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 (2)
卷十 (2)
1. 不大便
【綱】仲景曰。問曰。何緣得陽明病。答曰。太陽病。發汗。若下。若利小便。此亡津液。胃中乾燥。因轉屬陽明。不更衣。內實。大便難者,此名陽明也。陽明病。若能食者。名中風。不能食者。名中寒。
【目】喻昌曰。設為問答。以辨陽明中風之裡症。此屬正陽陽明。可下。
魏荔彤曰。太陽病治之未善。所以得陽明病也。若發汗過多。若下。若利小便。皆得致陽明病之因也。汗出利小便。皆能使其人津液亡耗也。津液亦以胃為歸。亡耗則胃中乾燥而裡熱生。裡熱生則在表之風寒亦隨變熱。裡熱外蒸。故自汗出。風寒變熱。故表惡熱。內外熱合為一。
此所以太陽之病轉屬陽明也。然陽明病有淺深。其症亦不一。如不更衣。乃胃亡津液而乾燥也。內實。乃胃中邪熱太盛。而結秘成實也。大便難。乃胃燥熱半盛。尚有大便而艱難也。症不同。治之之法亦不同。承氣諸方。仲師並未明言。而斟酌之妙。存乎人矣。
中風中寒。能食不能食之說。固由化穀不化谷。然風邪之熱散而虛。寒邪之熱聚而實。風邪之熱行乎氣。寒邪之熱著於血。亦能食不能食之故也。
鰲按。中風中寒一節。本與不大便無涉。姑以能食不能食成陽明病之故。附於此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小便數者。大便必硬。不大便。十日無所苦也。渴欲飲水者。少少與之。但以法救之。宜五苓散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此太陽病已去。而轉屬陽明者。陽明既病。熱氣內盛。小便必黃赤而數。津液內傷。大便必枯燥而硬。雖不更衣十日。無所苦者。津液坐耗。腸枯便秘。故不覺其苦。而受傷甚深也。以法救者。仍從太陽表裡之法救之。五苓導水滋干。且解太陽風邪。洵陽明猶帶太陽必用之藥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其脈浮而數。能食不大便。此為實。名曰陽結。期十七日當劇。
【目】鰲按。此條本論陰結。陽結亦是陪客。以陽結即是胃家實也。陰結本少陰病。無表症。當用溫藥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不大便。六七日。不惡寒。反惡熱。頭痛。身熱者。與承氣湯。
【目】鰲按。受病即不大便。其為胃家實可知。此所以為陽明病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若不大便六七日。恐有燥屎。欲知之法。少與小承氣湯。湯入腹中。轉失氣者。此有燥屎。乃可攻之。明日。不大便。脈反微澀者。脾虛也。為難治。不可更與承氣湯也。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此本申解陽明病譫語一症也。譫語之由。他條已言之。乃有陽明譫語已見。而猶當斟酌調和。得攻下之宜者。不容苟且也。蓋有明日並不見大便。脈反變滑疾為微澀者。胃裡虛寒可信也。此固非一下可收功。亦非一調可奏效。當緩緩補胃。徐徐生津。曰難治。
言近功小效。必不易治也。六七日之久。竟不大便。此似胃已成實。然胃究未實。胃燥腸干。中塞硬屎。此胃終非實。而燥屎為害滋大也。故以小承氣試之。
白話文:
標題:不大便
【概論】
張仲景說,有人問:「為什麼會得到陽明病?」回答說:「太陽病如果發汗、瀉下,或利小便,這些都會造成津液耗損,胃中乾燥,因此轉為陽明病。如果沒有大便,體內有實熱,大便困難,這就稱為陽明病。陽明病如果還能吃東西,稱為中風;不能吃東西,稱為中寒。」
【細目】
喻昌說,這裡設為問答,是為了分辨陽明中風的裡證,這種情況屬於正陽陽明,可以攻下。
魏荔彤說,太陽病沒有好好治療,才會變成陽明病。如果發汗太多、瀉下,或利小便,都是造成陽明病的原因。發汗和利小便都會使人津液耗損,津液歸於胃,耗損就會使胃中乾燥而產生裡熱。裡熱產生後,在表面的風寒也會跟著轉變成熱。裡熱往外蒸發,所以會自汗;風寒轉變成熱,所以會怕熱。內外熱合在一起,這就是太陽病轉變成陽明病的原因。
陽明病有輕有重,症狀也各不相同。例如沒有大便,是胃的津液耗損而乾燥;體內有實熱,是胃中邪熱太盛,結成硬便;大便困難,是胃燥熱還沒那麼嚴重,還有大便,但是難以排出。症狀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承氣湯類的方劑,張仲景並沒有明確說明,而如何斟酌運用,就要看醫生的智慧了。
關於中風、中寒,能不能吃東西的說法,確實是因為消化功能不同,但風邪的熱是發散而虛的,寒邪的熱是凝聚而實的。風邪的熱走氣分,寒邪的熱停留在血分,這也是能不能吃東西的原因。
作者按語:中風、中寒這一節,本來和不大便沒有關係,只是為了說明能吃不能吃是形成陽明病的原因,所以附在這裡。
【概論】
張仲景說,小便次數多的人,大便一定會硬。如果沒有大便,十天也沒什麼痛苦,如果口渴想喝水,可以少量給他喝。只要用正確的方法治療,就應該用五苓散。
【細目】
魏荔彤說,這是太陽病已經好了,而轉為陽明病的情況。陽明病發作後,體內熱氣旺盛,小便一定會黃赤且次數多,津液受到損傷,大便一定會枯燥而堅硬。即使十天沒大便,也沒有什麼痛苦,是因為津液過度消耗,腸道乾枯,大便阻塞,所以不覺得痛苦,但實際上受傷很嚴重。用正確的方法治療,仍然要依照治療太陽病表裡的方法,五苓散可以利水滋潤乾燥,又可以解除太陽病的風邪,確實是陽明病還帶有太陽病時必須使用的藥物。
【概論】
張仲景說,脈象浮而且快,能吃東西卻沒有大便,這是實熱的表現,稱為陽結,大約十七天會更加嚴重。
【細目】
作者按語:這裡本來是討論陰結,陽結只是附帶提及,因為陽結就是胃家實熱。陰結是少陰病的表現,沒有表證,應該使用溫藥。
【概論】
張仲景說,傷寒病沒有大便,六七天了,不覺得怕冷,反而覺得怕熱,頭痛,身體發熱,應該給予承氣湯。
【細目】
作者按語:受病就沒有大便,可知是胃家實熱,這就是陽明病的原因。
【概論】
張仲景說,如果沒有大便六七天,可能會有燥屎。想知道有沒有燥屎的方法是,給予少量的小承氣湯,如果藥進入腹中,卻會放屁,表示有燥屎,這時就可以攻下。如果隔天沒有大便,脈象反而變得微細澀滯,這是脾虛的現象,難以治療,不可以再給予承氣湯了。
【細目】
魏荔彤說,這段主要是解釋陽明病說胡話的症狀。說胡話的原因,其他條文已經說明了,這裡講述的是即使出現陽明病說胡話的情況,也要斟酌調和,在可以攻下的情況下再攻下,不能隨便。因為有時隔天沒有大便,脈象反而從滑數轉為微澀,可以判斷是胃裡虛寒。這不是一次攻下就可以見效的,也不是調理一下就可以痊癒的。應該慢慢地補胃,慢慢地滋潤津液。所謂「難治」,表示短期內不易見效,必須慢慢治療。如果六七天都沒有大便,看起來好像是胃已經有實熱,但實際上胃並不是真的有實熱,而是胃燥腸乾,硬大便阻塞,所以並不是胃有實熱,而是燥屎的危害更大。因此用小承氣湯來試探,才能知道是否可以攻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