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三 (34)
卷三 (34)
1. 鼓脹
急投連、柏、金鈴、白芍之類。仍用桂、附少許。為熱因熱用之嚮導。庶可挽回。若喘瀉肢枯。脈無胃氣者不救。
〔診〕脈弦為肝克脾胃。脈實則脹。此屬實。關上脈虛即脹滿。此屬虛。洪數為熱脹。遲弱為陰寒。浮為虛滿。緊為中實。虛數者不可治。實大浮洪者易治。沉微細小者難痊。盛而緊大。堅以澀。遲而滑。皆脹滿多熱。脈浮大。腹脹為逆。發熱不休。或寒熱如瘧。皆不可治。
腹大脹。四肢冷。泄瀉。不及一時而死。腹脹便血。脈大時絕為逆。脹而上則喘咳。下則泄瀉。脈浮大沉細。皆不治。
項彥章治一女。腹脹如鼓。四體骨立。眾醫或以為妊為蠱為瘵。診其脈。告曰。此氣薄血室。其父曰。服芎、歸輩積歲月。非血藥乎。曰。失於順氣也。夫氣道也。血水也。氣一息不運。則血一息不行。經曰。氣血同出而異名。故治血必先順氣。俾經隧得通。而後血可行。乃以蘇合香丸投之。
三日而腰作痛。曰。血欲行矣。急以芒硝、大黃峻逐之。下汙血累累如瓜者數十枚而愈。緣其六脈弦滑而數。弦為氣結。滑為血聚。實邪也。故行氣而血大下。又一女病同而診異。項曰。此不治。法當數月死。曏者脈滑為實邪。今脈虛。元氣奪矣。又一女病亦同。而六脈俱弦。
項曰。真藏脈見。法當逾月死。後皆如之。
喻嘉言治一血蠱。服藥百日後。大腹全消。左脅始露病根一條。如小枕狀。以法激之。嘔出黑汙血鬥許。余從大便泄去始消。每思蠱脹不論氣血水痰。總必自開一宇。如寇賊蟠據。必依山傍險。方可久聚。內經論五歲之積。皆有定所。何獨於六腑之積久為患。如鼓脹等類者。遂謂漫無根柢區界乎。
石頑治文學顧若雨。鼓脹喘滿。晝夜不得寢食者二十餘日。吾吳名醫。用大黃三下不除。技窮辭去。更一醫先與發散。次用消克破氣二十餘劑。少腹至心下。遂堅滿如石。腰脅與䏚中。皆疼痛如折。亦無措指而退。彼戚王墨公邀余往診。脈得弦大而革。按之漸小。舉指復大。
詢其二便。則大便八九日不通。小便雖少而清白如常。此因克削太過。中氣受傷。濁陰乘虛。僭據清陽之位而然。以其濁氣上逆。不便行益氣之劑。先與生料六味丸加肉桂三錢。沉香三分。下黑錫丹二錢。導其濁陰。是夜即脹減六七。胸中覺飢。侵晨便進糜粥。但腰胯疼軟。
如失兩腎之狀。再劑胸腹全寬。少腹反覺微硬。不時攻動。此大便欲行。津液耗竭。不能即去故也。診其脈。僅存一絲。改用獨參湯加當歸、枳殼。大便略去結塊。腰痛稍可。少腹遂和。又與六味地黃。仍加肉桂、沉香。調理而安。
白話文:
如果腹部脹氣嚴重,要趕快使用黃連、黃柏、金鈴子、白芍等藥物,並稍微搭配桂枝、附子。這是運用「熱證用熱藥」的原則來引導藥效,或許能有所幫助。但如果出現呼吸急促、腹瀉、四肢消瘦、脈象沒有胃氣等情況,就難以救治了。
診斷方面,如果脈象呈現弦,表示肝氣過盛,會影響脾胃功能;脈象堅實,表示脹氣屬於實證;關脈虛弱,也表示腹部脹滿,這屬於虛證。脈象洪數,表示是熱引起的脹氣;脈象遲弱,表示是陰寒引起的脹氣;脈象浮,表示是虛性的腹脹;脈象緊,表示是實性的腹脹。脈象虛數的脹氣很難治療,脈象實大浮洪的脹氣則比較容易治療;脈象沉微細小的脹氣難以痊癒。如果脈象強盛且緊大、堅硬且澀、遲緩且滑,都表示腹脹多半是熱證。脈象浮大、腹脹,表示氣機上逆,如果又發熱不停,或者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,都表示難以治療。
腹部脹大,四肢冰冷,又腹瀉不止,很快就會死亡。腹脹且大便出血,脈象很大時又突然消失,表示病情逆轉。脹氣往上走會引起喘咳,往下走會引起腹瀉。脈象浮大或沉細的脹氣都難以治癒。
項彥章曾經治療一位女子,腹部脹得像鼓一樣,四肢卻瘦得只剩骨頭。許多醫生有的認為是懷孕,有的認為是蠱毒,有的認為是肺癆。項彥章診斷她的脈象後說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。她的父親說,她已經服用當歸、川芎等補血藥很久了,難道不是補血的藥嗎?項彥章說,是因為沒有順氣。氣是動力,血是液體,氣一停止運行,血也就停止流動。所以治療血病必須先順氣,使經絡暢通,血才能正常運行。於是,項彥章給她服用了蘇合香丸。
三天後,她開始腰痛,項彥章說,這是血要開始運行了。於是,趕緊用芒硝、大黃等強烈瀉藥來攻逐,結果排出許多像瓜一樣的汙血才痊癒。這是因為她的六脈呈現弦滑而數,弦脈表示氣滯,滑脈表示血聚,是邪氣實證。因此,疏通氣機後,血就能大量排出。另外,項彥章又診斷一個同樣腹脹的女子,卻說此病無法治療,預計幾個月內就會死亡。先前那個病人的脈象滑數,是實邪,現在這個病人的脈象卻虛弱,表示元氣已經耗盡。又一個腹脹的女子,六脈都呈現弦脈,項彥章說,這是出現真藏脈,預計一個月內就會死亡。之後,這兩個病人的狀況都如項彥章所預料。
喻嘉言曾經治療一個血蠱的病人,服藥一百天後,腹部完全消退,左脅才露出像小枕頭一樣的病根,用方法激發它,吐出許多黑色的汙血,剩下的從大便排出後才痊癒。喻嘉言認為,蠱脹不論是氣、血、水、痰引起的,一定會有病根,像盜賊一樣佔據地盤。內經說五年的積聚,都有固定的位置,更何況是六腑的積聚,怎麼會說像鼓脹這種病沒有根源呢?
石頑曾經治療一位名叫顧若雨的文人,他腹脹氣喘,日夜都無法入睡或進食,已經二十多天了。許多名醫用了大黃瀉下三次都沒有效果,只好放棄。後來一位醫生先用發散的藥,接著用消食破氣的藥二十多劑,結果他的小腹到心口都脹硬如石,腰部、脅肋和肩膀都疼痛難忍,也束手無策。顧若雨的親戚王墨公邀請石頑去看診。石頑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弦大而革,按壓時變小,放開時又變大。
詢問大小便狀況,才知道他已經八九天沒大便了,小便雖然少但是清澈如常。這是因為先前用藥過於攻伐,傷害了中氣,濁陰趁虛佔據了清陽的位置。因為濁氣上逆,不適合用補益氣的藥,所以先給他服用生料六味丸加肉桂三錢、沉香三分,再配黑錫丹二錢,來引導濁陰下行。當晚,腹脹就減少了六七分,胸口也覺得飢餓,早上就能喝粥。但腰胯覺得疼痛痠軟,像失去腎臟一樣。再服用一劑藥後,胸腹完全舒暢,小腹反而覺得稍微硬硬的,時常蠕動,這是因為大便要出來,津液耗盡,所以無法馬上排出。診斷他的脈象,只剩下一絲微弱。於是改用獨參湯加當歸、枳殼,大便才稍微排出一點結塊,腰痛也稍微減輕,小腹也變得緩和。之後再用六味地黃丸,仍然加肉桂、沉香來調理,病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