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九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9)

1. 藥蠱

藥之治病。不得已也。古人以不服藥為中醫。厥有旨哉。嘗聞古聖垂誨。靡不反覆詳慎。至立方之下。每雲中病即止。不必盡劑。其鄭重有如此者。近世豐裕之家。略有小病。即從事於醫藥。元氣堅固者。無論治之中窾與否。但得開通病氣。元神自復。若稟質素弱。及病後產後。

亡血脫瀉之後。不能即愈。日以湯藥為務。多致輕者重而重者劇。病氣日增。飲食日減。以致寒熱咳嗽。吐痰吐血。諸證百出。而猶以為藥力未逮。邪熱未除。日以清火消痰為務。遂成藥蠱之病矣。夫人之胃氣。全賴水穀滋養。胃氣旺。則諸病不生。縱有賊邪侵犯。氣復自已。

原無急於調治也。嘗見世人不得盡其天年者。大都皆醫藥之誤耳。今既病之胃。轉為藥力所侵。不至四大分崩不已。末流之挽。雖日事參、苓、耆、術。如以漏器承漿。漫無盈滿之期。況堪克任偏勝性味乎。凡虛羸之疾。治之不能即應。當暫為休息。以俟胃氣之復。不特藥蠱為然也。

其藥蠱之患有三。一者胃氣為藥所汨。飲食不為肌屑。而骨不支床。一者藥毒流於坎陷。少火不能內臟。而煩蒸髓極。一者脾傷不能收精。臟氣固結不舒而羸瘦腹大。雖有脾胃之分。所重全在胃氣。胃為五臟之本也。此性膏粱豢養者有之。在藜藿勞勩之人。未之見也。其治藥蠱之病。

當屏絕一切苦寒降泄。辛熱升發。氣味濃烈之藥。只宜小劑參、耆。甘溫養胃之品。庶為合宜。如獨參、保元之類。以圖陽生陰長之功。若虛火僭逆。稍加秋石以引參、耆之力入於陰分。為止逆下氣之首藥。無寒涼傷胃。奪食作瀉之虞。若晡熱自汗不止。當歸補血、六味地黃。

少少與之。一為血虛發熱。一為陰虛發熱之專劑。勿以迂緩而忽諸。若貪功而妄行雜治。則與抱薪救焚不殊也。況有中氣久為藥憊。畏食泄瀉。或下利膿血。無論寒熱補瀉。即獨參、理中。下咽必增煩劇。即宜屏除藥石。但與稀糜養其胃氣。次以餚核助其氣血。五穀為養。五肉為助。

未嘗不為軒岐要旨也。當知樂蠱傷胃。則胃之畏藥。所不待言。惟使穀神敷布。日漸向安。經云。安穀者昌。安穀者過期。未聞服藥得以長生也。操司命之權者。何不思之甚耶。

白話文:

用藥來治療疾病,是不得已的手段。古人把不吃藥視為醫術的最高境界,這其中有很深的道理。我聽說古代聖賢的教誨,沒有不反覆詳細思考的。在開立藥方的時候,常說病症減輕就停止服藥,不必把整劑藥都吃完,他們對用藥的謹慎態度就是這樣。

近世富裕人家,稍微有點小病就馬上吃藥。如果身體元氣強健,無論藥效是否對症,只要能疏通病氣,元神自然就能恢復。但如果是體質虛弱,或者產後、失血過多之後,不能馬上痊癒,每天都要吃湯藥,很多時候會導致輕病變重,重病更加嚴重。病氣一天天增加,食慾一天天減少,導致發冷發熱、咳嗽、吐痰吐血等各種病症都出現。但他們仍然認為藥力不夠,邪熱沒有清除,每天都吃清熱化痰的藥,最終就形成了藥蠱之病。

人的胃氣,完全依賴水穀滋養。胃氣旺盛,各種疾病就不會產生,即使有邪氣侵犯,胃氣也能自己恢復,原本沒有急於治療的必要。我常見世人不能享盡天年,大多都是被醫藥所耽誤。現在胃已經生病了,反而被藥力侵犯,不至於到了身體崩潰的地步是不會停止用藥的。到了這種地步,即使每天都吃人參、茯苓、黃耆、白朮等補藥,就像用漏水的容器盛水,永遠沒有裝滿的時候,更何況還要承受藥性偏盛的藥物呢?凡是身體虛弱的疾病,治療不能馬上見效,應該暫時休息,等待胃氣恢復。不只是藥蠱之病是這樣。

藥蠱之患有三種:一是胃氣被藥物擾亂,飲食不能轉化為肌肉的養分,導致骨瘦如柴,無法支撐身體;二是藥毒流向身體下部,導致虛火無法滋養內臟,造成虛煩、骨髓耗盡;三是脾臟受損,不能固攝精氣,導致臟氣鬱結不舒,身體瘦弱,腹部腫大。雖然有脾胃之分,但最重要的還是胃氣,胃是五臟的根本。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那些吃慣了精緻食物的人身上,那些吃粗糧、勞動的人很少見到這種情況。

治療藥蠱之病,應該禁絕一切苦寒降泄、辛熱升發、氣味濃烈的藥物。只適合少量服用人參、黃耆等甘溫養胃的藥品,才是合適的。例如獨參湯、保元湯之類的藥方,以達到陽氣生長,陰氣滋養的功效。如果虛火上逆,可以稍微加入秋石,引導人參、黃耆的藥力進入陰分,作為止逆下氣的首選藥物,沒有寒涼傷胃、奪取食慾、導致腹瀉的顧慮。如果午後發熱、自汗不止,可以用當歸補血湯、六味地黃丸等藥方,分別針對血虛發熱和陰虛發熱的情況,不要因為效果慢而輕視它們。如果貪圖速效而胡亂用藥,就如同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。況且還有中氣長期被藥物損害,畏懼飲食、腹瀉,或者下痢膿血的情況,無論是寒證熱證、補藥瀉藥,即使是單獨服用人參湯、理中湯,服用後必然會更加煩躁痛苦。這種情況就應該停止用藥,只能用稀粥來滋養胃氣,然後用肉食來幫助氣血的生長。五穀用來滋養身體,肉類用來輔助,這都是古代醫家的重要思想。

應該知道藥蠱傷害胃氣,那麼胃必然會害怕藥物,這是不用多說的。只有讓食物的營養能夠散佈開來,身體才會逐漸安穩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能夠進食食物,身體就能健康。」「能夠進食食物,就能夠延長壽命。」從來沒有聽說過吃藥可以長生不老的。掌握生命權力的人,為什麼不多加思考呢?

2. 臭毒

臭毒。俗名發痧。皆由中氣素虧之故。蓋脾胃之所喜者香燥。所惡者臭濕。今脾胃真氣有虧。或素多濕鬱。所以不能主持。故臭惡之氣。得以直犯無禁。發則腹痛。不能飲食。或上連頭額俱痛。或下連腿及委中俱痛。甚至有欲吐不吐。欲瀉不瀉。或四肢厥逆。面青脈伏。或遍體壯熱。

面紫脈堅。此平昔火衰火盛之別也。有痛死不知人。少間復甦者。有腹痛不時上攻。水漿不入。數日不已者。欲試真否。但與生黃豆嚼之。覺香甜者。即是臭毒。覺腥者非也。舉世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。有以苧麻水濕刮之者。有以瓷碗油潤刮之者。有以瓷鋒針刺委中出血者。

有以油紙點照。視背上有紅點處皆烙之者。總欲使腠理開通之意。又有以冷水咽椒數十粒者。有以白礬生研冷水。調服二三錢者。然椒性辛散。誤餌無妨。礬性酸澀。苟非臭毒。為禍不淺。多有誤認食積。屢攻不愈。綿延十日半月而死者。常見有大飲冷水。而變下痢者。亦有飲水停於肺中。

而變水腫者。有誤服礬水。呃逆嘔噦不止者。有刺委中去血過多。移時而死者。亦有傷寒陰證腹痛。誤刺委中。及飲冷水。而致不救者。又有內傷冷食腹痛。誤刺委中。而致轉劇者。誠可憫也。按此腹痛。乃陰邪穢氣。郁遏脾胃中伏火。兩邪相擊而致。每苦時常舉發。藥之不應。

古法。有初得病時。飲以艾湯試吐。即是此證。有以蠶蛻紙泡湯飲之。溫覆取汗。蓋蠶性豁痰祛風利竅。其紙已經鹽過而順下最速也。余嘗謂此證既屬中土氣衰。穢氣內賊。便當用利氣藥以散穢濁之氣。合用一味香附。童便浸曬為末。停湯頓服四五錢立效。或越鞠丸、沉香降氣散亦佳。

又脾虛挾火。兼犯穢氣。則心腹擾痛。上下不通。俗謂之乾霍亂。近世謂之絞腸痧。以穢氣在外。固結不散。火邪在內。攻擊不開。故為證最急。急以鹽置刀頭燒紅。淬水中。攪勻灌吐。以升提鬱閉之氣。然後以藿香正氣散。放溫與之。曾見有熱服湯藥而斃者。有服玉樞丹、蘇合香丸而愈者。

然不若鹽湯和童便為最。點眼砂亦佳。但凡臭惡腹痛。脈或伏。或細小緊澀。或堅勁搏指中而帶促結。皆是陰逆陽伏之象。不可誤認陰寒而投熱藥。致動其火。為害不可勝言。非但熱藥當禁。即砂仁辛溫香竄。生薑辛辣上升氣。酒辛烈助火。皆當忌之。熱湯亦切勿與。熱浴尤為大忌。

熱則上衝莫制也。若見面青唇黑。脈勁搏指。厥逆喘促者。多不可救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俗稱「發痧」,都是因為身體的脾胃功能虛弱引起的。脾胃喜歡乾燥、有香味的東西,討厭潮濕、有臭味的東西。當脾胃的元氣不足,或是體內本來就濕氣很重的時候,就無法好好運作,導致那些臭穢之氣直接侵入體內,沒有阻擋。

發作時會肚子痛,吃不下東西,有時會連帶頭和額頭一起痛,有時會連帶腿和膝蓋後側一起痛,甚至會想吐又吐不出來,想拉肚子又拉不出來,或是四肢冰冷、臉色發青、脈搏微弱。有時則會全身發熱、臉色發紫、脈搏強勁。這些情況的差異,是因為平時體內火氣的虛實不同所導致。

有些患者會痛到昏死過去,過一陣子又醒來;有些患者肚子痛會一直發作,水都喝不下去,持續好幾天都不會好。想要分辨是不是這種病,可以吃生黃豆試試看,如果覺得黃豆是香甜的,那就是「發痧」;如果覺得黃豆是腥味的,那就不是。

很多人會用水拍打病人的肩背和手臂,或是用苧麻沾水刮身體,或是用瓷碗沾油刮身體,或是用瓷片針刺膝蓋後側放血,或是用油紙燒熱後點在背部紅點處,這些方法都是想要讓皮膚的毛孔打開。也有人用冷水吞下幾十顆花椒,或是用生白礬磨粉後用冷水調服,花椒性味辛散,誤用沒什麼關係,但白礬性味酸澀,如果不是「發痧」,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
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消化不良,一直用瀉藥卻沒好,拖了十幾天甚至半個月就死了。常常看到有人大量喝冷水後變成拉肚子,也有人喝水後水停留在肺部變成水腫,也有人誤喝白礬水後打嗝嘔吐個不停,也有人刺膝蓋後側放血過多而死,也有人是傷寒引起的腹痛,卻誤刺膝蓋後側又喝冷水而沒救,也有人是吃太多冷食導致腹痛,卻誤刺膝蓋後側反而更嚴重,這些實在是很可憐。

這種腹痛其實是陰邪之氣、穢濁之氣鬱積,抑制脾胃中的伏火,兩種邪氣互相衝擊所導致。常常會發作,吃藥也沒什麼效果。古代方法是剛發病時喝艾草湯試圖催吐,這就是這種病。也有人用蠶蛻紙泡水喝,再蓋被子發汗,因為蠶的特性可以化痰、祛風、疏通孔竅,蠶蛻紙又經過鹽處理,更容易往下走。

我認為這種病既然是身體中氣虛弱,被穢濁之氣入侵,就應該用能疏通氣的藥來散穢濁之氣,再搭配一味香附,用童子尿浸泡曬乾磨成粉,用溫水送服四、五錢,效果很快。也可以用越鞠丸、沉香降氣散。

如果脾胃虛弱又帶有火氣,同時又受到穢濁之氣侵擾,就會導致心腹劇痛、上吐下瀉,俗稱「乾霍亂」,現在稱為「絞腸痧」。這是因為穢濁之氣在體外,凝結不散;火邪在體內,攻擊不開,所以病況最危急。

急救的方法是用鹽放在燒紅的刀上,放入水中,攪拌均勻後灌下去催吐,以提升體內鬱悶之氣。然後再用溫熱的藿香正氣散。我曾看過有人因為熱藥而死的,也有人服用玉樞丹、蘇合香丸而好的,但最好的方法還是用鹽水和童子尿。點眼砂也有效。

凡是肚子痛,伴隨惡臭,脈搏微弱、細小、緊澀,或是強勁有力,在脈搏中感覺到急促、間歇,都是陰氣太盛、陽氣被壓制的現象。千萬不能誤認為是陰寒而使用熱藥,這樣會讓火氣更旺,後果不堪設想。不只是熱藥要禁止,連砂仁這種辛溫香竄的藥、生薑這種辛辣上升氣的藥、酒這種辛烈助火的飲品都要禁止,熱湯也要避免,熱水浴更是大忌,因為熱會讓氣往上衝,無法控制。

如果看到病人臉色發青、嘴唇發黑、脈搏強勁有力、四肢冰冷、呼吸急促,大多是沒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