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金鰲

《傷寒論綱目》~ 卷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2)

1. 諸寒熱症

【綱】仲景曰。病人身大熱。反欲近衣者。熱在皮膚。寒在骨髓也。病人身大寒。反不欲近衣者。寒在皮膚。熱在骨髓也。

【目】朱肱曰。身大熱。反欲近衣。此名表熱裡寒。身大寒。反不欲近衣。此名表寒裡熱。仲景皆無治法。其熱在皮膚寒在骨髓者。先與陽旦湯。寒已。次以小柴胡加桂以和其表。其寒在皮膚。熱在骨髓者。宜先與人參白虎湯熱除。次以桂枝麻黃合半湯以解其外。大抵病有標本。

治有先後。表熱裡寒者。脈須沉而遲。手或微厥。下利清穀。所以陰症亦有發熱者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主之。表寒裡熱者。脈必滑而數。口燥舌乾。所以少陰惡寒而蜷。時時自煩。不欲厚衣。大柴胡下之而愈。此皆仲景之餘議。

柯琴曰。此屬內因。不是外感。亦不關七情。病在形軀。不涉臟腑。亦不犯經絡。故無六經脈症可憑。非天時寒熱所可拘也。是病只在骨髓。不在皮膚。皮膚之寒熱。指天時。不指病。骨髓之寒熱。是漸積之伏邪。故雖逢天令大寒大熱之正氣。亦不能除。時大熱而反欲復衣。

時大寒而反欲裸身。病在骨髓。與病在營衛者不同。法當以六味八味二丸。補腎中之真陰真陽。而骨髓之蓄熱痼寒自愈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問曰。病有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。答曰。陰脈不足。陽往從之。陽脈不足。陰往乘之。曰。何謂陽不足。答曰。假令寸口脈微。名曰陽不足。陰氣上入陽中。則灑淅惡寒也。曰。何謂陰不足。答曰。尺脈弱。名曰陰不足。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前條病在骨髓。故著而不移。此病在經絡。故寒熱反復。卻與外感之往來寒熱。瘧疾之鼓寒戰慄又不同。寸者陽所治。寸微為無陽。是陽脈不足。故陰寒得上乘陽位。而灑淅惡寒也。尺者陰所治。尺弱而血虛。是陰脈不足。故上焦虛陽得以下陷陰部而發熱也。夫陰陽互根。又以陽為主。治之者。當以扶陽為急。此補中益氣之方。為功最巨也。

【綱】仲景曰。病人脈微而澀者。此為醫所病也。夫發其汗。又數大下之。其人亡血。病當惡寒。後乃發熱。無休止時。夏月盛熱。欲著復衣。冬月盛寒。欲裸其身。所以然者。陽微則惡寒。陰弱則發熱。此醫發其汗。使陽氣微。又大下之。令陰氣弱。五月之時。陽氣在表。

胃中虛冷。以陽氣內微。不能勝冷。故欲著復衣。十一月之時。陽氣在裡。胃中煩熱。以陰氣內弱。不能勝熱。故欲裸其身。又陰脈遲澀。故知亡血也。

【目】柯琴曰。先寒後熱。陽微陰弱。具症與上文同。前條病因在血脈虛。此條病因在妄汗下。以致亡血而脈微澀也。

2. 瘥後諸病

【綱】仲景曰。大病瘥後。從腰以下有水氣者。牡蠣澤瀉湯主之。

大病瘥後。喜唾。久不了了者。胃上有寒。當以丸藥溫之。宜理中丸。傷寒解後。虛羸少氣。氣逆欲吐者。竹葉石膏湯主之。病人脈已解。而日暮微煩。以病新瘥。人強與谷。脾胃氣弱。不能消穀。故令微煩。損谷則愈。

【目】成無己曰。瘥後脾胃虛。不能制約腎水。歸於隧道。故水溢下焦。腰以下為腫也。

王肯堂曰。千金方瘥後口乾喜唾或咽痛。用大棗十枚。烏梅三個。共搗。蜜丸。棗核大。含口中。徐徐嚥下。或咽痛不愈者。以山豆根涼水浸含。

龐安常曰。解後津液不足而虛羸。餘熱未盡。熱則傷氣。故少氣而氣逆。與竹葉石膏。所以散熱調胃也。

陽明旺於申酉戌。宿食在胃。故日暮微煩。當小下之。以消宿谷。只用梔豉湯。痞硬。加枳實

鰲按。以上水氣喜唾欲吐微煩四症。皆仲景書所載。但瘥後病正多。如王氏肯堂補遺十四症。皆瘥後所常患者。今特採之。條附於後。並錄陶節庵瘥後症二條。

3. 附王肯堂補遺瘥後十四症

一、驚悸,傷寒後虛羸。心氣乏。力弱。驚悸。多忘。茯神散。傷寒後伏熱在心。心虛驚悸。龍齒丸。瘥後心膽虛怯。觸事易驚。夢寐不安。氣鬱生涎。涎與氣搏。變生諸症。或短氣困乏。或自汗盜汗。四肢浮腫。飲食無味。心虛煩悶。坐臥不安。加味溫膽湯

一、煩熱,瘥後夾勞者。心煩熱。背膊疼痛。手足無力。不能飲食。柴胡湯

一、虛汗,瘥後虛羸。盜汗不止。四肢無力。向晚憎寒。鱉甲散。瘥後虛羸。日夜汗出不止。心躁口乾。咽喉不利者。黃雄雞湯

一、喘嗽,瘥後肺痿勞嗽。唾膿血腥臭。連連不止。漸將羸瘦。紫菀散

一、夢泄,瘥後虛損。心多怔悸。夜夢泄精。牡蠣散。傷寒夜夢。精泄不禁。身體枯燥。瘦瘠骨立者。羚羊角散

一、失音,傷寒失音不語。二瀝湯

一、嘔噦,瘥後虛羸少力。嘔噦氣逆。人參湯

一、下利,瘥後膿血痢。下部疼痛。訶黎勒飲。傷寒熱病。熱毒下利膿血。黃連丸。大小便自利。腹中痛者。燥腸丸

一、腰痛,傷寒汗吐下後。體虛。元臟積冷。氣刺腰痛。難於轉動。杜仲酒。外貼蠶蛾膏。

一、不眠,瘥後虛煩不眠。梔子烏梅湯

一、遺毒,瘥後汗出不徹。邪熱結耳後一寸二三分。或耳下俱腫硬者。名曰發頤。此為遺熱成毒之所致也。宜速消散之。若緩則成膿為害。初起。宜連翹敗毒散。外敷。消毒救苦散。已破。內托消毒散。未破亦可服。

一、昏冒,傷寒汗出愈後。漸覺昏昏不省。如鬼祟之狀。或錯語呻吟者。此因汗出未盡。邪熱伏於心包所致。活人用知母麻黃湯以汗之。但慮病後血氣空虛。豈可發汗。若脈弱人。宜十味溫膽湯。加黃連主之。若有寒熱潮熱。日晡發熱者。小柴胡湯隨症增損治之。

一、發豌豆瘡,千金方治豌豆瘡。只以酒炒黃連一味。水煎服。外以赤小豆末。加青黛。用雞子清和塗。神效。

一、瘥後虛弱治例傷寒新瘥後虛弱。盜汗不止。當歸六黃湯。陽虛無熱。惡寒。盜汗無力。下虛者。加味黃耆建中湯。瘥後陰虛。精血不足。四肢少力。心神不寧。夜夢遺泄。或虛熱盜汗。飲食少進。不為肌肉。身體羸弱。面色青黃無血色。滋陰補腎丸。或加味補陰丸。亦可。

瘥後心神不安。夜臥不寧。或多夢不眠。硃砂安神丸。瘥後胃弱食少。加味枳朮丸。瘥後脾胃虛弱。不思飲食。養脾湯。縱食不能消化者。健脾散。或六君子湯亦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