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傷寒論綱目》~ 太陰經脈

太陰經脈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脈浮而緩。手足自溫者。系在太陰。太陰當發身黃。若小便自利者。不能發黃。至六七日。雖暴煩。下利日十餘行。必自止。以脾家實。腐穢當去故也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足太陰脾之經。為三陰之首。其脈布於脾胃。絡於嗌喉。故病腹滿嗌乾尺寸俱沉細者。知太陰經受病也。傷寒四五日。腹滿咽乾手足自溫。或下利不渴。或腹滿時痛。尺寸脈俱沉細。此足太陰脾經受病也。傷寒手足必微冷。若手足自溫者。系太陰也。自利不止。

屬太陰也。腹滿時痛。屬太陰也。自利不渴者。臟寒也。當溫之。宜四逆湯理中湯也。腹滿脈浮者。可桂枝微發汗。腹痛者。桂枝加芍藥湯。甚者。桂枝加大黃湯

魏荔彤曰。脈浮緩。手足溫。此近太陽中風。而手足不能發熱。則脾臟素有濕邪。與風寒變熱之邪相溷。所以不能作大熱於外。而實蓄深熱於內。明其系在太陰。身當發黃。同於太陽發黃等症。蓄熱於裡之義也。若小便利。濕泄而熱去。故不能發黃。在陽明篇已言之。重見於此者。

彼以太陽初入陽明者言。其脾素有濕。則不能成胃實。表邪熱入。止為發黃症。蓋胃實本津液內竭。盛熱成實之症。既有濕邪。亦津液也。故不成胃實而成發黃。迨七八日熱邪久已耗液。故覆成胃實。以大便硬為驗。仲師於彼。指之為陽明病。起見與太陰病迥不同也。此條亦由太陽初入。

然病終不歸陽明。故仲師指出太陰脾家實。當風寒變熱傳入。特以脾素濕。則邪熱之投濕如煙投水。俱趨於脾而為患也。故不能發黃。以上均於陽明所言同。但此至七八日。不惟大便不硬。卻暴煩下利日十餘行者。病之初入同。病之去向分也。熱勝濕。遂成胃實便硬。濕勝熱。

濕留而熱欲去。遂成脾實下利。此胃實脾實之分關。不出濕熱二字也。濕。陰邪凝滯。可以留。熱陽邪迅捷。必欲出。小便既泄不盡。又不發黃。熱從何出。必隨濕下流。歸於大便。平日為泄為熱所停蓄腐穢之物。無不隨之而去。有不容自已之勢也。此脾實系太陰。胃實屬陽明。

止在濕熱分關。遂為兩經判然之症也。至二條俱未出方。蓋陽明則胃實。宜四承氣隨人調劑。太陰則脾實下利。未利前。如何除濕燥土。既利後。如何補中益脾。或兼除濕清熱。又在人審量焉。且使腐穢一瀉得愈。亦可不必方治矣。

喻昌曰。太陰脈本緩。故浮緩雖類太陽中風。然手足自溫。則不似太陽之發熱。更不似少陰厥陰之四逆與厥。所以系在太陰。不能發黃。以上與陽明篇中語句皆同。但彼以胃實而便硬。其症復轉陽明。此以脾實而下穢腐。其症止屬太陰耳。至七八日暴煩下利。日十餘行。其症又與少陰無別。

而腐穢盡。利當自止。則不似少陰之煩躁有加。下利漫無止期也。況少陰之煩而下利。手足反溫。脈緊反去者。仍為欲愈之候。若不辨析。誤以四逆法治之。反增危矣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傷寒下利。日十餘行。脈反實者死。

【目】虞摶曰。脾氣虛邪氣盛。故脈反實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陰病。脈弱。其人續自便利。設當行大黃、芍藥。宜減之。以其胃氣弱。易動故也。

【目】喻昌曰。此段叮嚀。與陽明篇中互發。陽明曰不轉失氣。曰先硬後溏。曰未定成硬。皆是恐傷太陰脾氣。此曰脈弱便利。減用大黃、芍藥。又恐傷陽明胃氣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惡寒。脈微。而複利。亡血也。四逆加人參湯主之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病有無熱惡寒者。發於陰也。發於陰者。宜溫里。脈必微。或沉細。屬四逆加人參湯、四逆湯、理中湯也。若發熱微惡寒者。屬柴胡桂枝湯也。

鰲按。以其惡寒未罷。故宜四逆。以其脈微為無血。故宜加人參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陰病。脈浮者。可發汗。宜桂枝

【目】朱肱曰。問古人以四日太陰症發。病在胸膈。可吐而愈。何也。答曰。不然。有太陰症。脈大胸滿多痰者。可吐之。脈大而無痰症者。可汗而已。大抵在表者汗之。在裡者下之。在上者湧之。在下者泄之。瓜蒂梔豉。隨症施用。不可以日數拘也。

魏荔彤曰。邪自太陽。而陽明。而少陽。遞及太陰。法當還升之少陽。使由少陽之半表。透太陽之表。亦兼在陽經之治也。太陰病而脈不沉緩。卻見浮。則傳入陰經之邪。復思遠陽而去也。可急發汗。俾得外越。而病可已矣。在太陽麻黃為發汗。桂枝為解肌。此言桂枝發汗。

非發汗即解肌也。蓋用桂枝湯中芍藥。引桂姜之辛溫入陰分。而驅傳入之邪。所謂陽因陰用也。且桂芍俱能走肝。更可引太陰之邪。由少陽傳入者。還回少陽而出。此桂枝湯但見太陰脈浮即可汗。未可拘風因用桂枝。寒因用麻黃之說也。邪在太陽陽明。尚分風寒兩因之來路。

及由陽明而少陽。已不可復分。更傳太陰。豈能分風因寒因哉。再者。麻黃一概辛熱。不能入陰分。即寒因可辨。亦不宜用。兼之無隔少陽而驅入太陽之理。麻黃湯之力。但輕清上升。達於太陽。亦不能假少陽之道也。故不言麻黃湯。非漏也。亦非舉桂枝以概之也。知此則太陰邪之出路。

必由少陽以返太陽。而他說俱不足以惑之矣。

麻黃湯之走陰分。在營血則能入。以在太陽之表。入三陰之陰分。則不能入。以其升而不降也。此亦宜知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太陰中風。四肢煩疼。陽微陰澀而長者。為欲愈。

【目】方中行曰。四肢煩疼者。脾主四肢。亦風淫末疾之明驗也。

魏荔彤曰。脈見長則邪自太陰欲還復少陽必矣。脾為臟里。經邪內陷。則症見腹滿痛。吐不能食等症。若經邪欲外出。則症見於四末。而不久於內陷可知矣。於是陽微陰澀。邪已有浸浸透至營衛之勢。兼以弦長。見少陽之門戶闢。而生髮之氣已動矣。更得四末之間。蠢然煩疼。汗出發熱。其邪純回太陽矣。邪不由太陽而去。烏能自止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