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胤

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六十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十二 (13)

1. 方論(四十)

其餘所列諸方。亦多簡當。雖書不過一卷。然治瘧之法。約略盡乎是矣。杭世駿道古堂集。有之頤小傳。稱所著初有金匱要略摸象。為其父所焚。續著有本草乘偈。今行於世。後著有摩索金匱九卷。又有傷寒金䗜鈔。醫難析疑二書。今未見傳本。獨無此書之名。或世駿作傳之時。

未見其本。故亦疏漏歟。

〔醫難析疑〕未見

〔李氏(德孝)醫學正蒙〕未見

浙江通志曰。李德孝。字時慕。

〔陳氏(樵)群書纂集〕未見

浙江通志曰。陳樵。字時彩。

〔董氏(一麟)醫學問世編〕未見

浙江通志曰。董一麟。字時野。

〔金氏(忠)廣忠集方〕一卷,未見

浙江通志曰。金忠。字尚義。麗水人。

〔張氏(琳)醫說妙方〕十卷,未見

浙江通志曰。明巡撫保定副都御史勾余張琳刪定。

〔伍氏(翕)醫書會要〕未見

〔沈氏(宏)醫筌〕未見

〔陸氏(長庚)體仁彙編〕未見

〔昊氏(延齡)醫學質疑〕未見

〔金氏(孔賢)丹山心術〕未見

〔趙氏(金)醫學經略〕未見

〔邵氏(繼稷)經驗良方〕未見

按上七書。見於浙江通志。

〔陳氏(時榮)三難一覽〕未見

〔病機提要〕未見

接二書。見於松江府志。

〔錢氏(寶)醫案〕未見

鎮江府志曰。錢寶。字文善。原浚曾孫。號復齋。詩多藻思。工小楷行書。精於醫。拯危濟困。恆孜孜焉。所著有醫案。運氣說。

〔王氏(章祖)橘井元珠〕未見

蘭溪縣誌曰。王子英孫。章祖字叔貞。纂有橘井元珠。

〔釋氏(住想)慎柔五書〕五卷,存

石震小傳曰。師毗陵人。胡姓。本儒家子。生而敏慧。稚年寄育僧舍。長尋剃髮。法名住想。字慎柔。性喜讀書。凡一切宗乘。以及儒書經史子諸編。無不究覽。心血耗疲。得瘵疾幾不起。時查了吾先生寓醫荊溪。師往求治。歲余獲痊。了吾先生涇縣人。為太平周慎齋先生高座。

師穎悟沉靜。了吾先生深器之。欲授以己學。師繇是執贄。事先生十餘年。先生懼其學識過己。乃令往從慎齋先生。與薛理還偕行。理還亦毗陵人。予於己卯春。曾識荊於嘉水。時年已逾七十。因出了吾生平所驗案及禁方贈予。予自此益盡窺了吾之學。慎齋先生名滿海內。從遊弟子日眾。

師隨侍。每得其口授語。輒筆之。先生初無著述。今有語錄數種行世。多師所詮次也。師自是歸里。治病輒應。履日盈戶外。然性好施。雖日入不下數金。而貧如昔。歲庚午。吳江宰熊魚山先生夫人。抱奇恙六七年矣。延師至。以六劑奏效。一時薦紳士大夫。咸服其神明。因往來吳會間。

里居之日少。歲壬申。予時習岐黃家十餘年。雅慕師。每相過從談論。輒達曙忘倦。師每愾生平所學。嗣者寥寥。言之惋然。然竊謂師貌古神暗。當得永年。亡何丙子仲夏忽示疾。以手札招予。授生平所著書。凡虛損一。癆瘵一。所札記師訓一。治病歷例一。醫案一。又數日竟脫然去。

白話文:

其他列出的那些醫方,也大多簡潔恰當。雖然書的內容只有一卷,但治療瘧疾的方法,大約都已包含在內了。杭世駿的《道古堂集》中,有《之頤小傳》提到,之頤最早寫了《金匱要略摸象》,被他的父親燒了。後來又寫了《本草乘偈》,現在還在流傳。之後又寫了《摩索金匱》九卷,還有《傷寒金䗜鈔》和《醫難析疑》這兩本書,現在都沒看到傳世的版本,唯獨沒有提到這本(指《治瘧方》)。或許是杭世駿在寫傳記的時候,沒有見到這本書,所以才疏漏了。

《醫難析疑》沒有看到。

《李氏(德孝)醫學正蒙》沒有看到。 浙江通志記載,李德孝,字時慕。

《陳氏(樵)群書纂集》沒有看到。 浙江通志記載,陳樵,字時彩。

《董氏(一麟)醫學問世編》沒有看到。 浙江通志記載,董一麟,字時野。

《金氏(忠)廣忠集方》一卷,沒有看到。 浙江通志記載,金忠,字尚義,是麗水人。

《張氏(琳)醫說妙方》十卷,沒有看到。 浙江通志記載,明朝巡撫保定副都御史勾余張琳刪定。

《伍氏(翕)醫書會要》沒有看到。

《沈氏(宏)醫筌》沒有看到。

《陸氏(長庚)體仁彙編》沒有看到。

《昊氏(延齡)醫學質疑》沒有看到。

《金氏(孔賢)丹山心術》沒有看到。

《趙氏(金)醫學經略》沒有看到。

《邵氏(繼稷)經驗良方》沒有看到。

以上七本書,是在《浙江通志》中看到的。

《陳氏(時榮)三難一覽》沒有看到。

《病機提要》沒有看到。

以上兩本書,是在《松江府志》中看到的。

《錢氏(寶)醫案》沒有看到。 鎮江府志記載,錢寶,字文善,是錢原浚的曾孫,號復齋。他的詩詞很有文采,擅長小楷和行書,精通醫術,經常孜孜不倦地救助危難和貧困的人。著有《醫案》和《運氣說》。

《王氏(章祖)橘井元珠》沒有看到。 蘭溪縣誌記載,王章祖是王子英的孫子,字叔貞,編纂了《橘井元珠》。

《釋氏(住想)慎柔五書》五卷,現存。 石震的小傳記載,住想禪師是毗陵人,俗姓胡,原本是讀儒家經典的人。他天生聰明敏捷,小時候寄養在僧寺,長大後剃髮出家,法名住想,字慎柔。他喜歡讀書,凡是佛教的各種宗派,以及儒家的經史子集,沒有不深入研究的。他因此耗盡心血,得了癆病幾乎無法治癒。當時查了吾先生在荊溪行醫,禪師前去求醫,一年多就痊癒了。了吾先生是涇縣人,是太平周慎齋先生的高徒。

禪師天資聰穎,性格沉靜,了吾先生非常器重他,想把自己的學問傳授給他。禪師於是拿著禮物拜了了吾先生為師,跟隨了十多年。了吾先生擔心禪師的學識超過自己,就讓他去跟隨慎齋先生,和薛理還一同前往。薛理還也是毗陵人。我在己卯年春天,曾經在嘉水與他們相識,當時薛理還已經七十多歲了。了吾先生把他生平所驗證的醫案和禁忌藥方贈送給我,我從此更加深入了解了吾先生的學問。慎齋先生的名聲傳遍天下,跟隨他學習的弟子日益增多。

禪師跟隨在慎齋先生身邊侍奉,每次得到先生的口頭教誨,就立刻記錄下來。先生最初沒有著作,現在流傳於世的幾種語錄,大多是禪師整理的。禪師後來回到家鄉,治病非常靈驗,每天門外都擠滿了求醫的人。但他生性好施捨,雖然每天收入不少錢,卻依然像以前一樣貧困。庚午年,吳江縣令熊魚山先生的夫人,得了奇怪的疾病六七年了,請禪師去診治,用了六劑藥就見效了。一時之間,士紳官員都佩服他的醫術高明。因此禪師常常往來於吳地和會稽之間。

在家裡的時間很少。壬申年,我當時學習醫術已經十多年了,一直很敬佩禪師,常常拜訪他,與他談論醫學,經常整夜都忘記疲倦。禪師每次感嘆自己所學的醫術,後繼無人,為此感到惋惜。但我認為禪師外表古樸,內心精明,應該會長壽。沒想到丙子年仲夏,禪師忽然生病,寫信請我過去,把生平所著的醫書交給我,包括虛損、癆瘵各一卷,記錄師訓一卷,治病歷例一卷,以及醫案一卷。過了幾天,禪師就安然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