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胤

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十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1)

1. 卷十四

2. 本草(六)

〔杜氏(文燮)藥鑑〕二卷,存

龔氏(廷賢)本草定衡,醫藏目錄十三卷,未見

〔姚氏(浚)藥品徵要〕未見

按上見於江南通志。

〔亡名氏藥性輯要〕一卷,未見

按上見絳云樓書目。

〔邢氏(增捷)本草輯要〕未見

新昌縣誌曰。邢增捷少習儒不就。遂精素問內經丹溪東垣諸書。治劑無不立活者。其於證之險。方之奇左驗。著醫案心法數卷。又著本草輯要。傷寒指掌詳解。脈訣刪補。為岐黃家指南。性沖和不計贈遺。尤善導引。蓋養生以生人。有仁人之術者也。

〔吳氏(文獻)藥性標本〕十卷,未見

婺源縣誌曰。吳文獻字三石。花橋人。幼好岐黃術。既補邑諸生。猶不廢方書。久而曰。古人不為良相。則為良醫。竟辭博士籍。殫精百家醫。及素問等書。所著有三石醫教四十卷。藥性標本十卷。洪侍御覺山余司徒中宇序之。

〔梅氏(得元)藥性會元〕三卷,存

陳性學序略曰。春三月。以歲清囹圄之役。奔走沅盧辰漵間。會平溪經幕錢塘梅元實。持所輯藥性會元三卷。謁予於舟次。卒業之。詞簡而詳。理約而明。指實而核。族類以部而分。方所以產而別。性味以品而殊。燮之以陰陽。別之以經絡。濟之以水火。參之以君臣佐使。附之以畏惡忌反。

析明驗於方施。識成功於已試。不必遠稽古籍。近搜旁門。惟按類隨索。如持左券。殆照心之方諸。辨昧之指南也。肘後神奇。至今珍之。此胡可秘。因授渠陽備司周南王君。梓以傳焉。元實才如操割。譚如懸河。只以數奇。博官戎幕。初抵廨。值平溪亢陽疫甚。施藥救之。

所全活無算。甲午入棘闈供事。有分試劉司理疾篤。微息垂絕。群醫視之。卻步而走。元實植方進劑。起死回生。效捷於響。甫旬日康復如初。斯固醫神藥神。而實此書辨性之功神也。

〔許氏(兆禎)藥准〕(吳秀醫鏡序。作藥徑。)二卷,存

〔吳氏(昆)藥纂〕未見

按上見於鶴阜山人小傳。

〔沈氏(愚)藥能〕未見

按上見於松江府志藝文部。

〔萬氏(全)本草拾珠〕未見

〔盧氏(復)本草考匯〕二卷,未見

〔楊氏(崇魁)本草真詮〕二卷,存

〔張氏(懋辰)本草便〕二卷,未見

〔亡名氏本草圖形〕四卷,未見

按上見於淡生堂書目。

〔徐氏(鳳石)本草大成藥性賦〕五卷,存

〔倪氏(朱謨)本草匯言〕二十卷,存

凡例云。是書先尊神農本經。次錄陶弘景別錄。次唐本。唐新定本草。次甄權藥性本草。次孫思遜千金食治。次陳藏器本草拾遺。次孟昶本草。次宋開寶本草。次宋嘉祐本草。次日華本草。次東垣用藥法象。次丹溪衍義補遺。以至會編蒙筌,並元明舊本。不下四十餘種。最後李氏瀕湖本草綱目。

該博倍於前人。第書中兼收並列。已盡辨別之功。後賢證驗確論。每多重載。謨更加甄羅補訂。刪繁去冗。名曰匯言。志核也。志純也。一本草諸書。可云淵廣。然歷考之。主其說。而古今人有不然者。是知用藥之神妙。非可執一。不容顢頇弗辨也。謨搜輯往代名言。庶無滲漏。

白話文:

《杜氏藥鑑》二卷,現存。

《龔氏本草定衡》,《醫藏目錄》十三卷,目前未見。

《姚氏藥品徵要》,目前未見。

以上書籍記錄於《江南通志》。

《亡名氏藥性輯要》一卷,目前未見。

以上書籍記錄於《絳云樓書目》。

《邢氏本草輯要》,目前未見。

《新昌縣誌》記載,邢增捷年輕時學習儒學但沒有考取功名,後來專研《素問》、《內經》、朱丹溪、李東垣等醫學書籍,用藥治療疾病沒有不見效的。他對於危險的疾病、奇特的藥方,都能準確地判斷並驗證療效。他撰寫了《醫案心法》數卷,以及《本草輯要》、《傷寒指掌詳解》、《脈訣刪補》等醫學著作,成為醫學界的指南。他性格溫和,不計較回報,尤其擅長導引術,以養生來幫助他人,是一位具有仁慈之心的醫者。

《吳氏藥性標本》十卷,目前未見。

《婺源縣誌》記載,吳文獻,字三石,是花橋人。他從小就對醫學有興趣,即使考取了秀才,也沒有放棄研究醫學書籍。他認為,古人如果不能成為優秀的宰相,就應該成為優秀的醫生,於是辭去了秀才的身份,專心研究各種醫學典籍,包括《素問》等。他著有《三石醫教》四十卷、《藥性標本》十卷。洪侍御覺山、余司徒中宇曾為他的著作寫序。

《梅氏藥性會元》三卷,現存。

陳性學在序中略述,某年三月,他因公事奔波於沅、盧、辰、漵之間,在平溪遇到錢塘的梅得元,梅得元帶著他編纂的《藥性會元》三卷,在船上拜見了陳性學,並請他指教。陳性學認為此書文字簡潔而詳細,理論簡要而明確,內容切實可靠,將藥材按類別劃分,依產地不同加以區別,按性味區分藥材的差異,並以陰陽學說加以調和,以經絡學說加以區分,用水火學說來輔助,參考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,以及藥物的畏惡忌反。

書中明確地分析了藥方運用的效果,記錄了驗證成功的例子,不必遠求於古籍,也不必從其他旁門尋求,只要按類別查找,就如同持有契約一般方便。這本書就像照亮內心的明鏡,是辨別藥性的指南。它如同《肘後備急方》一樣神奇,至今仍被珍視,不應該被隱藏。因此陳性學將此書交給渠陽備司的周南王君,以便刊印流傳。梅得元才華橫溢,能言善辯,只是運氣不佳,只能在軍隊中擔任文書工作。他剛到任時,恰逢平溪瘟疫流行,他施藥救人,救活了許多人。甲午年,他進入科舉考場應試,有位劉司理病重,奄奄一息,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。梅得元開方用藥,使其起死回生,效果迅速,不到十天就恢復了健康。這不僅證明了梅得元是一位醫術高明之人,更證明了《藥性會元》這本書在辨別藥性方面的功效。

《許氏藥准》(吳秀《醫鏡》序中稱《藥徑》)二卷,現存。

《吳氏藥纂》,目前未見。

以上書籍記錄於《鶴阜山人小傳》。

《沈氏藥能》,目前未見。

以上書籍記錄於《松江府志藝文部》。

《萬氏本草拾珠》,目前未見。

《盧氏本草考匯》二卷,目前未見。

《楊氏本草真詮》二卷,現存。

《張氏本草便》二卷,目前未見。

《亡名氏本草圖形》四卷,目前未見。

以上書籍記錄於《淡生堂書目》。

《徐氏本草大成藥性賦》五卷,現存。

《倪氏本草匯言》二十卷,現存。

凡例中說明,本書首先以《神農本草經》為依據,其次收錄陶弘景的《別錄》,再收錄唐代的《唐本草》、《新修本草》,接著收錄甄權的《藥性本草》,孫思邈的《千金食治》,陳藏器的《本草拾遺》,孟昶的《本草》,宋代的《開寶本草》、《嘉祐本草》,以及日華的《日華本草》,李東垣的《用藥法象》,朱丹溪的《衍義補遺》,以及其他各種醫藥著作,包括元、明兩代的舊版本,總計不下四十餘種,最後參考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。

本書內容廣博,超過前人,書中兼收並蓄,已盡可能地辨別各種藥材的異同。對於後世醫家的驗證和確切的論述,往往多次重複收錄。倪朱謨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甄別、整理,刪除了重複的內容,將書名定為《匯言》,以表明本書的精核。雖然本草學的書籍眾多,可以說浩如煙海,但是經過歷代考證,人們對藥性的認識各有不同。由此可知,藥物的運用奧妙無窮,不能固執己見,也不能模糊不清、不加分辨。倪朱謨搜集了歷代名家的言論,希望能避免遺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