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九 (10)
卷九 (10)
1. 番痧
嘗考方書。從無痧證之名。惟觸犯臭穢。而腹痛嘔逆。世俗以瓷器蘸油刮其脊上。隨發紅斑者。謂之曰痧。甚則欲吐不吐。欲瀉不瀉。乾嘔絞痛者。曰絞腸痧。近時有感惡毒異氣而驟發黑痧。俗名番痧。卒然昏倒腹痛。面色黑脹。不呼不叫。如不急治。兩三時即斃。有微發寒熱。
腹痛麻瞀。嘔惡神昏者。或濈濈汗出。或隱隱發斑。此毒邪焮發於表也。亦有發即瀉利厥逆。腹脹無脈者。此毒邪內伏。不能外發也。所患最暴。多有不及見斑而殂者。經謂大氣入於臟腑。雖不病而卒死是也。初覺先將紙捻點淬頭額。即以蕎麥焙燥。去殼。取末三錢。溫湯調服。
重者。少頃再服即安。蓋蕎麥能煉腸胃滓穢。降氣寬胸而治濁滯。為痧毒之專藥。但服過蕎麥者。後患別病。藥中有綠礬者。切勿犯之。其毒甚面黑者。急於兩膝後委中穴。砭出黑血。以泄毒邪。蓋驟發之病。勿慮其虛。非此急奪。束手待斃。以此病起於漠北。流入中原。故以番痧目之。
原夫此病與瘴癘相似。瘴則觸冒山嵐瘴氣。此則觸冒惡毒異氣。與時行疫癘不殊。但時行則沿門闔境傳染。此則一人驟感。死於一日半日之間。不似時行之可以遷延數日也。又此病與傷寒之伏氣相似。伏氣發溫。熱毒自里達表。此則一身驟感異氣。無分表裡臟腑。亦不似中寒暍暑。
本虛不勝寒暑之暴也。又此病與揮霍撩亂相似。霍亂是客邪與水穀之氣相併。此則正氣暴逆。不能與邪相亢也。又此病與關格相似。關格是上下不通。病純屬裡。此則兼有斑痧表證也。大略與臭毒相類。然臭毒所觸穢氣。此則觸冒惡毒。較之癘疫尤劇。初起昏憒不省。脈多沉匿不顯。
或渾渾不清。勿以腹痛足冷而與溫藥。倘蕎麥一時難得。或服之不應。即宜理氣為先。如香蘇散加薄荷、荊芥。辛涼透表。次則辟邪為要。梔子破湯加牛蒡、生甘草。解毒安中。表熱勢甚。清熱為急。黃芩湯加連翹、木通。分利陰陽。如見煩擾腹脹。脈來數疾。急投涼膈散。
如局方以竹葉易生薑。則毒從下奪。熱劇神昏。雖合三黃。多不可救。煩渴引飲遺尿。速清陽明。白虎湯加蔥、豉。使毒從表化。以上諸法。在未經誤藥。庶可挽回一二。若病家疑信未真。慎毋輕治。脫或變生反掌。取咎未便。曾見一商。初到吳會。暢飲酣歌。席間霎時不安。
索生薑湯一啜而逝。又有朔客到楓。覓混澡浴。忽然眩暈嘔逆。到舟即斃。繼有醫者。飯後寒熱腹痛。手足逆冷。不終夕而告殂。更有文學。鄉居到郡作吊。歸即腹痛。坐立不寧。語言不次。然見客猶能勉力作揖。診之。六脈模糊。是夜即便捐館。邇來卒患腹痛死者。比比皆然。
雖無斑現。靡不謂之番痧。近有年少新婚。陡然腹痛麻瞀。或令飲火酒半甌。而腹痛轉劇。旋增顱脹。身發紅點。與蘆根汁得吐乃解。復有鼻衄口燥。胸腹略見紅斑。啜童子小便稍寧。醫與蔥白、香豉濃煎。仍入童便。續續與之。得大吐汗出而痊。若斑點深赤。毒在血分者。
濃煎茺蔚。少投生蜜。放溫恣服。取效最捷。以其專下惡血也。或加生萊菔汁半杯。總取散血之功。且有誤認傷寒而與發散。周身焮紫如雲而死者。亦有誤認麻疹而與檉柳、櫻桃核湯。咽痛失音而死者。況有停食感冒。誤認番痧。而與寒涼解毒。反減去衣被。不慎風寒。煩熱躁擾而死者。
以其卒犯惡毒異氣。無以脈診。故辨治尤難。是以近世多用火淬砭刺之法。須知因感惡毒異氣而致者。此屬外因。火淬為當。因觸臭毒穢氣而致者。屬不內外因。非砭刺不足以奪其勢。然刺之無血。不可救也。
2. 嶺南瘴毒
嶺南炎方瀕海。地卑土薄。故陽氣常泄。陰氣常虧。四時放花。冬無霜雪。一歲之間。暑熱過半。窮腦久晴。或至搖扇。人居其間。氣多上壅。膚多汗出。腠理不密。蓋陽不返本而然也。陽燠既泄。則使人本氣不堅。陽不下降。常浮而上。氣浮而不堅。則汗府開疏。津液易泄。
故內寒外熱。上熱下寒之證。所由生也。治當固陽氣。實腠理為主。若多用表散之藥。則陽氣愈虛。風邪益盛。鮮有不誤者矣。確係外邪為患。則當蒼朮芩連湯解散之。春秋時月。人感山嵐瘴霧之氣發寒熱。胸膈飽悶。不思飲食。此毒氣從鼻口入內也。治當清上焦。解內毒。
行氣降痰。不宜發汗。蒼朮芩連湯。頭痛甚者。去木通、黃連。加藁本、蔥、豉。若寒溫失節。汗身坦露。感冒風寒之氣。氣閉發熱頭痛。此則傷寒類也。但嶺南氣溫易汗。故多類瘧。南方氣升。得此病者。卒皆胸滿。痰涎壅塞。飲食不進。與北方傷寒只傷表。而里自和者不同。
治當解表清熱。降氣行痰。蒼朮羌活湯。若內停飲食。外感風寒者。藿香正氣散。若脾氣虛弱而寒熱作嘔。平胃散加半夏、木香。名不換金正氣散。瘴瘧寒熱往來者。蒼朮柴胡湯。瘧久者。加人參、當歸。汗多者。去蒼朮易白朮加白芍。大凡病久而氣虛血弱者必發熱。須用四君之類調補脾胃。
脾胃一健。氣血自生。若認為血虛而用四物沉陰之劑。則脾土復傷。諸臟皆病。虛證蜂起。反為難治。甚至不救。瘧後變成痢。宜從虛治。補中益氣湯。有熱。加芩、連。有食。加木香、砂仁。若溫暑之月。民病天行瘟疫熱病。治宜清熱解毒之劑。蒼朮白虎湯加人中黃。若時氣發熱。
變為黃病。所謂瘟黃也。治宜清熱利濕。茵陳五苓加人中黃、連、柏。若中氣虛寒。四肢厥冷。或浮腫黑黃者。用理中湯加茵陳、桂、苓。飛疇曰。粵西傍交趾一帶。豬雞之屬。俱煮湯潑去。更煮食之。其米亦然。且不能多食。稍過則脹悶。總由瘴毒漸毓所致。其日出時。有氣如蘭香。
日中時有氣如茉莉香。日沒時有氣如炊新米香。如此每日三氣。急掩口鼻勿語言以避之。其觸之者。寒熱如瘧。三四日死。元氣稍旺者。數日死。當此急服藿香正氣、蒼朮羌活湯。猶可救之。予戚官其地。不三月而只存一口。乃元氣充裕者。然亦病幾於危。故仕任及客遊其處者。
切須知之。否則無不蒙其害者矣。
中霧氣者。心內煩悶少氣。頭痛項急。起則頭眩。或身微寒。戰掉不安。時復憎寒。心中欲吐。乾嘔無物。此清陽之位。受濁陰之邪氣也。不可耗氣傷津。梔子豉湯加蔥白湧散之。頭痛甚。加藁本。煩悶。加木香、藿香之類。繆仲淳經疏。只用藁本、木香水煎服。大抵蒸發之邪。必中在上在表。故宜湧之。總無關於臟腑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