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八 (18)
卷八 (18)
1. 面
靈樞云。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。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。其精陽氣。上走於目而為睛。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。其宗氣出於鼻而為臭。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。其氣之津液。皆上熏於面。而皮又厚。其肉堅。故天氣甚寒。不能勝之也。風邪入皮膚。痰飲積腑臟。則面䵟黯。
脾肺二經風濕。搏而為熱濕。故面生瘡。面腫曰風。兩頰赤腫。其狀如痱。酒調消風散。食後服之。或用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白芷、牛蒡子之屬。甚則涼膈散、生薑、蔥豉汗之。外杵杏仁如膏。加玄明粉、硫黃敷之。風熱面腫而痛。升麻湯加犀角、黃連、白芷、川芎、薄荷、荊芥。
白話文:
《靈樞》中說,十二經脈連通三百六十五絡脈,它們所運行的气血都上達面部,並從面部各個孔竅流出。精氣陽氣上達眼睛,形成眼珠;別氣到達耳朵,形成聽覺;宗氣從鼻子出來,形成嗅覺;濁氣從胃部出來,經過嘴唇和舌頭,形成味覺。氣的津液都上達面部,使面部的皮膚變得厚實,肌肉變得堅硬,因此即使天氣非常寒冷,也無法侵襲到面部。
如果風邪侵入皮膚,痰飲積聚在臟腑,就會導致面色黧黯。
脾經和肺經受風濕侵襲,互相搏擊,就會形成熱濕,導致面部生瘡。面部腫脹稱為風,兩頰赤腫,狀如痱子,可用酒調和消風散服用。也可以用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白芷、牛蒡子等藥物治療。病情嚴重者,可用涼膈散、生薑、蔥豉等藥物發汗。另外,可以將杏仁搗成膏狀,加入玄明粉、硫磺敷在患處。
如果面部腫脹伴有疼痛,且屬於風熱,可以用升麻湯加入犀角、黃連、白芷、川芎、薄荷、荊芥等藥物治療。
風熱面腫痛。或咽喉不利者。犀角升麻湯。虛風證。能食麻瞀。牙關急搐。目內瞤動。胃中有風。故面獨腫。升麻胃風湯。
面熱面寒,飲食不節則胃病。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。有時火上行而獨燎其面。針經云。面熱者足陽明病。調胃承氣湯加犀角、川連。脈數實有力。精神茂澤。升麻湯加川連。甚者。涼膈散。咳逆倚息不得臥。面熱如醉。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。桂苓五味甘草湯加大黃利之。
白話文:
臉部紅腫疼痛,或是咽喉不舒服,可以服用犀角升麻湯。如果出現虛風證,患者可以吃麻痺的食物,牙關緊閉抽搐,眼睛內眼球震顫,胃中有風,所以只有臉部腫脹,可以服用升麻胃風湯。
臉部忽冷忽熱,飲食不節制就會造成胃病。胃病就會出現氣短、精神不濟,並且產生燥熱。有時熱氣上衝,只燒到臉部。針灸經典記載:臉部發熱是足陽明經病變。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,加入犀角和川連。脈象快速有力,精神飽滿,可以服用升麻湯加入川連。嚴重者,可以服用涼膈散。咳嗽逆氣,喘不過氣,躺不下,臉部發熱像喝醉了酒一樣,這是胃熱上衝熏到臉部,可以服用桂苓五味甘草湯,再加入大黃來通便。
左半邊面及耳熱耳鳴。覺從少腹左脅衝上者。屬肝火。實則當歸龍薈丸。虛則加減八味丸。虛甚。地黃飲子。面寒為陽虛。陰寒鬱遏所致。升麻湯加熟附子。甚者。附子理中湯。陽明經虛。面熱而赤者。補中益氣加熟附子二三分。面赤為邪氣怫鬱在經。宜表不宜下。面戴陽。
下虛也。傷寒用四逆湯。雜證用地黃飲子。面白善嚏。脈緊者寒也。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藁本四味。瀉足太陽。少加附子以通其脈。悲恐者。更加桂、附。面目浮腫。或紫黑。或風刺癮疹。消風散加減。面上風癢。或如火丹。鼠黏子散。不應。加人參一錢。數服即效。面部生瘡。
白話文:
左半邊臉頰和耳朵發熱耳鳴,感覺從小腹左側脅肋衝上來,屬於肝火上炎。實證用當歸龍薈丸治療,虛證用加減八味丸治療,虛弱嚴重則用地黃飲子治療。臉部冰冷屬於陽虛,陰寒鬱結所致,用升麻湯加熟附子治療,嚴重者用附子理中湯治療。陽明經虛弱,臉部發熱且發紅,用補中益氣湯加熟附子治療。臉部發紅是邪氣鬱結在經脈,宜用疏散表邪的方法,不宜攻下。臉部發熱屬於陽氣不足,是身體虛弱的表現。傷寒病用四逆湯治療,其他雜症用地黃飲子治療。臉色蒼白且打噴嚏,脈象緊實,屬於寒症,用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藁本四味藥物,瀉足太陽經,少加附子通脈。情緒悲恐者,再加入桂枝和附子。面部浮腫,或呈紫黑色,或有風疹,用消風散加減治療。臉部風癢,或像火丹一樣,用鼠黏子散治療,如果效果不佳,加人參一錢,服用幾劑就能見效。面部生瘡,則需對症治療。
或鼻臉赤。風刺粉刺。百藥不效。及面上細瘡。常出黃水者。並宜硫黃膏塗之。上焦風熱。則面生小瘡。通聖散。脾胃虛。或吐瀉後面目浮腫者。脈必緩弱。或氣口虛大。六君子湯加減。面青肝虛。面白肺虛。面黃脾虛。兩頰紅陰虛。面如漆柴。手足少陰氣俱絕。為血先死。
若面黑而不至於枯者。六味丸。面塵脫色。為肝木失榮。人參養榮湯。面色忽黑。乃因臭氣所沖而成。或頭痛。或腹痛。或嘔吐。或腹脹。一味香附末。淡鹽湯下三錢。面上豆痕。或斑䵟黶密陀僧細末。夜以人乳調敷。面上雀斑。白丁香、鷹屎白、密陀僧。唾調搽之。面上赤斑癬。
白話文:
如果鼻子和臉頰發紅,長出風刺和粉刺,各種藥物都無效,而且臉上經常冒出黃水的小瘡,都適合用硫黃膏塗抹。上焦風熱會導致臉上長小瘡,可以服用通聖散。脾胃虛弱,或者腹瀉後臉部浮腫,脈象一定緩弱,或者氣口虛大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減服用。臉色青白表示肝虛,臉色蒼白表示肺虛,臉色發黃表示脾虛,兩頰發紅表示陰虛,臉色像枯柴一樣,手腳少陰氣都消失,這是血先衰竭的徵兆。
如果臉色發黑但還沒枯萎,可以服用六味丸。臉色灰暗無光澤,是肝木失榮,可以用人參養榮湯。臉色突然變黑,是因為臭氣衝擊導致,或者伴隨頭痛、腹痛、嘔吐、腹脹,可以用香附末三錢,淡鹽湯服用。臉上豆痕,可以用密陀僧細末,晚上用人乳調和敷用。臉上雀斑,可以用白丁香、鷹屎白、密陀僧,用唾液調和塗抹。臉上紅色斑點癬,可以用…
鹿角灰豬脂調塗。指爪破面。輕粉研細。生薑汁調敷。無瘢痕。肋腫屬風熱。乾葛、甘、桔、升麻、薄荷。濕熱脈洪大者。羌活勝濕湯加甘、桔、黃芩。痄腮。赤小豆末。雞子清調敷。井底泥亦得。三因方。凡伸欠頰車蹉。但開不能合。以酒飲之令大醉。睡中吹皂角末搐鼻。
嚏透即愈。正後以補中益氣加骨碎補調之。
白話文:
用鹿角灰和豬油調和塗抹,可以治療手指和腳趾破裂的傷口。將輕粉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調和敷在傷口上,可以避免留下疤痕。肋骨腫痛屬於風熱引起的,可以用葛根、甘草、橘皮、升麻、薄荷治療。如果伴隨濕熱,脈象洪大,可以服用羌活勝濕湯,並加入甘草、橘皮、黃芩。腮腺炎可以用赤小豆粉末和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,井底泥也可以用於治療。
根據《三因方》記載,如果嘴巴張開之後合不上,可以喝大量的酒,讓自己喝醉。睡著之後,把皂角末吹進鼻孔裡,打噴嚏之後就會痊癒。之後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骨碎補一起服用。
2. 咽喉(哽)
經云。咽喉者。水穀之道也。喉嚨者。氣之所以上下者也。會厭者。音聲之戶也。懸雍者。音聲之關也。咽與喉。會厭與舌。此四者同在一門。而其用各異。喉以納氣。故喉氣通於天。咽以納食。故嚥氣通於地。會厭管於其上。以司開闔。掩其厭則食下。不掩其喉必錯。以舌抵上齶。
則會厭能閉其喉矣。四者交相為用。缺一則飲食廢而死矣。凡經言喉痹者。謂喉中呼吸不通。言語不出。而天地閉塞也。云咽塞。云嗌痛者。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。而地氣閉塞也。云喉痹咽嗌痛者。謂咽喉俱病。天地之氣並閉塞也。咽喉二竅。同出一脘。異途施化。喉在前主出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:咽喉是水谷(食物)經過的通道。喉嚨是氣體上下流通的地方。會厭是發聲的門戶。懸雍垂是發聲的關卡。
咽喉、會厭和舌頭這四者,都位於同一入口,但功能各不相同。喉嚨用來吸氣,所以喉氣通達於天。咽喉用來吞食,所以嚥氣通達於地。會厭位於上面,負責開合。閉合會厭,食物才能順利下咽。如果不閉合會厭,食物就會誤入氣管,導致窒息。舌頭抵住上顎,會厭就能閉合喉嚨。
這四者互相配合運作,缺一不可。任何一者出了問題,飲食就會受阻,最終導致死亡。
凡是經書上提到「喉痺」的,指的是喉嚨呼吸不通暢,無法說話,天地之氣都無法流通。
提到「咽塞」或「嗌痛」的,指的是咽喉無法吞嚥唾液和食物,地氣無法流通。
提到「喉痺咽嗌痛」的,指的是咽喉同時患病,天地之氣都無法流通。
咽喉這兩個孔竅,都源於同一器官(胃),但各自負責不同的功能。喉嚨位於前面,主要負責發聲。
咽在後主吞。喉系堅空。連接肺本。為氣息之路。主出而不納。咽系柔空。下接胃本。為飲食之路。主納而不出。當食言語。則水穀乘氣送入喉脘。遂嗆而咳矣。經云。足少陰所生病者。口渴舌乾。咽腫上氣。咽乾及痛。其證內熱口乾面赤。痰涎湧上。尺脈必數而無力。蓋緣腎水虧損。
相火無制而然。須用六味丸加麥冬、五味。大劑作湯服之。又有色欲過度。元陽虧損。無根之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者。須八味腎氣丸。大劑煎成。冰冷與飲。引火歸源。庶幾可救。乳鵝纏喉。二種不同。腫於喉兩傍者為雙鵝。腫於一邊者為單鵝。治法。用鵝翎蘸米醋攪喉中。
白話文:
咽喉位於後方,負責吞嚥。喉嚨連接著堅硬的空腔,與肺部相連,是氣息的通道,主要負責呼出,不負責吸入。咽喉是一個柔軟的空腔,向下連接著胃部,是飲食的通道,主要負責吸入,不負責呼出。當進食或說話時,食物和水氣會隨著氣息進入喉嚨,就會導致嗆咳。經書記載,足少陰經生病的人,會出現口渴舌乾、咽喉腫痛、上氣、咽喉乾燥疼痛等症狀。其病因是內熱口乾、面部發紅、痰涎湧上、尺脈數而無力。這是由於腎水虧損,相火失控所導致。需要用六味丸加入麥冬、五味子,加大劑量煎成湯服用。
另外,如果由於過度縱慾,元陽虧損,導致無根之火遊走失控,停留在咽喉,則需要服用八味腎氣丸,加大劑量煎成湯,冰涼後服用,引導火氣回歸源頭,才能治癒。乳鵝纏喉分為兩種,腫脹位於喉嚨兩側的是雙鵝,腫脹位於一側的是單鵝。治療方法是用鵝毛蘸米醋,攪拌喉嚨。
去盡痰涎。後以鵝翎探吐之。令著實一咯。咯破喉中。紫血即潰。或玉樞丹磨服。毒甚不散者。上以小刀刺出紫血即愈。古法有刺少商穴甚好。刀針刺血。急則用之。然但腫不痛者。切不宜用。蓋有形而無痛者。陽之類也。當峻補其陰。若刺之。反傷陰血必死。纏喉風證。先兩日頭目眩暈。
胸膈緊塞。氣息短促。驀然咽喉腫痛。手足厥冷。氣閉不通。飲食不下。痰毒壅盛為纏喉風。其證最急。又有兩塊結於喉傍。甚則大如雞卵。氣塞不通。痰鳴不止者。為鎖喉風。其證更劇。慎勿砭破。急用土牛膝。選粗者兩許。勿經水。勿犯鐵。折斷搗汁。和米醋半盞。雞翅毛蘸攪喉中。
白話文:
清除所有痰液,後使用鵝翎探吐,使其用力咳嗽一次,直到咳破喉嚨中的痰塊。紫紅色的血液會因此流出。或者可以使用「玉樞丹」磨碎後服用。如果毒素依然未能消散,可以在上部用小刀刺出紫紅色的血液即可痊癒。古法中提及刺少商穴很有效,針灸刺血是急時之需。然而,對於只是腫脹但不疼痛的情況,絕對不宜使用此方法。因為有形狀但沒有疼痛的狀況通常是陽性反應,應該強烈補充陰性物質。如果刺擊它,反而會傷害陰性血液,必定會導致死亡。對於纏喉風這種病症,在兩天前出現頭暈眼花、胸部緊塞、呼吸困難,突然喉嚨腫痛、四肢發冷、呼吸阻塞、不能進食,以及痰液淤積的症狀,這是纏喉風。此症狀非常急迫。此外,還可能在喉嚨旁邊有兩個塊狀物,嚴重時甚至大如雞蛋,阻礙呼吸,並且不斷產生痰聲。這被稱為鎖喉風,其症狀更為嚴重。請切記不要用針刺破,應立即使用「土牛膝」,選擇粗壯的兩段,避免接觸水和鐵,折斷後搾出汁液,與半杯米醋混合,用雞翅羽毛蘸取,塗抹在喉嚨中。
如牙關緊閉者。蘸攪兩腮自開。開後喉中頻攪以通其氣。若喉兩傍有塊者。涎出自消。後以人中白煅過。入冰片少許吹喉中。日吹一次。不過三四日愈。或硼砂丹湧去頑痰。或荔枝草搗汁。和醋含漱。或天名精搗自然汁。鵝翎掃入去痰。或用馬鞭草搗汁灌漱。倘腫塞不得下者。
灌鼻取吐。以奪其勢然不若土牛膝汁最捷。若兩塊湊合。喉中痰鳴。懸壅上縮不見。氣塞不通。神丹不可救矣。用土牛膝醋攪後。以拇指捺其脊上七節兩傍。如疼痛者易已。甚者以膝墊其當背。以手抄兩脅下。向上扳兩缺盆。令胸前凸起。則氣伸而得上泄。若出涎後。涕淚稠黏者。
白話文:
如果牙關緊閉,可以蘸水攪動兩腮使嘴巴張開。張開後,頻頻攪動喉嚨以暢通氣息。如果喉嚨兩側有塊狀物,唾液會自然消退。之後可以用煅燒過的人中白加入少許冰片吹入喉嚨,每天吹一次,通常三四天就能痊癒。也可以用硼砂丹去除頑固痰液,或是將荔枝草搗成汁液,混合醋漱口。也可以用天名精搗汁,用鵝翎刷入喉嚨化痰。也可以用馬鞭草搗汁漱口。如果腫脹阻塞無法吞嚥,可以灌入鼻腔引發嘔吐,以減輕病情。但最快速有效的還是用土牛膝汁。如果兩塊腫塊湊合在一起,喉嚨痰鳴,懸壅上縮不見,氣息不通,即使是神丹也無力回天。可以將土牛膝用醋攪拌後,用拇指按壓脊椎上七節的兩側,如果疼痛就表示有效。嚴重者可以用膝蓋墊在背部,用手向上抄兩脅下,再向上扳兩缺盆,使胸前隆起,這樣氣息就能順暢地向上泄出。如果吐出唾液後,鼻涕眼淚仍然稠黏,就需要進一步治療。
風熱也。無涕淚者。風寒也。胸中有結塊者。宿食也。隨證治之。此證雖系時毒邪氣。多有因跌撲飲食停滯而起者。宜用荊、防、甘、桔、連翹、牛蒡、薄荷、黑參、山楂內解其毒。蓋山楂能消食散血。破結塊中火。與消風散中厚朴同意。又有喉疼忽愈。毒攻胸脅。痛不可忍。
氣促身熱。不能臥者。牛蒡子、貝母、醋炒升麻、黃藥子、干浮萍、黑參、生甘草。蜜丸噙化。七日以後。毒深喘甚。手足指甲紫者。難治。吹藥用紫口蛤蜊七枚。橄欖核七枚。文火煅過。研細入枯礬一錢。以大青魚膽一枚。置鍾內曬乾。再加膽汁。三膽為度。加冰片吹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發燒、口渴、沒有鼻涕眼淚,這是風熱;如果發燒、沒有汗,這是風寒;如果胸部有結塊,這是積食。根據不同症狀進行治療。這些症狀雖然是由時疫邪氣引起,但大多是因為跌傷、飲食積滯而誘發,可以用荊芥、防風、甘草、桔梗、連翹、牛蒡、薄荷、黑參、山楂來內解毒素。山楂能消食散血,破除結塊中的火熱,與消風散中的厚朴作用相同。如果喉嚨痛突然好了,毒素攻向胸脅,痛得難以忍受,呼吸急促、發熱、無法躺下,可以用牛蒡子、貝母、醋炒升麻、黃藥子、干浮萍、黑參、生甘草製成蜜丸含服,七天後如果毒素深入、喘不過氣、手腳指甲發紫,就難以治療了。可以用紫口蛤蜊七枚、橄欖核七枚,文火煅燒研磨成粉末,加入枯礬一錢,再用大青魚膽一枚,曬乾後加入膽汁,共用三個魚膽,加入冰片吹服。
然須戒茶百日。後無復發之虞。一切喉痹腫痛及重舌木舌等證。烏龍膏。急者惟針刺血。最為上策。咽喉腫痛。作渴飲冷。大便秘結。六脈俱實。涼膈散下之。喉痹脈浮。惡寒發熱。多是暴寒折熱。表邪勢盛。非但寒涼藥食能凝閉毒邪。即硼砂、白礬、白梅等酸收之品。及膽礬點喉。
俱不可犯。惟當輕揚開發其表以泄火毒。急砭患處。並刺少商出血。最為要訣。走馬喉風。若有頭痛發熱。先與一味香豉濃煎。加蔥涕探吐。後用荊、防、牛蒡、甘、桔、連翹、薄荷、犀角之類。如口不開者。以牙皂末吹鼻取嚏。方可下藥。鎖喉風證。有用牙皂煎湯湧吐頑痰。
白話文:
然而,必須戒茶百日,之後便無復發的憂慮。一切喉嚨阻塞、腫痛、以及舌頭沉重僵硬等症狀,可使用烏龍膏治療。緊急的情況下,唯有針刺放血才是最佳的辦法。
咽喉腫痛,口渴欲飲冷飲,大便便秘,六脈皆實,可用涼膈散瀉下。喉嚨阻塞,脈象浮,惡寒發熱,多是暴寒折熱,表邪勢盛。不僅寒涼藥食會凝閉毒邪,就連硼砂、白礬、白梅等酸收之物,以及膽礬點喉,也都不宜使用。
唯當輕揚開發其表,以泄去火毒。急用砭石刺患處,並刺少商穴出血,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走馬喉風,若伴隨頭痛發熱,先以一味香豉濃煎,加入蔥涕探吐。之後,再使用荊芥、防風、牛蒡、甘草、桔梗、連翹、薄荷、犀角等藥物治療。若口不能張開,則可用牙皂末吹入鼻中,使其打噴嚏,方可服用藥物。
鎖喉風症狀,可用牙皂煎湯,湧吐頑痰。
每至皮毛脫落。大傷胃氣。甚至激動其痰。鎖住不能吐出。頃刻立斃者。其走馬喉痹。有用巴豆綿裹塞鼻。每至焮發其毒。不可不慎。乳鵝。用硼砂、白梅。應手獲效。然性最辛烈。雖假酸收。終是以火濟火。每令不時舉發。人皆未省其故也。時氣咽腫。普濟消毒飲去芩、連苦寒之味。
熱服以散表為先。喉痹傳染是疫癘。荊防敗毒散。隨證加減。陰虛咳嗽。久之喉中痛者。必有肺花瘡。難治。桔梗湯送都氣丸。切勿用冰片吹點。證劇不勝湯藥者。日用雞子生調米飲沖服。稍緩其疼。終亦必亡而已。脾肺有熱。虛火上壅。咽喉生瘡。本事利膈湯。咽痛服涼藥反甚者。
白話文:
每到換季時節,毛髮容易脫落,這會嚴重損傷胃氣,甚至刺激痰液,讓它卡在喉嚨裡吐不出來,嚴重者可能瞬間致命。遇到這種「走馬喉痹」的急症,可以用巴豆裹上棉花塞進鼻孔,但巴豆性烈,很容易引起中毒,使用時要非常小心。乳鵝可以用硼砂和白梅治療,效果很好,但它們都性味辛烈,雖然可以用酸味來中和,但仍然是火上澆油,很容易導致病情反复發作,很多人都不了解其中的原因。遇到時行性咽喉腫痛,可以用普濟消毒飲,去掉黃芩、連翹的苦寒之味,熱服散寒解表。喉痹具有傳染性,是疫癘病,可以用荊防敗毒散,根據病情加減藥物。陰虛咳嗽,久病喉嚨疼痛的人,多半是肺部有瘡,難以治療,可以用桔梗湯送服都氣丸,絕對不要用冰片吹點。病情嚴重到無法用湯藥治療的人,可以用生雞蛋調米飲沖服,可以稍微緩解疼痛,但最終還是會死亡。脾肺有熱,虛火上炎,咽喉生瘡,可以用利膈湯。咽喉疼痛服用涼藥反而加重的,要注意。
宜用薑汁。咽中如有炙臠。或如梗狀。痰火客於上焦也。半夏厚朴湯。(即四七湯。)懸壅腫痛。不可飲食。黑參、升麻、大黃、射干、甘草煎服。咽痛。諸藥不效者。此非咽痛。乃鼻中生紅絲如發。懸黑泡如癭珠。垂掛咽門。致飲食不入。土牛膝根洗淨。入好醋三五滴。同研汁。
就鼻孔滴入。絲斷珠破即安。懸壅痛不下食。即會厭垂長。而懸壅塞。妨礙飲食者。燒鹽箸蘸點之。乳鵝紅腫不消。杜牛膝根研爛。用乳點納鼻。諸哽在喉。當審何物。以所勝能制者治之。如鸕鷀橄欖治魚哽。狗涎治骨哽。鵝涎治稻芒哽。鴨涎治螺螄哽。磁石治鐵哽。水銀灰治金銀哽。
白話文:
如果喉嚨有炙肉或梗狀異物感,可能是痰火停留在上焦,可用薑汁治療。懸壅腫痛,無法飲食,可以用黑參、升麻、大黃、射干、甘草煎服。如果咽喉疼痛,各種藥物都無效,可能不是咽喉疼痛,而是鼻中生出紅色絲狀物,像頭髮一樣,懸掛著黑色泡狀物,像癭珠一樣,垂掛在咽門,導致無法進食。可以用土牛膝根洗淨後,加入三五滴好醋,一同研磨成汁,滴入鼻孔,絲狀物斷裂,泡狀物破裂後就會好。懸壅腫痛,無法進食,可能是會厭垂長,導致懸壅塞住,妨礙飲食,可以用燒過的鹽筷子蘸點它。乳鵝紅腫不消,可以用杜牛膝根研磨成泥,用乳汁點入鼻孔。喉嚨有哽塞物,要先判斷是什麼異物,然後用相剋的東西治療,例如用鸕鷀橄欖治魚哽,狗涎治骨哽,鵝涎治稻芒哽,鴨涎治螺螄哽,磁石治鐵哽,水銀灰治金銀哽。
要在變通。諸物哽塞。苧麻根杵爛。丸如彈子大。將所哽物煎湯吞下。吞釘鐵金銀銅錢等物。用烊銀罐中炭。為末。銀匠油槽內油調服即出。並多食肥肉。助其潤下。錢哽。荸薺生嚼多食效。或加茨菇汁。不應。用羊脛骨。煅存性。荸薺汁調服自化。諸哽。用薤白煮半熟。以綿縛定。
手執線頭。少嚼薤白咽。度薤至哽處。便牽引。哽即隨出。又法。用絲綿一小團。如上法亦妙。誤吞魚釣。以藠串嚥下拽之。有線在外者。以綿紙剪數百層穿線上。徐徐嚥下。少頃引之上出。
白話文:
在處理食物卡喉的情況時,可以使用以下方法:
-
使用葛根(一種中草藥)磨成粉末,製成大小約如彈丸般的丸狀物,將卡喉的食物用熱水煎煮後,吞下該丸狀物,以幫助排出卡喉的食物。
-
若吞入瞭如釘子、鐵、金銀銅錢等硬物,可將銀罐中的炭燒熔後冷卻研磨成粉,加入油中服用,以助於排出這些物體。同時,多食用肥肉,有助於緩解食物卡喉的情況。對於金錢卡喉的情況,可以食用生的荸薺,多吃效果更佳,或加入茨菇汁,若無效,則可用羊脛骨煅成灰,再與荸薺汁混合服用,可使食物自行消化。對於各種類型的卡喉情況,可以使用已煮半熟的薤白,用綿布包好固定在喉部。
-
可以手持薤白的線頭,輕輕咀嚼薤白,當薤白到達卡喉處時,輕輕拉動線頭,即可將卡喉的食物拉出。另一個方法是使用一小團絲綿,按照上述方法操作,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。若誤吞了魚釣,可以使用藠果串起魚釣,將它拉出。如果魚釣的線在外,可以用數百層的綿紙串起線,慢慢吞下,不久後就可以將魚釣引出。
羅謙甫治徵南元帥。七旬。至楚上。因過飲腹痛。腸鳴自利。日夜約五十行。咽嗌腫痛。耳前後腫。舌本強。涎唾稠黏。欲吐不能。以手拽之方出。言語艱難。反側悶亂。夜不得臥。其脈浮數。按之沉細而弦。先以砭刺腫上。出紫黑血。頃時腫勢消減。遂用桔梗、甘草、連翹、鼠黏子、酒黃芩、升麻、防風。
水煎令熱漱。冷即吐出勿咽。恐傷脾胃也。再漱而涎清腫散。語聲自出。後以辛熱丸劑。以治中寒化宿食而燥脾胃。取丸之不即施行。而不犯其上熱。至其病所而後化。乃治以緩也。不數服利止痛定。後胸中閉塞。作陣而痛。復以異攻散加升麻溫養脾胃。升順正氣而愈。
白話文:
羅謙甫治療征南元帥,這位元帥年近七旬。抵達楚地後,因過度飲酒導致腹痛,腸鳴腹瀉,日夜排便約五十次,咽喉腫痛,耳朵前後也腫脹,舌根僵硬,口水稠黏,想吐卻吐不出來,要用手指拽著才勉強吐出,說話困難,翻來覆去睡不著,夜裡無法安睡。脈象浮數,按之沉細而弦。
羅謙甫先用砭石針刺腫脹處,放出紫黑色的血,過了一會兒腫脹消退。接著使用桔梗、甘草、連翹、鼠黏子、酒黃芩、升麻、防風等藥材,水煎後趁熱漱口,冷了就吐出來不要吞下去,以免傷脾胃。漱口幾次後,口水變得清澈,腫脹散去,說話聲也恢復正常。
之後,羅謙甫用辛熱丸劑治療元帥的中寒化宿食導致脾胃乾燥的情況,因為這些丸劑辛熱,所以沒有馬上服用,避免加重上熱。等到藥物到達病灶部位,才開始服用,以緩和的藥性治療。服藥不多久,腹瀉停止,疼痛也消退。
後來,元帥胸部感覺堵塞,陣陣疼痛,羅謙甫再次用異攻散,加入升麻來溫養脾胃,使正氣上升,最終元帥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