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七 (13)
卷七 (13)
1. 溫毒
【綱】仲景曰:陽脈洪數,陰脈實大者,更遇溫熱,變為溫毒。
【目】成無己曰:此前熱未已,又感溫熱者也。陽主表,陰主裡,洪數實大,皆熱也。兩熱相合,變為溫毒。
朱肱曰:初春發斑咳嗽,為溫毒。
吳綬曰:冬有非節之暖,名曰冬溫,此即時行之氣也。若發斑者,又曰溫毒,而亦時氣發斑也。又傷寒壞病,陽脈洪數,陰脈實大,更遇溫熱,變為溫毒,其病最重。此因前熱多日不解,更感溫熱之氣而為病,故曰重也。若無汗者,三黃石膏湯汗之;自汗者,人參白虎湯主之。
煩熱錯語不得眠,表熱又盛,更加柴胡;內實大便秘,三黃瀉心湯,或大柴胡湯加芒硝。若斑出如錦紋,多難治也,宜人參化斑湯、元參升麻湯、大青四物湯。
陶華曰:溫毒者,冬月感寒毒異氣,至春始發也。表症未罷,毒氣未散,故有發斑之候,心下煩悶,嘔吐咳嗽,後必下利。寸脈洪數,尺脈實大,為病則重,以陽氣盛故耳。通用元參升麻湯。
白話文:
【綱】張仲景說,陽脈呈現洪大且次數快的現象,陰脈呈現有力且大的現象,如果又遇到溫熱之氣,就會轉變成溫毒。
【目】成無己說,這是指之前的熱症還沒好,又感受到溫熱之氣的情況。陽脈主外,陰脈主內,洪大且次數快、有力且大,都代表有熱。兩種熱相加合,就會轉變成溫毒。
朱肱說,初春發疹、咳嗽的狀況,就是溫毒。
吳綬說,冬天出現不合時節的溫暖,叫做冬溫,這就是當時流行的時氣。如果發疹,又叫做溫毒,也同樣是時氣發疹。此外,傷寒病邪侵入體內,陽脈呈現洪大且次數快,陰脈呈現有力且大的現象,如果又遇到溫熱之氣,就會轉變成溫毒。這種病最為嚴重。這是因為之前熱症持續多日未解,又感受到溫熱之氣而發病,所以說很嚴重。如果沒有流汗,用三黃石膏湯發汗;如果是自己流汗,用人參白虎湯治療。
如果出現煩躁發熱、胡言亂語、無法入睡,代表表熱又更嚴重,可以加用柴胡。如果內裡有實熱且大便不通,用三黃瀉心湯,或是大柴胡湯加芒硝。如果皮疹像錦緞的紋路,就比較難治療,適合使用人參化斑湯、元參升麻湯、大青四物湯。
陶華說,溫毒是指冬天感受寒毒異氣,到春天時才發作。表症還沒結束,毒氣還沒消散,所以會有發疹的現象。也會有心下煩悶、嘔吐、咳嗽,之後一定會拉肚子。寸脈呈現洪大且次數快,尺脈呈現有力且大,這種病就比較嚴重,因為陽氣太過旺盛的緣故。一般都使用元參升麻湯治療。
2. 風溫
【綱】仲景曰:「發汗已,身灼熱者,名曰風溫,其症脈浮,汗出,身重多眠。」
【目】許叔微曰:「脈尺寸俱浮,頭疼身熱,常自汗,體重,其息必喘,其形不仁,嘿嘿但欲眠者,風溫症也。復發其汗者死,宜葳蕤湯。」
李梴曰:「太陽病,發汗則身涼;如發汗身猶灼熱者,乃風溫也。當春溫氣大行,又感風邪所致。惟風傷衛,四肢緩縱不收者癱瘓;惟溫傷氣,氣昏而鼻息不利,語言蹇澀,身熱,自汗多眠,治在心火肝木二經,忌汗、下、針。誤汗則身必灼熱,甚則煩渴譫語;若下則遺溺;針則耳聾。
惟清肌解表為佳,宜葳蕤湯、敗毒散,或小柴胡加桂枝微汗之。渴甚者,栝蔞根湯;喘者,金沸草湯加杏仁、細辛、五味子。誤汗,防己黃耆湯;譫語獨語,直視遺尿者,不治。」
樓全善曰:「其病不獨見於春間,故另立風溫門。」
柯琴曰:「此正與內經伏寒病溫不同處。太陽中暑,亦有因於傷寒者,雖渴而仍惡寒;太陽溫病,反不惡寒而渴者,是病根不因於寒而因於風。發熱者,病為在表,法當汗解;然不惡寒,則非麻桂所宜矣。風與溫相搏,發汗不如法,風去而熱反熾,灼熱者,兩陽相熏灼,轉屬陽明之兆也。」
白話文:
【概要】張仲景說,發汗治療後,身體仍然發熱的,就叫做風溫。這種病的症狀是脈象浮在表面,會流汗,身體感到沉重,而且容易想睡覺。
【細目】許叔微說,脈象在寸關尺三處都浮在表面,會頭痛、身體發熱,常常自己流汗,身體感到沉重,呼吸一定會急促,身體感覺麻木,而且會默默地只想睡覺,這些就是風溫的症狀。如果再次發汗治療會導致死亡,應該用葳蕤湯來治療。
李梴說,太陽病如果發汗後身體就會涼下來,如果發汗後身體仍然發熱,那就是風溫了。通常是春天溫熱的氣候盛行的時候,又感染了風邪所導致的。如果是風邪傷害到身體的防禦機能(衛氣),就會導致四肢無力,無法活動,甚至癱瘓;如果是溫邪傷害到身體的氣,就會導致意識不清,呼吸不順暢,說話困難,身體發熱,自己流汗且容易想睡覺。治療的重點在心火和肝木這兩個經絡。要避免使用發汗、瀉下或針灸等治療方式。如果誤用發汗,身體一定會更發熱,嚴重的話會口渴、胡言亂語;如果誤用瀉下,會導致大小便失禁;如果誤用針灸,會導致耳聾。
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清熱、解除體表邪氣。應該使用葳蕤湯、敗毒散,或用小柴胡湯加桂枝來稍微發汗。如果口渴得很嚴重,就用栝蔞根湯。如果呼吸急促,就用金沸草湯加杏仁、細辛、五味子。如果誤用發汗,則用防己黃耆湯來治療。如果出現胡言亂語、眼神呆滯、大小便失禁的狀況,就難以治癒了。
樓全善說,這種病不只在春天會發生,所以另外獨立出一門叫做「風溫」。
柯琴說,這跟《內經》所說的潛伏寒邪導致的溫病不同。太陽中暑,有時候也是因為傷寒引起的,雖然會口渴但仍然怕冷;而太陽溫病,反而不怕冷卻口渴,這是因為病根不是因為寒邪,而是因為風邪。發熱表示病邪在體表,應該用發汗來解除。但是因為不怕冷,所以不適合用麻黃湯或桂枝湯來治療。風邪和溫邪相互作用,如果發汗的方法不對,風邪雖然解除了,熱卻反而更嚴重。身體發熱,表示陰陽兩氣互相煎熬,這是要轉為陽明病的前兆。
3. 溫瘧
【綱】仲景曰:脈陰陽俱盛,重於陰者,變為溫瘧。
【目】李梴曰:傷寒汗吐下後,餘熱未淨,重感於寒而變瘧;過經,舊熱未解,新感六淫之氣而變瘧,皆曰溫瘧者,俱先熱後寒故也。寒多熱少,或單寒者,太陽邪變也,柴胡桂枝湯。熱多寒少,或單熱,骨節煩疼者,陽明邪變也,白虎湯加桂枝。寒熱相等,或先熱者,少陽邪變也,小柴胡湯。
渴者去半夏加花粉、知母。寒熱大作,戰慄汗出不散,太陽陽明合病也,桂枝石膏湯。服此後,瘧愈甚者,三陽合病也,恐傳入陰經,急用桂枝黃芩湯。如傳入陰分,從卯至午發,而嘔吐大便閉者,大柴胡湯下之;從午至酉發,而腹滿便閉者,大承氣湯下之;從酉至寅發,而欲狂喜忘便黑者,桃仁承氣湯微利之。不敢下者,梔子升麻湯。
傷寒雜病瘧不同在此。間有挾痰食積,嘔吐不食者,二陳湯對金飲子。尿澀煩渴,或因瘴氣,不伏水土者,五苓散,俱加柴、芩。此等瘧與雜病無大異。日久勢發稍緩,則截之。痰飲在上膈,欲吐不吐者,瓜蒂、赤小豆、雄黃等分為末,水調五分服之,以吐為度,或祛邪丸亦好。久不愈者,勝金丹、老瘧丸以消之。
王肯堂曰:凡傷寒壞病,前熱未除,其脈陰陽俱盛,重感寒邪,變為溫瘧也。寒熱往來,口苦胸脅滿者,小柴胡湯加芍藥,少加桂枝主之。熱多者,倍用柴胡;寒多者,倍用桂枝。熱盛而煩渴,人參白虎湯,少加薄桂主之。單熱無寒者,不用桂枝也;但有寒,必少佐之。如熱多者,小柴胡合白虎湯。痰多而熱者,小柴胡合二陳湯。若食少胃弱者,加白朮。心下痞,加枳實、黃連。脈虛者,倍人參。口渴者,去半夏加花粉。邪熱蘊結於裡,大便秘實,脈滑大有力者,大柴胡湯下之。若變瘧已正,宜與雜病中求之。
白話文:
溫瘧
【病因】 張仲景說:如果脈象呈現陰陽俱盛的現象,且陰脈的力量較強,就可能轉變成溫瘧。
李梴認為:傷寒病在發汗、催吐、瀉下後,如果體內殘餘的熱邪沒有完全清除,又再次感受到寒邪,就可能轉變成瘧疾。或者,傷寒病經過傳變,舊的熱邪還沒解除,又新感染了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等六種外邪,也可能轉變成瘧疾,這些都稱為溫瘧,因為它們都是先發熱後發冷的緣故。如果發冷多於發熱,甚至只有發冷而沒有發熱,這是太陽經的邪氣轉變所致,可以用柴胡桂枝湯治療。如果發熱多於發冷,或者只有發熱,且伴隨骨節痠痛的,這是陽明經的邪氣轉變所致,可以用白虎湯加桂枝治療。如果發冷發熱的程度差不多,或者先發熱,這是少陽經的邪氣轉變所致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如果口渴,可以將小柴胡湯中的半夏去掉,加入花粉和知母。如果發冷發熱劇烈,且發抖出汗後仍然不能緩解,這是太陽和陽明兩經合併發病的現象,可以用桂枝石膏湯治療。如果服用桂枝石膏湯後,瘧疾反而更加嚴重,這是三陽經合併發病的現象,需要擔心病情傳入陰經,應該立即使用桂枝黃芩湯治療。如果病情傳入陰經,發作時間在早上五點到中午十一點之間,且伴隨嘔吐、大便不通的現象,可以用大柴胡湯瀉下。如果發作時間在中午十一點到傍晚五點之間,且腹部脹滿、大便不通,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如果發作時間在傍晚五點到凌晨三點之間,出現精神狂躁、喜怒無常、忘記排便、大便發黑等症狀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稍微通利大便。如果不敢使用瀉下藥,可以用梔子升麻湯治療。傷寒和雜病所引起的瘧疾不同之處就在於此。有的瘧疾還會伴隨痰飲和食積,出現嘔吐、吃不下東西等症狀,可以用二陳湯配合金飲子治療。有的瘧疾患者會出現小便不利、口渴煩躁的症狀,或者因為瘴氣、水土不服等原因導致的,可以用五苓散治療,並加入柴胡和黃芩。這些瘧疾和一般的雜病沒有太大的區別,如果病程較長、病情發作稍有緩和,就可以考慮使用截瘧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痰飲停留在上腹部,想吐卻吐不出來,可以用瓜蒂、赤小豆、雄黃等量磨成粉末,用清水調服五分,以吐出來為度。或者也可以服用祛邪丸。如果久治不癒,可以用勝金丹、老瘧丸等藥物來消解病邪。
王肯堂說:凡是傷寒病沒有治癒,體內還有殘留的熱邪,而且脈象呈現陰陽俱盛的現象,又再次感受到寒邪,就會轉變成溫瘧。如果出現發冷發熱交替,口苦、胸脅脹滿等症狀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芍藥,少加桂枝治療。如果發熱症狀較重,可以加倍使用柴胡。如果發冷症狀較重,可以加倍使用桂枝。如果發熱嚴重且口渴煩躁,可以用人參白虎湯,少加薄桂治療。如果只有發熱而沒有發冷,就不需要使用桂枝。但只要有發冷症狀,就必須稍微使用一些桂枝。如果發熱症狀較重,可以用小柴胡湯合白虎湯治療。如果痰多且發熱,可以用小柴胡湯合二陳湯治療。如果食慾不佳、脾胃虛弱,可以加入白朮。如果心下痞滿,可以加入枳實和黃連。如果脈象虛弱,可以加倍使用人參。如果口渴,可以將半夏去掉加入花粉。如果邪熱鬱結在體內,導致大便秘結、脈象滑大有力,可以用大柴胡湯瀉下。如果瘧疾的病情已經穩定,可以按照雜病的方法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