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十五 (3)
卷十五 (3)
1. 食治
順當時之氣候。棄虛取實。期以獲安。則聖壽躋於無疆。而四海咸蒙其德澤矣。謹獻所述飲膳正要一集以聞。伏乞聖覽下情。不勝戰慄激切屏營之至。天曆三年三月。飲膳太醫臣忽思慧進上。
〔吳氏(瑞)日用本草〕醫藏目錄八卷,存
李汛序曰。此元天曆中。海寧醫學吳君瑞卿所編日用本草。是已歲久。舊板殘缺殆半。其六世孫景素有祖風。嘗有志翻刻。未克而沒。其子世顯繼起卒事。而屬予序。夫本草曰日用者。摘其切於飲食者耳。蓋飲食所以養人。不可一日無。然有害人者存。智者察之。眾人昧焉。
故往往以千金之軀。捐於一箸之頃而不知。瑞卿憫之。於是類次食物。凡五百四十餘品。共為八卷。曰日用本草。行於世。蓋以往者不可追。來者猶可救也。其用心亦仁矣。然非上考神農療疾本草。及歷代名賢所著。與夫道藏諸方書。惡足以知之。雖曰四方之味。不止於此。
而因是可推矣。抑觀魯記。宣父沽酒市脯不食。饐餲餒敗。色惡失飪。不時之物不食。則飲食固聖門所嘗謹也。瑞卿可謂善學。繼其先志。修復先世遺文。俾二百餘年殘仁斷惠。續行於世如一日。世顯可謂善紹。皆宜書此固然也。愚復竊謂是編。事雖近。而利則遠。文雖淺。
而意則深。不但泛泛誤於飲食者可免而已。為人臣子。而欲盡忠愛於日膳者。皆不可以不知也。故為序之云。
李時珍曰。日用本草。書凡八卷。元海寧醫士吳瑞取本草之切於飲食者。分為八門。間增數品而已。瑞字瑞卿。元。文宗時人。
〔盧氏和食物本草〕二卷,存
〔汪氏(穎)食物本草〕二卷,未見
李時珍曰。食物本草。正德時九江知府江陵汪穎撰。東陽盧和字廉夫。嘗取本草之繫於食品者。次編此書。穎得其稿。釐為二卷。分為水穀菜果禽獸魚味八類云。
〔亡名氏日食本草〕未見
徐春甫曰。益府長史著。(古今醫統)
〔寧氏(原)食鑑本草〕醫藏目錄二卷,存
李時珍曰。食鑑本草。嘉靖時京口寧原所編。取可食之物。略載數語。無所發明。
〔吳氏(祿)食品集〕醫藏目錄二卷,存
〔穆氏(世錫)食物輯要〕醫藏目錄八卷,未見
〔李氏(時珍)食物本草〕二十二卷,存
按松平士龍(秀云)本草正訛曰。李時珍食物本草。所載與綱目不同。書中記崇禎丙子十一月食觀音粉。考時珍子建元進本草綱目。在於萬曆二十四年。則崇禎中事。非時珍所知。是蓋明季姚可成者編輯。託名於時珍耳。
〔吳氏(文炳)食物本草〕四卷,存
〔亡名氏食說〕一卷,未見
按上見於籙菉竹堂書目。
〔岳氏(甫嘉)食物辨真總釋〕未見
按上見於醫學正印。
〔沈氏(李龍)食物本草會纂〕十二卷,存
〔宋氏(公玉)飲食書〕六卷,存
白話文:
[食治]
順應當時的氣候變化,捨棄虛假的、採取實在的,期望能獲得平安,這樣君王的壽命就能達到無窮無盡,而天下百姓也都能蒙受他的恩澤。我謹慎地獻上所撰寫的《飲膳正要》一書,希望皇上能審閱了解臣子的心意。我內心充滿恐懼、戰慄,激動不已。天曆三年三月,飲膳太醫臣忽思慧敬上。
《吳氏(瑞)日用本草》醫書目錄共八卷,現存。
李汛在序中說,這本《日用本草》是元朝天曆年間,海寧的醫學家吳瑞卿所編寫。因為年代久遠,原來的刻板已經殘缺不全。他的第六世孫吳景素有祖先的風範,曾立志重新刊刻,但還沒完成就去世了。他的兒子吳世顯繼承他的遺志完成了這件事,並請我為此書作序。所謂「日用本草」,就是選取與飲食最相關的藥草。飲食是用來養生的,一天都不能缺少,但其中也有對人有害的,聰明的人能辨別,而一般人卻不了解。所以常常有人因為一時的飲食不慎,而損害了寶貴的生命卻不自知。吳瑞卿同情這種情況,於是把食物分類排列,總共五百四十多種,寫成八卷,名為《日用本草》流傳於世,希望能補救過去的錯誤。他的用心實在是仁慈啊!然而,如果不是參考了神農氏的藥典和歷代名醫的著作,以及道家的醫方書,又怎麼能了解這些呢?雖然四方的食物遠不止這些,但可以由此類推。而且,我們看看《論語》,孔子買酒和肉脯,如果發現食物腐敗變味、顏色不佳、烹調不當或不是當季的食物,他都不吃,可見飲食是聖人所重視的。吳瑞卿可以說是善於學習,繼承了祖先的遺志,修復了先人留下的文獻,使這本中斷了二百多年的仁慈之書,能夠像過去一樣重新流傳於世。吳世顯也可說是善於繼承。這些都應該記載下來。我認為這本書雖然講的是日常小事,但作用卻很深遠;文字雖然淺顯,但含義卻很深刻。它不僅能讓那些在飲食方面犯錯的人避免錯誤,也能讓身為臣子或子女,想在日常飲食方面盡孝盡忠的人,都必須了解。因此我為此書作序。
李時珍說,《日用本草》這本書共有八卷,元朝海寧的醫生吳瑞選取了藥草中與飲食有關的部分,分為八類,只是增加了一些品項而已。吳瑞,字瑞卿,是元朝文宗時期的人。
《盧氏和食物本草》共兩卷,現存。
《汪氏(穎)食物本草》共兩卷,未見。
李時珍說,《食物本草》是明朝正德年間,九江知府江陵人汪穎所撰寫。東陽人盧和,字廉夫,曾經選取了藥草中與食物相關的部分,編纂了這本書。汪穎得到盧和的稿子,整理成兩卷,分為水穀、蔬菜、水果、禽、獸、魚、味等八類。
《亡名氏日食本草》未見。
徐春甫說,這是益府長史所寫的。(出自《古今醫統》)
《寧氏(原)食鑑本草》醫書目錄共兩卷,現存。
李時珍說,《食鑑本草》是明朝嘉靖年間京口的寧原所編寫。他選取可以食用的食物,簡單地記述幾句話,沒有什麼深入的說明。
《吳氏(祿)食品集》醫書目錄共兩卷,現存。
《穆氏(世錫)食物輯要》醫書目錄共八卷,未見。
《李氏(時珍)食物本草》共二十二卷,現存。
據松平士龍(秀云)的《本草正訛》記載,李時珍的《食物本草》所記載的內容與《本草綱目》不同。書中記錄了崇禎丙子十一月食用觀音粉的事。但據考證,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《本草綱目》獻給朝廷是在萬曆二十四年,所以崇禎年間的事情不可能是李時珍所知曉的。這應該是明朝末年的姚可成編輯,假托李時珍的名義。
《吳氏(文炳)食物本草》共四卷,現存。
《亡名氏食說》共一卷,未見。
據記載,這本書收錄在《籙菉竹堂書目》中。
《岳氏(甫嘉)食物辨真總釋》未見。
據記載,這本書收錄在《醫學正印》中。
《沈氏(李龍)食物本草會纂》共十二卷,現存。
《宋氏(公玉)飲食書》共六卷,現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