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九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10)

1. 番痧

嘗考方書。從無痧證之名。惟觸犯臭穢。而腹痛嘔逆。世俗以瓷器蘸油刮其脊上。隨發紅斑者。謂之曰痧。甚則欲吐不吐。欲瀉不瀉。乾嘔絞痛者。曰絞腸痧。近時有感惡毒異氣而驟發黑痧。俗名番痧。卒然昏倒腹痛。面色黑脹。不呼不叫。如不急治。兩三時即斃。有微發寒熱。

腹痛麻瞀。嘔惡神昏者。或濈濈汗出。或隱隱發斑。此毒邪焮發於表也。亦有發即瀉利厥逆。腹脹無脈者。此毒邪內伏。不能外發也。所患最暴。多有不及見斑而殂者。經謂大氣入於臟腑。雖不病而卒死是也。初覺先將紙捻點淬頭額。即以蕎麥焙燥。去殼。取末三錢。溫湯調服。

重者。少頃再服即安。蓋蕎麥能煉腸胃滓穢。降氣寬胸而治濁滯。為痧毒之專藥。但服過蕎麥者。後患別病。藥中有綠礬者。切勿犯之。其毒甚面黑者。急於兩膝後委中穴。砭出黑血。以泄毒邪。蓋驟發之病。勿慮其虛。非此急奪。束手待斃。以此病起於漠北。流入中原。故以番痧目之。

原夫此病與瘴癘相似。瘴則觸冒山嵐瘴氣。此則觸冒惡毒異氣。與時行疫癘不殊。但時行則沿門闔境傳染。此則一人驟感。死於一日半日之間。不似時行之可以遷延數日也。又此病與傷寒之伏氣相似。伏氣發溫。熱毒自里達表。此則一身驟感異氣。無分表裡臟腑。亦不似中寒暍暑。

本虛不勝寒暑之暴也。又此病與揮霍撩亂相似。霍亂是客邪與水穀之氣相併。此則正氣暴逆。不能與邪相亢也。又此病與關格相似。關格是上下不通。病純屬裡。此則兼有斑痧表證也。大略與臭毒相類。然臭毒所觸穢氣。此則觸冒惡毒。較之癘疫尤劇。初起昏憒不省。脈多沉匿不顯。

或渾渾不清。勿以腹痛足冷而與溫藥。倘蕎麥一時難得。或服之不應。即宜理氣為先。如香蘇散加薄荷、荊芥。辛涼透表。次則辟邪為要。梔子破湯加牛蒡、生甘草。解毒安中。表熱勢甚。清熱為急。黃芩湯加連翹、木通。分利陰陽。如見煩擾腹脹。脈來數疾。急投涼膈散。

如局方以竹葉易生薑。則毒從下奪。熱劇神昏。雖合三黃。多不可救。煩渴引飲遺尿。速清陽明。白虎湯加蔥、豉。使毒從表化。以上諸法。在未經誤藥。庶可挽回一二。若病家疑信未真。慎毋輕治。脫或變生反掌。取咎未便。曾見一商。初到吳會。暢飲酣歌。席間霎時不安。

索生薑湯一啜而逝。又有朔客到楓。覓混澡浴。忽然眩暈嘔逆。到舟即斃。繼有醫者。飯後寒熱腹痛。手足逆冷。不終夕而告殂。更有文學。鄉居到郡作吊。歸即腹痛。坐立不寧。語言不次。然見客猶能勉力作揖。診之。六脈模糊。是夜即便捐館。邇來卒患腹痛死者。比比皆然。

雖無斑現。靡不謂之番痧。近有年少新婚。陡然腹痛麻瞀。或令飲火酒半甌。而腹痛轉劇。旋增顱脹。身發紅點。與蘆根汁得吐乃解。復有鼻衄口燥。胸腹略見紅斑。啜童子小便稍寧。醫與蔥白、香豉濃煎。仍入童便。續續與之。得大吐汗出而痊。若斑點深赤。毒在血分者。

濃煎茺蔚。少投生蜜。放溫恣服。取效最捷。以其專下惡血也。或加生萊菔汁半杯。總取散血之功。且有誤認傷寒而與發散。周身焮紫如雲而死者。亦有誤認麻疹而與檉柳、櫻桃核湯。咽痛失音而死者。況有停食感冒。誤認番痧。而與寒涼解毒。反減去衣被。不慎風寒。煩熱躁擾而死者。

以其卒犯惡毒異氣。無以脈診。故辨治尤難。是以近世多用火淬砭刺之法。須知因感惡毒異氣而致者。此屬外因。火淬為當。因觸臭毒穢氣而致者。屬不內外因。非砭刺不足以奪其勢。然刺之無血。不可救也。

白話文:

翻閱醫書典籍,從來沒有「痧」這種疾病的名稱。只有因為觸犯了污穢之物,導致腹痛、噁心嘔吐的情況。世俗之人會用瓷器沾油刮人的背部,如果出現紅色斑點,就稱之為「痧」。嚴重時會想吐又吐不出來,想拉肚子又拉不出來,乾嘔並伴隨絞痛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絞腸痧」。

最近出現一種因為接觸了惡毒的異常氣體而突然發作的「黑痧」,俗稱「番痧」。患者會突然昏倒、腹痛、臉色發黑腫脹,不說話也不叫喊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兩三個時辰內就會死亡。有些患者會稍微發冷發熱,腹痛、麻木暈眩、噁心嘔吐、神智不清,或者大量出汗,或者隱隱出現斑點,這表示毒邪在體表發作。

也有患者發病後馬上腹瀉、四肢冰冷、腹脹無脈,這表示毒邪潛伏在體內,無法向外發散。這種病發作非常迅速,很多人來不及出現斑點就死了。正如《內經》所說:「大氣進入臟腑,即使沒有生病也會突然死亡。」

剛開始發病時,先用紙撚點上藥物塗在額頭上,然後用炒乾的蕎麥去除外殼,取出蕎麥粉三錢,用溫水調和服用。病情嚴重的,稍後再服一次就會好轉。這是因為蕎麥能夠清理腸胃中的污穢,降氣寬胸並治療濁滯,是治療痧毒的特效藥。但服用過多蕎麥的人,以後容易得其他疾病,而且藥中含有綠礬時,絕對不能服用蕎麥。

如果毒素很深,臉色發黑的,要趕快在兩膝後的委中穴刺出血,以排出毒邪。因為這種病發作迅速,不用擔心患者體虛,如果不趕快排出毒邪,只能束手待斃。這種病最早起源於漠北地區,後來傳入中原,所以被稱為「番痧」。

這種病與瘴氣引起的疾病相似。瘴氣是接觸山林中的瘴氣,而番痧則是接觸了惡毒的異常氣體,與流行的傳染病相似。但是,傳染病會在一家一家、整個區域傳播,而番痧是一個人突然發病,在一天半天內就死亡,不像傳染病那樣可以拖延好幾天。

這種病又與傷寒的潛伏病邪相似。潛伏病邪發作時,熱毒會從體內向外發散。而番痧則是一身突然接觸了異常氣體,不分表裡臟腑,也不像中寒、中暑那樣,是身體虛弱不能承受寒暑的侵襲。這種病還與霍亂相似,霍亂是外來的邪氣與水穀之氣相結合,而番痧則是正氣突然逆亂,不能與邪氣抗衡。

這種病又與關格病相似,關格病是上下不通,病在體內,而番痧則兼有斑點、痧疹等表證。大致上與接觸臭毒相似,但臭毒是接觸污穢之氣,而番痧是接觸惡毒之氣,比瘟疫更嚴重。剛開始發病時,患者會昏迷不醒,脈搏多沉伏不明顯,或者混濁不清。不要因為腹痛、腳冷就給予溫補藥物。

如果一時難以取得蕎麥,或者服後沒有效果,就應該先調理氣機。可以使用香蘇散,並加入薄荷、荊芥,以辛涼的藥物疏散表邪。其次要祛除邪氣,可以使用梔子豉湯,加入牛蒡、生甘草,以解毒安中。如果表熱很嚴重,要以清熱為優先,使用黃芩湯,加入連翹、木通,以分利陰陽。如果出現煩躁不安、腹脹、脈搏快速等症狀,要趕快服用涼膈散。

如果像局方那樣,用竹葉代替生薑,那麼毒邪會從下泄出,熱勢加劇,導致神昏,即使服用三黃瀉心湯,大多也無法救治。如果出現煩渴、飲水過多、小便失禁的情況,要趕快清泄陽明之熱,使用白虎湯,加入蔥、豆豉,使毒邪從體表排出。以上這些方法,在沒有誤用藥物的情況下,或許可以挽回一二。如果病家猶豫不決,千萬不要輕易治療,如果病情突然變化,將會難以承擔責任。

曾經見過一位商人,剛到吳地,飲酒唱歌,席間突然感到不適,喝了一口生薑湯就死了。還有一位北方來的客人,到楓地尋找混浴,突然感到眩暈、噁心嘔吐,剛到船上就死了。還有一位醫生,飯後發冷發熱、腹痛、手腳冰冷,不到晚上就死了。還有一位文人,在鄉下到郡裡弔唁,回家後就腹痛,坐立不安,胡言亂語,但見到客人還能勉強作揖。診脈時,六脈模糊不清,當晚就去世了。最近因為腹痛而突然死亡的人,非常多。

雖然沒有出現斑點,也都稱之為「番痧」。最近有年輕人新婚,突然腹痛、麻木暈眩,有人給他們喝了半杯火酒,結果腹痛更加劇烈,接著頭顱腫脹,身上出現紅點。喝了蘆根汁後吐出來才好轉。還有人鼻出血、口乾舌燥,胸腹略微出現紅斑,喝了一些童子小便才稍微好轉。醫生用蔥白、豆豉濃煎,再加入童子小便,連續服用,大量吐出並出汗才痊癒。

如果斑點深紅,表示毒素在血液中,要濃煎益母草,加入少許蜂蜜,溫服,效果最快,因為它可以專門排出惡血。或者加入半杯生蘿蔔汁,都是為了散血。還有人誤認為是傷寒而用發散藥,導致全身發紫如雲而死亡。也有人誤認為是麻疹而服用檉柳、櫻桃核湯,導致咽喉疼痛、失音而死。更有人因為飲食停滯或感冒,誤認為是番痧,而服用寒涼解毒藥,反而減少衣被,不小心吹了風寒,導致煩躁不安而死。

因為番痧是突然接觸了惡毒的異常氣體,無法通過脈象診斷,所以辨證治療非常困難。因此,近代很多人採用火罐、針刺等方法。要知道,因為接觸惡毒的異常氣體而引起的番痧,屬於外因,用火罐是適合的。因為接觸污穢之氣而引起的番痧,屬於不內不外因,不用針刺不足以驅除邪氣。但是,如果針刺不出血,就無法救治。

2. 嶺南瘴毒

嶺南炎方瀕海。地卑土薄。故陽氣常泄。陰氣常虧。四時放花。冬無霜雪。一歲之間。暑熱過半。窮腦久晴。或至搖扇。人居其間。氣多上壅。膚多汗出。腠理不密。蓋陽不返本而然也。陽燠既泄。則使人本氣不堅。陽不下降。常浮而上。氣浮而不堅。則汗府開疏。津液易泄。

故內寒外熱。上熱下寒之證。所由生也。治當固陽氣。實腠理為主。若多用表散之藥。則陽氣愈虛。風邪益盛。鮮有不誤者矣。確係外邪為患。則當蒼朮芩連湯解散之。春秋時月。人感山嵐瘴霧之氣發寒熱。胸膈飽悶。不思飲食。此毒氣從鼻口入內也。治當清上焦。解內毒。

行氣降痰。不宜發汗。蒼朮芩連湯。頭痛甚者。去木通、黃連。加藁本、蔥、豉。若寒溫失節。汗身坦露。感冒風寒之氣。氣閉發熱頭痛。此則傷寒類也。但嶺南氣溫易汗。故多類瘧。南方氣升。得此病者。卒皆胸滿。痰涎壅塞。飲食不進。與北方傷寒只傷表。而里自和者不同。

治當解表清熱。降氣行痰。蒼朮羌活湯。若內停飲食。外感風寒者。藿香正氣散。若脾氣虛弱而寒熱作嘔。平胃散加半夏、木香。名不換金正氣散。瘴瘧寒熱往來者。蒼朮柴胡湯。瘧久者。加人參、當歸。汗多者。去蒼朮易白朮加白芍。大凡病久而氣虛血弱者必發熱。須用四君之類調補脾胃。

脾胃一健。氣血自生。若認為血虛而用四物沉陰之劑。則脾土復傷。諸臟皆病。虛證蜂起。反為難治。甚至不救。瘧後變成痢。宜從虛治。補中益氣湯。有熱。加芩、連。有食。加木香、砂仁。若溫暑之月。民病天行瘟疫熱病。治宜清熱解毒之劑。蒼朮白虎湯加人中黃。若時氣發熱。

變為黃病。所謂瘟黃也。治宜清熱利濕。茵陳五苓加人中黃、連、柏。若中氣虛寒。四肢厥冷。或浮腫黑黃者。用理中湯加茵陳、桂、苓。飛疇曰。粵西傍交趾一帶。豬雞之屬。俱煮湯潑去。更煮食之。其米亦然。且不能多食。稍過則脹悶。總由瘴毒漸毓所致。其日出時。有氣如蘭香。

日中時有氣如茉莉香。日沒時有氣如炊新米香。如此每日三氣。急掩口鼻勿語言以避之。其觸之者。寒熱如瘧。三四日死。元氣稍旺者。數日死。當此急服藿香正氣、蒼朮羌活湯。猶可救之。予戚官其地。不三月而只存一口。乃元氣充裕者。然亦病幾於危。故仕任及客遊其處者。

切須知之。否則無不蒙其害者矣。

中霧氣者。心內煩悶少氣。頭痛項急。起則頭眩。或身微寒。戰掉不安。時復憎寒。心中欲吐。乾嘔無物。此清陽之位。受濁陰之邪氣也。不可耗氣傷津。梔子豉湯加蔥白湧散之。頭痛甚。加藁本。煩悶。加木香、藿香之類。繆仲淳經疏。只用藁本、木香水煎服。大抵蒸發之邪。必中在上在表。故宜湧之。總無關於臟腑也。

白話文:

嶺南地區炎熱,靠近海邊,地勢低窪,土地貧瘠。因此,陽氣容易散失,陰氣常常不足。這裡四季都有花開,冬天沒有霜雪,一年之中,暑熱天氣超過一半。即使是寒冷的季節,也常常晴朗,甚至要搖扇子。人們居住在這裡,體內的氣容易向上壅塞,皮膚多汗,毛孔不緊密,這是因為陽氣不能返回根本的緣故。陽氣散失之後,會使人體本身的氣不堅固,陽氣不能下降,總是浮在上面。氣浮而不堅固,就會導致汗孔開疏,津液容易流失。

所以,會產生內寒外熱、上熱下寒的症狀,原因就在於此。治療上應以固護陽氣、緊密毛孔為主。如果過多使用發散的藥物,陽氣會更加虛弱,風邪會更加旺盛,很少有不犯錯的。如果確定是外邪侵襲,應當用蒼朮芩連湯來解散。在春秋季節,人們感染山嵐瘴霧之氣,會出現發冷發熱、胸悶腹脹、不想吃飯等症狀,這是毒氣從鼻孔進入體內造成的。治療上應當清上焦之熱,解除體內毒素,疏通氣機,降痰。不宜發汗。蒼朮芩連湯,如果頭痛厲害,可以去掉木通、黃連,加入藁本、蔥、豆豉。如果因為天氣忽冷忽熱,身上出汗過多,感受風寒之氣,導致氣機閉塞,出現發熱頭痛,這就屬於傷寒一類。但是嶺南地區氣溫高,容易出汗,所以常常類似瘧疾。南方氣機上浮,得這種病的人,往往會胸悶、痰液壅塞、吃不下飯,這與北方傷寒只傷在表面、體內平和的情況不同。

治療上應當解表清熱,降氣化痰,可以用蒼朮羌活湯。如果體內有積食,又感受風寒,可以用藿香正氣散。如果脾氣虛弱,出現寒熱交替、噁心嘔吐,可以用平胃散加入半夏、木香,叫做不換金正氣散。如果瘴瘧寒熱交替,可以用蒼朮柴胡湯。瘧疾病久的,可以加入人參、當歸。汗多的,可以去掉蒼朮,改用白朮,加入白芍。凡是病久而氣虛血弱的人,必定會發熱,必須用四君子湯之類的方劑調補脾胃。

脾胃功能強健,氣血自然會生。如果認為是血虛而使用四物湯之類的滋陰藥,反而會損傷脾土,導致各個臟腑都生病,虛弱的症狀就會紛紛出現,反而難以治療,甚至會危及生命。瘧疾之後轉變成痢疾,應該從虛弱方面治療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有熱加黃芩、黃連,有積食加木香、砂仁。如果是在溫熱暑濕的季節,人們患上時行瘟疫熱病,應當用清熱解毒的方劑,如蒼朮白虎湯加入人中黃。如果時疫發熱轉變為黃疸病,也就是所謂的瘟黃,應當清熱利濕,用茵陳五苓散加入人中黃、黃連、黃柏。如果中氣虛寒,四肢冰冷,或者出現浮腫、皮膚黑黃,可以用理中湯加入茵陳、桂枝、茯苓。飛疇說:廣西靠近交趾一帶,雞豬之類的食物,都要先煮湯倒掉,然後再煮來吃,米也是這樣。而且不能多吃,稍微過量就會腹脹胸悶,總之都是因為瘴毒逐漸產生的緣故。這裡日出時,有一種像蘭花香的氣味;日中時,有一種像茉莉花香的氣味;日落時,有一種像剛煮熟米飯的氣味。每天都會出現這三種氣味,要趕緊捂住口鼻,不要說話來躲避它。如果接觸到它,就會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寒熱,三四天就會死亡。元氣稍微旺盛的人,也會在數天內死亡。遇到這種情況,趕緊服用藿香正氣散、蒼朮羌活湯,或許可以救治。我的親戚在那裡做官,不到三個月就只剩一口氣,這是元氣很充足的緣故。然而也病危到了極點。所以,凡是在那裡做官或遊玩的人,一定要知道這些,否則沒有不受到傷害的。

如果被霧氣侵襲,會感到心煩意亂、氣短、頭痛、脖子僵硬,一起身就頭暈眼花,或者身體稍微發冷、顫抖不安,時不時會感到怕冷,心中想吐,乾嘔卻吐不出東西。這是因為清陽之氣受到濁陰邪氣的侵擾。不能耗傷氣血津液,可以用梔子豉湯加入蔥白來發散。如果頭痛嚴重,可以加入藁本。如果煩躁不安,可以加入木香、藿香之類的藥物。繆仲淳的經疏說,只用藁本、木香水煎服就可以。大體來說,蒸發之邪一定侵襲上部和表部,所以應該發散。總之,和臟腑沒有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