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九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2)

1.

真武湯去附子加生薑。傷寒瘥後嘔。有餘熱在胃脘。竹葉湯加生薑。若病人直患嘔吐。而復腳弱。或疼。乃是腳氣。當作腳氣治。

柯琴曰。虛煩是陽明壞病。若少氣。若嘔。又從虛煩中想出。煩必傷氣。加甘草以益氣。虛熱相搏必欲嘔。加生薑以散邪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陽明病。脅下硬滿。不大便而嘔。舌上白苔者。可與小柴胡湯。上焦得通。津液得下。胃氣因和。身濈然而汗出解也。陽明病。反無汗。而小便利。二三日嘔而咳。手足厥者。必苦頭痛。若不咳不嘔。手足不厥者。頭不痛。

【目】魏荔彤曰。脅下硬滿。較他條胸脅滿不去。少甚矣。不大便而嘔。舌上白苔。是陽明病胃已成實。而邪復轉傳少陽也。此諸症中。惟不大便為正陽陽明。其餘盡少陽陽明所應有之病。但俱屬欲轉少陽而未全成少陽也。與以小柴胡湯。仍以和解為用。使正陽之邪。由少陽而出。胃不成實。陽明得罷耳。

二三日。寒邪在陽明少久。方能變熱。乃同陽邪逆沖而嘔而咳。然終無陽邪之烈。所以咳而不咽痛。又帶有陰邪之滯膩。所以嘔也。

白話文:

嘔吐

真武湯去除附子,加入生薑。傷寒病癒後出現嘔吐,是因為還有餘熱在胃部,可以用竹葉湯加入生薑來治療。如果病人直接出現嘔吐,而且腳部虛弱或疼痛,那是因為腳氣,應該按照腳氣來治療。

柯琴說,虛煩是陽明經的壞病,如果感到氣虛、想嘔吐,都是從虛煩的症狀延伸出來的。煩躁一定會損傷氣,所以要加甘草來補氣。虛熱互相搏擊,就會想嘔吐,所以要加生薑來驅散邪氣。

《醫宗金鑑》提到,張仲景說,陽明病出現脅下硬滿、不大便卻嘔吐、舌苔白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上焦疏通了,津液就能順利下降,胃氣就會調和,身體就會微微出汗而病癒。陽明病,反而沒有汗,小便正常,兩三天後嘔吐又咳嗽,手腳冰冷的,一定會頭痛。如果沒有咳嗽、嘔吐、手腳不冰冷,就不會頭痛。

魏荔彤說,脅下硬滿的程度,比其他條文說的胸脅滿要輕微很多。不大便卻嘔吐,舌苔白,是陽明病胃已經開始實證,而邪氣又轉到少陽經。這些症狀中,只有不大便是屬於正陽陽明的症狀,其他的都是少陽陽明應該有的病症,但都屬於想轉到少陽經卻還沒完全轉成的狀況。用小柴胡湯,還是以和解為治療原則,讓正陽的邪氣從少陽經排出,胃就不會形成實證,陽明經就得以平復。

兩三天,寒邪在陽明經停留較久,才能轉化成熱,然後和陽邪一起逆沖而導致嘔吐和咳嗽。但終究沒有陽邪那麼強烈,所以咳嗽卻不會咽痛,又帶有陰邪的停滯黏膩,所以才會嘔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