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四十一 (1)
卷四十一 (1)
1. 卷四十一
2. 方論(十九)
〔褚氏(澄)雜藥方〕七錄二十卷(唐志。作十二卷。)佚
南齊書本傳曰。褚澄。字彥道。初湛之尚始安公主。薨,納側室郭氏。生淵。後尚吳郡公主生澄。淵事公主孝謹。主愛之。湛之亡。主表淵為嫡。澄尚宋文帝女盧江公主。拜駙馬都尉。歷官清顯。善醫術。建元中。為吳郡太守。豫章王感疾。太祖召澄為治立愈。尋遷左民尚書。
淵薨。澄以錢萬十千。就招提寺。贖太祖所賜淵白貂坐褥。壞作裘及纓。又贖淵介幘犀導。及淵常所乘黃牛。永明元年。為御史中丞袁彖所奏。免官禁錮。見原。遷侍中。領右軍將軍。以勤謹見知。其年卒。澄女為東昏皇后。永元元年。追贈金紫光祿大夫。
〔褚氏遺書〕宋志一卷,存
蕭淵序曰。黃巢造變。從亂群盜。發人塚墓。掘取金寶。遇大穴焉。方丈餘。中環石十有八片。形制如槨。其蓋六石。題曰有齊褚澄所歸。啟蓋榨骨已蛇蟻所穴。環石內向。文字曉然。盜疑兵書。移置戶外。視之棄去。先人偶見讀徹。囑鄰鄉慎護。明年具舟載歸。欲送官以廣其傳。
遭時兵革不息。先人亦不幸。遺命異物終當化去。神書理難久藏。其以褚石為吾棺槨之石。褚石隱則骸骨全。褚石或興。吾名亦顯。淵募能者調墨。治刻百本散之。余遵遺誡。先人諱廣字叔常。清泰二年。五月十九日。古揚蕭淵序。
釋義堪序曰。靖康初。金人犯順。群盜乘間。在處有之。去揚城北二十五里。陳源橋。有蕭家。世居其間。蓋貧不能自振矣。守一塚甚勤。曰。吾十二世祖。葬父於此。吾家塚凡數百。世世惟守此耳。盜疑其起家者富而厚葬。日夕窺之。二家因語人曰。吾十二世祖。葬其父明經廣叔常。
用石刻秘經為槨。從治遺命也。已而不忍其柩有將廢之兆。遂敕子孫世守之耳。窺者仍故。二家因會鄉人啟視之。漆棺如新。刻石十有九片。其一蓋蕭淵序也。乃移柩莽居側。而舉石於門外。有告蕭得埋寶者。遂納石。於今予時持缽。將為南嶽之遊。遇蕭門結葬緣。適見其事。
謾錄諸策。以俟能者。二年結制前五日。衛國釋義堪書。
丁介跋曰。上褚澄遺書一卷。初得蕭氏父子護其石。而其書始全。繼得僧義堪筆之紙。而其書始全。今得劉繼先鋟之木。而其書始傳。亦可謂多幸矣。澄子彥通。河南陽翟人。宋武帝之甥。尚書左僕射湛之之子。廬江公主之夫。齊太宰侍中錄尚書公淵之弟。仕宋。自駙馬都尉。
遍歷清顯。仕齊。至侍中。領右軍將軍。永明元年卒。(南史云。永元元年卒。誤也。)東昏侯立其女為皇后。追贈金紫光祿太夫。實永元元年。去其卒時。已七十年矣。遺書題其贈官。豈蕭廣得其槨石。考之史傳。而附題於前乎。初齊高帝愛子豫章王嶷。自江陵赴都。得疾日臻。
白話文:
[方論(十九)]
[褚澄雜藥方],共有二十卷(根據《唐書·藝文志》記載,應為十二卷)。現已失傳。
《南齊書·褚澄傳》記載:褚澄,字彥道。最初,他的哥哥褚湛之娶了始安公主。褚湛之去世後,褚澄娶了側室郭氏,生下了褚淵。後來,又娶了吳郡公主,生下了褚澄本人。褚淵對始安公主非常孝順恭敬,公主很疼愛他。褚湛之去世後,公主上表奏請立褚淵為嫡子。褚澄娶了宋文帝的女兒盧江公主,被授予駙馬都尉的官職,歷任多個顯赫的官職。他精通醫術。在齊朝建立初期,豫章王生病,齊太祖召褚澄前去醫治,很快就痊癒了。隨後,褚澄被提拔為左民尚書。
褚淵去世後,褚澄拿出十萬錢,向招提寺贖回了齊太祖賜給褚淵的白貂坐褥。他把坐褥拆開,做成了裘衣和帽纓。他又贖回了褚淵的介幘(一種帽子)和犀導(一種裝飾品),以及褚淵經常騎乘的黃牛。永明元年,御史中丞袁彖彈劾褚澄,他被免去官職並被禁錮。後來得到赦免,被任命為侍中,兼領右軍將軍,以勤勉謹慎著稱。同年去世。褚澄的女兒後來成為東昏侯的皇后。永元元年,褚澄被追贈為金紫光祿大夫。
[褚氏遺書],根據《宋史·藝文志》記載,有一卷,現存。
蕭淵在序文中說:黃巢之亂時,盜匪橫行,他們挖掘墳墓,搜刮金銀財寶。有一次,他們發現了一個大墓穴,大概有一丈多寬,裡面有十八塊環形石頭,形狀像棺材的內槨。上面有六塊石頭做蓋子,上面寫著「有齊褚澄所歸」的字樣。打開蓋子,裡面只剩下被蛇蟻啃噬過的骨頭。環形石頭朝內,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見。盜賊們以為是兵書,就把它們搬到戶外,看了一會兒就丟棄了。我的先人偶然看到,並讀懂了上面的文字,囑咐附近的鄉親小心保護這些石頭。第二年,先人用船把它們運回家,打算送交官府,廣為流傳。
但當時戰亂不斷,先人也不幸去世了。他留下遺言,說這些外在之物最終都會消散,神奇的書籍也難以長久保存。所以,他把這些褚石作為自己的棺材石。他說,如果褚石隱沒了,他的骸骨就能完整;如果褚石興盛了,他的名字也將顯赫。蕭淵就召集能工巧匠來調配墨汁,刻印了一百本,廣為散發。我遵從先人的遺囑。我的先人,名諱廣,字叔常。清泰二年五月十九日,古揚蕭淵撰寫序文。
釋義堪在序文中說:靖康初年,金人入侵,盜賊趁機作亂。揚州城北二十五里的陳源橋,有一蕭姓人家世居於此。他們家境貧困,難以維持生計。但他們非常勤勉地守護著一座墳墓。他們說,這是他們十二世祖的墳墓,他把父親葬在這裡。他們家族的墳墓有數百座,他們世世代代只守護這座。盜賊們猜疑他們家是暴發戶,厚葬了祖先,所以每天都窺探他們的墳墓。這家人就告訴別人說,他們的十二世祖葬的是明經廣叔常,用刻著秘經的石頭當作內槨,這是按照遺囑辦理的。後來,他們不忍心祖先的棺材可能荒廢,就囑咐子孫世世代代守護這座墳墓。窺探的人仍然不死心。這家人就和鄉親們一起打開了墳墓。漆棺完好如新。裡面有十九塊刻著文字的石頭,其中一塊就是蕭淵的序文。他們就把棺材移到旁邊的空地,把石頭搬到了門外。有人說蕭家埋藏了寶物,於是把石頭拿走了。現在,我正準備去南嶽遊歷,剛好在蕭家遇到這種結緣的事情,於是就記錄了這些事情,等待有緣人來解讀。二年結制前五日,衛國僧釋義堪書寫。
丁介跋文說:褚澄遺書一卷,最早是蕭氏父子保護了那些石頭,這本書才得以完整保存。後來,又得到僧人義堪寫在紙上的內容,這本書才得以完整記錄。現在,又經過劉繼先的刻印,這本書才得以廣為流傳。這也可以說是十分幸運了。褚澄的兒子褚彥通,是河南陽翟人,他是宋武帝的外甥,尚書左僕射褚湛之的兒子,盧江公主的丈夫,齊太宰侍中褚淵的弟弟。他在宋朝做官,擔任駙馬都尉,經歷了許多顯赫的職位。在齊朝,他官至侍中,領右軍將軍。永明元年去世(《南史》記載他永元元年去世,是錯誤的)。東昏侯立褚澄的女兒為皇后,追贈褚澄金紫光祿大夫,這是永元元年的事。距離褚澄去世已經七十年了。遺書上寫了他的贈官,難道是蕭廣得到了棺材石,然後考證了史書,把贈官附加上去的嗎?當初,齊高帝疼愛的兒子豫章王嶷,從江陵到京城,途中生病,病情日益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