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胤

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十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2)

1. 本草(五)

如此者六七。服藥三月。病良已。裴擇之妻病寒熱。月事不至者數年。已喘嗽矣。醫者率以蛤蚧桂附之藥投之。杲曰。不然。夫病陰為陽所搏。溫劑大過。故無益而反害。投以寒血之藥。則經行矣。已而果然。杲之設施多類此。當時之人。皆以神醫目之。所著書。今多傳於世云。

李時珍曰。用藥法象。書凡一卷。元真定明醫李杲所著。杲字明之。號東垣。通春秋書易。忠信有守。富而好施。援例為濟源鹽稅官。受業於潔古老人。盡得其學。益加闡發。人稱神醫。祖潔古珍珠囊。增以用藥凡例諸經嚮導。綱要活法。著為此書。

〔藥譜〕一卷,未見

按上見於也是園書目。

〔珍珠囊藥性賦〕一卷,存

四庫全書提要曰。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四卷。舊本題金李杲撰。考珍珠囊。為潔古老人張元素著。其書久已散失。世傳東垣珍珠囊乃後人所偽託。李時珍本草綱目辨之甚詳。是編首載寒熱溫平四賦。次及用藥歌訣。俱淺俚不足觀。蓋庸醫至陋之本。而亦託名於杲。妄矣。

〔王氏(好古)湯液本草〕醫藏目錄二卷,存

自序曰。世皆知素問為醫之祖。而不如軒岐之書實出於神農本草也。殷伊尹用本草為湯液。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。此醫家之正學。雖後世之明哲有作。皆不越此。予集是書。復以本草正條。各從三陰三陽一二經為例。仍以主病者為元首。臣佐使應次之。不必如編類者。玉石。

次草木。次蟲魚以上中下三品為門也。如太陽經。當用桂枝湯。麻黃湯。必以麻黃桂枝為主。本方中余藥後附之。如陽明經。當用白虎湯。必以石膏為主。本方中余藥後附之。如少陽經。當用三禁湯。必以柴胡為主。本方中余藥後附之。如太陰少陰厥陰之經。所用熱藥。皆仿諸此。

至金匱祖方湯液外。定為常制。凡可用者。皆雜附之。或以傷寒之劑。改治雜病。或以權宜之料。更療常疾。以湯為散。以散為丸。變易百端。增一二味。別作他名。減一二味。另為殊法。醫壘元戎。陰證略例。癍論萃英。錢氏補遺等書。安樂之法。湯液本草統之。其源出於潔古老人珍珠囊也。

其間議論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。注奇辭於理趣之外。見聞一得。久弊全更。不特藥品之咸精。抑亦疾病之不誤。夭橫不至。壽域可期。其湯液本草歟。時戊戌夏六月。海藏王好古書。

李時珍曰。湯液本草。書凡二卷。元醫學教授古趙王好古撰。好古字進之。號海藏。東垣高弟。醫之儒者也。取本草及張仲景成無己張潔古李東垣之書。間附己意。集而為此。

四庫全書提要曰。「湯液本草三卷。元王好古撰。曰湯液者。取漢志湯液經方義也。上卷載東垣藥類法象。用藥心法。附以五宜。五傷。七方。十劑。中下二卷。以本草諸藥。配合三陽三陰十二經絡。仍以主病者為首。臣佐使應次之。每藥之下。先氣。次味。次入某經。所謂象云者。

白話文:

有六七個人是這樣的情況。吃了三個月的藥,病就完全好了。裴擇的妻子得了寒熱病,月經好幾年沒來,已經氣喘咳嗽了。醫生們大多用蛤蚧、桂附之類的藥來治療。李杲說:「不是這樣的。這個病是體內陰氣被陽氣侵襲,用溫熱的藥太過了,所以沒有效果反而有害。應該用寒涼的藥來涼血,月經自然就來了。」結果真的應驗了。李杲的治療方法大多是這樣,當時的人都把他當作神醫。他寫的書,現在很多都流傳在世上。

李時珍說,《用藥法象》這本書共一卷,是元朝真定名醫李杲所著。李杲字明之,號東垣,通曉《春秋》、《易經》,忠誠守信,富有而樂善好施。他曾擔任濟源鹽稅官,師從潔古老人,盡得其學,並加以發揚光大,被稱為神醫。他以潔古老人的《珍珠囊》為基礎,增加了用藥凡例、各經脈的引導、綱要和活法,寫成了這本書。

《藥譜》一卷,沒有找到。

據說是從也是園書目中看到的。

《珍珠囊藥性賦》一卷,仍然存在。

《四庫全書提要》中說,《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》共有四卷,舊版題為金代李杲所撰。經過考證,《珍珠囊》是潔古老人張元素所著,這本書很久以前就散失了。世上流傳的東垣《珍珠囊》是後人偽造的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辨析得很清楚。這本書首先列出寒、熱、溫、平四種藥性賦,接著是藥的歌訣,都淺顯粗俗,沒有什麼價值。大概是庸醫寫的拙劣之作,卻假借李杲的名義,實在是荒謬。

《王氏(好古)湯液本草》醫藏目錄二卷,仍然存在。

自序中說,世人都知道《素問》是醫學的起源,但實際上軒轅黃帝和岐伯的著作是出自於《神農本草》。商朝的伊尹用本草來製作湯液,漢朝的張仲景將湯液發揚光大,成為主要的治療方法。這是醫學的正統學問,即使後世有聰明的人有所創新,也都沒有超出這個範圍。我編撰這本書,恢復了本草的正條,每條都按照三陰三陽一二經為例,並且以主治疾病的藥物為首,臣藥、佐藥、使藥依次排列,不必像其他書籍那樣分類,將藥物分為玉石、草木、蟲魚等上中下三品。例如太陽經的病,應該用桂枝湯、麻黃湯,就一定以麻黃、桂枝為主藥,其他藥物則在後面附上。例如陽明經的病,應該用白虎湯,就一定以石膏為主藥,其他藥物則在後面附上。例如少陽經的病,應該用小柴胡湯,就一定以柴胡為主藥,其他藥物則在後面附上。至於太陰、少陰、厥陰經所用的熱藥,也都仿照這個方法。

除了《金匱要略》中祖傳的湯液之外,還設定了常用的配方。凡是可以用到的藥,都一併附在後面。有時會用治療傷寒的藥來治療雜病,有時會用權宜之計的藥來治療常見病。把湯劑改成散劑,把散劑改成丸劑,變化無常。增加一兩味藥,就另外取一個名稱;減少一兩味藥,就成為新的用法。像《醫壘元戎》、《陰證略例》、《癍論萃英》、《錢氏補遺》等書中的內容,以及安樂的治療方法,都歸於《湯液本草》中,其根源出自於潔古老人的《珍珠囊》。

書中的議論,在既有的法度中展現了新的意涵,對道理的解釋也超出了普通的見解。只要能從見聞中有所領悟,就能徹底改變以前的錯誤觀念。不僅僅是對藥品的認識更加精確,也能避免疾病的誤診。這樣一來,就不會橫遭夭折,而是可以長壽。這就是《湯液本草》的價值所在。時值戊戌年夏天六月,海藏王好古所寫。

李時珍說,《湯液本草》這本書共二卷,是元朝醫學教授古趙王好古所撰寫的。王好古字進之,號海藏,是東垣的得意門生,屬於儒醫。他採集了《本草》以及張仲景、成無己、張潔古、李東垣的著作,並加入了自己的見解,匯集成這本書。

《四庫全書提要》中說,《湯液本草》共有三卷,是元朝王好古所撰寫。之所以稱為湯液,是取自《漢書·藝文志》中湯液經方的含義。上卷記載了東垣的藥物分類法象,用藥的心法,並附上五宜、五傷、七方、十劑等內容。中下二卷則按照本草藥物的特性,配合三陽三陰十二經脈,仍然以主治疾病的藥物為首,臣藥、佐藥、使藥依次排列。每種藥物的下面,先說明藥性、味道,然後說明歸屬哪條經脈,這就是所謂的「象」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