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十二 (5)
卷十二 (5)
1. 本草(四)
帝大署其尾曰。鄭虔三絕。遷著作郎。安祿山反。遣張通儒劫百官。置東都。偽授虔水部郎中。因稱風緩。求攝市令。潛以密章達靈武。賊平與張通王維並囚宣陽里三人者。皆善書畫。崔圓使繪齋壁。虔等方悸死。即極思析解於圓。遂免死。貶台州司戶參軍事。後數年卒。
〔蕭氏(炳)四聲本草〕宋志四卷,佚
掌禹錫曰。四聲本草。唐蘭陵處士蕭炳撰。取本草藥名每上一字。以四聲相從。以便討檢。凡五卷。前進士王收撰序。
〔江氏(承宗)刪繁藥詠〕新唐志三卷注曰鳳翔節度要籍,佚
〔楊氏(損之)刪繁本草〕藝文略五卷,佚
掌禹錫曰。刪繁本草。唐潤州醫博士兼節度隨軍楊損之撰。以本草諸書所載。藥類頗繁。難於看檢。刪去其不急。並有名未用之類。為五卷。不著年代。疑開元后人。
〔杜氏(善方)本草性類〕藝文略一卷,佚
掌禹錫曰。本草性事類。京兆醫工杜善方撰。不詳何代人。以本草藥名。隨類解釋。刪去重複。又附以諸藥制使畏惡解毒相反相宜者為一類。共一卷。
〔亡名氏南海藥譜〕藝文略七卷(宋志作一卷)佚
掌禹錫曰。南海藥譜。不著撰人名氏。雜記南方藥。所產郡縣及療疾之驗無倫次。似唐末人所作。凡二卷。
〔李氏(珣)海藥本草〕藝文略六卷,佚
李時珍曰。海藥本草。即南海藥譜也。凡六卷。唐人李珣所著。珣蓋肅代時人。收採海藥。亦頗詳明。
按南海藥譜。與海藥本草。其目各見於崇文總目。不知李時珍何據為一。其言殆難信焉。
〔張氏(文懿)本草括要詩〕宋志三卷,佚
玉海曰。後蜀張文懿撰本草括要詩三卷。
〔日華子諸家本草〕二十卷,佚
掌禹錫曰。日華子諸家本草。國初開寶中四明人。撰不著姓氏。但云日華子大明。序集諸家本草近世所用藥。各以寒溫性味。華實蟲獸為類。其言近用。功狀甚悉。凡二十卷。
李時珍曰。按十家姓。大姓出東萊。日華子蓋姓大名明也。或云其姓田。未審然否。
〔亡名氏本草韻略〕藝文略五卷,佚
〔藥林〕藝文略一卷,佚
〔梁氏(嘉慶)本草要訣〕藝文略一卷,佚
〔亡名氏採藥論〕藝文略一卷,佚
〔製藥論法〕宋志一卷,佚
〔裴氏(宗元)藥詮總辨〕宋志三卷,佚
〔許氏(洪)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石炮製總論〕一卷,存
〔胡氏(仕可)本草歌括〕國史經籍志八卷(醫藏目錄作二卷)未見
自序曰。本草。即儒家之史書是也。儒不讀諸史。何以知人才賢否。得失興亡。醫不讀本草。何以知名德性味。養生延年。照本草之名書。自神農本經。以至名醫別錄。唐本蜀本。新定重定。先附今附之數。不下一千七百餘條。其論性體之溫涼。功用之緩急。自有六十,其於小學。
未易涉獵。僕秪承敕命。掌教瑞陽。思欲便於小學。擇其見於用者自博而為依。按本文叶韻成類。庶幾讀者易記。亦可知其大略。用鋟諸梓。與同志共之。時元貞改元九月朔旦。宜豐可丹胡仕可序。
白話文:
[本草(四)]
皇帝在鄭虔的傳記最後寫到:「鄭虔有三絕(指書法、繪畫、詩文)。後來被任命為著作郎。安祿山叛亂時,派遣張通儒脅迫百官到東都。偽朝廷授予鄭虔水部郎中的官職,他藉口身體不適,要求代理市令。暗中派人把密奏送往靈武。叛亂平定後,鄭虔與張通、王維一同被囚禁在宣陽里。這三人都擅長書畫,崔圓讓他們在齋堂的牆壁上作畫。鄭虔等人當時嚇得要死,極力向崔圓辯解求情,才得以免死,被貶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。幾年後去世。」
[蕭氏(炳)四聲本草] 宋朝的書籍目錄記載有四卷,現已失傳。
掌禹錫說:「《四聲本草》是唐朝蘭陵的隱士蕭炳所撰寫的。他取用本草藥名的第一個字,按四聲(平上去入)排列,方便查閱。全書共五卷,曾任進士的王收為此書寫了序。」
[江氏(承宗)刪繁藥詠] 新唐書的目錄記載有三卷,書中註解說是鳳翔節度使的要籍,現已失傳。
[楊氏(損之)刪繁本草] 藝文略記載有五卷,現已失傳。
掌禹錫說:「《刪繁本草》是唐朝潤州的醫學博士兼節度使隨軍楊損之所撰寫的。由於本草書籍記載的藥物種類繁多,難以查找,因此他刪去了不常用的和有名但沒有實際用途的藥物,編寫成五卷。沒有註明寫作的年代,推測是開元之後的人所作。」
[杜氏(善方)本草性類] 藝文略記載有一卷,現已失傳。
掌禹錫說:「《本草性事類》是京兆的醫生杜善方所撰寫的。不清楚是哪個朝代的人。他將本草藥名按性質分類解釋,刪去重複的內容,並且附上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和解毒方法,彙編成一卷。」
[亡名氏南海藥譜] 藝文略記載有七卷(宋史記載為一卷),現已失傳。
掌禹錫說:「《南海藥譜》沒有註明作者,雜記了南方藥材的產地、郡縣以及療效,沒有系統地整理,像是唐朝末年的人所作,共兩卷。」
[李氏(珣)海藥本草] 藝文略記載有六卷,現已失傳。
李時珍說:「《海藥本草》就是《南海藥譜》,共六卷,是唐朝人李珣所著。李珣是肅代時期的人,收集南方藥材,記載得相當詳盡。」
按理來說,《南海藥譜》和《海藥本草》分別在崇文總目中都有記載,不知道李時珍為何認為是同一本書,他的說法恐怕難以令人信服。
[張氏(文懿)本草括要詩] 宋朝的書籍目錄記載有三卷,現已失傳。
《玉海》記載:「後蜀的張文懿撰寫了《本草括要詩》三卷。」
[日華子諸家本草] 共二十卷,現已失傳。
掌禹錫說:「《日華子諸家本草》是國初開寶年間,四明人所撰寫,作者沒有留下姓名,只說是『日華子大明』。這本書收集了各家本草,記錄了當時常用的藥物,按照藥物的寒熱、性味、花實、蟲獸分類,並詳細描述了藥物的功效和作用。全書共二十卷。」
李時珍說:「根據《十家姓》的記載,大姓出自東萊,日華子可能是姓大名明的人,也有人說他姓田,但還不確定。」
[亡名氏本草韻略] 藝文略記載有五卷,現已失傳。
[藥林] 藝文略記載有一卷,現已失傳。
[梁氏(嘉慶)本草要訣] 藝文略記載有一卷,現已失傳。
[亡名氏採藥論] 藝文略記載有一卷,現已失傳。
[製藥論法] 宋朝的書籍目錄記載有一卷,現已失傳。
[裴氏(宗元)藥詮總辨] 宋朝的書籍目錄記載有三卷,現已失傳。
[許氏(洪)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石炮製總論] 一卷,現今仍有流傳。
[胡氏(仕可)本草歌括] 國史經籍志記載有八卷(醫藏目錄記載為二卷),現未見。
胡仕可自己在序中寫道:「本草,就如同儒家的史書一樣。儒生不讀史書,如何了解人才的賢愚,國家的興衰成敗?醫生不讀本草,如何了解藥物的性味和功用,以及養生延年的方法?參考本草的著作,從《神農本草經》到《名醫別錄》,以及唐朝、蜀地的各種版本,經過多次修訂增補,總共有不下於一千七百多條藥物。這些藥物的性情、功效和作用各有不同,非常繁雜。我奉命在瑞陽掌教,想要讓初學者更容易入門,從廣泛的內容中挑選出常用的藥物,按照韻腳分類,方便讀者記憶和理解。我將這些內容刻印成書,希望與同道共同學習。時值元貞元年九月初一,宜豐的胡仕可寫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