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首·總論 (17)
卷首·總論 (17)
1. 附錄樓氏節候用藥
或胸脅滿悶,身體拘急,手足逆冷,急宜溫中藥和之。
立春後清明前:厚朴丸。清明後芒種前:白朮湯。芒種後立秋前:橘皮湯。
病人胸膈滿悶,時時嘔逆,肢節痛,兩脅下痛,腹中鳴;此是停飲,二苓湯。病人服前藥,胸膈不滿悶者,此上焦有陽也;或藥力太過,上焦有熱。
腹滿虛鳴,時時疼痛;此被湯藥消逐得上焦陰氣併入下焦也。雖是下焦積寒宿冷,奈上焦陽盛,反難用溫下焦藥也。病人三部脈沉,寸小於關尺;此為陰盛,宜用溫中藥以消陰氣。厚朴丸、神術湯亦治陰躁不渴,不可誤用涼藥。若熱藥冷服,內有伏陽則可;若脈已虛,按之全無力。
或病人素無食養者,只可溫服。
白話文:
如果感覺胸口、脅肋部脹滿悶痛,身體僵硬緊繃,手腳冰冷,這時候要趕快用溫中藥來調和。
立春後到清明前,適合用厚朴丸;清明後到芒種前,適合用白朮湯;芒種後到立秋前,適合用橘皮湯。
如果病人胸口、膈膜脹滿悶痛,時常想吐,四肢關節疼痛,兩側脅肋下疼痛,肚子裡咕嚕咕嚕叫,這是因為體內有停滯的痰飲,要用二苓湯來治療。
如果病人吃了前面的藥,胸口、膈膜沒有脹滿悶痛的感覺,這表示上焦有陽氣,或是藥力太強導致上焦有熱。
如果肚子脹滿,肚子裡咕嚕咕嚕叫,時常疼痛,這是因為吃湯藥把上焦的陰氣逼到下焦的緣故。雖然下焦累積了寒氣,但因為上焦陽氣旺盛,反而不能用溫下焦的藥。
如果病人的寸關尺三部脈都沉在底下,而且寸脈比關脈和尺脈都弱,這表示陰氣旺盛,適合用溫中藥來消除陰氣。厚朴丸和神術湯也能治療陰躁不渴,不可以誤用寒涼的藥。如果用熱藥,冷著服用,體內有潛藏的陽氣才可以這樣做。如果脈象已經虛弱,按下去完全沒有力氣,
或是病人平常沒有好好調養身體,只能用溫服的方式服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