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七十八 (1)
卷七十八 (1)
1. 卷七十八
2. 方論(五十六)
〔王氏(大綸)痘痧心法〕二卷,存
〔秦氏(昌邁)痘疹折衷〕二卷,存
〔殷氏(仲春)痧疹心法〕一卷,存
秀水縣誌曰。殷仲春。字方叔。自號東皋子。工岐黃。隱居教授。茆屋葭牆。不蔽風雨。生平落落寡合。惟與禾中高士高松聲姚士舜王淑民釋智舷相過從。載酒問奇。刻燭分韻。所著有醫藏目錄。棲老堂集。
〔李氏(中梓)痘科點〕未見
按〔朱氏(巽)痘科鍵〕二卷,存
朱鳳台序曰。治人之病。莫難於嬰兒。嬰兒之病。莫險於痘證。余少時出痘。幾為醫者所誤。長而聞父母言。每竦然自危。而併為眾嬰兒危。以故留心斯證。苟有良方。無不採輯。忽獲秘傳上下卷。如得拱璧照乘。用是搜討詮次。窮歲月之力。而後授之梓。客曰。其名鍵。何也。
曰。鍵者。戶鑰也。戶非鑰無以開。是書之於痘。猶鑰之於戶耳。客曰。出子之言。使嬰兒得免於庸醫之手。子之功孰大焉。曰。醫者得是書。而究心焉。以保嬰兒於無事。醫者之功。與嬰兒之命也。於余何者。猶之今天下乂安。海晏河清。如人一元寧泰。四肢和暢。此天子之社也。
醫國者敢屍其勞哉。靖江朱鳳台慎人父漫題於退思堂。
按桐溪池田柔行曰。是書宛陵朱巽述家秘之口訣。與古人之要論。而所輯錄。原無題名。靖江朱鳳台者。撰次刊行。名曰痘科鍵。若因期施治篇。金鏡賦。節制賦。指南賦。自始熱至落痂餘六篇。自虛變實。至治虛弱二法論十則。並見於金鏡錄。麻疹篇。概見於保赤全書。其他間有古人之論。
若自發熱。至落痂餘毒口六則。滿天秋。救苦丹。熱見愁。千里馬。賽春雷。一丸春等方論。俱見於丹臺玉案。考玉案。系崇禎中孫文胤所著。雖不知與是書先後奈何。據朱巽言而查之。是書所引。春沂師桂農子吳東園之說。玉案亦載之。不記出典。是書有家大人曰之語。玉案亦載其說。
無家大人曰字。要之是書立論。多有古賢未發之論。明辨詳委。宋元以來痘科之書。無慮數十家。未見出於是書之右者。則是豈剽襲舊說。以為己所著者耶。於是斷為成於朱巽之手者。唯原本頗多錯文。是鳳台從其稿本。未經校勘者也。
〔汪氏(繼昌)痘科秘訣〕未見
婺源縣誌曰。汪繼昌。字伯期。大畈人。先世多業岐黃。昌始奮學能文。試不遇。尋復專醫術。掛瓢黃山白岳。精陰陽司天之說。調五行生剋。黜奇霸不用。活人無算。時稱國手。尤於治痘有異傳。常語人曰。痘科無死證。其不治者醫之咎也。所著有痘科秘袂行世。性謙讓。喜施予。濟人緩急無德色。有長厚風。
〔李氏(延昰)痘疹全書〕未見
按上見於曝書亭高士李君塔銘。
〔蔡氏(繼周)保嗣痘疹靈應仙書〕二卷,存
自序曰。醫藥二字。古有金匱玉板。岐黃問答。靈樞難經脈訣。何其詳備明正焉。周切思痘疹一門。名曰小兒科。口不能道寒熱之情。心不能辨甘苦之味。席天幕地。忽遭成人虎變之時。生死攸關之日。令父母手足無措。延一醫家。或有矢口亂談。曰補則補。曰瀉則瀉。惟命是從。
白話文:
方論(五十六)
現存的醫書有:
- 王大綸的《痘痧心法》兩卷。
- 秦昌邁的《痘疹折衷》兩卷。
- 殷仲春的《痧疹心法》一卷。
《秀水縣誌》記載:殷仲春,字方叔,自號東皋子,精通醫術。他隱居授徒,住的房子簡陋,無法遮風擋雨。他生性孤僻,只與禾中的高士高松聲、姚士舜、王淑民、釋智舷等人交好,他們時常一起飲酒談論奇聞,或刻著蠟燭分韻作詩。他的著作有《醫藏目錄》和《棲老堂集》。
李中梓的《痘科點》沒有找到。
朱巽的《痘科鍵》兩卷還在。朱鳳台在序言中寫道:治療疾病最困難的就是嬰幼兒,而嬰幼兒的疾病中最危險的就是痘疹。我小時候得過痘疹,差點被醫生誤診。長大後聽父母說起此事,每次都感到非常害怕,也為其他嬰幼兒的安危擔憂。因此我特別留意痘疹的治療方法,只要有好的藥方,一定會蒐集起來。我偶然得到這本秘傳的上下兩卷醫書,就像得到稀世珍寶。於是,我花費許多時間整理和研究,最終才將其付梓出版。有人問我,為什麼書名取名為「鍵」?我回答說:「鍵」就是門鎖,門沒有鎖就無法打開。這本書對於痘疹的治療,就像鑰匙對於門一樣重要。那人又說,您這番話能讓嬰幼兒免受庸醫的誤診,您的功勞太大了。我說,醫生如果能仔細研究這本書,就能確保嬰幼兒平安無事,這才是醫生的功勞,也是嬰幼兒的福氣,這與我何干?就如同今天天下太平,人民安居樂業,就像人身體健康,四肢暢通一樣,這是天子的功勞,哪裡敢把功勞歸於自己呢?這是靖江朱鳳台,字慎人,在退思堂寫的。
桐溪池田柔行說:這本書是宛陵朱巽將家傳的口訣和古人的重要論述整理而成,原本沒有書名。後來靖江朱鳳台將其整理刊行,命名為《痘科鍵》。書中「因期施治篇」、「金鏡賦」、「節制賦」、「指南賦」等內容,以及從發熱到結痂的六個階段,還有從虛轉實、治療虛弱的十個法則,都可以在《金鏡錄》中找到;關於麻疹的內容,可以在《保赤全書》中看到。其他還有一些古人的論述。至於書中從發熱到結痂後餘毒的六個法則,「滿天秋」、「救苦丹」、「熱見愁」、「千里馬」、「賽春雷」、「一丸春」等方劑的論述,都可以在《丹臺玉案》中找到。經過考證,《丹臺玉案》是明朝崇禎年間孫文胤所著。雖然不知道這兩本書的先後順序,但根據朱巽的說法,這本書所引用的春沂師、桂農子、吳東園的理論,《玉案》也有記載,但沒有註明出處。而且這本書中出現的「家大人曰」的說法,《玉案》也有記載,只是沒有「家大人曰」這幾個字。總之,這本書的立論有很多是古人沒有提出的,而且分析詳盡。從宋元以來,痘疹的醫書有好幾十家,沒有哪一家能超越這本書。因此,可以斷定這本書是朱巽所著,並非抄襲舊說。只是原本有很多錯字,是朱鳳台根據底稿出版,沒有經過校勘。
汪繼昌的《痘科秘訣》沒有找到。
《婺源縣誌》記載:汪繼昌,字伯期,大畈人。他的祖先大多從事醫業,他開始發憤讀書,但沒有考取功名,於是轉而專心研究醫術。他曾到黃山、白岳等地行醫,精通陰陽司天的理論,善於運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。他不用奇特的藥方,救活了很多人,當時被稱為「國手」。尤其在治療痘疹方面有獨特的秘訣。他經常對人說:「痘疹沒有死證,治不好的原因都是醫生的過失。」他的著作有《痘科秘袂》流傳於世。他為人謙虛,喜歡幫助別人,救濟他人時從不居功。他有長者的風範。
李延昰的《痘疹全書》沒有找到。
這件事可以在《曝書亭高士李君塔銘》中看到。
蔡繼周的《保嗣痘疹靈應仙書》兩卷還在。他在自序中說:醫藥二字,古有《金匱》、《玉板》、《岐黃問答》、《靈樞》、《難經》、《脈訣》等醫書,內容非常詳盡和正確。我仔細思考痘疹這一疾病,它屬於小兒科,嬰幼兒無法表達寒熱的感受,也無法分辨味道。他們懵懂地經歷著人生重大的轉變,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刻,父母手足無措。如果請來醫生,可能隨口胡言,說要補就補,說要瀉就瀉,只能聽天由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