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九 (9)
卷九 (9)
1. 藥蠱
藥之治病。不得已也。古人以不服藥為中醫。厥有旨哉。嘗聞古聖垂誨。靡不反覆詳慎。至立方之下。每雲中病即止。不必盡劑。其鄭重有如此者。近世豐裕之家。略有小病。即從事於醫藥。元氣堅固者。無論治之中窾與否。但得開通病氣。元神自復。若稟質素弱。及病後產後。
亡血脫瀉之後。不能即愈。日以湯藥為務。多致輕者重而重者劇。病氣日增。飲食日減。以致寒熱咳嗽。吐痰吐血。諸證百出。而猶以為藥力未逮。邪熱未除。日以清火消痰為務。遂成藥蠱之病矣。夫人之胃氣。全賴水穀滋養。胃氣旺。則諸病不生。縱有賊邪侵犯。氣復自已。
原無急於調治也。嘗見世人不得盡其天年者。大都皆醫藥之誤耳。今既病之胃。轉為藥力所侵。不至四大分崩不已。末流之挽。雖日事參、苓、耆、術。如以漏器承漿。漫無盈滿之期。況堪克任偏勝性味乎。凡虛羸之疾。治之不能即應。當暫為休息。以俟胃氣之復。不特藥蠱為然也。
白話文:
藥物治病,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。古人認為不服用藥物才是最好的醫治方法,他們的說法很有道理。我曾經聽過古聖人教誨,他們在開藥方時,總是反覆思考,謹慎小心。在確定藥方後,他們常常說「病症消除就停藥,不必把藥方全部用完。」他們的做法如此慎重。
現在富裕人家,只要有一點小病,就馬上求助於藥物。身體元氣強壯的人,無論治療是否得當,只要能夠疏通病氣,元神自然會恢復。但是,如果天生體質虛弱,或是患病、生產或失血、腹瀉之後,身體尚未完全恢復,就每天以湯藥為務,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,病氣越來越嚴重,食慾也越來越差,最終會出現寒熱咳嗽、吐痰吐血等各種症狀。即使這樣,他們仍然認為藥力不夠,邪熱未除,繼續用藥清熱消痰,結果反而造成藥物中毒的病症。
人體的胃氣,完全依靠水穀的滋養。胃氣旺盛,各種疾病就不會產生。即使有外邪入侵,氣也會自行恢復,根本不需要急於治療。我常常看到許多人無法活到天年,大多都是因為錯誤用藥造成的。現在生病的人,胃氣已經被藥力侵蝕,無法恢復,導致身體機能逐漸崩潰。即使用人参、茯苓、黃芪、白術等藥物來挽救,就像用漏勺盛水,永遠無法滿溢,更何況要依靠這些藥物來克制疾病的偏勝性質呢?
對於虛弱的疾病,治療不能立即見效,就應該暫時休息,等待胃氣恢復。不僅藥物中毒如此,其他病症也應當如此。
其藥蠱之患有三。一者胃氣為藥所汨。飲食不為肌屑。而骨不支床。一者藥毒流於坎陷。少火不能內臟。而煩蒸髓極。一者脾傷不能收精。臟氣固結不舒而羸瘦腹大。雖有脾胃之分。所重全在胃氣。胃為五臟之本也。此性膏粱豢養者有之。在藜藿勞勩之人。未之見也。其治藥蠱之病。
當屏絕一切苦寒降泄。辛熱升發。氣味濃烈之藥。只宜小劑參、耆。甘溫養胃之品。庶為合宜。如獨參、保元之類。以圖陽生陰長之功。若虛火僭逆。稍加秋石以引參、耆之力入於陰分。為止逆下氣之首藥。無寒涼傷胃。奪食作瀉之虞。若晡熱自汗不止。當歸補血、六味地黃。
白話文:
藥物導致的疾病,有三种。第一种是胃气被药物损伤,无法消化食物,导致肌肉消瘦,骨骼无力,难以支撑床铺。第二种是药物毒性流入身体的低洼部位,导致阳气不足,无法温暖内脏,进而出现烦躁、虚汗、骨髓枯竭。第三种是脾脏受损,无法收纳精气,导致脏腑气滞不通,出现消瘦腹大的症状。虽然脾胃功能有区别,但最重要的是胃气,因为胃是五脏之本。这种病症,经常出现在那些长期食用膏粱厚味的人身上,在吃粗茶淡饭、劳作辛苦的人身上,却很少出现。
治疗药物导致的疾病,要避免一切苦寒泻下、辛热升发的药物,以及气味浓烈的药物。应该用小剂量的参、耆等甘温养胃的药物,这样才合适。比如独参、保元等药物,可以帮助阳气生长,阴气滋长。如果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,可以适量加入秋石,引导参、耆的药力进入阴分,起到止逆降气的作用,避免寒凉伤胃,导致腹泻。如果出现午后发热、自汗不止的情况,可以用当归补血,以及六味地黄汤。
少少與之。一為血虛發熱。一為陰虛發熱之專劑。勿以迂緩而忽諸。若貪功而妄行雜治。則與抱薪救焚不殊也。況有中氣久為藥憊。畏食泄瀉。或下利膿血。無論寒熱補瀉。即獨參、理中。下咽必增煩劇。即宜屏除藥石。但與稀糜養其胃氣。次以餚核助其氣血。五穀為養。五肉為助。
未嘗不為軒岐要旨也。當知樂蠱傷胃。則胃之畏藥。所不待言。惟使穀神敷布。日漸向安。經云。安穀者昌。安穀者過期。未聞服藥得以長生也。操司命之權者。何不思之甚耶。
白話文:
少少的使用方法,一種針對血虛發熱,一種針對陰虛發熱,專門用來治療這兩種症狀。不要因為覺得方法簡單而忽視它。如果貪圖快速見效而胡亂使用其他藥物,就像用柴火去救火一樣,根本解決不了問題。更何況,如果氣虛已久,導致藥物過度使用而損傷脾胃,出現厭食、腹瀉,甚至拉肚子帶血,無論是寒熱、補瀉,單獨服用人參、理中丸,都可能加重患者的煩躁和病情。這時應該停止服藥,先用稀飯養護胃氣,然後再用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來補充氣血。五穀為養,五肉為助,這可是軒岐醫學的精髓所在。
要明白,飲食不節,傷了脾胃,就會導致脾胃畏懼藥物,這是不用多說的事情。只有讓穀神(脾胃)正常運作,身體才能一天天好起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安穀者昌」,也就是說,養護脾胃才能健康長壽。從未聽說過服用藥物就能獲得長生不老。掌握生命命運的人,為何不認真思考這個道理呢?
2. 臭毒
臭毒。俗名發痧。皆由中氣素虧之故。蓋脾胃之所喜者香燥。所惡者臭濕。今脾胃真氣有虧。或素多濕鬱。所以不能主持。故臭惡之氣。得以直犯無禁。發則腹痛。不能飲食。或上連頭額俱痛。或下連腿及委中俱痛。甚至有欲吐不吐。欲瀉不瀉。或四肢厥逆。面青脈伏。或遍體壯熱。
面紫脈堅。此平昔火衰火盛之別也。有痛死不知人。少間復甦者。有腹痛不時上攻。水漿不入。數日不已者。欲試真否。但與生黃豆嚼之。覺香甜者。即是臭毒。覺腥者非也。舉世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。有以苧麻水濕刮之者。有以瓷碗油潤刮之者。有以瓷鋒針刺委中出血者。
白話文:
臭毒(俗稱發痧)的解說及治療方法
臭毒,俗稱發痧,都是因為中氣(脾胃之氣)虛弱所致。脾胃喜愛香燥,厭惡臭濕。現在脾胃真氣不足,或平時體內濕氣過重,脾胃無法正常運作,所以臭惡之氣得以侵入身體,毫無阻擋。
發作時,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:
- 腹痛,無法進食
- 頭部疼痛,甚至連額頭也痛
- 腿部和委中(膝蓋後方)疼痛
- 噁心欲吐,卻吐不出來;想拉肚子,卻拉不出來
- 四肢發冷,面色蒼白,脈搏微弱
- 全身發熱,面色發紫,脈搏強勁
這些症狀的表現,反映了患者平時體內火氣不足或過盛的不同情況。有的患者會突然昏迷,失去知覺,但過一會兒又會醒過來;有的患者會持續腹痛,無法進食,水也喝不下去,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好幾天。
驗證方法:
可以用生黃豆來驗證是否為臭毒。將黃豆嚼碎,如果嚐起來香甜,就是臭毒;如果嚐起來腥味,就不是。
治療方法:
民間常用的治療方法有:
- 用水浸濕肩背和手臂
- 用苧麻水浸濕布,刮拭患處
- 用油潤滑瓷碗,刮拭患處
- 用瓷針刺破委中穴放血
現代醫學觀點
臭毒,在現代醫學中,可能指的是急性胃腸炎、食物中毒等病症。發痧則可能是胃腸痙攣、膽結石發作等引起的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診斷和治療。如果您出現相關症狀,請及時就醫,以便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。
有以油紙點照。視背上有紅點處皆烙之者。總欲使腠理開通之意。又有以冷水咽椒數十粒者。有以白礬生研冷水。調服二三錢者。然椒性辛散。誤餌無妨。礬性酸澀。苟非臭毒。為禍不淺。多有誤認食積。屢攻不愈。綿延十日半月而死者。常見有大飲冷水。而變下痢者。亦有飲水停於肺中。
而變水腫者。有誤服礬水。呃逆嘔噦不止者。有刺委中去血過多。移時而死者。亦有傷寒陰證腹痛。誤刺委中。及飲冷水。而致不救者。又有內傷冷食腹痛。誤刺委中。而致轉劇者。誠可憫也。按此腹痛。乃陰邪穢氣。郁遏脾胃中伏火。兩邪相擊而致。每苦時常舉發。藥之不應。
白話文:
過去有人用油紙點火,看到背上紅點的地方就用火烙,目的是想讓毛孔通暢。也有人用冷水吞服幾十粒花椒,還有人用生白礬研成粉末,用冷水調和服用二三錢。但花椒性辛散,誤食並無大礙,白礬性酸澀,如果沒有臭毒,服食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。許多人誤以為是食積,反覆服用藥物,卻不見好轉,拖延十天半個月就去世了。常見有人喝了冷水就腹瀉,也有人喝水停留在肺中,導致水腫。誤服白礬水會不停地打嗝嘔吐。有人在委中穴刺血過多,過了一段時間就去世了。也有人患了傷寒陰證腹痛,誤刺委中穴,又喝冷水,導致無法救治。還有人內傷後吃冷食腹痛,誤刺委中穴,導致病情加重。實在令人感到惋惜。按此腹痛,是陰邪穢氣鬱結在脾胃,再加上內伏的火氣,兩種邪氣互相碰撞而導致。經常會感到疼痛難忍,服用藥物也不見效。
古法。有初得病時。飲以艾湯試吐。即是此證。有以蠶蛻紙泡湯飲之。溫覆取汗。蓋蠶性豁痰祛風利竅。其紙已經鹽過而順下最速也。余嘗謂此證既屬中土氣衰。穢氣內賊。便當用利氣藥以散穢濁之氣。合用一味香附。童便浸曬為末。停湯頓服四五錢立效。或越鞠丸、沉香降氣散亦佳。
又脾虛挾火。兼犯穢氣。則心腹擾痛。上下不通。俗謂之乾霍亂。近世謂之絞腸痧。以穢氣在外。固結不散。火邪在內。攻擊不開。故為證最急。急以鹽置刀頭燒紅。淬水中。攪勻灌吐。以升提鬱閉之氣。然後以藿香正氣散。放溫與之。曾見有熱服湯藥而斃者。有服玉樞丹、蘇合香丸而愈者。
白話文:
古時候治療這種病的方法是:剛開始發病時,就用艾葉煮湯讓病人喝,如果吐出來,就是這個症狀。也可以用蠶蛻和紙泡水喝,然後用溫熱的東西蓋住病人,讓他出汗。這是因為蠶的特性是化痰、祛風、通竅,而紙已經用鹽水浸泡過,所以效果更快。
我曾經說過,這個症狀是因為脾胃虛弱,導致濁氣入侵。因此應該用疏氣的藥物來散去濁氣,可以用香附,用童子尿浸泡後曬乾研磨成粉,用溫水送服四五錢,馬上見效。或者服用越鞠丸、沉香降氣散也有效果。
如果脾胃虛弱還伴隨火熱,又受到濁氣的侵犯,就會出現心腹疼痛、上下不通的症狀,民間俗稱乾霍亂,現代人稱之為絞腸痧。因為濁氣在體外,凝聚不散,火邪在體內,無法消散,所以病情十分危急。應該馬上把鹽放在刀頭上燒紅,淬入水中,攪拌均勻後灌入病人嘴裡,讓病人吐出來,以升提鬱結的氣。之後再服用藿香正氣散,用溫水送服。曾經有人因為喝了熱湯藥而死,也有人服用玉樞丹、蘇合香丸而痊癒。
然不若鹽湯和童便為最。點眼砂亦佳。但凡臭惡腹痛。脈或伏。或細小緊澀。或堅勁搏指中而帶促結。皆是陰逆陽伏之象。不可誤認陰寒而投熱藥。致動其火。為害不可勝言。非但熱藥當禁。即砂仁辛溫香竄。生薑辛辣上升氣。酒辛烈助火。皆當忌之。熱湯亦切勿與。熱浴尤為大忌。
熱則上衝莫制也。若見面青唇黑。脈勁搏指。厥逆喘促者。多不可救也。
白話文:
然而,不如用鹽湯和童尿的效果最好。點眼砂也很好。凡是腹痛、有臭味,脈象沉伏或細小緊澀,或強勁搏動手指,並帶有促結感,這些都是陰氣逆上、陽氣潛伏的徵兆。不可誤認為陰寒而服用溫熱藥物,會導致火氣上升,後果不堪設想。不僅溫熱藥物要禁止,就連砂仁辛溫香竄、生薑辛辣上升氣、酒辛烈助火,都應該忌諱。熱湯也不能給患者喝,熱水浴更是絕對禁止。
因為熱氣會上衝,無法控制。如果患者出現面部青色、嘴唇發黑、脈象強勁搏動手指、厥逆喘促等症狀,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救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