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九 (11)
卷九 (11)
1. 蟲
蟲由少陽風木。濕熱鬱蒸而成。觀日中有雨。則禾節生蟲。人患蟲積。多因飢飽失宜。中脘氣虛。濕熱失運。故生諸蟲。小兒最多。大人間有。其候心嘈腹痛。嘔吐涎沫。面色痿黃。眼眶鼻下有黑。嗜食米紙茶葉泥炭之類。沉沉默默欲眠。微有寒熱。治宜隨證用方。如心腹中痛。
上下往來。發作有休時。喜涎出者。蟲也。烏梅丸。胃脘咬痛。發歇有時。痛發則吐涎沫。金匱九痛丸。狐疑善惑者。妙功丸。噎膈嘔吐者。剪紅丸。肚腹常熱者。化蟲丸。四肢常冷者。集效丸。腹中蟲積。萬應丸。膈上痰濕蟲積。遇仙丹。穀道生瘡。蟲蝕癢痛。膠艾葙歸湯。
白話文:
蟲積病的病因、症狀與治療
病因:
蟲積病是由少陽經風木之氣,加上濕熱鬱積而成。觀察到太陽當空卻下起雨,就容易導致禾苗生蟲。人體患上蟲積,多是因飲食失調,過飢過飽,導致中脘氣虛,濕熱運化失常,最終產生蟲積。小兒較易患此病,大人間也有發生。
症狀:
蟲積患者常表現為心煩嘈雜、腹痛、嘔吐涎沫、面色萎黃、眼眶鼻下發黑、嗜食米紙、茶葉、泥炭等物,沉默寡言,想睡覺,伴隨輕微寒熱。
治療:
需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選擇適當的方劑。例如:
- 心腹中痛,上下往來,發作有間歇,喜吐涎沫者,可用烏梅丸。
- 胃脘咬痛,發作有間歇,疼痛時吐涎沫者,可用九痛丸。
- 疑心重重,容易迷惑者,可用妙功丸。
- 噎膈嘔吐者,可用剪紅丸。
- 肚子常熱者,可用化蟲丸。
- 四肢常冷者,可用集效丸。
- 腹中蟲積者,可用萬應丸。
- 膈上痰濕蟲積者,可用遇仙丹。
- 穀道生瘡,蟲蝕癢痛者,可用膠艾葙歸湯。
外用雄黃兌法。隨證取用。無不克應也。千金方用豬膽一枚。苦酒半升和之。火煎令沸。三上三下。藥成放溫。空腹飲三滿口。蟲死便愈。治蛔攻心痛神應。仁齋云。血入於酒。則為酒鱉。血凝於氣。則為氣鱉。敗血雜痰。則為血痰。掉頭掉尾。上侵胃脘。食人脂膜。或附脅背。
或隱胸腹。惟蕪荑炒煎服之。然必兼養胃益血理中。乃可殺之。若徒用雷丸、錫灰。不能去也。
治蟲之藥。必在夏月龍蛇起陸之時。服之方易奏功。若在萬類蟄藏之際。雖有合劑。不能取效也。丹溪以上半月。蟲頭向上。易治。當以上半日為是。先以糖蜜、肉汁、香甜物引起。後用殺蟲藥。然須為散。以渣滓可入蟲口也。痔漏中蟲蝕下部。肛盡穿腸者。取蝦蟆青背者一枚。
白話文:
外用雄黃,根據症狀選擇使用,效果顯著。千金方記載,用豬膽一個,苦酒半升混合,用火煮沸,反覆三次,放溫後空腹喝三口,就能殺死蟲子,治癒蛔蟲攻心痛。仁齋說,血液進入酒中就變成酒鱉,血液凝結在氣中就變成氣鱉,敗血和痰混合就變成血痰,它們會在體內亂竄,侵犯胃脘,吞噬脂肪,或附著在肋骨或背部,甚至隱藏在胸腹中。只有用炒過的蕪荑煎服才能殺死它們,但必須同時養胃益血調理內臟,才能徹底殺死。單用雷丸、錫灰是無法清除的。
治療蟲病的藥物,最好在夏季龍蛇出沒的時候服用,效果最佳。如果是在萬物冬眠的時候,即使有合適的藥方,也無法奏效。丹溪認為,上半個月蟲子頭朝上,更容易治療,最好是在上半日服用藥物。可以先用糖蜜、肉汁、香甜的食物引誘蟲子,再服用殺蟲藥,但必須是散劑,這樣蟲子才能吃到藥渣。如果痔瘡或漏瘡中的蟲子侵蝕下部,肛門穿透腸道,可以用青背的癩蛤蟆一隻。
入蘆薈一錢。用生雄雞脛骨二莖。入滿雌黃並用鹽泥固濟。燒存性。合和為散。入腦、麝、硼砂各少許。再研極細。先以豬蹄甲三枚。胡蔥七莖。煎湯日洗。紙捻裛干。吹下部孔內。令深入。外以黑膏蓋之。日吹一次。以管盡為度。如或希奇怪病。除痰血外。百治不效者。即是蟲為患。
視其經絡虛實。參脈證消息治之。蟲在肝。令人恐怖。眼中赤壅。在心。心煩發躁。在脾。勞熱。四肢腫急。在肺。咳嗽氣喘。醫者不察。謬指凡動屬火屬痰。寒涼轉傷脾胃。卒至夭枉。自非垣視一方者。烏能辨哉。婦人陰蝕之蟲。詳婦人本門。
白話文:
將一錢蘆薈與兩根生雄雞脛骨一起放進器皿,加入適量雌黃並用鹽泥密封,燒至骨頭存性。將燒好的骨頭與蘆薈混合成粉末,再加入少許腦、麝香和硼砂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另外,用三枚豬蹄甲和七莖胡蔥煎湯,每日用此湯洗患處,用紙捻擦乾,將藥粉吹入患處孔內,使其深入,並用黑膏封蓋。每日吹藥一次,直到藥粉全部吹完為止。如果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疾病,除掉痰血後仍然無法治癒,很有可能是蟲子作怪。
根據患者的經絡虛實和脈象變化,進行針對性的治療。蟲子在肝臟,會令人恐懼,眼睛發紅腫脹;在心臟,會令人心煩意躁;在脾臟,會令人勞熱,四肢腫脹;在肺臟,會令人咳嗽氣喘。如果醫生不仔細觀察,誤以為一切活動都是火症或痰症,用寒涼藥物治療,反而會傷及脾胃,導致患者死亡。只有熟悉方劑的醫生才能辨別病情。婦女陰蝕的蟲子,請參閱婦人疾病篇章。
石頑曰。蟲之怪證多端。遇之卒不能辨。昔人治例。有雷丸治應聲蟲之說。近有女子咳逆腹痛後。忽喜呼叫。初時呀呷連聲。漸至吚唔不已。變易不常。或如母雞聲。或如水蛙鳴。或如舟人打號。每作數十聲。日發十餘次。忍之則胸中悶悶不安。此為叫蟲。即應聲蟲之類也。
復有一人患發熱痞滿後。常兀兀欲吐。吐中必有蟲數枚。狀如蝦形。跳躍不已。諸治不應。或令服銅綠湧之。不過二三度。遂絕不復見矣。
白話文:
石頑說:蟲病的症狀多種多樣,遇到時往往難以辨別。古人治病的例子中,有以雷丸治療應聲蟲的說法。最近有一個女子,咳嗽逆氣、腹痛之後,突然喜笑呼叫,最初是呀呀連聲,漸漸變成咿咿唔唔,聲音變化無常,有時像母雞叫,有時像水蛙鳴,有時像船夫打號,每次叫上數十聲,一天發作十多次。忍耐著就會覺得胸口悶悶不適,這就是叫蟲,也就是應聲蟲一類。
又有一個人,患了發熱、胸悶的病症之後,經常想吐,吐出來的東西中必定有幾隻蟲子,形狀像蝦一樣,跳來跳去,各種治療都不見效。有人建議他服用銅綠使其嘔吐,不過兩三次之後,蟲子就再也沒有出現了。
2. 蠱毒(射工溪毒,諸中毒)
南粵蠱毒有數種。曰蛇毒。蜥蜴毒。蝦蟆毒。蜣螂草毒。金蠶等毒。皆是變亂元氣。人有過造作之者。即謂之蠱也。多於飲食內行之。與人禍患。禍患於他。則蠱主吉利。所以人蓄事之。中其毒者。心腹絞痛。如有物齧。或吐下血。皆如爛肉。或好臥暗室。不欲光明。或心性反常。
乍嗔乍喜。或四肢沉重。百節痠疼。或乍寒乍熱。身體習習而痹。胸中滿悶。或頭目痛。或吐逆不定。或面目青黃。甚者十指俱黑。診其脈。緩大而散。皆其候也。然其毒有緩有急。急者倉卒。或數日便死。緩者延引歲月。遊走腸內。蝕五臟盡則死。其死時皆從九孔中。或於脅下肉中出。
白話文:
南方粵地的蠱毒有多種類型。包括蛇毒、蜥蜴毒、蝦蟆毒、蜣螂草毒和金蠶等毒。這些都屬於擾亂本元氣的毒素。人們若因過度行為而沾染上這類毒素,就被稱為「蠱」。通常這些毒素會透過飲食或行動傳播,對他人造成災禍。如果對他人施加災禍,施蠱者則會得到吉利。因此,人們會蓄意使用它們。中毒的人會感到心腹絞痛,徬彿有東西在啃噬,可能會嘔吐或下痢,症狀像腐爛的肉一樣。有些人可能會喜歡幽暗的環境,不喜歡光亮。他們的情緒也可能變得異常,忽喜忽怒。四肢可能會感覺沈重,全身關節疼痛。也可能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身體睏倦,流通不暢。胸部會感到憋悶。頭痛或嘔吐不穩定。臉色可能變為青黃色。嚴重的情況下,十根手指都可能會變黑。診察脈象,會發現脈搏緩慢、大且散漫。這些都是中毒的徵兆。然而,不同毒素的發作速度有所不同,快速的可能在幾天內就會死亡,緩慢的則可能長期影響,毒素在腸道內遊走,最終耗盡五臟,導致死亡。中毒者在臨死時,毒素可能會從九個孔洞或脅下的肉中流出。
所以出門。須帶雄黃、麝香、丹砂辟惡之藥。即百蠱狐貍老物精魅不敢著人。彼處之人。亦有灸法。初中蟲毒。即於心下捺定。便大炷艾灸百壯。又於足小指尖上灸三壯。當有物出。即愈。欲驗之法。當令病人唾水。沉者是蠱。不沉者非蠱也。初覺中蠱。急服玉樞丹。或吐或利。
隨服便痊。南方有毒蠱之鄉。於他人家飲食。即以犀角攪之。白沫起。即為有毒。無沫者。即無毒也。凡嶺南蠱毒之鄉。卒患血痢。或赤或黑。無問多少。皆是蠱毒。或偏身腫滿。四肢如故。小便不甚澀滯。粗醫不察。誤作痢治水治。日復增加。奄至殞歿。以敗鼓皮燒作末。
白話文:
因此,外出時必須攜帶雄黃、麝香和丹砂等避邪的藥物,這樣百鬼狐妖等邪靈就不敢接近人了。當地的人們還使用一種灸療法,對於初期的蟲毒,應在心下按壓固定,接著用大艾炷灸百壯,再在腳的小指尖上灸三壯,這樣會有物質排出,病狀就會好轉。為了驗證的方法,可以讓病人吐口水,如果沈下去的就是蠱毒,浮起來的則不是。若感到中蠱,應立即服用玉樞丹,有可能會嘔吐或排瀉,但之後就會痊癒。南方有蠱毒盛行的地方,在他人的家中進食,可以加入犀角來檢測是否有毒,如果有白沫升起,就是有毒的,沒有白沫的則無毒。對於嶺南蠱毒盛行的地方,突然出現血痢,無論其顏色是紅還是黑,不管多少量,都是蠱毒所引起。有的會出現身體某側腫脹而其他部位正常的情況,小便不會有太大的阻礙。如果一般的醫生誤診為痢疾或水病進行治療,情況會逐漸惡化,直到生命垂危。在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破鼓皮燒成粉末進行治療。
飲服方寸匙。令其解散自愈。又有以蛇涎合作蠱藥。飲食中使人得此瘕疾。生大豆末。酒漬絞汁服半斤。凡初中毒。在膈者。歸魂散吐之。以下膈者。雄朱丸下之。一切蠱毒心腹脹滿。不得喘息。或下利膿血。太乙追命丹、耆婆萬病丸救之。吐利後。惟覺後心刺痛拘急。咽中如矛刺者。
此是取利後氣乏故也。更不須再服吐利藥。但用一味苦梗為散。每服三錢。米飲調下。日三服。多服自然平復。使毒日漸消散。不致再發。丹方。用蝟皮燒灰。桃根皮煎湯。服方寸匙。蠱便出。又方。用苦瓠一枚。苦酒二升。或水煮一升。服之當下蠱毒。及一切蝦蟆蝌鬥之狀。
白話文:
飲用和服用方寸匙(約為一小勺)的藥物,讓其自然分解,以達到自愈的效果。有時候會使用蛇涎來製作蠱藥,在飲食中讓人產生腹部腫大(瘕疾)的症狀。可以使用生大豆粉,加入酒浸泡後絞出汁液,每次服用半斤,以幫助治療中毒初期,如果中毒物質停留在食道(膈)時,可以使用「歸魂散」來催吐;如果中毒物質已經進入胃部以下(以下膈),則需要使用「雄朱丸」來排出。對於各種由蠱毒引起的腹部脹滿、呼吸困難,或者下痢帶有膿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「太乙追命丹」或「耆婆萬病丸」來救治。在吐利後,可能會感到後心處刺痛、緊繃,這是因為氣力消耗過度所導致的,不必再服用吐利藥物,只需要使用一種苦味的梗草製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飯調和後服用,每日三次,多服幾次自然就會恢復正常,並使毒素逐漸消除,不會再出現問題。還有一個方法,使用蝟皮燒成灰,加上桃樹根皮煎成的湯,每次服用方寸匙,就能排出蠱毒。另外一個方法,使用一個苦瓠,加兩升的苦酒或煮一升的水,服用後可以排出蠱毒以及其它如蝦蟆、蝌蚪等異物的現象。
一月後乃盡。
射工溪毒,孫真人曰。南方有射工毒蟲。一名短狐溪毒。一名蜮。形如甲蟲。無目利耳。有一長角在口前如弩。以氣為矢。因水勢以射人。人或聞其水中鉍鉍作聲。要須得水沒其口。便以口中毒射人。此蟲畏鵝。鵝能食之。其初見證。有似傷寒。先惡寒。寒熱筋急。亦如中風。
便口噤不能語。朝蘇暮劇。寒熱悶亂。是其證也。如得三四日。急以五香散治之。稍遲者七日死。射著人影者。不即作瘡。先病寒熱。自非其地之人。不知其證。便謂傷寒。每多誤治。中人頭面尤急。腰以上去人心近多死。腰以下稍緩。不治亦死。
白話文:
一個月後才能痊癒。
孫真人說:南方有種射工毒蟲,又名短狐溪毒、蜮。它的形狀像甲蟲,沒有眼睛但有一對鋒利的耳朵,嘴前有一根長角,類似弩箭,用氣作為箭矢。它會藉由水流射擊人類。如果聽到水中發出「鉍鉍」的聲音,必須讓口部完全浸泡在水中,然後用這種蟲子的毒液攻擊人。這種蟲子害怕鵝,鵝可以吃掉它。
初期症狀類似傷寒,先感到寒冷,接著出現寒熱、筋緊等症狀,和中風的症狀相似。接著口會緊閉無法說話,白天恢復正常,夜晚則病情加重,出現寒熱、混亂的症狀。這是它的主要症狀。若在幾天後發現,應立即使用「五香散」治療。如果拖延到第七天仍未治療,患者可能會死亡。如果射中的只是人影,不會立刻形成傷口,而是先出現寒熱的症狀。如果是非當地居民,不瞭解這種症狀,可能會誤以為是傷寒而錯誤治療。經常會因此產生誤診。被射中的頭面部特別危險,因為靠近心臟,所以大多數人在這區域被射中後會死亡;而下身稍緩,即使不治療也會死亡。
孫真人云。凡山水有毒蟲。人涉水之時中人。似射工而無物。其初得之。惡寒微頭痛。目眶疼。心中煩懊。四肢振焮。腰背百節皆強。兩膝痛。或翕翕而熱。但欲眠睡。旦醒暮劇。手足逆冷至肘膝。二三日腹中生蟲。蝕人下部。肛中有瘡。不痛不癢。令人不覺。不急治之。過六七日。
下部出膿。蟲上蝕人五臟。熱盛毒煩。下痢不禁。八九日。良醫不能治矣。其毒有陰陽之異。覺得之。急視其下部。若有瘡正赤如截肉者。為陽毒最急。瘡如鯉魚齒者。為陰毒稍緩。要皆殺人。不過二十日也。欲知是水毒與非者。當以小蒜五升。投湯中浴之。是水毒。身體必發赤斑。
白話文:
孫真人說,凡是含有有毒昆蟲的山川溪流,人在涉水時不慎被侵襲,這種情況類似於射工病,但卻沒有具體的物質原因。在最初感染時,會出現畏寒、輕微頭痛、眼窩疼痛、心神煩躁、四肢震顫、腰背及全身關節僵硬、雙膝疼痛,或者伴有低熱,只想睡眠,白天清醒晚上病情加重。手指和腳趾會感到寒冷直至肘膝部位。兩三天後,腹部會開始生成蟲子,這些蟲子會侵蝕私處,肛門位置會形成創傷,不會感到疼痛或癢,讓人不易察覺,如果不立即治療,超過六七天。
病情進一步發展,私處會排出膿液,蟲子向上侵蝕人的內臟,病情會因熱度升高、毒素加重而變得難以控制,會出現不停的大便失禁。八九天後,即使是高明的醫生也難以治療了。這種毒害有陰性和陽性之分。如果在早期發現私處有剛剛發紅、類似切肉的新鮮創傷,那麼這是陽毒,情況十分危急;如果創傷形狀類似鯉魚的齒痕,則是陰毒,情況稍為緩和,但無論哪種情況都極度危險,一般不會超過二十天。想要分辨這是由於水毒引起還是其他原因,可以用五升的小蒜投入熱湯中洗浴。如果是水毒,全身必然會出現紅斑。
急服解水毒飲子。多磨生犀汁調服。東南郡縣。山谷溪源。有水毒病。亦名溪瘟。亦有陰陽之辨。脈洪大而數者為陽。先宜發汗及浴。脈沉細而遲者為陰。急當攻裡。凡解澗水毒。生犀角磨水。調雄黃末二三錢。頻以麻油灌之。稍久則用牽牛、大黃、雄黃、蜈蚣、蠍梢末。宰生羯羊血調灌之。
欲審是中水毒者。手足指必冷。若不冷者非也。
諸中毒,一切毒中。雖各因氣味而歸諸臟腑。然必胃先受之。而後流及其臟也。金匱云。凡煮藥飲汁以解毒者。雖云救急。不可熱飲。諸毒病得熱更甚。宜冷飲之。食自死六畜肉中毒。燒大屎。酒服力寸匕。或大豆煮汁飲數升。或水浸豆豉絞汁旋飲之。食馬肝中毒。以雄鼠屎二七粒為末。
白話文:
急用「解水毒飲子」。可用生犀牛的汁液調和服用。在東南地區的郡縣,山間溪流附近,有種水毒病,也被稱為溪瘟。病情有陰陽之分,脈象洪大且跳動快速的是陽症,應先進行發汗和洗浴療法;脈象沈細且跳動緩慢的是陰症,應迅速攻擊內臟。解開溝渠或溪水的毒素時,可用生犀角研磨成水,調和雄黃粉兩到三錢,頻繁用麻油灌服。時間稍長後,可使用大黃、牽牛、雄黃、蜈蚣、蠍尾末等藥物。宰殺活羊的鮮血調和灌服。
要審查是否為中水毒,手腳的指尖必須發冷,如果不冷,則不是此病症。
對於各種中毒情況,不管是由於氣味引起的中毒,還是歸屬於不同器官的中毒,但總的來說,胃部首先受到影響,然後影響其他器官。金匱經書提到,使用煎煮藥物和飲用汁液來解毒,雖然可以急救,但不應該熱服。各種毒病遇到熱氣會更加嚴重,因此應該冷服。食用已死亡動物的肉中毒,可以燒大便,用酒服下小量的粉末。或者煮熟大豆汁飲用幾升,或者用水浸泡豆豉,絞出汁液後立即飲用。食用馬肝中毒,可以使用雄鼠屎研磨成粉末,用量為二七粒。
水和日再服。食馬肉中毒。血洞下欲死。以香豉、杏仁為散服之。或煮蘆根汁飲之。食牛肉中毒。狼牙燒灰取方寸匕水服之。食犬肉不消。堅滿腹脹。大渴如狂。以杏仁一升。合皮研煮。分溫三服。利下肉片大驗。食漏脯中毒。搗生韭汁服之。生大豆汁亦得。凡肉在器中。密蓋不泄氣者。
謂之郁肉。食之傷人。燒狗屎末方寸匕。水調服之。食毒箭射死鳥獸中毒。以大豆煮汁及鹽服之。食魚中毒。面腫。煩亂。橘皮煮汁。停冷服之。食鱠多不消。結為癥病。厚朴、大黃煮汁服之。或馬鞭草一味搗汁飲之。或姜搗汁飲之。食鯸鮧中毒。以蘆根煮汁服之。食蟹中毒。
白話文:
-
早晚各一次服用清水。食用馬肉後中毒,出現血洞下腹疼痛欲死的症狀,可使用香豉與杏仁混合研磨後服用,或者煮蘆根汁飲用。
-
食用牛肉後中毒,可用狼牙燒成灰,取一小匙用水服用。食用狗肉後消化不良,腹部脹滿,口渴如狂,可用一升杏仁,連帶果殼一起研磨煮沸,分三次溫服,排出肉片後效果顯著。
-
飲食腐敗肉類中毒,可用生韭菜汁或生大豆汁服用。在容器中存放肉類,且密封不透氣的肉類,稱為「鬱肉」,食用後傷害人體,可用燒狗屎末,取一小匙用水調服。
-
被毒箭射死的鳥獸肉中毒,可用煮過的大豆汁及鹽來服用。食用魚肉後中毒,會出現面部腫脹、神經焦慮的情況,可用橘子皮煮汁,待冷後服用。
-
食用醃製魚類(鱠)後消化不良,會結成癥病,可用厚朴、大黃煮汁服用,或者使用馬鞭草、薑等搗汁飲用。
-
食用鯸鮧(一種魚類)後中毒,可用蘆根煮汁服用。食用蟹肉後中毒,請尋求專業醫療協助。
以冬瓜汁服之。或紫蘇煮飲之。食諸果中毒。以豬骨燒灰服之。食諸菌中毒。及食楓樹上菌而笑不止。人糞汁飲之。土漿亦可。或嚼生大豆吐之。鉤吻與芹菜相似。誤食殺人。以薺苨煮汁服之。又甘草煮汁飲之。通除諸毒藥。中石藥毒。白鴨屎、人乳解之。中雄黃毒。防己解之。
中砒毒者。煩躁如狂。心腹攪痛。欲吐不吐。羊血不拘多少灌之。或清油、糞清亦可。切戒與酒。火酒尤忌。中巴豆毒者。其人大瀉。或吐煩渴。急以黃連煎湯。或甘草湯冷飲。倉卒權飲冷水亦好。忌食熱物。並熱性藥物。中斑蝥、芫青毒者。吐逆不止。急煎綠豆湯。或黑豆湯溫服。
白話文:
使用冬瓜汁來服用。或者使用紫蘇煮水飲用。食用各種水果中毒的情況下,可以使用豬骨燒成灰末,然後服用。如果食用了各種菌類中毒,或是食用了楓樹上的菌類導致不停發笑,可以用人糞汁來飲用,或者使用泥土漿液。也可以咀嚼生大豆後吐出。鉋吻與芹菜相似,誤食會致死,可以使用薺苨煮水來服用,或者使用甘草煮水飲用。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清除各種毒藥所引起的中毒。如果中毒於含石藥物,可以使用白鴨糞或人乳來解毒。如果中毒於雄黃,則使用防己來解毒。
對於中砒霜毒的人,會感到焦躁不安,心腹疼痛,想要吐卻吐不出來,甚至無法飲用羊血。不限量地灌入羊血,或者使用清油、糞清來替代也是可行的。但一定要避免與酒一同服用,尤其是火酒更是嚴禁。若中毒於巴豆,病人會出現嚴重的腹瀉,或乾嘔且口渴。緊急情況下,可以使用黃連煎成的湯,或者使用甘草湯冷飲。在匆忙之際,喝冷水也是一個好的選擇。避免食用熱的食物以及具有熱性的藥物。
如果中毒於斑蝥、芫青,會出現持續的嘔吐。緊急時,可以煎製綠豆湯,或者使用黑豆湯溫和飲用。
豬膏、地漿、葵子汁並解之。中大黃毒者。泄瀉不止。腹中寒痛。先用薑湯熱飲。次以理中湯理胃祛寒。中大戟毒。菖蒲解之。中甘遂毒。大豆煮汁服之。中半夏、南星毒者。其人喉間麻痹。急用薑汁細呷。並飲甘草湯。中躑躅毒。梔子煮汁服之。中野芋毒。地漿、人糞汁解之。
中杏仁毒。藍汁解之。中芫花毒。防己、防風、甘草、桂汁解之。中野葛毒。地漿解之。中藜蘆毒。蔥湯下咽便愈。中射罔毒。藍汁、大小豆汁、生羊血並解之。中蜀椒毒。人尿、地漿、冷水並解之。中莨菪毒。甘草、藍汁解之。中川烏、附子毒者。必煩悶。唇裂血流。頭重如斗。
白話文:
對於以下的中醫藥方:
- 使用豬油、地漿和葵子汁來解毒。對於因大黃中毒導致的不停洩瀉和腹部寒冷疼痛的症狀,首先應喝一些溫暖的薑湯,然後服用理中湯以調理胃部並祛除寒氣。
- 中毒於大戟的,則可用菖蒲來解毒;中毒於甘遂的,則可食用煮好的大豆汁。
- 若是因為半夏或南星中毒,患者可能出現喉部麻木的現象,緊急時可以使用薑汁慢慢飲用,並配合甘草湯。
- 槔荊中毒,則需煮製的梔子汁來解毒;若中毒於野芋,則可用地漿和人糞汁來解毒。
- 中杏仁中毒,則藍汁可解毒;中毒於芫花的,則可使用防己、防風、甘草、桂汁來解毒。
- 若中毒於野葛,則地漿可解毒;中毒於藜蘆,則蔥湯可以幫助身體自行恢復。
- 中毒於射罔的,則藍汁、煮好的小豆汁、生羊血等皆可解毒。
- 若中毒於蜀椒,則人尿、地漿、冷開水可以解毒;中毒於莨菪的,則甘草、藍汁可解毒。
- 若中毒於川烏或附子,患者可能會感到煩躁不安,口脣裂開,血液流出,頭部沈重如石塊。
請注意,這只是一份簡單的概述,實際上在使用任何中草藥之前,都應該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診斷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案。不當的自我治療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
急與生萊菔汁解之。童便亦可。次煎綠豆、黑豆湯。二三沸即與冷服。然不若甘草湯入腹即定。誤服伏火丹砂中毒。則毒歸心臟。其舌灰黑脹大。急宜童子小便飲之。次以金汁及人中黃解之。或濃煮黑豆汁解之。或搗生綠豆汁解之。或生羊血。或磨犀角水並解之。服風藥多汗。
悶亂不醒。先以醋湯灌之。次煎甘草湯。同薑汁頓服。夏秋間誤食停宿之物。中有蜈蚣、蛇蟲等毒。則心腹膨悶。雄黃磨水細飲。玉樞丹磨服亦效。蜀椒閉口者有毒。誤食戟人咽喉。氣欲絕。急以地漿水解之。六畜肝藏常有毒。驢馬更甚。自死者尤毒。用豆豉以水浸。絞取汁旋飲之。
白話文:
急於生萊菔汁解之。童便亦可。其次煎綠豆、黑豆湯。兩三次開鍋後即可冷服。然而,甘草湯更能迅速平復內心的騷動。誤服伏火丹砂中毒,毒素會歸於心臟。舌頭會變為灰黑色且腫大。應立即使用童子尿飲服。其次可以使用金汁或人中黃來解毒。或者濃煮黑豆汁,或者搗碎生綠豆汁來解毒。亦可用生羊血,或磨犀角水來解毒。過量服用風藥導致多汗。
若出現昏亂不清醒的情況,首先使用醋湯灌服。其次煎甘草湯,與薑汁一同頓服。在夏秋季間誤食停留未消化的食物,其中含有蜈蚣、蛇蟲等毒素,會引起心腹脹滿。可使用雄黃磨水細飲,或是玉樞丹磨服也有效果。蜀椒如果閉口則有毒素,誤食會使人喉嚨受傷,氣息瀕臨斷絕,應急用地漿水解毒。六畜的肝臟常含毒素,馬類尤其嚴重,自死的動物更是毒上加毒。使用豆豉用水浸泡,絞取汁液,隨即飲用。
馬齧人。及蹹人。毒腫熱痛作瘡。馬鞭梢、鼠屎燒灰。豬膏塗之。馬齧人陰。卯脫出。急令推入。桑皮線縫。研生烏雞肝塗上。欲小便忍之。牛馬齧人。及馬骨刺傷人。灶灰淋汁熱漬。數易汁勿令瘡爛。馬血入瘡中。婦人月水。或人糞塗之。剝死馬骨傷人。毒攻欲死。便取馬腸中屎塗之。
中河豚魚毒。急取蘆根搗汁服之。輕則清油多灌。使毒物盡吐出。亦須遇時而愈。或橄欖搗自然汁。甚則糞清灌之。食鱉中毒。乾薑、山楂煮汁飲之。誤食蛇穴中蟹鱉。令人頭旋目眩。腹痛而死。急磨玉樞丹救之。凡蟹重一斤外者大毒。食之殺人。誤吞蜈蚣。胸腹絞痛。先飲生雞血。
白話文:
馬咬人和踩人後,會導致腫脹、發熱、疼痛並形成瘡。可用馬鞭梢與鼠屎燒成灰,再用豬油敷在患處。如果馬咬傷了人的私處,使其脫出,應立即將其推回原位,用桑皮線縫合。若需排尿,應忍耐。牛馬咬傷人或是馬骨刺傷人,可使用竈灰淋出的汁液熱敷,頻繁更換汁液以免傷口感染。馬血進入傷口,婦人月經來潮或人糞可以塗抹在傷口上。若是被死亡的馬骨所傷,有毒物入侵,危及生命,應立即使用馬腸中的糞便塗抹在傷口上。
遇到河豚魚中毒,應迅速取蘆根搗汁服用。輕微中毒可以用多量清油灌入,促使毒素排出。也可以使用橄欖搗出的自然汁,或者使用糞清灌入。食用鱉肉中毒,可用乾薑和山楂煮汁飲用。誤食蛇穴中的鱉蟹,會讓人頭暈眼花,腹痛至死。應緊急使用玉樞丹解救。通常,蟹若超過一斤,毒性很大,食用會致人於死地。誤吞蜈蚣,會引起胸腹絞痛,應先飲用生雞血。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專業醫療建議。如有實際情況需要處理,請尋求合格醫療人員協助。
須臾以清油灌吐。其蜈蚣滾在血中同出。繼以雄黃細研。水調服。誤吞水蛭。生雞血調黃土丸服自下。或以鹽梅水灌之則化。中漆毒。生蟹搗汁塗之。治諸食中毒。磨犀角汁飲之。無不治也。或苦參酒煮服之。解一切藥毒。不問草石。始覺便以蔥、豉、生麥門冬。煮取汁服之。
白話文:
在短暫的時間內,以清油進行催吐。蜈蚣會隨著血液一同排出。接著,使用雄黃研磨成細粉,與水混合後服用。若誤吞了水蛭,可以使用生雞血調配黃土丸來服用,並自行排出。或者,可以用鹽梅水灌服使之溶解。
如果中毒於漆,可使用生蟹的汁液進行塗抹。治療各種食物中毒,磨碎犀角製成的汁液飲用,無一不有效。亦可使用苦參酒煮後服用,解除所有藥物中毒,無論是草本還是礦物。開始感覺不適時,可以食用蔥、豆豉、生麥門冬,煮成汁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