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五十八 (10)
卷五十八 (10)
1. 方論(三十六)
著脈證類擬。我師少宰松溪程公序諸首梓行矣。或謂予曰。子之類撰。人皆愛之。若夫方書簡便。誠醫家入門之徑也。惜未有遍及諸證之方。盍更發明之。則人咸躋仁壽。而嘉惠無窮矣。予曰然。夫方書自張劉李朱戴王之後。作者紛紜。執見論證。漫無歸一。嗟夫。以人之命。
而試人之言。岌岌乎殆哉。於是恫瘝厥心。視為職分。後究先哲論治。會融玄妙。鉤摘精要。編次成帙。名曰約說。詞理簡而會歸有元。說雖粗而向趨甚正。茲固步武遺蹤。間亦竊附己意。皆素所親試而多中者。可以按方治病。同志之士。或有取焉。尚俟他日奏聞。道同一原。
庶不負我高祖設教司人之命之寄也。是為序。嘉靖三十六年丁巳三月鮑叔鼎書。
〔陳氏(仕賢)經驗濟世良方〕醫藏目錄十一卷(國史經籍志。作十卷。醫藏目錄。重出經驗良方四卷。)存
四庫全書提要曰。經驗良方十一卷。明陳仕賢編。仕賢字邦憲。福清人。嘉靖壬戌進士。官至副都御吏。其書首載醫旨脈訣藥性。別為一卷。次為通治諸病門。如太乙紫金丹。牛黃清心丸之類。次分雜證五十二門。皆鈔錄舊方。無所論說。自序稱與通州醫官孫宇。考定而成云。
〔醫指〕醫藏目錄一卷,未見
〔李氏(允恭)集秘方〕國史經籍志一卷,未見
白話文:
我將脈象和病症的分類加以整理歸納。我的老師、前任宰相松溪程公,為此書作序,並將其付梓刊行。有人對我說:「您所編纂的這類書籍,人們都很喜歡。如果方劑書籍能更簡明易懂,確實是醫學入門的途徑。可惜的是,還沒有涵蓋所有病症的方劑。何不進一步加以闡明呢?這樣一來,人們都能健康長壽,福祉無窮。」我認為這話很有道理。自張仲景、劉完素、李東垣、朱丹溪、戴思恭、王履等醫家之後,著書立說的人眾多,但大家各自堅持自己的見解,論證也各不相同,沒有統一的標準。唉!用人的性命,來試驗各家的學說,實在太危險了。因此,我深感憂慮,將此事視為自己的職責。我研究前人的論述和治療方法,融會貫通其中的精髓,並摘取其中重要的部分,編纂成冊,名為《約說》。書中的文字簡潔明瞭,旨歸純正。雖然內容尚且粗淺,但方向卻很正確。這本書一方面繼承了前人的醫學思想,另一方面也加入了我個人的見解。這些方劑都是我親身試驗過,並且效果很好的,可以根據這些方劑來治療疾病。同道中人如果覺得有用,可以參考。我將來還會將此書上奏朝廷,希望能與傳統醫學的根源相符,這樣才能不辜負我高祖設立醫學教育、管理百姓健康的重任。這就是此書的序言。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年三月,鮑叔鼎書寫。
〔陳仕賢經驗濟世良方〕醫藏目錄收錄十一卷(《國史經籍志》記載為十卷。《醫藏目錄》重複收錄《經驗良方》四卷),現仍存世。
《四庫全書提要》記載,《經驗良方》共十一卷,由明朝陳仕賢編纂。陳仕賢字邦憲,是福清人,嘉靖壬戌年考中進士,官至副都御史。這本書首先記載醫學宗旨、脈象診斷和藥物性質,獨立成一卷。接著是治療各種疾病的通用方劑,例如太乙紫金丹、牛黃清心丸等。然後分為五十二個雜病門類,都是抄錄前人的方劑,沒有自己的論述。他在序言中說,這本書是他和通州的醫官孫宇共同考訂完成的。
〔醫指〕醫藏目錄收錄一卷,未見此書。
〔李允恭集秘方〕《國史經籍志》收錄一卷,未見此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