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3)

1. 發狂

四條。雖皆太陽症。然至熱結。則駸駸傳入陽明矣。即如喜忘一症。當其喜忘時。尚屬太陽。迨陽明既病。而究其根由。因知前此太陽病時。已有喜忘之病情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。醫以火迫劫之。亡陽。必驚狂。起臥不安者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。

【目】黃仲理曰。又有火邪發驚狂者。醫以火於臥床下。或周身用火逼劫汗出。或熨而成火邪。其人煩躁驚狂。起臥不安。仲景主方外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亦可。

凡灸及燒針後症似火劫者。兼用劫法治之。金匱風引湯尤良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更捷。

陶華曰。傷寒熱毒。由胃並心。遂使神不寧。志不定。故發狂。始則少臥不飢。妄語妄笑。甚則登高棄衣。越垣上屋。皆由獨陽亢極。熱毒所致。非大下不止。亦有當汗不汗。瘀熱在裡。下焦蓄血如狂者。未至竟狂耳。

難經。重陽者狂。即陽毒。脈洪大。或數實。狂言錯語。煩躁乾嘔。面赤咽痛。潮熱發斑。或下利黃赤。陽毒升麻湯、黃芩湯。時行熱病。發狂。黑奴丸。經曰。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如狂而血下者。愈也。血症如狂。脈微身黃。唇燥漱水。無寒熱。小腹滿。小便不利。大便黑。犀角地黃湯。甚者桃仁承氣湯、抵當丸。取下黑物為效。

白話文:

雖然這四種情況都屬於太陽病的範疇,但當熱邪結聚時,就會快速地傳入陽明經。就像喜忘這種症狀,當剛出現喜忘時,還屬於太陽病,等到陽明病發作後,再追溯根源,才知道原來之前太陽病時就已經有喜忘的症狀了。

【綱】張仲景說,傷寒的脈象是浮的,如果醫生用火攻的方式逼迫發汗,導致陽氣耗散,一定會出現驚狂、坐立不安的狀況。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來治療。

【目】黃仲理說,還有一種情況是火邪引起的驚狂。有些醫生在病人床下用火,或者全身用火逼迫發汗,或者用熨燙的方式導致火邪侵入。這樣病人會煩躁、驚狂、坐立不安。除了張仲景的方子,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也可以用。

凡是艾灸或燒針後,出現類似火攻後的症狀,也要用劫法治療,金匱風引湯效果很好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效果更快。

陶華說,傷寒的熱毒,從胃傳到心,導致神志不清、意志不定,所以會發狂。一開始會少睡覺、不覺得餓、胡言亂語、傻笑,嚴重的話會爬高、脫衣服、翻牆上屋頂。這些都是因為獨陽太過旺盛、熱毒引起的,必須用瀉下藥才能止住。也有因為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導致瘀熱積在體內,下焦蓄血而出現像發狂的症狀,但還沒有到真的發狂的地步。

《難經》說,陽氣過盛就會出現狂症,也就是陽毒。脈象洪大,或者脈數有力,會出現胡言亂語、煩躁乾嘔、臉色發紅、咽喉疼痛、潮熱、出斑疹,或者腹瀉拉出黃紅色糞便。可以用陽毒升麻湯、黃芩湯來治療。如果遇到時行熱病而發狂,可以用黑奴丸。經典上說,太陽病沒有治好,熱邪結聚在膀胱,出現像發狂的症狀而且有出血,這樣就會好轉。如果血症導致像發狂的狀況,脈象微弱、身體發黃、嘴唇乾燥想漱口、沒有發冷發熱、小腹脹滿、小便不利、大便黑色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。更嚴重的話可以用桃仁承氣湯、抵當丸,排出黑色瘀血就會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