大柴胡。重則大小承氣。此邪自陽明經傳入腑者。故可下。但亦有在經未入腑者。縱大滿大實不通。亦不過小承氣微下之以和胃氣。入胃在經。尤宜兩審也。其陽明一症。少有自病者。多因太陽傳入。

兼與太陽陽明合病。用葛根湯者是也。少陽陽明合病。用黃芩芍藥湯者是也。自少陽傳入陽明。及未合併病者亦然。

鰲按。勿令大泄下者。以脈遲也。脈遲者。為無陽。為在臟也。故不可下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脈浮而大。心下反硬。有熱屬臟者。攻之。不令發汗。屬腑者。不令溲數。溲數則大便硬。汗多則熱愈。汗少則便難。脈遲尚未可攻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脈遲。便非熱實。是浮大皆為虛脈矣。仲景特出此句。正發明心下硬一症。有無熱屬臟者為妄攻其熱者戒也。

白話文:

不可下

[概論]

張仲景說:少陰病,患者吃下東西就吐,心中溫溫的想吐,卻又吐不出來。剛發病時,手腳冰冷,脈象呈現弦而遲緩,這是因為胸腔內有實邪,不可以攻下,應該用催吐的方式治療。

魏荔彤認為:胸腔內有實邪,不只是因為少陰寒邪引起的疾病,還包括痰飲積聚在胸腔,所以才生病。邪氣在上,自然應該順著它的趨勢治療,所以不可以攻下,應該用催吐的方式治療。

張仲景說:三陽經合併發病時,會感到腹脹、身體沉重、難以翻身,口中沒味道、臉色污垢,並且會有遺尿的情形。如果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;如果用攻下的方式治療,額頭會冒汗、手腳冰冷。如果是自己出汗的,就用白虎湯治療。

戴原禮認為:這個病症,陽明腑證的症狀都具備了,患者同時有喘嗽,或是稍微怕冷的,這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合併發病;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則是少陽經和陽明經合併發病。陽明病的症狀中,又夾雜著太陽、少陽經的症狀,這並非單純的陽明病,不可以輕易用攻下法治療。所以古籍注釋說陽明病有三種,一定要清楚辨別。

張仲景說:傷寒病發汗後,身體和眼睛變黃,這是因為寒濕在體內沒有解除的緣故,不可以攻下,應該從寒濕的方向去治療。

註解說:寒濕在體內,和瘀熱在體內不同。既然是寒濕,就不是屬於陽明病的範圍,所以不可以攻下。

張仲景說:陽明病,脈象遲緩,稍微出汗,不感到怕冷,但是身體一定會感到沉重,呼吸短促,腹部脹滿且喘氣,有時會有潮熱的現象,這表示邪氣已經準備要從體表離開了,可以攻下體內實邪。如果手腳大量出汗,就表示大便已經硬結,應該用大承氣湯治療。如果出汗時,又稍微發熱怕冷,就表示體表邪氣還沒解除,且熱不是像潮水一般發作,就還不能用承氣湯。如果腹部非常脹滿但不通暢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微微調和胃氣,不要過度使用瀉下的藥物。

黃仲理認為:陽明病的病機,主要是胃腸實熱。這才是真正的陽明病,屬於可以攻下的證型。輕微的可以用大柴胡湯,嚴重的可以用大小承氣湯。這是邪氣從陽明經傳入臟腑的病症,所以可以使用攻下法。但是,也有邪氣還在經絡,沒有進入臟腑的情況。即使脹滿、阻塞非常嚴重,也只能用小承氣湯稍微攻下,來調和胃氣。邪氣在經絡或進入胃腑,都應該仔細審視。陽明病,很少是單獨發病的,大多是從太陽經傳入,或兼併太陽經、陽明經合併發病,可用葛根湯治療;或是少陽經、陽明經合併發病,可用黃芩芍藥湯治療。從少陽經傳入陽明經,以及沒有合併其他經絡的陽明病也是如此。

註解說:不可以過度使用瀉下藥物,是因為脈象遲緩,脈遲表示陽氣不足,病邪在臟,所以不可以攻下。

張仲景說:脈象浮大,心下反而感覺硬實,如果有熱邪在臟腑的,可以攻下,但不要使用發汗的方法;如果邪氣在腸胃的,不要使小便次數過多,小便次數過多反而會造成大便硬結。如果汗出過多,反而會使熱邪更盛;如果汗出太少,大便會難以排出。脈象遲緩時,還不可以攻下。

柯琴認為:脈象遲緩,就不是熱實的表現,脈浮大也都是虛弱的脈象。張仲景特別提出這句話,正是要說明心下硬實這個症狀,有可能是沒有熱的虛證,要告誡大家不要妄用攻下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