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八·陽明經症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陽明經症 (13)

1. 譫語鄭聲

此數者,皆因熱之輕重也。

譫語與獨語,雖間有妄錯,若與人言,猶有倫次,是熱未至於極者也。經曰:獨語如見鬼狀。若劇者,發則不識人。是獨語,病猶未劇也。狂語者,熱甚者也,由神昏而無所見,甚則至於喊叫也。語言不休,則更甚矣。至於亂語者,妄言詈罵,不避親疏,為神明亂極。經曰:諸逆發汗,微者難瘥,劇者言亂,是難可複製也。

譫語之由,又自不同:有由火劫者;有由汗出者;有由下利者;有由下血者;有由亡陽者;有由過經者;有由燥屎在胃者。如此條,則由三陽合病者。凡諸此類,脈短則死,脈和則愈。又身微熱,脈浮大生。

逆冷脈沉細,不過一日死。實則譫語,收斂在內,而實者本病也。或氣上逆而喘滿;或氣下奪而自利者,皆為逆。經曰:直視譫語,喘滿者死,下利者亦死。謂其正氣脫絕也。

鰲按:尿蓄於膀胱,故遺尿為太陽本病;少陽經行身之側,故難以轉側為少陽病。其餘口不仁、面垢、譫語、額上出汗、手足冷、自汗,皆屬陽明。故雖三陽合病,實是陽明病,而略兼太少二經,所以專從陽明主治。其用白虎湯者,以胃熱而非胃實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:若胃氣不和,譫語者,少與調胃承氣湯。

【目】王好古曰:治老幼及虛人傷寒,五六日昏冒言妄,小便或淋或澀,起臥無度,或煩而不得眠,並宜白虎湯加山梔一錢。治熱病及時疫,心躁、狂亂奔走、狀似癲癇、言語不定、久不得汗、及時疫不知人者,以人中黃不拘多少,入罐內,泥封固,武火煅半日,放地,去蓋半日,研細,新汲水調下三錢。或未退,再服愈。

吳綬曰:治傷寒熱甚、心煩有痰、神昏譫語者,以竹瀝、生花粉汁各一盞服之。按:此方內熱不禁下者可用。

【綱】仲景曰:傷寒十三日不解,過經譫語者,以有熱故也,當以湯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當硬而反下利,脈調和者,知醫以丸藥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脈當微厥,今反和者,此為內實也,調胃承氣湯主之。

【目】王肯堂曰:經文內「實」之「實」,當作「熱」。

此段有五反一對:熱與厥反;湯與丸反;硬與下利反;脈微與脈和反;藥下與自利反;小便利與大便硬為一對。讀者詳之。下利譫語,其曰脈調和、手足和、小便利者,陽也,故用承氣下之;其脈當微厥,及少陰但欲寐、被火氣劫汗、譫語小便難者,陰也,故當用補劑和之。

【綱】仲景曰:陽明病,譫語、發潮熱、脈滑而疾者,小承氣湯主之。因與小承氣湯一升,腹中轉失氣者,更服一升。若不轉失氣者,勿更與之。明日不大便,脈反微澀者,裡虛也,為難治,不可更與承氣湯也。

【目】朱肱曰:潮熱脈滑疾者,必譫語也。小承氣湯。大便秘、小便赤、手足溫、脈洪數者,必譫語也。調胃承氣湯。譫語、不惡寒、反惡熱者,白虎湯。已得汗、身和譫語者,柴胡桂枝湯。火迫而致譫語者,亦白虎湯。

白話文:

這些情況都是因為熱邪的輕重程度不同造成的。「譫語」和「獨語」,雖然偶爾會說錯話,但如果和人交談,還算有條理,表示熱邪還沒到最嚴重的時候。經典中說,「獨語」就像看到鬼一樣,如果病情嚴重,發作時會不認人,這是「獨語」,病情還沒到最劇烈的程度。「狂語」是熱邪更嚴重的表現,因為神志不清而看不見東西,嚴重時會大喊大叫,如果一直說個不停,情況就更糟糕了。「亂語」是胡言亂語、罵人,不分親疏,這是神志極度混亂的表現。經典中說,各種發汗的錯誤方式,輕微的難以痊癒,嚴重的會胡言亂語,這是很難恢復的。

「譫語」的原因也各不相同,有的是因為用火燒灼(火劫),有的是因為出汗過多,有的是因為腹瀉,有的是因為下血,有的是因為陽氣耗竭,有的是因為病邪傳變,有的是因為胃裡有乾燥的大便堵塞。像這個案例,則是由於三陽經同時生病引起的。總之,這類情況,脈搏短促就危險,脈搏平和就可能痊癒。另外,如果身體只是微微發熱,脈搏浮大,是好的現象,但如果身體發冷,脈搏沉細,不出一天就會死亡。

實證引起的「譫語」,病邪收斂在體內,這種實證才是真正的病因。有的是因為氣向上逆而導致喘息胸悶,有的是因為氣向下耗損而導致腹瀉,這些都是逆證。經典中說,如果眼神呆滯、說胡話、呼吸急促,是死證;如果腹瀉,也是死證,這表示正氣已經完全耗竭。

有人認為,小便儲存在膀胱中,所以遺尿是太陽經的本病。少陽經行於身體兩側,所以難以翻身是少陽病的表現。其他如口中麻木、面部污垢、胡言亂語、額頭出汗、手腳冰冷、自汗等,都屬於陽明病。所以,即使是三陽經同時生病,實際上還是陽明病為主,略微兼有太陽、少陽兩經的症狀,因此主要從陽明病來治療。使用白虎湯,是因為胃裡有熱而不是胃裡有積滯。

【要點】張仲景說,如果胃氣不和,出現譫語,可以稍微使用調胃承氣湯。

【細目】王好古說,治療老年人、幼兒或身體虛弱的人,感染風寒五六天後出現昏迷、胡言亂語,小便不順暢或澀痛,起臥無常,或者煩躁難眠,都適合用白虎湯加山梔一錢。治療熱病和時疫,出現心煩、狂躁、奔走,像癲癇一樣,說話不清楚,很久都不能出汗,以及時疫中不認人的情況,可以用人中黃不拘多少,放入罐內,用泥封好,用大火燒半天,放涼後,去掉蓋子半天,磨成細末,用新打的井水調服三錢,如果沒好,再服一次就會痊癒。

吳綬說,治療傷寒熱病很嚴重,心煩有痰,神志昏迷、說胡話,可以用竹瀝、生花粉汁各一杯服用。這種方法適合體內有熱但沒有積滯的情況。

【要點】張仲景說,傷寒病十三天還沒好,病邪已經傳變而出現譫語,是因為體內有熱,應該用湯藥來瀉下。如果小便正常,但大便應該硬反而拉稀,脈搏也平和,這表示醫生使用了丸藥來瀉下,是不對的。如果自己拉稀,脈搏應該微弱、沉細,但現在反而平和,這是體內有實邪。應該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

【細目】王肯堂說,經文裡說的「內實」,應該理解為「熱」。

這段話有五個相反和一個相對的情況。「熱」和「厥」相反,「湯」和「丸」相反,「硬」和「腹瀉」相反,「脈微」和「脈和」相反,「用藥瀉下」和「自己腹瀉」相反。「小便正常」和「大便硬」是一組相對的情況。讀者要仔細理解。腹瀉還出現胡言亂語,如果脈搏平和、手足溫暖、小便正常,這是陽證,所以用承氣湯來瀉下。如果脈搏微弱、沉細,而且只想睡覺,是因為被火燒灼而導致出汗、胡言亂語、小便困難,這是陰證,所以應該用補藥來調和。

【要點】張仲景說,陽明病,出現胡言亂語,發潮熱,脈搏滑而快,用小承氣湯來治療。如果服用小承氣湯一升後,腹中轉動放屁,可以再服一升,如果沒有放屁,就不要再服用了。如果第二天沒有大便,脈搏反而變得微弱、澀滯,這是體內虛弱,很難治療,不能再用承氣湯了。

【細目】朱肱說,發潮熱,脈搏滑而快,一定會出現胡言亂語。用小承氣湯。大便秘結,小便赤黃,手腳溫暖,脈搏洪大而數,一定會出現胡言亂語。用調胃承氣湯。胡言亂語,不怕冷反而怕熱,用白虎湯。已經出汗,身體平和但還胡言亂語,用柴胡桂枝湯。因為火邪逼迫而導致胡言亂語,也用白虎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