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四十 (6)
卷四十 (6)
1. 方論(十八)
〔羊中散藥方〕七錄二十卷(宋書欣傳。作十卷。)佚
〔謝南郡療消渴病方〕隋志一卷,佚
〔宋建平王典術〕七錄百二十卷,佚
宋書曰。建平宣簡王宏。字休度。文帝第七子也。早喪母。元嘉二十一年。年十一。封建平王。食邑二千戶。少而閒素。篤好文籍。太祖寵愛殊常。為立第於雞籠山。盡山水之美。建平國職。高他國一階。二十四年。為中護軍。領石頭戍事。出為徵虜將軍。江州刺史。二十八年。
徵為中書令。領驍騎將軍。元凶殺立。以宏為左將軍丹陽尹。又以為散騎常侍。鎮軍將軍。江州刺史。世祖入討邵。錄宏殿內。世祖先嚐以口手板與宏。宏遣左右親信周法道。賫手板詣世祖。事平。以為尚書左僕射。使奉迎太后。還加冠軍將軍。中書監。僕射如故。臧質為逆。
宏以仗士五十人入六門。為人謙儉周慎。禮賢接士。明曉政事。上甚信杖之。轉尚書令。加散騎常侍。將軍如故。給鼓吹一部。尋進號衛將軍。中書監尚書令如故。宏少而多病。大明二年。疾動。求解尚書令。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。如散騎常侍。中書監如故,未拜。其年薨。
時年二十五。追贈侍中司徒。中書監如故。給班劍二十人。
〔徐氏(叔向)雜療方〕(舊唐志。作徐叔和撰。)隋志二十二卷,佚
〔雜病方〕(舊唐志。作體療雜病方。徐叔和撰。)七錄六卷,佚
〔療腳弱雜方〕七錄八卷,佚
〔徐氏(悅)體療雜病疾源〕七錄三卷,佚
〔徐氏(文伯)藥方〕七錄二卷(本朝現在書目。作一卷)佚
〔徐大山試驗方〕隋志二卷,佚
〔巾箱方〕隋志三卷,佚
〔墮年方〕(本朝現在書目。作隨手方。)隋志二卷,佚
〔徐氏(嗣伯)落年方〕隋志三卷,佚
〔藥方〕隋志五卷,佚
〔雜病論〕舊唐志一卷,佚
〔徐氏(裝)要方〕七錄一卷,佚
隋志曰。無錫令徐裝撰。
〔徐氏(方伯)辨腳弱方〕七錄一卷,佚
〔徐氏(辨卿)藥方〕隋志二十一卷,佚
〔徐氏(闕名)雜方〕隋志一卷,佚
〔效驗方〕隋志三卷,佚
〔秦氏(承祖)藥方〕隋志四十卷見三卷(舊唐志。作十七卷。)佚
〔胡氏(洽)百病方〕(新唐志。作治百病要方。)隋志二卷(唐志。作三卷。本朝現在書目同。)佚
劉敬叔曰。胡道洽者。自云廣陵人。好音樂醫術之事。體有臊氣。恆以名香自防。唯忌猛犬。自審死日。誡弟子曰。氣絕便殯。勿令狗兒見我屍也。死於山陽。殮畢。覺棺空。即開看不見屍體。時人咸謂狐也。(異苑)
張杲曰。胡洽道士。不知何許人。性尚虛靜。心棲至道。以拯救為事。醫術知名。(醫說)
〔釋氏(僧深)藥方〕(舊唐志。作集方。)七錄三十卷,佚
孫思邈曰。宋齊之間。有釋門深師師道人。述法存等諸家舊方。為三十卷。其腳弱一方。近百餘首。(千金方)
白話文:
方論(十八)
- 〔羊中散藥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七錄》,共二十卷,但已失傳。(《宋書》欣傳記載為十卷。)
- 〔謝南郡療消渴病方〕:這本治療消渴病(類似現代的糖尿病)的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一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宋建平王典術〕:這本典籍出自《七錄》,共一百二十卷,但已失傳。
《宋書》記載:建平宣簡王劉宏,字休度,是宋文帝的第七個兒子。他很早就失去了母親。在元嘉二十一年,他十一歲時被封為建平王,享有兩千戶的封邑。他從小就性情安靜、樸素,非常喜愛讀書。文帝特別寵愛他,在雞籠山為他建造府邸,盡享山水之美。建平國的職位比其他封國高一級。元嘉二十四年,他擔任中護軍,統領石頭的駐軍事務,之後被任命為征虜將軍、江州刺史。元嘉二十八年,他被徵召回朝擔任中書令,兼任驍騎將軍。
元凶(指劉劭)發動叛亂後,立劉宏為左將軍、丹陽尹,又改為散騎常侍、鎮軍將軍、江州刺史。世祖(指劉駿)起兵討伐劉劭時,劉宏在宮中負責警戒。世祖先前曾用口頭和手板(一種信物)傳達命令給劉宏,劉宏便派遣親信周法道帶著手板去見世祖。平定叛亂後,劉宏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,奉命迎接太后回宮,之後又被加封為冠軍將軍、中書監,僕射的官職依舊。臧質發動叛亂時,劉宏帶領五十名士兵進入宮門。他為人謙虛、儉樸、謹慎,尊敬賢士,明曉政事,因此皇帝非常信任他。之後,他被調任為尚書令,加散騎常侍,將軍的官職依舊,並賜予鼓吹一部。不久,又晉升為衛將軍,中書監、尚書令的官職依舊。劉宏從小就體弱多病,在大明二年,病情加重,請求辭去尚書令的職務,改以本來的官職開府儀同三司,保留散騎常侍、中書監的官職,但還沒正式任命就去世了,當時年僅二十五歲。死後追贈為侍中、司徒,中書監的官職依舊,並賜予班劍二十人。
- 〔徐氏(叔向)雜療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二十二卷,但已失傳。(《舊唐書》記載為徐叔和撰寫。)
- 〔雜病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七錄》,共六卷,但已失傳。(《舊唐書》記載為《體療雜病方》,為徐叔和撰寫。)
- 〔療腳弱雜方〕:這本治療腳無力的藥方出自《七錄》,共八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徐氏(悅)體療雜病疾源〕:這本探討身體疾病根源的著作出自《七錄》,共三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徐氏(文伯)藥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七錄》,共二卷(當朝現存書目記載為一卷),但已失傳。
- 〔徐大山試驗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二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巾箱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三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墮年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二卷,但已失傳。(當朝現存書目記載為《隨手方》。)
- 〔徐氏(嗣伯)落年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三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藥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五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雜病論〕:這本關於雜病的論述出自《舊唐書》,共一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徐氏(裝)要方〕:這本重要的藥方出自《七錄》,共一卷,但已失傳。《隋書》記載,這本書是無錫縣令徐裝所撰寫。
- 〔徐氏(方伯)辨腳弱方〕:這本辨析腳無力的藥方出自《七錄》,共一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徐氏(辨卿)藥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二十一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徐氏(闕名)雜方〕:這本雜病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一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效驗方〕:這本有療效的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三卷,但已失傳。
- 〔秦氏(承祖)藥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四十卷,現存三卷(《舊唐書》記載為十七卷),但大多已失傳。
- 〔胡氏(洽)百病方〕:這本治療各種疾病的藥方出自《隋書》,共二卷(《唐書》記載為三卷,當朝現存書目相同),但已失傳。(《新唐書》記載為《治百病要方》)
劉敬叔說:「胡道洽,自稱是廣陵人,喜歡音樂和醫術。他身上有狐臭,經常使用名貴的香料來掩蓋氣味,唯獨害怕兇猛的狗。他預知自己將死,告誡弟子說:『我斷氣後就趕緊入殮,不要讓狗看到我的屍體。』他在山陽去世,入殮完畢後,發現棺材空了,打開一看,卻不見屍體,當時的人都認為他是狐狸精。」(出自《異苑》)
張杲說:「道士胡洽,不知是哪裡人,性情崇尚虛靜,心志在追求高深的道法,以救助他人為己任,醫術很有名。」(出自《醫說》)
- 〔釋氏(僧深)藥方〕:這本藥方出自《七錄》,共三十卷,但已失傳。(《舊唐書》記載為《集方》)
孫思邈說:「在宋齊年間,有位僧人法號深師,他整理了法存等前人的舊藥方,寫成三十卷。其中治療腳無力的方法就有近百多個。」(出自《千金方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