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首·總論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首·總論 (11)

1. 六經主症

下傳少陰為逆。此為上下傳也。如太陰傳太陽,為誤下傳也。陰中之陽水,少陰是也。上傳太陰為順,下傳厥陰為生。如太陽傳至此,乃表傳裡也。陰中之陰木,厥陰也。上傳少陰為實。再傳太陽,為自愈也。太陽者,巨陽也,為諸陽之首,膀胱經病。若渴者,自入於本也,名曰傳本。

太陽傳陽明胃土者,名曰循經傳,為發汗不徹,利小便,餘邪不盡,透入於裡也。太陽傳少陽膽木者,名曰越經傳,為元受病,脈浮無汗,當用麻黃而不用之故也。太陽傳少陰腎水者,名曰表傳裡,為得病,急當發汗而反下,汗不出,所以傳也。太陽傳太陰脾土者,名曰誤下傳,為元受病,脈緩有汗,當用桂枝,而反下之所致也,當時腹痛,四肢沉重。太陽傳厥陰肝木者,為三陰脈不至於首,惟厥陰與督脈上行,與太陽相接,名曰循經得度傳。

李梴曰:厥陰,陰盡則變,而厥逆生。蓋傳經至此已盡,無復可傳。再傳則逆於首經矣。脈尺寸俱沉,沉實有力,當下;沉遲無力,當溫;浮緩,病自愈。

厥陰受病,當六七日發。以其脈循陰器,絡於肝,故唇青舌卷而煩滿者,胸中氣滿急也;或囊拳者,陰囊縮也;在女子則陰戶急痛引小腹。此傳經厥陰風熱毒深於內也。肝木移熱克脾,脾受賊邪,五臟六腑皆困,榮衛不通,耳聾囊縮而厥,水漿不入,不知人,則死,速下以救,五死一生。或下利譫語者,內有燥屎也,仍宜下之。或嘔而發熱者,和之。或發熱惡寒如瘧,囊不縮,脈微浮,微緩,胃之脈,脾氣既全不受賊邪,榮衛將復,水升火降,寒熱作而大汗解矣。或下利腹脹身疼者,當先救表,而後溫里。若下利清穀,大汗出而厥,四肢疼,小腹拘急,或乾嘔吐沫,或氣衝心痛,吐蛔發熱消渴,皆厥陰寒症也,宜溫之。

以上正文六言,乃萬病之祖,非得之內經,不能六言包括無遺如此。凡言六經所見之症,即此三陽三陰經症也。凡雜病亦然。

柯琴曰:太陰厥陰,皆以里症為提綱;太陰主寒,厥陰主熱。太陰為陰中之至陰,厥陰為陰中之陽也。

鰲按:厥者,絕也。厥陰者,陰絕陽也。陰既絕陽,則本經所發,自無熱症。其或有之者,厥陰之脈絡於膽,皆少陽相火所化令也。

白話文:

六經主要病症

病邪傳入少陰經是逆向的。這是指病邪在上下傳遞。如果太陰經的病邪傳到太陽經,這是錯誤的向下傳遞。少陰經指的是體內陰氣中的陽氣,屬於水。病邪向上傳到太陰經是順向的,向下傳到厥陰經則是將要復原的徵兆。如果太陽經的病邪傳到厥陰經,這表示病邪已經由表入裡。厥陰經指的是體內陰氣中的陰氣,屬於木。病邪向上傳到少陰經是病情加重,如果再傳到太陽經,則病症會自行痊癒。太陽經是諸陽之首,主導膀胱經的疾病。如果出現口渴,表示病邪已經進入自身臟腑。這叫做「傳本」。

太陽經的病邪傳入陽明胃土經,叫做「循經傳」,表示發汗不徹底,小便不暢,殘餘的病邪透入體內。太陽經的病邪傳入少陽膽木經,叫做「越經傳」,表示是最初就患上的疾病,脈象浮但沒有汗,本應使用麻黃湯卻沒有使用。太陽經的病邪傳入少陰腎水經,叫做「表傳裡」,表示得病後,本應該立即發汗卻反而使用了瀉下藥,導致無法出汗,病邪因此傳入。太陽經的病邪傳入太陰脾土經,叫做「誤下傳」,表示是最初就患上的疾病,脈象緩慢且有汗,本應使用桂枝湯卻反而使用了瀉下藥。此時會出現腹痛、四肢沉重。太陽經的病邪傳入厥陰肝木經,這是因為三陰經的脈氣無法到達頭部,只有厥陰經和督脈上行,與太陽經相接,所以叫做「循經得度傳」。

李梴說,厥陰經是陰氣的終點,當陰氣耗盡時就會產生厥逆的現象。因為病邪傳到這裡已經到了盡頭,沒有可以再傳遞的經脈。如果病邪再傳遞,就會逆行回到最初的太陽經。脈象沉而且有力,應該使用瀉下藥。脈象沉而且遲緩無力,應該使用溫補藥。如果脈象浮緩,則疾病會自行痊癒。厥陰經發病通常在六七天,因為它的脈絡循著陰器,連接著肝臟。所以會有嘴唇發青、舌頭捲曲、胸中氣滿急迫的症狀。或者陰囊緊縮,這是因為陰囊收縮的緣故。在女性則會出現陰戶疼痛,牽引到小腹。

這表示病邪傳入厥陰經,風熱毒邪已經深入體內。肝木的熱氣會轉移並剋制脾土,脾臟受到邪氣的侵害,五臟六腑都感到困頓,營衛之氣不通暢。可能會出現耳聾、陰囊收縮、四肢厥冷、水漿難以嚥下、不省人事等危險狀況,這時必須立即使用瀉下藥來救治,這種情況是十死一生。如果出現腹瀉、胡言亂語,表示體內有乾燥的糞便,仍然應該使用瀉下藥。如果出現嘔吐、發熱,應該調和陰陽。如果發熱、怕冷像瘧疾一樣,但陰囊沒有收縮,脈象輕微浮動、輕微緩慢,屬於胃脈,表示脾氣沒有受到邪氣的侵害,營衛之氣將要恢復,水氣上升,火氣下降,寒熱交替並大量出汗,病就會痊癒。如果出現腹瀉、腹脹、身體疼痛,應該先治療體表症狀,再溫養體內。如果腹瀉、拉出清稀糞便、大量出汗、四肢厥冷、疼痛、小腹拘急、乾嘔吐白沫、氣往上衝導致心痛、吐蛔蟲、發熱、口渴,這些都是厥陰經的寒症,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。以上六句正文,是所有疾病的根本,不是從《內經》中獲得,不可能用六句話就能概括如此之全。凡是說到六經所見的症狀,都是指三陽經和三陰經的病症,各種雜病也是如此。

柯琴說,太陰經和厥陰經都以內在的病症為主。太陰經主寒,厥陰經主熱。太陰經是陰氣中最陰的,厥陰經是陰氣中的陽氣。

鰲按,厥的意思是「終結」,厥陰經的意思是陰氣終結、陽氣衰弱。陰氣既然已經終結、陽氣衰弱,那麼本經所發生的疾病,自然不會出現熱症。如果有熱症出現,那是因為厥陰經的脈絡連接著膽經,都是少陽相火所轉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