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九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7)

1. 嘈雜(噯氣、䭇)

嘈雜與吞酸一類。皆由肝氣不舒。木挾相火乘其脾胃。則谷之精微不行。濁液攢聚。為痰為飲。其痰亦從木氣化酸。肝木搖動中土。故中土擾擾不寧。而嘈雜如飢狀。每求食以自救。苟得少食。則嘈雜少止。止則復作。蓋土虛不禁木所搖。故治法必當補脾運痰。土厚載物。則風木自安。

不必用伐肝之劑。六君子湯為專藥。火盛作酸。加吳茱萸、川黃連。若不開鬱補土。務攻其痰。久久而虛。必變反胃泄瀉。痞滿眩暈等病矣。嘈雜或食後。腐化酸臭。心中煩雜者。保和丸。濕痰氣滯。不喜飲食者。保和丸二錢。越鞠丸一錢和服。脈洪大者火多。二陳加薑汁炒山梔、川連。

滑大者痰多。導痰加芩、連、山梔。脈弦細身倦怠者。六君子加撫芎、蒼朮、薑汁炒山梔。不應。合佐金丸。又有用消克藥過多。飢不能食。精神漸減。四君子加白芍、陳皮、薑汁炒川連。心懸懸如飢狀。欲食之時。勿與飲食。常以枳朮丸三分。抑青丸一分和服。中脘有飲則嘈。

有宿食則酸。故常噯宿腐氣逆咽酸水。亦有每晨吐酸水數口。日間無事。膈常如酸熱者。皆中宮不清所致。越鞠丸合佐金丸服最妙。婦人悒鬱。多有此證。逍遙散下佐金丸。腎肝陰虛。不能納氣歸元而作嘈雜。噯氣。痞滿。脈必澀弱。服補中、二陳諸藥不效者。臨臥用四神丸加川連。

侵晨用六味丸加沉香。

噯氣,噯氣皆屬胃中窒塞。氣不宣通。上迫而出也。然有飲食太過。噯出如敗卵氣者。則當審所傷何物而消導之。亦有胃弱不能克化而然者。此宜兼補兼消。不可純用克伐也。

䭇,胃中津氣枯槁則䭇。若平時飲食常䭇者。為反胃之漸。不可不知。

2. 欠嚏

經云。腎為欠為嚏。氣鬱於胃。故欠生焉。胃足陽明之脈。是動。則病振寒。善伸數欠。二陽一陰發病。主驚駭。背痛。善噫善欠。

胃為二陽。腎為一陰。以胃虛氣鬱於中則為噫。腎虛經鬱於下則為欠。內經雖以欠隸諸胃。然必由少陰經氣下郁。不能上走陽明。胃氣因之不舒而頻呼數欠。以泄其氣。舒其經。若少陰氣不下應。胃氣雖虛。郁上泄。則但呼而不欠也。

人之嚏者。陽氣和利。滿於心。出於鼻。故為嚏。

金匱云。夫中寒家善欠。其人清涕出。發熱色和者善嚏。中寒。其人下利。以裡虛也。欲嚏不能。此人肚中寒。

中氣虛寒。不能上溫肺氣。則善呼。不能下引腎氣。則善欠。故呼欠。雖主胃氣不舒。實緣腎氣鬱伏所致。若中寒而加火迫津氣。或風激水液。皆清涕出。縱由士虛不能御邪之故。設兼客邪發熱。而色和善嚏者。此表氣尚強。逼邪

上走空竅也。亦有裡虛不能拒邪而為下利者。知其人必有陳寒。無陽氣以發越其邪。故欲嚏而不能也。

河間曰。嚏者鼻中因癢。而氣噴作於聲也。鼻為肺竅。癢為火化。外風欲入而內火拒格。故發為嚏。有嚏則風邪隨氣而散。不能入傷於經。是以傷風有嚏為輕。

石頑曰。內經金匱。雖有嚏欠之因。卻無方藥主治。守真以傷風有嚏為輕者。其人陽氣和利。雖有風邪。自能隨氣鼓散。可無藉於湯藥也。於此有人素蘊濕熱。加以客邪。鼻塞不聞香臭。服細辛、辛夷等藥百餘劑。每當微風。即嚏不已。三嚏之後。清涕如注。腦戶隱隱掣痛。

諸治罔效。因思金匱中寒家清涕善嚏之說。遂取鍾乳專溫肺氣之品。助以人參溫中。黃耆實衛。鹿茸固髓。黃牛腦和丸。空腹服三十丸。餌及兩月。數年之病。隨手而愈。

3. 身重(解㑊)

經曰。肝虛腎虛腳虛。皆令人體重煩冤。

身重多屬於濕。宜用健脾行濕之劑。如除濕湯、滲濕湯、胃苓湯之類。虛人補中益氣加羌、防、茯苓、澤瀉。隨其攸利。仲景云。風濕脈浮身重。汗出惡風者。防己黃耆湯。夏月中風濕。身重如山。不能轉側。消暑十全散加羌活、蒼朮。腎著身體重。甘姜苓朮湯。

石頑曰。身重無非濕證。濕證多歸重於脾土。為脾病是矣。又腎為水臟。腎虛則邪水用事。故又主腎虛。至於肝虛。亦令人體重煩冤者。何也。蓋肝虛則不能勝土。土無風氣。亦必鬱熱上蒸而為病矣。然肝則重於煩冤。脾則重於腫重。腎則重於痿弱。不可不辨。

解㑊,尺脈緩澀。謂之解㑊。又云。腎脈太過。則令人解㑊。腎氣鬱熱。精不運而解惰。煩熱氣乏不欲言。此腎經虛熱有餘也。河間用利腎湯大謬。宜虎潛丸、清燥湯之類。肥人夏月多此。皆濕熱為患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