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八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6)

1. 齒(齲蛀、骨槽風)

齒統屬足少陰腎經。分上下齦。上齦屬足陽明胃經。下齦屬手陽明大腸經。男子八歲腎氣實。髮長齒更。三八真牙生。五八齒槁。八八則齒髮去。女子以七為數。蓋腎主骨。齒乃骨之餘。髓之所養。故隨天癸之盛衰也。東垣云。齒者腎之標。口者脾之竅。諸經多有會於口者。

下齦乃手陽明大腸脈之所過。惡熱飲而喜寒。上齦乃足陽明胃脈之所貫。喜熱飲而惡寒。牙者腎之標。實則堅牢。虛則浮動。熱則袒動。作痛不已。其痛不一。有惡熱而作痛者。有惡寒而作痛者。有惡寒又惡熱而作痛者。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。有齒袒而作痛者。有齒齦為疳所蝕缺少血出而作痛者。

白話文:

牙齒屬於足少陰腎經管轄,分為上下牙齦。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管轄,下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管轄。男性八歲時腎氣充盈,頭髮開始生長,牙齒也開始長出來。三八歲時真牙長出,五八歲時牙齒開始鬆動,八八歲時牙齒和頭髮都掉光了。女性以七為計算基準,因為腎臟主骨骼,牙齒是骨骼的延伸,由骨髓滋養,所以牙齒狀況隨著天癸盛衰而變化。

東垣說,牙齒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嘴巴是脾臟的通道,許多經脈都匯聚於嘴巴。下牙齦是手陽明大腸經脈經過的地方,因此不喜歡熱飲,喜歡冷飲。上牙齦是足陽明胃經脈貫穿的地方,因此喜歡熱飲,不喜歡冷飲。牙齒是腎臟的外在表現,腎氣充足則牙齒堅固,腎氣虛弱則牙齒鬆動。牙齒發熱則牙齦會腫脹,疼痛不止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,有的人怕熱而疼痛,有的人怕冷而疼痛,有的人既怕熱又怕冷而疼痛,有的人牙齒鬆動而疼痛,有的人牙齦腫脹而疼痛,有的人牙齦被疳蝕,缺少血液而疼痛。

有齒齦腫起而作痛者。有脾胃中有風邪。但覺風而作痛者。有胃中氣少。不奈於寒。袒露其齒作而痛者。有為蟲蝕色變而作痛者。有牙齒疼痛而臭穢之氣不可近者。痛既各異。豈可一藥而盡之哉。

薛立齋云。濕熱甚而痛者。承氣湯下之。上下牙痛不可忍。牽引入腦。或喜寒惡熱。脈洪數有力者。涼膈散倍酒蒸大黃瀉之。大腸熱而齒齦腫痛。清胃散。火鬱而痛者。越鞠丸解之。腎經虛而痛者。六味丸加骨碎補。腎經虛寒而痛者。八味丸加細辛。其屬風熱者。羌、獨、荊、防、芎、辛、薄荷、生地之類。

白話文:

牙齦腫痛可能有許多原因,像是脾胃有風寒、胃氣不足怕冷、牙齒被蟲蛀、牙齒發臭等等,疼痛的表現也各不相同,當然不能用同一種藥來治療。薛立齋說,濕熱導致疼痛的,可用承氣湯瀉下;上下牙齒痛到受不了,甚至牽連到腦部,怕熱喜寒,脈象洪數有力,可用涼膈散加酒蒸大黃瀉火;大腸積熱導致牙齦腫痛的,可用清胃散;火鬱導致疼痛的,可用越鞠丸解鬱;腎經虛導致疼痛的,可用六味丸加骨碎補;腎經虛寒導致疼痛的,可用八味丸加細辛;如果是風熱引起的,則可用羌活、獨活、荊芥、防風、川芎、辛夷、薄荷、生地等藥物。

水煎漱咽。不愈。茵陳散。風毒及熱壅上攻牙齦痛。或齦縫有紅肉努出。消風散。臨臥半漱半服。風寒入腦者。羌活附子湯。牙痛用清涼藥更甚者。從治之。畢茇、川椒、薄荷、細辛、龍腦、青鹽。為末擦之。得熱而痛。得涼則止者。小承氣湯加甘草、川連。凡齒痛。遇勞即發。

或午後甚者。皆脾胃虛熱。補中益氣下六味丸。若齒齦腫痛。焮赤腮頰。此胃經風熱。犀角升麻湯。若善飲者。齒痛腮頰焮腫。此胃經濕熱。清胃散加葛根。因服補胃熱藥。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。牽引頭腦。滿面發熱大痛。乃手陽明經中熱甚而作。其齒喜冷惡熱。清胃散加蘭香。

白話文:

用清水煎藥漱口,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服用茵陳散。牙齦疼痛,可能是風毒和熱氣上攻,或牙齦縫隙出現紅色肉芽,可以服用消風散。睡前可以少量漱口,少量服用。如果風寒入侵頭部,可以服用羌活附子湯。牙痛服用清涼藥物反而加重疼痛的,可以嘗試用畢茇、川椒、薄荷、細辛、龍腦、青鹽研磨成粉末塗抹。如果牙痛遇熱加重,遇涼則緩解,可以服用小承氣湯加上甘草和川連。各種牙痛,遇勞動就發作,或下午加重的,都是脾胃虛熱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六味丸。如果牙齦腫痛,紅腫熱痛,蔓延到腮頰,這是胃經風熱,可以服用犀角升麻湯。如果喜歡喝水,牙痛並且腮頰腫脹,這是胃經濕熱,可以服用清胃散加上葛根。如果因為服用補胃熱藥物導致上下牙疼痛難忍,牽連到頭部,滿臉發熱疼痛,這是手陽明經熱氣太盛,牙齒喜歡涼水,不耐熱,可以服用清胃散加上蘭香。

寒熱皆痛。當歸龍膽散。上邊痛。倍升麻。下邊痛。倍白芷。胃中實熱太甚。口臭不可近。牙根疳蝕血出。乃恣食肥甘美酒所致。清胃散加茵陳、香薷。少佐白豆蔻。先以熟大黃瀉一二次。使胃中濕熱去。而齒自安矣。腎虛牙浮而痛。甚則憎寒壯熱。如欲脫之狀。下安腎丸、還少丹。

間進黑錫丹。有房勞惱怒。牙即動搖長出。服補腎清胃藥俱不效者。此腎經火邪盛也。宜酒黃柏三錢。青鹽、升麻各一錢。且漱且咽以攝之。或生地黃兩許。骨碎補三錢。同細辛一分。秦椒七粒。酒水浸搗。略煎入青鹽少許。如上且漱且咽服之良。牙疳腫腐作痛。人中白、青黛、冰片、玄明粉為散摻之。

白話文:

牙齒痛無論是寒症還是熱症,都可以用當歸龍膽散治療。如果上邊牙痛,就增加升麻的用量;如果下邊牙痛,就增加白芷的用量。如果胃火太旺,口臭難聞,牙根腐蝕出血,這是因為吃太多肥膩食物和喝酒造成的,可以用清胃散加上茵陳、香薷,再加一點白豆蔻,並先用熟大黃瀉下兩次,排出胃裡的濕熱,牙齒就會自然好起來。如果腎虛導致牙齒鬆動疼痛,甚至怕冷發熱,感覺要脫落一樣,可以用安腎丸、還少丹,間歇服用黑錫丹。如果因為房事勞累、煩惱生氣導致牙齒鬆動或長出新牙,服用補腎清胃藥也不見效,這是腎經火邪太盛,可以用酒泡黃柏三錢,青鹽、升麻各一錢,一邊漱口一邊咽下去。或者用生地黃兩錢、骨碎補三錢、細辛一分、秦椒七粒,用酒水浸泡搗碎,稍微煎一下,加入少許青鹽,像上面一樣一邊漱口一邊咽下去,效果很好。如果牙齦腫脹腐爛疼痛,可以用人中白、青黛、冰片、玄明粉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。

小兒好食糖霜生疳。治之不愈者。以石蜜不時嚼之。糖因煎煉而助濕熱。石蜜不經火熬。其性本寒。故能化疳。專取同氣之相感也。

齲蛀,齲蛀數年不愈。當作陽明蓄血治。桃核承氣為細末。煉蜜丸如桐子大服之。好飲者多此。屢服有效。局方引涎止痛方。川椒、露蜂房微炙。等分為末。水煎入鹽少許。乘熱頻漱。冷即吐出。或用蟾酥、銀硃摻和為丸。如齒槁大。每用一丸搽患處。便不疼。至三丸。吐濃涎數口即愈。

又用不蛀皂角一莢。去皮子。於皂子處安巴豆一粒。鹽泥固濟。燒灰研細末。用剜耳子抄少許。填入蛀孔內。白芷、細辛煎漱。或溫米醋。漱出蟲自愈。或用食鹽之滴滷漱二三次。以攝其虛陽。其痛即止。但可暫用。以其能損齒也。

白話文:

孩子愛吃糖霜容易長疳疾,如果治療效果不好,就讓孩子經常嚼石蜜。因為糖經過煎煉後會助長濕熱,而石蜜沒有經過火熬,性寒,所以能化解疳疾。這是利用同氣相感原理。

牙齒有蛀洞,蛀了多年還沒好,應該當成陽明經積血來治療。將桃核承氣湯研成細末,用煉蜜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服用。喜歡喝飲料的人容易患此病,多次服用有效。局方書中引用的止痛方:川椒、露蜂房微炒,等量研成粉末,水煎加入少量鹽,趁熱頻頻漱口,冷了就吐出來。也可以用蟾酥、銀硃混合做成丸藥,如果蛀洞很大,每次取一丸塗在患處,就不會痛了。塗三次後,就會吐出許多膿液,病就好了。

另外,可以用沒有蛀過的皂角一個,去皮,在皂角里放一粒巴豆,用鹽泥封好,燒成灰燼,研成細末,用剜耳勺取少許填入蛀洞。用白芷、細辛煎水漱口,或者用溫米醋漱口,蟲子就會自己出來,病就好了。也可以用食鹽的滴滷漱口兩三次,收斂虛陽,疼痛就會停止。但是只能暫時使用,因為會損壞牙齒。

牙齒動搖。還少丹常服。或六味丸加骨碎補。陰虛內熱者。甘露飲。外用五倍子散、烏金散、長春牢牙散。齒間肉壅。口不能開。水漿難入。以牙硝煎湯漱之。一法。用皂白二礬湯漱之。一法。用五倍子煎湯漱之。一法。以熱醋漱之。

骨槽風,生於耳前腮頰。痛引筋骨。寒熱如瘧。牙關緊閉。不能進食。不待腐潰而齒便脫落。此風毒竄入骨槽所致。初則堅硬難消。急宜艾灸其外。針刺齒齦以泄其毒。用冰、硼、玄明粉。為散吹搽。內服降火化痰消腫之劑。久則瘡口難合。非參、耆、歸、芍補托。兼肉桂、冬、味之類。

不能破結斂肌。其治法。外科正宗頗詳。瘍醫宜參究之。若腐腫不消。虛熱不退。形焦體削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牙齒鬆動,可以經常服用補益氣血的丹藥,或者服用六味丸加上骨碎補。如果是陰虛內熱的,可以用甘露飲。外用五倍子散、烏金散、長春牢牙散。

牙齒之間的肉腫脹,嘴巴張不開,水漿難以嚥下,可以用牙硝煎湯漱口。也可以用皂白二礬湯漱口,或者用五倍子煎湯漱口,又或者用熱醋漱口。

骨槽風,發生在耳朵前邊的腮頰部位,疼痛牽連到筋骨,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,牙關緊閉,不能進食,還沒等潰爛,牙齒就掉落了。這是風毒侵入骨槽造成的。初期時堅硬難消,要立即用艾灸在患處外邊,用針刺牙齦以排出毒氣,用冰、硼、玄明粉研成粉末吹搽患處。內服降火化痰消腫的藥物。時間久了,瘡口難以癒合,就需要用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芍藥補益氣血,還要加上肉桂、附子、甘草等藥物。

如果不能破除積聚的毒氣,收斂肌肉,那就很難治癒。治療方法,外科正宗書中記載得很詳細,外科醫生應該認真研究。如果腐腫不消,虛熱不退,身體消瘦,就無法治癒了。