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五 (2)
卷五 (2)
1. 發黃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湯所以解散其熱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無汗小便不利。心中懊憹者。身必發黃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由陽明熱盛致發黃者也。
韓祗和曰。無汗。熱不得越矣。小便不利。熱不得降矣。故雖未經汗下。而心中懊憹也。無汗小便不利。黃之原也。懊憹黃之兆也。然與梔子、柏皮自解。不可用茵陳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被火。額上微汗出。而小便不利者。必發黃。陽明病。面合赤色。不可下之。必發熱色黃。小便不利也。凡用梔子湯。病人舊微溏者。不可與服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由內本有熱。而被火致黃者也。
鰲按。梔子苦寒下泄。向來微溏者。由胃氣不實。即梔子且禁用。況承氣乎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發熱汗出。此為熱越。不能發黃也。但頭汗出。身無汗。齊頸而還。腹滿小便不利。渴飲水漿。此為瘀熱在裡。身必發黃。茵陳蒿湯主之。傷寒七八日。身黃如橘子色。小便不利。腹微滿者。茵陳蒿湯主之。傷寒發汗已。身目為黃。所以然者。以寒濕在裡。不解故也。不可下。於寒濕中求之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寒濕在裡不解。還於寒濕求之。是由寒濕致發黃者。夫濕亦令黃。熱亦令黃。二者非止由來有異。而色澤亦自不同。濕家黃而暗。熱盛如橘色。甚者染衣。正黃如柏。大抵黃屬脾。脾為濕熱所蒸。則發黃。用茵陳湯。泄滌其熱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形體煙燻。直視搖頭。此為心絕。環口黧黑。柔汗發黃。此為脾絕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此皆不治之症。
白話文:
發黃
成無己說,這個湯藥是用來疏散體內熱邪的。
張仲景說,陽明病,沒有汗、小便不順暢,心中煩悶不安,身體一定會發黃。
成無己說,這是因為陽明經熱邪過盛導致發黃。
韓祗和說,沒有汗,熱邪就無法從體表散發出去;小便不順暢,熱邪就無法向下排出。所以即使還沒有用發汗或攻下的藥物,心中也會感到煩悶。沒有汗、小便不順暢是發黃的根源,煩悶不安是發黃的徵兆。這種情況,可以用梔子、柏皮來自行緩解,不適合用茵陳。
張仲景說,陽明病,被火烤過,額頭稍微出汗,但是小便不順暢,一定會發黃。陽明病,臉色發紅,不能用攻下的藥物,一定會發熱並且臉色發黃,小便也不順暢。凡是使用梔子湯,病人原本就稍微腹瀉的,不可以服用這個藥。
成無己說,這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熱,又被火烤過才導致發黃。
鰲按,梔子是苦寒的藥物,有瀉下的作用。如果病人向來就容易腹瀉,說明胃氣虛弱,即使是梔子也要禁用,更何況是承氣湯這種更強力的瀉藥呢?
張仲景說,陽明病,發熱出汗,這是因為熱邪從體表散發出去,不會發黃。如果只是頭部出汗,身體沒有汗,汗只到脖子就停止了,肚子脹滿,小便不順暢,口渴想喝水,這是因為淤積的熱邪在體內,身體一定會發黃,應該用茵陳蒿湯來治療。傷寒七八天,身體發黃像橘子一樣,小便不順暢,肚子稍微脹滿,應該用茵陳蒿湯來治療。傷寒發汗後,身體和眼睛發黃,這是因為寒濕在體內沒有解除,不能用攻下的藥,應該在去除寒濕方面下功夫。
成無己說,寒濕在體內沒有解除,就應該在去除寒濕方面下功夫,這是因為寒濕導致發黃。濕邪也會導致發黃,熱邪也會導致發黃,這兩者不僅是病因不同,就連顏色也不同。濕邪導致的黃疸顏色暗淡,熱邪過盛導致的黃疸顏色像橘子一樣,嚴重的甚至會把衣服都染黃,黃色像柏樹一樣正黃。大體來說,黃疸屬於脾的問題,脾被濕熱所蒸,就會發黃,用茵陳湯可以排泄體內的熱邪。
張仲景說,身體像被煙熏過一樣,眼睛直視,頭部搖晃,這是心氣衰竭的表現。嘴唇周圍發黑,身體出虛汗並且發黃,這是脾氣衰竭的表現。
成無己說,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