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渴
小青龍湯。俱宜去半夏加花粉。如夏月汗出惡寒。身熱足冷而渴者。為中暑。白虎加人參湯。及酒黃連。表解。不惡寒而渴者。白虎湯。渴而脅滿及往來寒熱。其症未經汗者。小柴胡去半夏倍人參加栝蔞湯。汗下後。渴者。柴胡桂枝幹薑湯。渴而心下硬痛。潮熱。不大便而結胸。
大陷胸湯。但硬不痛為痞。與瀉心湯。不解。反渴而小便不利。五苓散。病在陽明應汗。反以冷水噀之灌之。其熱益煩。肉上粟起。意欲冷水。反不渴者。服文蛤散。若不瘥。五苓湯。中風發熱。六七日不解而煩。有表裡症。渴欲飲水。水入則吐者。名水逆。五苓散。如渴欲飲水。
若太陽發汗後。大汗出。煩躁不得眠者。及厥陰病。氣起衝心。心疼吐蛔者。少少與之飲。如得時氣病者。五六日而渴欲飲水。不能多。不當與之。以腹中熱尚少。不能消之。更與水作病也。至七八日大渴欲飲水者。猶當依症與之。常令不足。勿極意也。若飲而腹滿小便不利。
若喘若噦。不可與之耳。忽大汗出。是為欲愈也。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脈浮而緊。咽燥口苦。腹滿而喘。發熱汗出。不惡寒反惡熱。身重。若渴欲飲水。口乾舌燥者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若脈浮發熱。渴欲飲水。小便不利者。豬苓湯主之。
【目】吳綬曰。凡渴。當分六經而治。太陽經標熱在表。則不渴。若熱傳入膀胱之本。則煩渴。脈浮數。小便不利也。五苓散。切不可與白虎湯。陽明病。脈長。標熱。無汗而渴。葛根解肌湯。或六神通解散倍葛根以汗之。若陽熱傳於胃。中本熱。惡熱。濈濈汗出而渴。脈浮洪數者。
人參白虎湯。五苓不中與也。若陽明本熱。蒸蒸而熱。潮熱煩渴。舌燥口乾。飲水。大便實者。大柴胡湯。或調胃承氣湯。若內未實。尚未可下。宜小柴胡增損與之。少陽脈弦數。口苦咽乾。發熱而渴者。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。太陰自利則不渴。惟少陰有口苦飲水小便色白者。
此下有寒也。脈沉者附子湯。若身寒厥逆。脈滑而口渴者。此里有熱也。人參白虎湯。凡陰症煩躁口渴。不能用水。脈沉足冷者。四逆湯冷飲之。凡傷寒時氣等症。欲飲水者為欲愈。蓋得水則能和其胃氣。汗出而解。不與水則乾燥。無由作汗。遂致悶亂而死。凡與水。須察病人強弱。
邪熱輕重。多少與之。寧不及。毋太過。其水須汲井中者為良。凡熱病熱甚。大便實者。以元明粉一二錢加入水中飲之最妙。凡中暑煩渴者。加辰砂天水散調水中飲之尤妙。如虛人煩渴不飲水。燈心煎湯浸水中與之。凡口渴者。細茶湯、白梅湯、綠豆湯皆可飲。梨藕西瓜皆可食。
凡用冰。須以冷水洗去鹽沫方可。
戴原禮曰。有陽症不渴。陰症反渴者。有陽明不甚渴。太陰乃大渴者。不可不知。治渴一也。有堅腎水而渴止者。有利小便而渴愈者。堅腎水。則用花粉之屬。利小便。則用二苓之類。蓋太陰以利小便為先。陽明以利小便為戒。少陽以半表裡。可下之。或大渴不止。小柴胡加花粉堅其腎水。
白話文:
渴
使用小青龍湯時,都應該去掉半夏,加入花粉。如果夏天出汗後怕冷,身體發熱但腳冰冷,而且感到口渴,這是中暑的症狀,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或酒黃連來治療。如果發熱已解,不再怕冷但口渴,可以使用白虎湯。如果口渴且胸脅脹滿,並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,但還沒發過汗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,加倍人參和栝蔞湯。如果發汗或瀉下後口渴,可以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。如果口渴而且心下感到硬痛,潮熱,大便不通且形成結胸,則可以使用大陷胸湯。
如果只是心下硬但不痛,屬於痞證,使用瀉心湯仍未改善,反而口渴而且小便不順暢,則可以使用五苓散。如果病在陽明經,應該發汗,反而用冷水噴灑或灌溉,會使熱更加煩躁,皮膚上出現像小米粒一樣的疙瘩,想喝冷水,反而不口渴,可以使用文蛤散。如果沒有改善,再使用五苓湯。如果中風發熱,六七天沒好轉,且煩躁,同時有表證和裡證,口渴想喝水,但喝了就吐,這稱為水逆,可以使用五苓散。如果口渴想喝水,
如果是太陽病發汗後,大量出汗,煩躁無法入睡,或是厥陰病,氣上衝心胸,心痛吐蛔蟲,可以少量給予飲水。如果遇到時令疾病,五六天後口渴想喝水,但喝不多,則不應該給予水,因為腹中熱氣還很少,無法消化水分,反而會因給水而產生新的疾病。到了七八天非常口渴想喝水,仍然應該根據症狀給予飲水,常常保持水分不足,不要過量。如果喝水後腹脹、小便不順暢,
或出現氣喘或呃逆,就不能給水了。如果突然大量出汗,是病情好轉的徵兆。
仲景說:陽明病,脈象浮而緊,咽喉乾燥、口苦,腹部脹滿且氣喘,發熱出汗,不怕冷反而怕熱,身體沉重,如果口渴想喝水,口乾舌燥,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。如果脈象浮、發熱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順暢,可以使用豬苓湯治療。
吳綬說:所有口渴,應該根據六經來治療。太陽經的標熱在表,一般不會口渴。如果熱傳到膀胱的本位,就會感到煩躁口渴,脈象浮數,小便不順暢,可以使用五苓散,千萬不能使用白虎湯。陽明病,脈象長,有標熱,沒有汗卻口渴,可以使用葛根解肌湯,或是用六神通解散加倍葛根來發汗。如果陽熱傳到胃,屬於中本熱,怕熱,大量出汗且口渴,脈象浮洪數,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,五苓散不適合。如果陽明本熱,持續發熱,潮熱煩渴,舌頭乾燥、口乾,想喝水,大便結實,可以使用大柴胡湯,或是調胃承氣湯。如果體內沒有實證,還不能瀉下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。少陽脈象弦數,口苦咽乾,發熱且口渴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,加入花粉。太陰病如果腹瀉,一般不會口渴。只有少陰病會出現口苦、想喝水、小便顏色清白的症狀,這是體內有寒的表現,脈象沉,可以使用附子湯。如果身體寒冷、手腳冰冷,脈象滑而口渴,這是體內有熱,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。所有陰證出現煩躁口渴,無法用水解渴,脈象沉而腳冷的,可以使用四逆湯冷服。所有傷寒、時疫等病,想喝水是病情好轉的徵兆,因為喝水可以調和胃氣,出汗後病就會好轉。如果不給水,身體會乾燥,無法出汗,最終導致悶亂而死。所有給水,必須觀察病人的強弱,邪熱的輕重,給予適量的水,寧可不足,不要過量。水最好使用井水。所有熱病熱度很高,大便結實的,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二錢的元明粉飲用,效果最好。所有中暑煩渴的,可以在水中加入辰砂天水散調服,效果更好。如果體虛的人煩渴但不喝水,可以使用燈心草煎湯浸水後給予飲用。所有口渴的,可以飲用淡茶湯、白梅湯、綠豆湯,也可以食用梨、藕、西瓜等。
使用冰塊時,必須用冷水洗去鹽沫後才能使用。
戴原禮說:有陽證不口渴,陰證反而口渴的,也有陽明病不是很口渴,太陰病反而非常口渴的,這些都要知道。治療口渴的方法其實是一樣的,有的通過鞏固腎水來止渴,有的通過利小便來止渴。鞏固腎水可以使用花粉等藥物,利小便可以使用二苓等藥物。太陰病以利小便為優先,陽明病則要避免利小便,少陽病則介於表裡之間,可以適當瀉下。如果口渴不止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花粉來鞏固腎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